首页 / 正文

卷一

歌曲所起

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记》曰:「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永言即诗也,非于诗外求歌也。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而士大夫又分诗与乐府作两科。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以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舜命夔教冑子,诗歌声律,率有次第。又语禹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其君臣《赓歌》、《九功》、《南风》、《卿云》之歌,必声律随具。古者采诗,命太师为乐章,祭祀、宴射、乡饮皆用之。故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至于动天地,感鬼神,移风俗,何也?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若汉文帝使慎夫人鼓瑟,自倚瑟而歌,汉魏作三调歌辞,终非古法。

歌词之变

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三代以来是也,余波至西汉末始绝。西汉时,今之所谓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并入清乐,余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而播在声律则(甚少)矣,士大夫作者,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氵㸒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后世风俗益不及古,故相悬耳。而世之士大夫亦多不知歌词之变。

古者歌工乐皆非庸人

子语鲁太师乐,知乐深矣。鲁太师者亦可语此耶?古者歌工、乐工皆非庸人,故挚适齐,干适楚,缭适蔡,缺适秦,方叔入河,武入汉,阳、襄入海,孔子录之。八人中,其一又见于《家语》。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是也。子贡问师乙:「赐宜何歌?」答曰:「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师乙,贱工也,学识乃至此。又曰:「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歌之妙不越此矣。今有过钧容班教坊者,问曰:「某宜何歌?」必曰:「汝宜唱田中行、曹元宠小令。」

汉初古俗犹在

刘、项皆善作歌,西汉诸帝如武、宣类能之。赵王幽死,诸王负罪死,临绝之音,曲折深迫。广川王通经,好文辞,为诸姬作歌尤奇古。而高祖之戚夫人、燕王旦之华容夫人两歌,又不在诸王下,盖汉初古俗犹在也。东京以来,非无作者,大概文釆有余,情性不足。高欢玉壁之役,士卒死者七万人,惭愤发疾,归使斛律金作《(束力)勒歌》。其辞略曰:「山苍苍,天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欢自和之,哀感流涕。金不知书,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吾谓西汉后,独《(束力)勒歌》暨韩退之《十琴操》近古。

荆轲易水歌

荆轲入秦,燕太子丹及宾客送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涕泪。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上指冠。轲本非声律得名,乃能变征换羽于立谈间,而当时左右听者,亦不愦愦也。今人苦心造成一新声,便作几许大知音矣。

古音古辞亡缺

或问:元次山补伏羲至商十代乐歌,皮袭美补九夏歌,是否?曰:名与义存,二子补之无害。或有其名而无其义,有其义而名不可强训,吾未保二子之全得也。次山曰:「呜呼!乐声自太古始,百世之后,尽亡古音;乐歌自太古始,百世之后,遂亡古辞。」次山知之晚也。孔子之时,三皇五帝乐歌已不及见,在齐闻《韶》,至三月不知肉味。战国秦火,古器与音辞亡缺无遗。

自汉至唐所存之曲

汉时雅郑参用,而郑为多。魏平荆州,获汉雅乐,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呜》、《驺虞》、《伐檀》、《文王》。而左延年之徒以新声被宠,复改易音辞,止存《鹿鸣》一曲,晋初亦除之。又汉代短箫铙歌乐曲,三国时存者,有《朱鹭》、《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之类,凡二十二曲。魏、吴称号,始各改其十二曲。晋兴,又尽改之,独《玄云》、《钓竿》二曲名存而已。汉代鼙舞,三国时存者,有《殿前生桂树》等五曲,其辞则亡。汉代胡角《摩诃兜勒》一曲,张骞得自西域,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魏晋时亦亡。晋以来新曲颇众,隋初尽归清乐。至唐武后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纻》、《子夜》、《团扇》、《懊(忡去中改农)》、《石城》、《莫愁》、《杨叛》、《乌夜啼》、《玉树后庭花》等,止六十三曲。唐中叶,声辞存者,又止三十七,有声无辞者七,今不复见。唐歌曲比前世益多,声行于今、辞见于今者,皆十之三四,世代差近尔。大抵先世乐府,有其名者尚多,其义存者十之三,其始辞存者十不得一,若其音则无传,势使然也。

晋以来歌曲

石崇以《明君曲》教其妾绿珠,曰:「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绿珠亦自作《懊(忡去中改农)歌》曰:「丝布涩难缝。」桓伊侍孝武饮燕,抚弦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熊甫见王敦委任钱凤,将有异图,进说不纳,因告归。临与敦别,歌曰:「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会复难。」陈安死,陇上歌之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刘曜闻而悲伤,命乐府歌之。晋以来歌曲见于史者,盖如是耳。

唐绝句定为歌曲

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词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白乐天守杭,元微之赠云:「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辞。」自注云:「乐人高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乐天亦《醉戏诸妓》云:「席上争飞使君酒,歌中多唱舍人诗。」又《闻歌妓唱前郡守严郎中诗》云:「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诗与艳歌。」元微之《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戏赠》云:「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禅。」沈亚之送人序云;「故友李贺,善撰南北朝乐府故词,其所赋尤多怨郁凄艳之巧。诚以盖古排今,使为词者莫得偶矣。惜乎其终亦不备声弦唱。」然唐史称:李贺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筦。又称:李益诗名与贺相埒,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又称:元微之诗,往往播乐府。旧史亦称:武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筦弦。又旧说: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诣旗亭饮。梨园伶官亦招妓聚燕,三人私约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试观诸伶讴诗分优劣。」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云:「寒雨连汪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帆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一伶唱适绝句云:「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之涣曰:「佳妓所唱,如非我诗,终身不敢与子争衡。不然,子等列拜床下。」须臾,妓唱:「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舂风不度玉门关。」之涣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以此知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蜀王衍召嘉王宗寿饮宣华苑,命宫人李玉箫歌衍所撰宫词云:「辉辉赫赫浮五云,宣华池上月华春。月华如水映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五代犹有此风,今亡矣。近世有取陶渊明《归去来》、李太白《把酒问月》、李长吉《将进酒》、大苏公赤壁前后赋协入声律,此暗合其美耳。

元微之分诗与乐府作两科

元微之序《乐府古题》云:「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名,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甿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微之分诗与乐府作两科,固不知事始,又不知后世俗变。凡十七名皆诗也,诗即可歌,可被之筦弦也。元以八名者近乐府,故谓由乐以定词;九名者本诸诗,故谓选词以配乐。今乐府古题具在,当时或由乐定词,或选词配乐,初无常法。习俗之变,安能齐一。

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

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战国时,男有秦青、薛谈、王豹、绵驹、瓠梁,女有韩娥。汉高祖《大风歌》,教沛中儿歌之。武帝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歌。汉以来,男有虞公、李延年、朱顾仙、朱子尚、吴安泰、韩法秀,女有丽娟、莫愁、孙琐、陈左、宋容华、王金珠。唐时男有陈不谦、谦子意奴、高玲珑、长孙元忠、侯贵昌、韦青、李龟年、米嘉荣、李衮、何戡、田顺郎、何满、郝三宝、黎可及、柳恭。女有穆氏、方等、念奴、张红红、张好好、金谷里叶、永新娘、御史娘、柳青娘、谢阿蛮、胡二(女市)、宠妲、盛小丛、樊素、唐有态、李山奴、任智方四女、洞云。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政和间,李方叔在阳翟,有携善讴老翁过之者。方叔戏作《品令》云:「歌唱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方叔固是沈于习俗,而语娇声颤,那得字如贯珠?不思甚矣。

论雅郑所分

或问雅郑所分。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至论也。何谓中正?凡阴阳之气,有中有正,故音乐有正声,有中声。二十四气,岁一周天,而统以十二律。中正之声,正声得正气,中声得中气,则可用。中正用,则平气应。故曰:中正以平之。若乃得正气而用中律,得中气而用正律,律有短长,气有盛衰,太过不及之弊起矣。自扬子云之后,惟魏汉津晓此。东坡曰:「乐之所以不能致气召和如古者,不得中声故也。乐不得中声者,气不当律也。」东坡知有中声,盖见孔子及伶州鸩之言,恨未知正声耳。近梓潼雍嗣侯者,作正笙诀琴数,还相为宫,解律吕逆顺相生图。大概谓知音在识律,审律在习数。故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诸谱以律通不过者,率皆氵㸒哇之声。嗣侯自言得律吕真数,着说甚详,而不及中正。

歌曲拍节乃自然之度数

或曰:古人因事作歌,输写一时之意,意尽则止,故歌无定句;因其喜怒哀乐,声则不同,故句无定声。今音节皆有辖束,而一字一拍,不敢辄增损,何与古相戾欤?予曰:皆是也。今人固不及古,而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古今所尚,各因其所重。昔尧民亦击壤歌,先儒为搏拊之说,亦曰所以节乐。乐之有拍,非唐虞创始,实自然之度数也。故明皇使黄幡绰写拍板谱,幡绰画一耳于纸以进,曰:「拍从耳出。」牛僧孺亦谓拍为乐句。嘉佑间,汴都三岁小儿在母怀饮乳,听曲皆捻手指作拍,应之不差。虽然,古今所尚,治体风俗,各因其所重,不独歌乐也。古人岂无度数?今人岂无性情?用之各有轻重,但今不及古耳。今所行曲拍,使古人复生,恐未能易。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一百八十三·彭定求
  高伯达·唐圭璋
  丙申三十五首·许南英
  第十二折 书生扣马·冯梦龙
  第三折·李文蔚
  五集卷五十四·乾隆
  第二十四出 挥胆(越调桓欢韵)·丁耀亢
  卷172 ·佚名
  提要·张羽
  卷四百七十五·陈廷敬
  卷四百七十·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荆州亭入朝·张说
  甲乙集卷第四·罗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162_1 【远别离】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

  • 李洤·唐圭璋

      洤字子召   满庭芳   送张守汉卿赴召   麦秀连云,桑枝重绿,史君佳政流传。凤衔丹诏,来自九重天。千里欢腾祖帐,棠阴外、多少攀辕。津亭路,紞如五鼓,难驻邓侯船。   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

  •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袁枚

      鄂西林以寒士起家,深于阅历,能容众,能知人,由举人初为拜唐阿,贫甚,因世宗在藩邸相识,为心膂中第一人。其督云贵改土归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领,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办到。曾见其小照,身长骨大,方面长髯。生五子,四为督抚,最少者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九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鴒单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礼乐儒家子

  • 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沈约

    元凶劭,字休远,文帝长子也。帝即位后生劭,时上犹在谅闇,故秘之。三年闰正月,方云劭生。自前代以来,未有人君即位后皇后生太子,唯殷帝乙既践阼,正妃生纣,至是又有劭焉。体元居正,上甚喜说。 年六岁,拜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柯劭忞

      ○明宗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   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

  •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蔡东藩

      却说宦官鱼朝恩,专掌禁兵,势倾朝野,每有章奏,期在必允,朝廷政事,无不预议,偶有一事,不得与闻,即悻悻道:“天下事可不由我主张么?”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酿成。养子令徽,为内给使,官小年轻,止得衣绿,尝与同列忿争,归告朝恩。朝恩

  •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佚名

    (虚和按:原书误为「卷十二下宋神宗」,今改。)宋宁宗二辛酉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集记中书,以待选择。丁卯,禁路钤按阅受馈及招军,违者置诸法。戊辰,雪。庚午,以葛邲配享光宗庙庭

  • 卷之四百三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乙未。谕内阁、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镇国将军载瀛之子溥伒、着承继孚敬郡王奕譓为孙。加恩赏给固山贝子。现月  ○又谕、军机大臣会同户部遵旨议覆各省

  • 一三四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通饬所属再行查缴《一柱楼集》悉营销毁·佚名

    一三四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通饬所属再行查缴《一柱楼集》悉营销毁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江苏巡抚闵<鹗元>,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奉上谕:江南东台县已故举人徐述夔所著《

  • 卷九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师古曰以殷时始奔北边】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师

  • 颜杲卿传(附颜泉明传)·刘昫

    颜杲卿,琅笽临沂人。先祖世代在江苏一带做官。五代祖颜之推,是北齐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齐朝灭亡辗转至北周,开始住家函谷关以内,便成为长安人。曾伯祖颜师古,贞观年间为秘书监,另外有传。曾祖颜勤礼,为崇文馆学士。祖父颜甫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丁传靖

    贾昌朝孙公望 陈执中 夏竦 王随 贾文元诞弥之月,母梦人遗之一冠。既寤,犹记其形,绘以示人,则貂蝉冠也。王荆公挽公诗云:&ldquo;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侍紫阳宫。&rdquo;述其事也。珍席放谈 贾文元初以晋陵主簿为国子监说书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六苏材小纂言景帝闻钟声问左右曰非于谦乎左右对以太上皇帝曰哥哥好好按此吾呉人党徐元玊之论也景帝与于相信之深岂有疑至此若即有之何不疑石而疑于乎宪章録言封都督张軏为太平侯輗为文安侯軏仍

  • 骨相篇第十一·王充

    【题解】本篇阐述人的骨(骨骼、形体)相(相貌)能反映人的命和性,故篇名称为“骨相”。王充认为从人的骨骼、形体、相貌、声气上,能反映出由气形式的命与性,“性命系于形体”。他把能从一个人身体上考察出其命

  • 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太虚

    今日为鄞、慈、镇、奉、象、佛教分部之常例大会,亦为改组为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大会,吾当故是舍而新是谋,与轮扁言其甘苦,就大匠正其绳墨焉!一、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团体  优胜劣败,强存弱亡,虽非慈祥闿弟、平等通溥之德音,固亦

  • 第八品·佚名

    第一章 趣论今名趣论。此处,&ldquo;与阿修罗众俱有六趣&rdquo;者,乃安达派与北道派之邪执。一(自)有六趣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ldquo;有五趣,是地狱、畜生、饿鬼、人间、天。&rdquo;(他)然。(自)若依世尊所言为&ldquo;有

  •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道谦

    全一卷。南宋道谦编。全称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略称大慧宗门武库、大慧武库。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附于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之后。乃大慧宗杲辑录禅宗古德随缘应机,接物利生因缘中,机峰峭峻者之语录,并加上自己之评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