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梨园原

淸黄旛绰等着

论戏统

古时戏,始一出鬼门道,必先唱【红芍药】一词。何也?因传奇内必有神、佛、仙、贤、君王、臣宰及说法、宣咒等事,故先持一咒,以释其罪;兼利诸己——隔宿昧爽,因喉音闭塞,故齐声而扬。古制云:“太子【千秋岁】,春围【画锦堂】。一株【红芍药】,开遍【满庭芳】。”取其曲牌名为引口词。后人因其单薄,添【倒垂莲】,套其体也。

老郎神

老郎神卽唐明皇。逢梨园演戏,明皇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惟串演之下,不便称君臣,而关于体统,故尊为老郎之称。今遗有唐帽,谓之老郎盔,卽此义也。戏中所抱小娃,谓之喜神,取其善而利于技,非卽老郎。今人供翼宿星君为老郎,其义未详。

谢阿蛮论戏始末

戏者,以虚中生戈。汉陈平刻木人御城退白登事,后为之效,名曰“傀儡”。至唐明皇,选良家子弟,于梨园中演习戏文,分为“生”、“旦”、“凈”、“末”、“丑”、“外”、“小旦”、“小生”,此八名为正,而后增“付凈”、“作旦”、“贴旦”、“老旦”,共十二人为全角,余皆供侍从者。现身说法,表扬忠、孝、节、义,才子、佳人,离、合、悲、欢,扬善、惩恶,此亦大美事也。至宋、元则尤盛矣。董解元有曰:“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以四方之音传戏,各从土语所传,不可讹错。习者择之而取焉。

王大梁详论角色

角色者,言其本角之物色也。生者,主也,凡一剧由主而起,一轶之事在其主终始,故曰生。旦者,乃于寅刻之先,以男扮女,是男非男,似女非女,见时不能分,因其扮妆时在天甫黎明,故曰旦。丑者,卽丑字,言其丑陋匪人所及,撮科打诨,丑态百出,故曰丑。凈者,静也,言其闹中取静,静中取闹,故曰净。外者,以外姓人有尊崇之色者,故曰外。老旦,其所司母、姑、乳婆,亦应于黎明扮妆,老少虽不同,以其男女则一也,故曰老旦。末者,道始末也,先出场述其家门,言其始末,故曰末。小生或作主之子侄,或作良朋故旧,或作少年英雄,或作浪荡子弟,故曰小生。小旦或作侍妾,或养女,或娼妓,或不贞之妇,故曰小旦。贴旦,卽副旦也。凡男女角色,旣妆何等人,卽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可以化善惩恶,非取其虚戈作戏,为嬉戏也。

论鼓板乐式

雷海靑传古乐器云:“瑟、管、弦、丝、竹、埙、篪、鼓,文庙祀丁之日,合全乐奏之。汉武帝时,有东方曼倩其人,能识神鸟,能解鸟语,善戏谑谈笑,帝宠为大夫。同朝之臣,恶其谄主,遣其它出。忽一日,鸟至殿,身羽五色,尾长三尺,朗鸣于庭。鸣时,双目开闭不定,昂头,立一足,伸一足,鸟尾摇摆。良久始去。帝诏朝臣问之,无一能识者。乃诏曼倩归。帝述神鸟,曼倩答曰:‘此神鸟,名十二鸿也。其鸣,乃歌也;其立,乃舞也。歌之时闭左目,出阳声;闭右目,出阴声。摆尾,乃分板眼。其尾分十二支,乃按十二月之数;加闰月生者,则十三支也。立一足、伸一足者,乃舞耳’。帝未深信。又过旬日,其鸟复至,朗鸣如前。帝使曼倩听之。倩曰:‘其所歌者,升平之词也。’帝命记其词,大悦。卽日命诸臣作歌、作词,而使曼倩作曲。于是曼倩按天文、地理、人物、宫室,分门编其牌名,依名塡词。其后有昆陵蒋维忠先生,名孝,嘉靖进士,制《十三词调谱》;又有松陵词隐先生,姓沈,名璟,万历进士,撰《九宫曲谱》,辨阴阳,为世所传。此乃曲词之始。至笙、管、笛、箫,古制有鸟头,掩孔出字,卽如十二鸿闭目出阴、阳声。笛有两垂须,盖卽鸟足之义。琴、瑟在同时就有,始三十六弦、二十四弦、二十六弦,后九弦、七弦。月琴四弦。琵琶四弦,弹出曰琵,弹进曰琶。琴、瑟调和,取‘仙翁’二字和协。弦子等调,俗曰‘堂’。诸乐器分为尺、工、五、凡、六、合、四、一、上九字,而一、凡为半音,六、合为高低合音。此外尚有鼓、板、锣。鼓之式,中心记黑、红月,分阴、阳钉,盖卽取十二鸿眼眶肉粟。古制有数尺见圆者,后来愈化愈小,故失钉数。板,古式十二块,刻羽文在上,卽如十二鸿鸟尾。锣乃点静塞闹,古制:进兵鼓、退兵锣。今人乱为敲锣,可谓非法极矣。总之,各种乐器,均仿于十二鸿神鸟,依式草创耳。”

“解鸟语”,原脱一“语”字。

“九宫曲谱”,原作“九宫详曲”。

论曲原

王伯良曰:“曲者,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仿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及淸商杂调诸曲。入唐而以绝句为曲,《淸平调》、《欝轮袍》、《梁州》、《水》之类;又创为《忆秦娥》,《菩萨蛮》等曲,盖太白、龟年辈实为作俑。入宋而词始大振,周侍御、屯田其最也。入元而益漫衍其制,北声北曲,遂擅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染胡语。迨明季又变为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善、美兼至,极声调之能事。始犹南、北画地相角;近年以来,燕都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拨尽效南声,而北调几废。何元朗谓:‘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矣。’”

“横吹”,原作“簧吹”。

明心鉴

词曰:闲来仔细看端详,关心音韵论几庄:三仄还应分上去,两平要辨阴阳。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理,揣摩曲意词合章。要将关目作家常,宛若古人一样。乐处颜开喜悦,悲哉眉目怨伤,听者鼻酸泪两行,直如眞事在望。个个点头称赞,人人拍手声扬,余前多受良方,今日始知无恙。

夫除恙者,非除人染病之恙,乃除梨园艺病之恙也。人病用药疗之,艺病岂可不求疗治之法。求疗治之法如何?必须于书中求之。可叹人不知自己之艺病,不肯虚心,遂染成各种难改之艺病。病根一深,则虽欲再治,但恐不易耳。我梨园子弟务须愼之谨之。不必求其有功,只求无有艺病,日久技术必精,则可成为上好之角色。卽如人,不必求身体何等强壮,如能善养,使其永久无病,则自然日见强壮矣。技艺之道亦然。

艺病十种

曲踵腿湾也。白火说白过火。错字认字不眞。讹音将字音念讹。口齿浮口齿无力。强颈项颈不动。扛肩耸肩。腰硬腰不活动。大步行步太忙。面目板脸上不分喜怒。

曲踵

无论踢腿、抬腿、坐时、立时,必须将腿伸直,不可曲湾。而行走时更须腿直、身不动,方能合乎台步。万不可如平人随便走路,曲直不定也。

白火

说白固须字字淸楚,不可含混,然而要分出阴阳、轻重、急徐,按其文之缓急,查当时之情形,应念急则急,应缓念则缓,方为上乘。若一意急念,用力过猛,必致不合乎戏文;日久习惯,则成过火之病也。

错字

每读剧本之时,必须字字斟酌。如有不认识者,或领教于人,或查阅字汇,必使其字音、字义全然了了,然后出口。总之,虚心好问,卽无此病矣。

讹音

讹音者,似是而非也。比如“遗诏”念成“一道”,“舞蹈”念成“无道”,均系以讹传讹,不但其音不对,听者无从解释,而其义亦无法讲解也。

口齿浮

唱曲、说白,凡必须口齿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达到听者之耳;不然,广园旷地,人数众多,未必能人人听淸。

强颈

凡唱念之时,总须头颈微摇,方能传出神理;若永久不动,则成傀儡矣。

扛肩

耸肩则觉项短,于台下视之,尤不美观。

腰硬

腰硬则全身不灵活。文则如上马、下马,武则如舞弄刀、枪,皆仗腰间之灵活,方能出色。

大步

台步须大、小合宜。大则野,小则迟。行走过忙,势必全身摇动,冠带散乱,殊不雅观。

面目板

凡演戏之时,面目上须分出喜、怒、哀、乐等状。面目一板,则一切情状俱难发挥,不足以感动人心,则观者非但不啼不笑,反生厌恶也。

以上十病,皆系平素怠惰而得,切宜早日医治。有诗如下:艺病浑身染,多因旧日惰。虚心当药饵,病则立除却。

曲白六要

音韵。句读(音逗)。文义。典故。五声。尖团。

音韵

每发一字,先审其唇、齿、喉、舌、鼻,或半唇、半喉,或半舌、半齿,或半齿、半鼻,均须辨明。各有一定部分,不可强使归于他部。特制出一表列下。按表类推,则不致有悞矣。

唇————非夫奉微

齿————至耻是射

喉————号奥靠欧

舌————黎楼亮列

无纯乎鼻音,皆系

鼻————西一令进

与他音相辅者。如:

按上表所列类推之,则发出之音,自然字正音圆,不致有唱者为“天”听者为“焉”,唱者为“地”听者为“息”,唱者为“元”听者为“言”,唱者为“黄”听者为“旁”之弊也。

句读

句者,一整句也;读(音逗)者,半句也。唱曲时不分句、读,尚有腔调以绳之;惟说白必须句、读分明,方能达出本意。如“岂不知圣人云”,“岂不知”三字为读,至“圣人云”始为一句。说白至读时,略微一顿,不可过久;至一句,则稍久亦无妨也。

文义

曲白须先知其讲解。又有字同义不同、字同音不同之别。

字同义不同:容易从容容貌

字同音不同:华山(音画)华夏(音划)华萼(音花)

以此类推,虚心研习,可免讹字、讹音之疵。

典故

词曲说白之内,往往引用古人典故,务须查明出处,心中了了,则可以传神。

五声

五声系阴平、阳平、上、去、入是也。唱曲不知发声、收声之理,则其字音出口卽变。要知五音之别,须将下列之表读熟千遍,然后逢字卽知阴阳矣。

五声表

阴平阳平上去入

风缝讽奉父

烟言眼宴易

声绳省盛是

书赎属树朔

阴平——由高而低。发音高,收音低。

阳平——由低而高。发音低,收音高。

上——其音向上。

去——其音向前。

入——其音短而急。

凡工尺短者,可以脱口而出;工尺长者,须将一字分为数音,如“人”字,若工尺长,则可分为“任”、“恶”、“恩”,徐徐吐之。惟阴平字不宜分音。神而明之,得其三昧矣。

尖团

尖字、团字之分,近日罕有知其据者,往往团字变为尖字,实为曲白之大病。夫尖字系半齿音,如酒、箭、线,乃半齿音,故应用尖;久、剑、现则不然,非随意可以念成尖字也。近时多不察之。

身段八要

辨八形。分四状。眼先引。头微愰。步宜稳。手为势。镜中影。无虚日。

辨八形——身段中有八形,须细心分淸。

贵者:威容正视声沈步重

富者:欢容笑眼弹指声缓

贫者:病容直眼抱肩鼻涕

贱者:冶容邪视耸肩行快

痴者:呆容吊眼口张摇头

疯者:怒容定眼啼笑乱行

病者:倦容泪眼口喘身颤

醉者:困容模眼身软脚硬

分四状——四状为:喜、怒、哀、惊。

“冶容”,原作“蔼容”。

喜者:摇头为要俊眼笑容声欢

怒者:怒目为要皱鼻挺胸声恨

哀者:泪眼为要顿足呆容声悲

惊者:开口为要颜赤身战声竭

 但看儿童有事物触心,则面发其状,口发其声;喜、怒、哀、惊现于面,欢、恨、悲、竭发于声。

眼先引——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引。故昔人有曰:“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

头微愰——头须微愰,方显活泼;然只能微愰,不可大愰及乱愰也。

步宜稳——台步不可大,尽人皆知矣,然而亦不可过小。总之,须求其适中,以稳为要;虽于极快、极忙时,亦要淸楚。

手为势——凡形容各种情状,全赖以手指示。

镜中影——学者宜对大镜演习,自观其得失,自然日有进益也。

无虚日——言其日日用功,不可间断;间断一日,则三日不能复原。学者切记之。

宝山集八则

声。曲。白。势。观相。难易。宝山集。宜勉力。

声欢:降气白宽心中笑

声恨:提气白急心中燥

声悲:噎气白硬心中悼

声竭:吸气白缓心中恼

各声虽皆从口出,若无心中意,万不能切也。

曲者,勿直。按情行腔。阴阳缓急,板眼快慢,当时情理如何,身段如何,与曲合之为一,斯得之矣。

白病数字。数字者,卽按字直念也。昔人有词曰:“说白病数字,佳者四声全。(四声乃欢、恨、悲、竭。)长、短、高、低语,官、私、紧、慢言,有如家常语,还同事样般。听者有兴趣,能泣亦能欢。”

样势也。昔人有词曰:“势贵如眞,要在虚心。对镜去病,日见增新。”

观相

学者于私下妆作古人,对镜自观。其品行忠直者,正直为之;奸逆者,邪曲为之。有意有情,一脸神气两眼灵。喜则令人悦,怒则使人恼,哀则动人惨,惊则叫人怯,如同古人一样,始谓之眞戏。视听之学,寔私下工夫也。有等登场者,意乱心荒,胆怯神散,虽认眞演唱,观者恶之矣。

难易

概曰:“难”。余曰:“不难”。夫学者,必先难而后易。除是跨海、越山,余无难事耳。能笃志学习,时时不倦,未登场之前愼思之,既归场之后审问之,焉有不日新日精者?若私下无工而妄想得大名者,未之有也。

宝山集

《宝山集》云:“曲唱千回腔自转,白将四声练如眞,状多镜里形容也,势向三光观影身。(三光乃日、月、灯之光也。影中勤练,看势好歹)”曲唱千遍,其身自转。

宜勉力

《宝山集》云:“生、旦、凈、丑、末,虽分理一般。少年宜勉力,废寝与忘餐。苦心天不负,技艺日加善。一朝闻妙道,夕死心也干。”

宝山集载六宫十三调

六宫

仙吕宫淸新绵邈南吕宫感叹悲声

中吕宫高下闪转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淸幽

大石调风流酝藉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迢遥滉漾歇指调急倂虚歇

般涉调惆怅顿挫商角调悲伤宛转

角调呜呼悠扬宫调典雅沉重

征调摇曳闪转商调凄惨怨慕

羽调缠绵幽逸水调淸幽委婉

双调健捷激昂

涵虚子论杂剧十二科

一曰神仙道化二曰山林泉壑

三曰披袍秉笏四曰忠臣烈士

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

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鏺刀赶棒

九曰风花雪月十曰离合悲欢

十一曰烟花粉黛十二曰神头鬼面

书成何所名?名曰《明心鉴》。要诀尽其中,莫作等闲看。留赠后进者,暇时仔细参。天下无难事,惟须立志坚。大淸道光九年,岁次己丑,夏日,秋泉居士撰文。梨园后学俞维琛、龚瑞丰口述。

秋泉居士姓叶,名元淸,字莹子,保定府人。

重修梨园原序

余客京师,近十年矣。每于公余之暇,留心社会。全国首都,百凡优美,而更以戏曲为各埠冠,故酷好之。丙辰夏,访余友逸庵于其斋,适有梨园老伶郑蕙舫者,持抄本《梨园原》求售。盖是书为梨园前辈所撰述,后学视为珍宝,秘不示人者。前淸咸、同时代,三庆班名伶卢胜奎(俗名卢台子)独藏此本。郑为卢之弟子,故得抄录一册。迨至今日,乃成独本。余素闻其书,无由得覩,乃嘱吾友代购之。暇而披阅,始知遗漏甚多,深以为憾。今岁孟秋,偶游东晓市,见残书堆中有抄本《梨园原》四页,购之以归。与旧本详校,乃竟系旧本所缺者,欣喜过望。于是求助于逸庵,正其讹,考其误,不半月是书乃成。并请于吾友,精印成书,以为梨园后起之乡导,顾曲者茶余之谈助。爰叙顚末,以为重修是书之序。

中华民国六年十月上旬鄂人梦菊居士题。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四·彭定求
  郑獬·唐圭璋
  卷四十一·阮阅
  卷一·王若虚
  无住词 全文·陈与义
  先兄仓海行状·丘逢甲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三·邵雍
  楚辞辩证目录·朱熹
  卷五·叶昌炽
  东观集卷七·魏野
  卷九·佚名
  卷二·梅鼎祚
  卷八百六十六·佚名
  卷三十·施元之
  ●逍遥游·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陈衍

    一、昌黎“同工异曲”之说,即刘子玄《史通》所谓“貌异心同。者也。但“貌异心同”所“同”者,以用意言,“同工异曲”所“同”者,以用事、隶辞言。叶损轩为江南

  • 第十四出·李开先

    (末扮禁子上)堂上忽闻报早衙,一身官事乱如麻。狼虎口中分酒食,是非丛裏作生涯。吾乃军司守狱禁子是也。朝供刑具,夜伴囚徒。居白虎之方,坐丧门之地。牢门关锁数十重,铁垒墙高三丈五。点视厅前参太岁,天王堂上聚游魂。墙头棘藏

  • 词选序·黄昇

    古乐府不作,而后长短句出焉。我朝巨公胜士,娱戏文章,亦多及此,然散在诸集,未易遍窥。玉林此选,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以尽见同家之奇,厥功不亦茂乎。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泳

  • 卷四·赵元一

    上初拔奉天,而车驾至宜寿县北,渭水之阳,谓侍臣曰:“朕之此行,莫同 永嘉之势。”因潸然流涕。时工部尚书浑公耸辔而对曰:“《易》称:‘先号 兆而后笑’,素王之至言。肃宗幸灵武,代宗幸陕郡,尼父

  • 皇王大纪总目·胡宏

    卷一三皇纪五帝纪卷二五帝纪卷三五帝纪卷四五帝纪卷五三王纪卷六三王纪卷七三王纪卷八三王纪卷九三王纪卷十三王纪卷十一三王纪卷十二三王纪卷十三三王纪卷十四三王纪卷十五三王纪卷十六三王纪卷十七三王纪卷十八三王

  • 卷二十五·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五   宋 陈均 撰哲宗皇帝【起戊寅元符元年止庚戌元符三年】戊寅元符元年春二月罢翰林侍讲侍读学士三月建懿亲宅【以处五王】内臣

  • 卷八十一·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八 东夷 东夷【夫余 高句丽 勃海 东沃沮 挹娄濊 马韩 辰韩 弁韩 弁辰 倭人】 东夷者幽营青徐扬之东海外诸夷也夷种有九

  • 绎史目録·马骕

    世系图年表太古计十卷【卷一至卷十】卷一开辟原始卷二皇王异说卷三太皥纪【女娲附】卷四炎帝纪卷五黄帝纪卷六少皥纪卷七髙阳纪卷八高辛纪卷九陶唐纪卷十有虞纪三代计二十卷【卷十一至卷三十】卷十一禹平水土卷十二夏

  • 孔琳之传·李延寿

    孔琳之,字叫彦琳,会稽山陰县人。曾祖孔群,是晋朝的御史中丞。祖父孔沈,是丞相掾。父亲孔貵,是光禄大夫。孔琳之坚强正直有志向,少年时代喜爱文章,懂音律,能下棋,善于写一笔极妙的草隶。桓玄辅佐朝政担任太尉,任用他为西阁祭酒。

  • 镇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两军营制·佚名

    中营:游府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四员,外委六员(嘉庆十四年裁归艋舺陆路一员,现在五员),额外三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三十四名。营马四十匹(道光十五、六两年裁减十匹,只咸丰二年裁减十六匹,现在十四匹)。每月初一日起至初十日止,派

  •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慎刑汉文帝元年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亡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孥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

  •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144.玄武门之变·林汉达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 卷第廿七·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七 天命開別天皇 天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太子也。母曰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譲位於天萬豐日天皇。立天皇爲皇太子。★天萬豐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明年皇祖

  • 卷十四·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四   明 姜寳 撰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季氏私考徐逺齐之国也而齐侯亲将伐之何名哉盖齐欲通呉而道为所闭耳观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则齐固与吴通者也申之防楚合淮夷执徐子所以断吴之道也淮

  • 卷十·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十      宋 黄伦 撰海岱惟青州【按此段经解永乐大典原阙】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无垢曰嵎夷地名乃青州极处洪水滔天嵎夷亦被其害水患既去嵎夷之封略可定矣潍水出琅琊箕屋山北至都昌县入海淄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忍辱波罗蜜多品第八之余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波罗蜜多。所谓自身毕竟忍辱。有我等相非究竟忍。何以故。若他嗔恚来娆恼时及能忍受。于心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尼陀那五十二颂。  目得迦四十八颂。  大门总摄颂曰。  初明受近圆  次分亡人物  圆坛并户钩  菩萨像五门  别门初总摄颂曰(此有十事尽不截皮)。  近圆知日数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