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十七卷 文苑 一 四

常  州  府  四

        清(中)

盛衡  盛大宝  盛大业  盛大典  盛纲

盛衡,字汉诏。笃学敦行。乾隆元年,应博学鸿词科,助纂三礼义疏,多所订正。十六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新安汪文端由敦特荐衡,以年老固辞不赴。寻补江浦学博,常勖士以根柢之学。所著详艺文志。

衡弟大宝,从弟大业、大典,并从衡受学。大宝字玉田,有应务才,而勤学特挚,百家九流靡不览,尤潜心宋、明两代儒书。例贡得校官,未赴卒。大业字玉丰,笃嗜典籍。乾隆壬申举人。辛卯,年八十,钦赐翰林院检讨。大典字兵门,少颖悟。工文词。乾隆丙辰举人,中明通榜,为陕西雒南知县,有惠政。

衡子纲,工文,善书、画,官至永州知府。

(武进阳湖合志)

杨潮观  杨孝元  杨希曾

杨潮观,字宏度。父孝元,诸生。殖学砥行,出后世父希曾。希曾,工诗文、楷法。康熙中,献诗行在,蒙录用,供奉武英殿,补诸生,遽殁。

潮观,乾隆元年举人,除林县知县,移固始。性和易,而为政廉敏有声,人称为杨固始。擢邛州知州,调简州、泸州,告归。

潮观幼擅才华,兼工书法,平生雅好著述。以余技为吟风阁传奇,钱塘袁枚演之金陵随园,一座倾倒。

(无锡金匮县志)

王会汾

王会汾,字荪服。乾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吏部侍郎,终大理寺卿。

会汾少刻苦,下帷雅负文誉。雍正十三年,举博学鸿词,报罢。洎入翰林,御试翰詹第一,不数年,洊陟卿贰,充明史纲目副总裁。先是,总裁周学健纂明纲目前编,会汾奏元纲目终于顺帝二十七年,今断自洪武元年,宜与至正二十八年两行分注于甲子之下;入洪武二年,始将明祖年号大书,不必创立前编。且前编所载已见元纲目,请削去。上从之。又以原纂洪武一朝之书,旁摭稗说,不合体裁,建文以后,又多失中,乃详核史文,重加编纂。

遇京察,举齐召南自代。居官廉洁。其殁也,门人梁同书经纪其丧。

(无锡金匮县志)

储麟趾

储麟趾,字梅夫,荆溪入。乾隆四年进士,入翰林、武英殿行走,充会典纂修官。赐宴瀛台,赓韵诗称旨。补贵州道监察御史,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迁鸿胪、太仆、太常寺卿,再授宗人府府丞,乞假葬亲。旋以足疾乞归。

麟趾天性醇谨,恂恂呐呐,而决大疑、争大狱,言人之所不敢言,无所挠屈。作御史时,因亢旱应诏言事,语甚剀切。时桐城当国,其姻家某以检讨督学四川,声名狼籍,匿父丧不报。言官以相官故莫敢发,麟趾毅然曰:我相国门生也,宁不知为周旋 ?然君父大事,名教攸关,岂容缄默!遂据实具参。上震怒,即日逮问。由此直声震天下。作府丞时,奉差祭少昊金天氏陵,归奏唐虞五臣皆有专祠,惟契独无,请立庙以补前缺。旋奉旨署蒲、亳二州,为契立庙,永垂礼典焉。

既告归家居,两江诸大府慕其学行,争聘为书院山长。历安徽、扬州诸讲席,所造就皆一时知名士。年八十,卒于家。

(荆溪县志)

龚锡纯

龚锡纯,字侯服。乾隆六年,乡试第一。潜心根柢之学,尤精三礼。发为古文辞,源本经术,以磅礴郁积之气行之。性耿介,不妄于干谒,落落寡偶。客京师,与桐城方苞论古有契,称忘年交。家贫,赖脩脯以给。笃于行谊,举族之不能殡者十余丧。所居敝庐不蔽风雨,怡然自足。年六十余卒。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储有亨

储有亨,字成谦。乾隆六年举人。少从其家东溪游,得为文真诀。质鲁钝,刻苦自励,夜朗读声彻里巷,酷暑祁寒不少辍,讫以文章噪艺林。游京师,名动公卿间。计偕报罢,以母老束装归。里居教授四十余年,才隽多出门下。老于文律,洞悉四百年来源流正变。尤研精左氏书,穿穴精辟,多前贤所未发。著有三传指掌。

(荆溪县志)

杨述曾

杨述曾,字二思。椿子。少禀家学,于诸史尤精心贯串,博而知要。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壬戌成进士,殿试一甲二名,授编修。晋侍读。纂修御批通鉴辑览一百二十卷,缮稿将脱,而述曾病殁。总裁官以述曾在事八载,编排尽力,今书垂成而身故,不获叙录入奏,得旨赏给四品职衔。

述曾在翰林,屡司文枋,所上经史折,发明传注,具有家法,因事敷陈,人以是觇其实学焉。著有南圃文稿二十卷。

(武进阳湖合志)

汤大绅  汤大业

汤大绅,字孙书。乾隆七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十五年,上命大臣各保举堪任考官者,大学士孙嘉淦特荐大绅人品端方、学术醇粹。两充同考官,得朱珪、徐廷玉,名以益重。为人傲岸磊落,酒酣议论勃发,时命子修业曰:君子知命,达士循理。知之,故循之;不循理,不能造命。旋休致归。

修业,字宾鹭,幼承庭训,好学不倦,读先儒语录,精求性理之学。尝曰:存诚主敬,圣贤之要领也。家居遵行古礼,居父母丧,蔬食三年,未尝见齿。性方严,终日整襟危坐,燕居无戏渝之容,熟于桑梓故实。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任  翔

任翔,字紫廷。启运子。少勤读,恪遵庭训。父官都下,生计支绌,翔课徒以佐薪水。益肆力于经史百家,制艺一宗归唐。

雍正十三年,隽南闱。考授内阁中书。乾隆七年进士,仍留内阁供职,充玉牒馆纂修。升吏部考功司主事,擢文选司员外郎。居官勤慎,诸城相国刘文正公器重之。乙卯,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称得士。会通州仓监督缺出,相国署翔名,固辞不赴。

生平淡于荣利,惟嗜学,休沐后,手不停批,诗、古文及制艺必亲录,焚膏继晷,漏数十刻不辍。书法宗苏、王,日必临池数百字。训迪后进,悉本经史之学。事父孝,事继母吕能得其欢心。母卒,奔丧旋里,遂绝意仕进。屏居邑之东隅,方严自守,不与当道交,日拥书课孙以娱老。所著有潜测集。

(荆溪县志)

储赐书

储赐书,字玉衡。在文冢孙。乾隆九年举人。少颖迈,读书数行下,为文章俊发英敏,风驰霆击,援笔洒洒,日成八、九艺,祖奇赏之。益刻苦淬厉,坐卧九峰楼,研穷经史。既久,又从吴太史仰朱、从叔祖五采游,造诣益精邃。十上春官不第,壬辰选授六合司训,以病目不赴。

生平南船北马,游踪辽阔,邮亭客舫,问学者踵相接。门下士若陈太史春田、王进士廷宪、昆弟实能传其经学。晚倦游,侨居郡城,都人士争造门执经,颠毛种种,目昏眊,犹谪谪古今文。兴到成文章,呼门下生口授,搦管疾书,灏气磅礴,若水涌山出,门下环听,无不钦服。学者称璞庵先生云。

(宜兴县志)

李  英

李英,字御左。早岁能文,兼工隶、真、行、草书。乾隆九年、十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即乞假省亲归。父有疾,起居服食必身亲之。善于养志。父卒,将葬,族人为卜祖莹吉壤,英以先人有禁碑,别求地以窆。

服阕,授检讨,充乡、会试同考官,纂修三礼、续文献通考等书,咸安官学总裁,教习丁丑科庶吉士。旋乞休,以原官致仕。

英诗赋一主清新,不袭铅华芗泽。书仿欧阳询体,久而益工,求者满户外,而家徒四壁。主讲海州六安书院,得稍资给。所著有诗四卷,未梓。

弟萼,另有传。

(荆溪县志)

顾奎光

顾奎光,字星五。宸曾孙。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年进士。历泸溪、桑植知县,爱民养士,颇著循绩。年四十,卒于官。所著然疑录、春秋随笔,采入四库全书。湖南通志有传。

(无锡金匮县志)

蔡寅斗

蔡寅斗,字芳三。乾隆丁卯举人,国子监助教。能诗文。方伯鄂文端檄七郡士会课春风亭,寅斗冠其曹。岁丙辰,荐举宏博,不就。著有九贤堂稿。

(江阴县志)

贡  震

贡震,字息甫。乾隆辛酉拔贡生,丁卯副贡生。知建平、灵璧、凤阳县,擢寿州知州。所至雪冤狱,毁淫祠,兴建书院、育婴堂。值水旱赈恤,恐老幼废疾不能遍及,裹糗粮步行山谷村墟,咨访疾苦。灵邑当水道之冲,数被患,震广浚灵、宿、虹、泗诸脉,导其下流。凡利民之事,悉白大府奏行。殁后,入祀建平怀仁祠、灵璧名宦祠。

震少贫,笃志于学,文行为乡人所推。能文善书。所著有建平荐稿、灵璧志略、河防录、河渠原委等书。

秦朝

秦朝,字大樽。乾隆十三年进士,由礼部郎中出为楚雄知府。朝胸无柴棘,呐于口,而丰裁峻厉,人不可干以私。官楚雄日,属有兵事,朝办治井井,兵过而民不知。一日,巡抚过境,朝方读书廨中之山亭,迨终卷出城,不及趋谒。巡抚闻其贤,亦不怪也。继以左迁归。

朝工于诗,其集顾光旭刻之。尤善治古文,多可传者。

(无锡金匮县志)

刘星炜

刘星炜,字暎榆。工部郎中维烈曾孙。乾隆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视学广东、安徽,历官工部侍郎。

星炜以工词章擅名。屡典乡、会试,号称得士,如景福、王懿德、鞠恺、熊恩绂、德风、程晋芳,皆所拔识,先后登馆阁。提倡风雅,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自奉简素,春秋佳日,同官宴游,过其舍,一灯荧然,父子伏几读书,都下传之。卒于官。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汤先甲

汤先甲,字萼南,宜兴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与修续文献通考。擢陕西道监察御史。以日食求言,应诏条陈四事。上即日召对,摘奏中所列而诘之,剀切训谕,声彻廷陛。昼漏下之十数刻,先甲条对明晰,词气冲和。上以其有言责,不之罪也。自是嘉其忠谠,擢鸿胪寺少卿。改光禄寺,转通政司参议,升内阁侍读学士。前后提督豫、黔、粤三省学政。黔省苗学,旧例不设廪、增,先甲特奏,请添设与内郡等,峒夷鼓舞向化。又历典浙、闽、黔、蜀、粤东五省乡试,充乡、会试同考官者六,所甄拔尽一时知名士。方先甲在内阁时,入直上书房,侍皇八子读书,以误镌秩。寻授翰林院编修,侍直如故。旋督学广东,以积劳得风庳疾,未复命,道卒。

先甲工诗、古文词,晚年欲删次历朝会要,勒成续政典一书,未就而卒。中朝士大夫言直臣,必推先甲云。

(宜兴县志)

顾光旭  顾永之  顾湛之  顾葆之

顾光旭,字华旸。乾隆十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擢监察御史。时直隶、山东大水,光旭奏请以工代赈,并借给牛具籽种,以资耕作。报可。出为宁夏知府,调平凉。值岁旱,请开赈,与布政使忤,而光旭竟先发银米,民得无饥。陕甘总督文绶移任四川,时方有金川军事,文绶奏请以光旭随往,署四川按察使。蜀有失业奸民俗名国鲁子者,四出劫掠,光旭督役搜捕,获其众惩治之,羽党股栗,誓改悔。寻以秋谳失出,罢归。

光旭学术纯正,工于诗,尤精书法。居官有清操。归主讲东林十余年,卒。

子永之,举人,挑发河南,决狱平恕,而伉直如父。湛之,国子生;葆之,岁贡生,沛县训导。皆有学行。

(无锡金匮县志)

庄培因

庄培因,字本淳。乾隆间,由举人考授中书,入军机房办事。十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晋中允,历侍讲学士。督学福建,每以其乡诸大儒言行为多士勖。阅卷精勤,虽文不合格,有佳句必见赏,疵颣处悉批示之。按临一郡毕,诸生即名在后者,亦感激求见,逾百里外,追送不绝。丁父忧,哀毁不食,甫到家一日,卒。闽士建祠奉之。

平生尚气谊,重然诺,诗文敏赡,楷法精妙。在中书,扈跸出塞,于行帐中录章奏,事有急宣,或不得据案,常手一折匣疾书而工整不异常时,人尤以为难。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董  潮

董潮,字晓沧,号东亭。少孤,育于外家陈氏,占籍海盐。能诗.善书、画,尤工骈体。乾隆间,上允廷臣请,以礼闱备卷四十人,备中书学正之选,潮与焉。寻入内阁行走,充通鉴辑览纂修官。取材渊富,裁制谨严,得良史之体。旋成进士,改庶吉士。请假归,应修两邑志书之聘,垂成而卒。年三十五。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赵  翼

赵翼,字耘松,号瓯北。乾隆十五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入直军机。二十六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出为广西镇安知府。时用兵缅甸,命翼往滇赞画,大学士傅恒倚重焉。特旨调广东广州府,决狱平恕。擢贵州贵西道。旋告养亲归。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之变,总督李侍尧赴闽督任,道过常,邀翼偕往。侍尧以综核为政,翼常济以宽大,卒用翼策破寇。事平,侍尧欲奏起之,固辞归。

翼殿历清要,宦游边疆,戎行帷幄之谋,天下山水之胜,公卿交游之盛,有他人所不能兼者,一发之于楮墨间。解组四十余年,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五年,游闽二年,其余则皆家居之。日著述而外,无他嗜好。其诗与同时袁枚、蒋士铨齐名。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筵宴,钦赐三品衔。年至八十八,卒。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邹奕孝

邹奕孝,字念乔。祖升恒,见文苑传。奕孝乾隆二十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编修,官至左侍郎。尝充起居注官,见载笔非一人手,文法参差,因撰记注成规一卷,为后来者法。五十一年,天子临雍.奕孝以国子祭酒讲易天行健一节,敷陈明畅。上为动容,命兼管乐部,纂律吕正义续编。奉敕定诗经乐谱,据文辨音,据义定调,一复三百篇本音,于朱载堉乐律全书多所订正。制器尤精。任祭酒时,和珅柄国,稔其才,欲罗致之,不可。假观其器,又不可。会七载不迁官,有讥讽之者,则曰:命系于天,恩出自上,若何能为耶 !生平掌文衡最久,同考、典试、视学凡十有三。

子曾荫,字勖斋,南郑巡检,以才干称。

(无锡金匮县志)

李瑞冈  李青翰  李汝砺

李瑞冈,字羲亠。少负文誉,刻意励行,铭其斋曰二治轩,谓治己治人,义不偏废也。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出为福建龙岩直隶州。旋丁母忧归,遂不复出。主讲昆山、淮阴书院,以文行并进为诸生勖。和易近人,人亦莫敢干以非义。与赵翼、管干贞辈相酬唱,风韵清远,为后学矜式。

孙青翰,字卣尊,廪贡生,负才名,年弱冠卒。秉焘,语具孝友。瑞冈从子汝砺,字贡三,有隽才,乾隆四十二年拔贡,早卒。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任震远

任震远,字孟馨,宜兴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历江西都昌、瑞昌、大庾、南康,福建同安、邵武知县。乙酉南康水灾,力请赈济,按户拯恤。比任同安,邑剧难治,下车即修轮山书院,详立规条,士风丕振。讼亦藉戢。子颖任福州府通判,经旧治,郡人士犹歌思不置云。著有遂初堂稿行世。

(宜兴县志)

庄炘  庄逵吉

庄炘,字似撰。乾隆三十三年副榜,就职州判,奏留陕西,历署县事。擢兴安府汉阴通判,调乾州,署兴安府。兴安去省会远,山谷居民,良莠杂处,炘廉得白莲教头目萧贵为逆状,捕置之法。既而,楚、蜀蔓延,兴安无事。嘉庆元年,署咸阳,以与平泥河贼王全礼功,赏戴蓝翎。二年,升邡州,仍留军中。是年冬,教众屯聚兴安之光头山,大吏以 炘能守御,再署兴安。旧以堤为城,坦步可上,炘团练乡勇数万人,因堤高下,或堑、或墉,昼夜巡筑,城以固。时楚贼张添伦等自南郑渡汉,川贼齐王氏等继之。炘以为楚贼渡汉,远涉西乡、紫阳、石泉,周落辽广,户口稀少,焚掠无所得,必遁归。檄沿汉诸县掣商舶民舟尽入汊港,守以重兵,使贼不得南向。又念川贼若溃,非东走夔州,即北走通江,兴安当南北冲,系全省安危,贼据要险,则兵饷俱绝。由是度地设防,贼乃不敢窥伺。时统军宜绵,倚炘为重。在兴安三月,复檄之去,连破洞、汝二河贼巢,赏换花翎。后以子逵吉为咸宁知县,因乞休就养。逵吉卒,乃归。在官多阴德,尝鞫邪教,争于统军,免株连者万人。朝邑被水,请振,出资八千金济之。在邠时,免地方科派,贴差银三万两。去之日,百姓涕泣求画像,建生祠焉。

逵吉字伯鸿,早慧倜傥。援例为知县,分发陕西,补蓝田,调咸宁,擢潼关同知。勤听断,却苞苴,前后擒治大猾巨盗数十人。岁旱,祷雨,跪烈日中,雨至,没踝乃起。中湿致足疾,遂卒。炘父子皆多著述。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秦  瀛

秦瀛,字凌沧。乾隆三十九年顺天举人。四十一年,东巡召试,赐内阁中书。迁侍读。出为浙江温处道,除永嘉数十年以生、监充庄长积弊。擢按察使,平反定海难民蔡长兴十二人之非盗。宁、绍、台大水告饥,有司预报丰收不敢陈,瀛言于巡抚,得议赈。调湖南衡州,岁歉,陕西奏拨兵米,瀛力止之。旋告归。复出按察广东。治吴虾喜之结党于顺德者,抚黎民之为乱于琼州者,惩赌博之号称白鸽票者。擢浙江布政使。入为光禄卿,终刑部右侍郎。瀛少负异禀,操笔千言,以诗古文名当世。出入中外,屡为刑官,治狱明慎。归而捐义塾田以课子弟,修锡金县志,卒于家。

弟濂,举人,工诗文。闻父讣,号恸呕血卒。沆,自有传。

(无锡金匮县志)

杨芳灿

杨芳灿,字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廷试一等,知伏羌县。值回民田五围伏羌,芳灿城守五昼夜,援至,围解。擢知灵州。寻入资为户部员外郎,与修会典。丁母忧归。主讲关中,旋修四川通志,卒于蜀。

芳灿工诗及骈骊文,才艳绝一时,与同郡洪亮吉、孙星衍,同邑顾敏恒齐名。守伏羌时,按察使王昶赋诗飞达围城,芳灿援笔和之,其整暇如此。

子夔生,以雄县丞累擢知蓟州,亦有才藻,尤长于填词。

(无锡金匮县志)

秦鼎云

秦鼎云,字汾祥。勇均子。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为如皋教谕。常集课诸生,与邑人徐观政等为诗社。宋王学士观墓为豪僧所侵,鼎云力言于上官,复其地。又得诗人邵潜夫墓碣于他所,访而复之。卒于官,祀之学宫旁舍。

鼎云好古博览,藏书甚富,鼎彝书画,无不精审。又喜谈兵。著有慎战慎守编、见闻随笔录。

(无锡金匮县志)

管世铭

管世铭,字缄若。刑部郎中枪曾孙。尝三中顺天副榜。乾隆四十三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值军机处,累迁郎中,授御史。性方严,会试出大学士于敏中门,生平未尝求独见。逮和坤用事,世铭忧愤形于词色。和坤微闻,而大学士阿桂方倚重之,莫能中伤。既擢御史,将具折奏劾,得旨留军机。世铭自言愧负此官,阿桂慰之曰:报称有日,何必急以言自见耶 ?盖期以大用,不欲其击奸获谴也。嘉庆四年,和坤诛,而世铭已前一年卒,时多惜之。

世铭工制举文,与同县周景益齐名,而从游者尤众。文脍炙人口,尤精诗、古文,深于经术,论者谓为时文名所掩。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许亦鲁

许亦鲁,字效曾,迎春乡人。姿禀颖异,为文跌宕不羁。乾隆四十四年举人,出大兴翁方纲门,名动公卿间。五试礼部不售,将大挑,权贵欲为之地,辄不屑。后由国子监典簿,截取知县,亦不赴。惟以著述为务。

(武进阳湖县志)

周  镐

周镐,字怀西。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知鄞县。邑有塘卫田数万顷,屡筑屡圮。镐相其形势,瓮以石,名永镇塘,邑之人尸祝之。擢同知,署嘉兴府。岁旱,奉檄移粟数万石,镐与一万石。巡抚大怒,镐曰:嘉民亦乏食,杭民何不籴于产米之区,而夺嘉民食乎 ?巡抚韪之。擢漳州知府,上治漳六事,行之。卒于官。著有犊山类稿。

杨揆  杨英灿

杨揆,字荔裳。乾隆四十五年南巡,召试,赐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随大将军福康安征廓尔喀,迁内阁侍读。授四川川北道,擢按察使,升甘肃布政使,调四川。时教匪方渡潼河,焚掠三台中江县境,成都戒严,总督魁伦逮问。揆施设粗具,而师行馈饷不继,檄他州县预筹糗粮,以资飞挽。又奏请亟发饷银二百万两,报可。以劳卒官。

揆少工诗文,与兄芳灿并负才望。居官遇事果决,与军事相终始。赠太常卿。芳灿,见文苑传。

弟英灿,字梦裳,知安县,建仓以备凶荒。调成都,官民争地,积久不决,英灿折之,讼始平。擢松潘同知,抚蛮夷有法纪。著通省蛮夷备考。卒于官。

(无锡金匮县志)

赵怀玉

赵怀玉,字亿孙。申乔玄孙。父绳男,刑部福建司郎中。

怀玉,年十二能诗。乾隆三十年春,高宗纯皇帝四巡江、浙,怀玉奏赋行在。四十五年,复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出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署登州、兖州二府。丁父忧归,遂不复出。

怀玉以世家,少负重名,交满天下,求文者自远而至。晚年病废家居,里中文人日集其庭,商榷议论。性坦易无城府,尝自言:不敢好名为欺人之事,不敢好奇为欺人之学。天下相望,群称味辛先生。著述甚富。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杨  伦

杨伦,字西禾,阳湖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广西荔浦县知县。伦博极群书,其论学以不欺为主,气象温醇,望而知为儒者。晚年主讲江汉书院,门下多尊信之。诗得力于少陵,与孙星衍、洪亮吉、徐书受诸人唱酬甚富。所著杜诗镜铨二十卷,王昶谓其能照见古人心髓,足与朱鹤龄相上下。时袁枚论诗,不分唐、宋,伦谓:高升卑降,系于世风,学者当戒歧途,慎趋向。唐、宋不分,未为公论云。所著有九柏山房集。

汤之珩

汤之珩,字元辉。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幼读书,务求实学,于三礼、三传,尤融贯综核。

(荆溪县志)

侯凤苞

侯凤苞,字舜威。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宝应教谕。前明乡贤华允谋尝为是官,凤苞因构景燕斋以课士,以允谋号燕超故也。凤苞笃学,至老不倦,从游甚众。著有洗心斋诗文、史论、汲古绠等书。

弟凤芝、凤兰,族子士谷,并有文学。

(无锡金匮县志)

恽  敬

恽敬,字子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历官浙江、江西知县。勤廉明决,无所瞻徇,所至辄忤上官,卒以此坐事罢。谢其母曰:为吏不谨,贻母忧。母曰:以汝性行,祸当不止此。今以微罪行,幸矣 !敬初为骈俪文,后乃研经史,以古文名。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吕星垣

吕星垣,字叔讷。大学士宫五世孙。幼有夙慧,以廪生贡入国子监。乾隆五十年肇建辟雍,礼成,星垣进颂册,钦取一等一名。选新阳训导,历官直隶赞皇、河间知县。能决疑狱,轻减徭赋,民甚便之。星垣气骨清峻,丰采棱岸,为文操笔立就。少时偕里中洪亮吉、杨伦、孙星衍、黄景仁、赵怀玉、徐书受,皆以文学词章相器识,时有七子之目。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黄景仁  黄乙生

黄景仁,字仲则。天才亮特,少偕洪亮吉效汉、魏乐府体,逾月而大工。常熟邵其焘主常州书院,从之游,学益进。常客游江西、湖南,遍览九华、匡庐、彭蠡、洞庭之胜。每独往名山,经日不出,值大风雨,暝坐崖树下,见者以为异人。大兴朱筠督学安徽,延景仁于幕,凡三年,尽观江上诸山水,诗益奇肆。游京师,名籍甚。乾隆五十一年,驻跸天津,召试二等。例得主簿,入资为丞。游陕西,行次解州卒。

景仁诗瑰奇旷逸,兼工词。

子乙生,字小仲,年十三而孤。治郑氏礼,奥窔皆辟。又好青鸟家言。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未及应召卒。无子,以族子志述为子。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吴  

吴,字与骖。乾隆五十一年举人。通经学,尤邃于易,著有易括、易解汇要等书。子云,诸生,能世其学。

(无锡金匮县志)

郑  环

郑环,字清如。父之罕,府学生。聘段氏女,女跛辞婚,之罕不可,娶之。寻没,更娶于卜,生环。

环,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幼有至性,受乳必跪,尝刲股入药疗母疾,居两亲丧,毁瘠尽礼。教人以孝弟为本,读书必征之设施,不为空言。讲贯之精,一时无两,远近从游日众。束修所入,分赡戚党。值旱饥,力管赈事,诸善举靡不尽心经画。出大学士朱珪门,每见辄条举利病,或正容进规。嘉庆元年,与千叟宴,寻选授甘泉训导。厘祀典,励实学,学者多信向。年七十七,卒于任。扬州人重其德,留像祀之。

环于经义多撰述,亦泛滥群书。子旦兴,乾隆四十五年举人;旦勋,国学生:成禀庭诰,敦志行焉。

(武进阳湖县志)

徐庆

徐庆,原名嵩,字朗斋,金匮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湖北蕲州知州。初以知县投效川、楚军营,历权黄梅、崇阳县事。时川、陕难民聚楚境,军务倥偬,庆传檄草奏,发粟赈抚,为大帅所倚重,巡抚毕沅亟称之。庆为乾学后人,文笔高华,诗雄健有少陵遗风。少游秦、陇、伊、凉.与杨芳灿兄弟、顾敏恒齐名。尝遇数人论诗,争唐、宋优劣,庆曰:论诗祗论工拙,不论朝代。譬如金玉出于今之土中,不可谓非宝也;败石瓦砾,传自洪荒,不可谓之宝也。论乃定。所为诗不拘一格,能道其所历。著有玉山阁集,殁后阮元刊行之。

(清史列传)

顾敏恒

顾敏恒,字立方。奎光子。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天才俊拔。尝游贵池,撰昭明太子庙碑,钱唐袁枚见之,拊掌曰:此文令我怀疑十年,今得之矣!任苏州教授。弟教愉、敬恂、墩宪,皆工诗。杨揆合刻其兄弟四人诗为辟疆园遗集。

(无锡金匮县志)

包  敏

包敏,字起元。家贫好学。乾隆己酉进士。初令河南确山县,再知罗山。楚匪跳梁,罗与楚毗连,敏先书筹备。有保障功。迁开封府同知。时匪益猖獗,豫省骚动,大府议于南阳设军需局,以敏摄南阳。索伦盛京兵络绎至,需索逗留,敏首揭副将某,鞭其悍卒数人,众乃帖服。既秦、晋兵又大至,敏晨出弹压,昼庀治军械,暮理狱讼。会宝郏教匪起,叶县复戒严.奉檄驰往堵御。旋总军需、发审两局。当道重其才,历署彰德、陈州、卫辉、归德府事,所至治行称最。尤善折狱,凡遇要案,历数吏未能奏当者,经其谳定,辄报可。擢知云南楚雄府。雄属夷猓杂处,敏宽严互用,法平而肃。寻乞休归,不名一钱。

生平于读书综贯群经,以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为麟经达诂,乃本其书,兼附己意,著序经若干卷。卒,年八十有四。

万应馨  万棨

万应馨,字华庭。松龄子。幼聪慧,与同郡黄景仁齐名。年十五,从卢都转见曾学诗,以七言排律二百韵为贽。稍长,问业于齐侍郎召南,旋受知于朱学士竹君,学益进,名益著。领乡荐后,考取咸安宫教习,入直内廷。己酉仲春,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复试天下例监生之乡荐者。上临殿阅视,应馨首进诗卷,上亲阅之,顾侍臣微笑称善。越日,旨下,名列第一,一时羡其荣遇。是年成进士,以知县用。选授广东仁化,继调新宁,所至有声。旋引疾归。县大夫重其文学,延主蜀山书院讲席。著有鸡肋集六卷藏于家。

族父棨字云门,国子监生,亦以诗名。著有阳羡古迹诗三卷,自为笺释.人多传诵之。中年游幕广东,随所见闻,辄笔记之,颜曰事影琐言。

(宜荆县志)

储润书

储润书,字玉琴。乾隆己酉充优贡生。以诗鸣江、汉间四十余年。著有秋兰馆烬余剩稿。所交如杭州吴谷人祭酒、扬州汪剑潭太守、同郡洪稚存太史、孙渊如观察,皆当世诗人也。李申耆太史序其诗,谓出入梅村、渔洋、愚山、初白诸公间。

嗣孙恩熙,笃行励学,年甫弱冠而卒,士林咸悼惜之。

(宜荆县志)

王  苏

王苏,字侪峤。幼通敏,父曙课以诗、古文辞,即操笔立就。少长,博闻强记,学使彭文勤目为异才。乾隆戊申,天津召试第一,赐举人。庚戌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擢御史,敢言有直声。出守河南卫辉府。耿介严肃,尝捕治大猾丁某,有神明之称。以报最获晋秩,疾作,假归。后以入都注选,遽疾卒。

苏在翰林日,进奉之作,敏赡雅丽。其余诗文,出入六朝、唐、宋,才藻擅绝一时。著有试畯堂集。

(江阴县志)

洪亮吉  洪饴孙

洪亮吉,字稚存。性至孝,居母丧,三年不御酒肉,不处内。乾隆五十五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在上书房行走。五十七年,督学贵州。任满,会弟亡,引疾归。

嘉庆四年,高宗纯皇帝升遐,亮吉奔丧入都,充实录馆纂修。上书成亲王及大学士朱硅、尚书刘权之,指斥圣躬,讥切在廷大臣,语甚激。成亲王以原书入奏,奉旨交法司会鞫。谳上,当大不敬律,拟斩立决,特恩免死,发往伊犁。

五年四月,京师旱,上手诏赦亮吉,即日大雨。御制得雨敬述诗纪其事,又制导言纳谏论:亮吉有爱君之诚,实足启沃朕心,将原书装潢成卷,常置座右,以作良规。言事者毋因亮吉获咎,钳口不敢复言!

亮吉既归,枕坟籍,放浪山水者十年。自号更生居士。诗文涉笔有奇气,经传训诂,地理沿革,尤所专门。

子饴孙,嘉庆三年举人,湖北东湖知县。孙,道光十九年举人,广东镇平县知县。皆沈敏嗜学,能继父业。龄孙骈体文尤工。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沈兆升  戴勉  宗杏标  沈兆恒

沈兆升,字仲超,十里牌人。岗子。弱冠补诸生。受诗文,法于其父。邑先达储梅夫宗丞,尝器重之。兆升在同辈中,言议风发泉涌,倾动一时。

然屡应乡试不售。中岁奋志入都,以附监生应乾隆甲寅恩科顺天乡试中式。明年,会试报罢。丁父艰归。值宜兴、荆溪两邑修志,邑中人士以兆升故负才名,咸推兆升主修志事,兆升亦乐引为己任。志成,而山右温公承惠,方为河南藩伯,延之训子。温公后为直隶总督,荐兆升主莲池书院讲席。时仁宗睿皇帝西巡,兆升率诸弟子献诗行在。上称善,赐五彩缎二端。兆升荣上之赐,归颜其所居之堂日赐锦云。以大挑二等,选授赣榆县学训导。因病不赴。病痊后,改选授歙县教谕,莅任甫一年而卒。

与兆升同修邑志者,戴勉、宗杏标。勉字体纯,乾隆丁酉科举人。杏标字锡桂,与勉并以善制艺名于京师。晚岁勉家居,得疾卒。而杏标以大挑二等选授庐江县学训导。年八十,吏部符取为知县。谒选,得湖南石门县,未及上事,卒京师逆旅中。

兆升著有秋崖诗草八卷。

弟兆恒字春畦,邑诸生,亦能诗。著有春畦诗草一卷,澄珠三十一卷。澄珠者,事类辑要,取记事珠之意也。

(宜荆县志)

毛燧传

毛燧传,字洋溟,阳湖人。诸生。少治古文,喜先秦及太史公书,日与二、三同志讲求古作者义法。武昌守张璇见其文,聘主勺庭书院。旧肄业士才数十,燧传至,岁增至数百人。楚中自大府而下,皆欲得其文以为重。尝自喜其行文善叙事,憾不得奇节伟行书之。见人,不解作寒暄语,人有过,辄面斥之。武进阳湖县志,布政使祖之望属排纂,嘉庆改元以来,兵事草创,未竞而卒。年五十六。著有昧蓼居文稿十八卷。

(清史列传)

董士锡

董士锡,字晋卿,武进人。副贡生。幼就外傅,读诸经史悉能通解。家贫,客游公卿间。河南总督黎世塘知其才,聘修续行水金鉴。士锡以为傅泽洪书,详于考古,略于征今;续之者宜详于征今,略于考古。如永定河之工程,今增于古几十倍,而前书未详,尤宜备载。因草例十数条以上,世垿叹服。士锡因为之辑著,数载乃成。怀远令聘李兆洛修县志,未成而去,亦延士锡续修焉。少从其舅氏张惠言游,惠言以文学伏一世,士锡承其指授,于虞仲翔易义最深。赋、诗、词俱工,而古文尤精妙。著有齐物论斋集文六卷、赋二卷、诗八卷、词三卷、外编三卷,遁甲通变录,形气正宗赋。

(清史列传)

吴德旋

吴德旋,字仲伦,宜兴人。诸生。自桐城方苞以古文法授刘大櫆,大櫆授姚鼐,鼐授诸弟子,益广且远,独德旋于姚鼐在师友之间。德旋名位虽不显,然同时如恽敬、陆继辂、吕璜、周凯辈,莫不拱手推重,以古文名天下几二十年。吕璜更师事之,尝以亲承指画,手纂成编,为古文绪论一卷。其论国朝诸家之文,颇有微辞,惟推服姚鼐,谓鼐之文以韵胜,时许其知言。所自喜在叙事文学杂著及书、序,记之文犹自谓不逮归、方,其自抑如此。诗亦高淡绝俗。著初月楼文钞十卷,续钞八卷,诗钞四卷,闻见录十卷,续闻见录十卷。道光二十年,卒,年七十四。

(清史列传)

诸洛  徐流方  邹方谔

诸洛,字杏程。诸生。少学古文于秦道然、顾栋高。既而交徐流方,得桐城方氏义法,文益进。尝游京师,名颇著公卿间。晚年杜门著述,藏书甚富,皆手定。

流方,字玉川,尝从王澍、蒋衡学书,弃去,益注意于诗,有魏、晋风。继客漕督长白顾琮所,因得师事方苞,并治古文。

时有举人邹方锷与洛善,亦善为散体文字,行、楷书尤工。

(无锡金匮县志)

杨嵎谷

杨嵎谷,字丽中。贡生。善治经。性至孝,侍疾丧祭,本朱子四礼翼。家中童稚,皆习而识之。著有五经臆五卷,石室心颂一卷。

(武进阳湖合志)

王  

王,字瑶舟,阳湖贡生。博宗四部,求其指归,尚论经术,必先明小学三家,乃可通其训诂,而渐得义理。治易,谓象数之旨具于十翼,而说卦传尤精,汉儒所释,当必有所师承,特多为阴阳谶纬所乱,故至窒而不通。治春秋,则一以比事属辞取义。谓直书其事,善恶自见,何待加以褒贬?三传虽古,未必尽圣人意也。治三礼,得说数万言,以遘心疾乃罢。著有四书札记三卷,学易五种,十四卷,春秋左氏义十五卷,读国风一卷,性理五图一卷,墨池残沈四卷,藜云阁杂文二卷,诗六卷,皆所自定。惟学易五种版行焉。

(原附武进阳湖合志杨嵎谷传)

毛颖士

毛颖士,字今吾。天姿颖异,与同里沈霖、赵翼有三才子之目。为诸生,屡试不售。从蒋教授汾功游,学为韩、欧氏之文,一时铭诔,多出其手,刘文定公尤器之。笃内行,事叔母及孀姑咸中礼。生平读书之外无他嗜,教人每就量之所造,而各当其意。在门墙者几至百人。尝曰:内重则外轻,膏梁文绣非所羡,吾自有真乐耳!

(武进阳湖合志)

黄卬  龚锡纯  储葛曦

黄卬,字尧咨。家贫力学,以教授生徒自给。注释诸经,而尤深于易。乾隆庚午修县志,卬别成识小录,一名酌泉录,于邑中掌故多所辨正。卬尝应乾隆六年乡试,其文见赏于主试临川李绂,已魁其本房,为副主试所斥。而同邑龚锡纯以是科为省元。锡纯,字侯复,平日专心著述,其学尤深于三礼。

稍后有诸葛曦,名未出里巷,闭门读易,著有周易义政一书。

(无锡金匮县志)

翁  照

翁照,字霁堂。幼孤贫,由常熟来江阴,遂为江阴人。王学琦一见异之,教之读,过目成诵。及长,博学善诗文。出游大江南北,才名籍甚。乾隆间,两荐宏博,不就。子晟为江山令,迎养之官。逾月返,筑三十三山草堂,啸歌终隐。著有赐书堂诗文集。

(江阴县志)

蒋起元

蒋起元,字善长。诸生。专攻经学。殚数十年精力,辑御纂周易述义、诗义折中、春秋直解三书,义疏穷搜博采,一书皆数百卷。

(无锡金匮县志)

周有壬

周有壬,字佩安。国子生。自幼弃举业,橐笔游公卿间数十年。于邑中文献掌故,考求甚力,断碑只字,靡不搜访。编录梁溪文钞凡八十卷,又著锡金考乘,补证邑志为多。

(无锡金匮县志)

储国钧

储国钧,字长源。雄文子。家多藏书,博览强记,能文章,尤喜为诗。自魏以来,诸名家乐府、古文体,靡不精究。独宗尚唐人,诗日益工。援例入太学,屡试不售,乃浪游淮、湘、金陵、浙、闽诸山水,所至以诗酒自娱。晚年复精词律,大小令接武迦陵。所著有一壑风烟集二卷,抱碧斋集二卷,放渔集二卷,倚楼笛谱词二卷。

(宜兴县志)

瞿源洙

瞿源洙,字时夏。副贡生。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从舅氏储大文读书九峰楼,日与郁文、雄文诸舅氏及门下诸名士互相问难。源洙尤好议论古今地形利害,历代田制、兵制、选举、刑狱诸制,条分缕析,大文以奇才目之。一日,得道书全集,伏而读之,胥得其指要。入南岳山枯坐,与老僧参禅,研穷内典。又出从伯舅氏储右文于京山县署,京邑烦剧,簿书、钱谷、刑名以及批核签稿诸务,胥有力焉。

暇则与诸中表分韵赋诗,侪辈俱推服。既而归,复授徒于九峰楼。与大文门下诸名士设文会于阳山潮音寺,学益粹。岁庚戌,复从大文修山西通志。癸酉,复受大中丞庄有恭礼聘,凡碑铭序记,鸿文钜制,胥出其手。东南学者翕然宗之。阳曲张思孝,海宁张恭师,歙吴觐阳、吴冠山,同邑曹登莱、万葆青、徐双楠,尤称服焉。著有笠洲文集、笠洲诗集及笠洲词行世。

(宜兴县志)

吴元豹

吴元豹,字师石。读书过目成诵,历久不忘。髫年应试澄江,偕同舍登君山摩古碑,日已暮,以手扪点画,返寓默写之,明日往复,不误一字。偕同邑陈致和、史南如、徐双南、瞿时夏辈为诗文友,角艺握管立成,风发泉涌,有小才子之名。弱冠挟册浪游,历云间、会稽,所至才名藉甚,前辈秦对岩、毛西河、朱竹坨,俱引为忘年交。年几三十,补博士弟子。寻卒。

(荆溪县志)

吴士模

吴士模,字晋望,县学生。明侍读学士中行六世孙。祖端立,父秉鉴,仍世隐德。

士模笃志力学,弱冠即授徒养亲。接人以和,不自表异,而遇有不可,未尝不义形于色。静默寡言,及论前代理乱,当世利病,则洞达本末,言之凿然。诏举孝廉方正,邑中以士模应,力辞之。时学者治经,率宗汉儒,士模独喜发明濂、洛诸家之说。为文原本经术,自成一家,与前明唐顺之、归有光相上下。屡试不售。常为邑中老师,从游弟子甚众。其尤知名者,陈景蕃字认斋,张若曾字雨棠,亦皆不达,以廪贡生终,各以学传诸其徒。

士模长子涵一字纯夫,季子敬承字筠墅,皆能文不遇。仲子仪澄,字秋渔,道光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官顺天宛平县。仪澄子保临,道光十三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当官皆有声。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钱伯坰

钱伯坰,字鲁斯。少孤贫,事继母孝。好学,工诗、文。尤善书,雄健豪放,似唐李邕。以品行高远,见重于时。年老里居,近仆射山,自号仆射山樵。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黄世则  周镇

黄世则,字正衡。国子生。嗜吟咏,手集邑人诗曰梁溪诗汇,山陬水湄,败笥敝簏中靡不穷搜。后以其稿归顾光旭,光旭辑梁溪诗钞多取焉。

同时周镇,字汉冲,亦工诗。

(无锡金匮县志)

莫峻明  储阶

莫峻明,字云格。诸生。师事同邑储日虞,经明行修。与同里汤敬夫、徐磋趺谈诗论文,无间寒暑。著有课余养正录一书,藏于家。嘉庆初,邑人修辑邑志,以峻明耆年宿学,延为参订。书出,一时推为善本。

同时分纂邑志者储阶,字斯复,麟炳子。性闲远,才思英迈,亦以诗、文名于时。

(宜荆县志)

万秋期  万世清

万秋期,字孝枚。国学生。幼颖悟,博极群书,工诗、文。屡试不售。痛母吴早年苦节,无力请旌,乃赴都,充三礼馆誊录。每日怀饼疗饥,积银如干两,建坊宅东。议叙,例铨县丞,不赴。至老嗜学,手不停披,有手录书数十种。著怀饼抄四卷,红杏楼集十二卷。

子世清,庠生,亦工诗。有襟溪诗钞二卷。

蒋豸文

蒋豸文,字越珊。幼聪慧,与兄鸿文号二难。豸文髫龄入泮,试辄高等,以选拔隽京兆试,声誉卓著。鸿文沈踬诸生间数十年,卒不售。

(荆溪县志)

蒋炎光

蒋炎光,字驭日,邑诸生。博综古学,善饮能诗。与储国钧、任曾贻、周士广诸人为吟友。屡蹶棘闱,援例入北雍。试复不售,乃益肆力于诗。自号醉吟居士。著有毛诗说,楚词评,蛟溪诗集十卷。

(宜兴县志)

张起  汪玉珩

张起,字采五,一字介轩,邑诸生。起年三十余,始学为诗,已而好之甚笃。其论诗兼取唐、宋,而于唐贤中尤嗜义山,有读义山集绝句三首,推义山才艳为三唐第一。其诗有序,序云:

义山锦瑟一篇,自昔苦其难解,予以为此义山言怀之作,亦无题类也,特托兴锦瑟,以之命篇耳。义山情殷伉俪,以再娶,故不能无痛悼。处太和、会昌之际,目击掖庭多故,而于令狐父子始恩终怨,中年易感,故成此诗。首二句标明思华年,三言夫妇,四言君臣,五、六通言夫妇君臣,而朋友意寓其中,末二句复申言追忆。一篇之中,哀乐之变备焉。其以冠玉溪全集宜矣 !可见义山忠厚悱侧,笃于人伦,一饭不忘,当不独使少陵专美!

阳湖钱鲁斯见之,叹其识议之卓绝。

起为人故谦谨,及与之论诗,则无所避让。其自信甚果,然自攻其瑕,亦甚严。卒之前夕,犹取所为诗改易数字焉。著有介轩诗集十卷。

先是,邑人汪玉珩宇珍,为诗以晚唐为宗,与并时邑中诸诗人专宗大历者不类,见起诗,深叹异之。玉珩诗尤工七律今体,起亦然,故两人最相友善。玉珩早岁尝以诗见赏于钱塘袁太史子才,及善化唐陶山方伯来为荆溪令,亦善玉珩诗,为绝句二首题其集。玉珩于近时诗,爱朱锡鬯、梅耦长,颜其居日朱梅舫,著有朱梅舫诗话二卷,国山草堂诗四卷,朱梅舫杂文一卷。

(宜荆县志)

李天根

李天根,原名大本,字云墟。著有爝火录四十卷,序明季事;云墟小稿、艳雪词。生平不妄言,不疾行,硁弪自守。人有假其名具呈当事者,知之,曰:污我名矣 !遂易之。

(江阴续志)

恽秉怡  恽兰枝

恽秉怡,字洁士。幼颖敏,随父宦肥乡尉,时长自完颜方伯岱为肥乡令,一见即器重之。年十六,读陆清献公书,慕其为人,以清操自励。乡试久不遇,筮易得蛊之上九,益淡进取。少时务经济之学,有用世之志,而卒以授经终老,生平未展所蕴。其弟子取科第成名者甚众。道光元年,诏举孝廉方正之士,郡县以秉怡名上,年已六十,以不任召用辞。书、画皆入能品。有静存斋诗文集若干卷。

秉怡族兄兰枝,字纫之,笃志勤学,著学诗录、四书辨误若干卷。

(武进阳湖合志)

史承谦  史承豫

史承谦字位存,承豫字衍存,兄弟并擅诗名。承谦读书十数行下,诗歌飘洒不群。尤工于词,尝曰:吾经月不拈长短句,便从喉间涌出。承豫才思清隽,穷年不废吟咏,诗格清丽。每伯仲唱和,谐谑风生,见者以为晋、宋人复出。与桐城方贞观、吴兴姚世珏、汉阳彭湘怀称莫逆,诗篇酬答无虚日。顾皆以诸生屡踏省门,数奇不遇。承谦著有秋琴集、小眠斋词、青豆轩诗话。承豫著有苍雪斋诗文集、蒙溪诗话、碧云亭杂录。

(宜兴县志)

金捧阊

金捧阊,字玠堂。岁贡生。性孝友,不求仕进,攻苦力学,孜孜不倦。著述悉委劫灰,仅存守一斋客窗笔记四卷,及二笔一卷。

(江阴县志)

赵曦明

赵曦明,字敬夫。诸生。幼孤贫力学,刻苦自励,恒忍饥闭户读。性刚直,不从俗。卢文弘主暨阳讲席,深契之。旋主讲钟山,要与俱。图籍数万卷,一一为之校雠。手注陶征士、徐庾、温李、罗昭谏等集,考据淹博精当,称为善本。著读书一得六十卷,桑梓见闻录八卷。年八十余,复注颜氏家训,甫脱稿,疾作卒。

(江阴县志)

夏敬渠

夏敬渠,字懋修。诸生。英敏绩学,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靡不淹贯。壮游京师,有贵显闻而致焉,议偶不合,指斥不少避。致为动容加礼,欲延致宾馆,敬渠谢弗往。生平足迹几遍海内,所交尽贤豪。著有纲目举正、经史余论、全史约编、学古编、诗文集若干卷。

(江阴县志)

凤应韶

凤应韶,字德隆。岁贡生。幼孤贫,织竹为业。尝隔帘听童子读书声,即能背诵。塾师异之,授以书,攻苦不辍。比入邑庠,博览强记,三礼注疏熟诵如流,说经具有心得。所著凤氏经说、读书琐记、四书补考,先后梓行。复有五经辨证、仪礼钩提、左传杜注参事等书藏于家。

(江阴县志)

叶廷甲  叶长华

叶廷甲,字保堂。诸生。沈酣典籍,博闻强记。藏书至五万卷,筑静观楼庋之,暇即兀兀披阅。其名臣遗老著述未传者,为梓行之。乡里有利益事,率先为倡。年七十外,遍历江、浙名胜。闻四明范氏天一阁储书甲天下,逾钱塘往访,遍阅所藏庋而还。卒,年七十九。著书凡十数种,及保堂诗钞若干卷。

孙长华,字实士,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博览群书,壹意治经,尤潜心许氏说文。著有经文考证、尔雅郝义补考、魏书通鉴考异等书。

(江阴县志)

许铨安

许铨安,字二苇,邑诸生。肆力古文辞。尝手辑卢忠肃、堵文忠二公年谱。精于鉴古,审定法书名画,真膺必当。蜀山东坡书院,为邑士会文之所,久而渐替,铨安倡率振兴。葺似蜀堂未就,族弟耀宗成之。有义乡书屋全稿藏于家。

(宜荆县志)

秦大受  秦大光

秦大受,字可廷。诸生。邃于性理易学诸书,发为文深入理窟。晚游广东。著有粤中吟草、读史遗编。

弟大光,字丽中,由举人历官睢州知州,有政声。著有楞香诗草。秦瀛重修邑志,大光独赞之。

(无锡金匮县志)

任朝桢

任朝桢,字维周,一字午桥。少读书,攻制义,即留意唐、宋大家古文之学。屡应有司试,不售,遂弃去进士业,而专治古文。邑人以其为文之专且久也,欲求文者,帷任氏之归。朝桢固立应之,然往往成即弃去,意欿然自以为不足。卒后,其子煃搜之敝麓中,编为午桥存稿三卷。吴祭酒谷人、陶制府云汀为之序以行世,而李太史甲耆为书其后。

(宜荆县志)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三·宋濂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七·杨仲良
  卷第三十四·胡三省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八·姚之骃
  分类凡例·沈德符
  卷二百六·杨士奇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崔暹传·李百药
  高祖本纪·薛居正
  王图传·张廷玉
  卷十四·阿桂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佚名
  钱方轼·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九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赴召集【起壬午十月终癸未五月】赴召纪恩诗【并序】钦惟我皇上圣德神功远迈千古薄海内外含生戴性之伦无一民不被仁恩无一物不沾丽泽巍

  • 淳熙稿卷八·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八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别季承 兼旬眠食同慷慨豁心胷尚喜斯文在未忧吾道穷鵞湖余旧历鹫岭子新逢四海均同宇休言两地中 初六日呈明叔 冷澹清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五·焦竑

      順天府   應天府   ◆順天府   府尹   府丞   府尹   ○府尹   順天府尹王公賢墓志銘(姚夔)   順天府尹陳諤傳(雷禮)   順天府尹藺君琦墓志銘(李東陽)   順天府尹劉公淑相墓志銘(霍韜)   順天府尹

  • 卷四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八 【起辛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尽戊戍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凡十八年 【辛巳】十七年夏五月朔日食质实【日食注见新莽天凤元年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十八·佚名

      顺治五年戊子夏四月丙寅朔享太庙遣公韩岱行礼。  ○赠敖汉部落贝勒索诺穆杜棱为郡王以其子马济克袭职科尔沁国镇国公东果尔为贝勒。以其子张继伦袭职。  ○丁卯升光禄寺卿杨兴国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杨景素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前署督臣德保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闰六月十九日奉上谕:屡经

  • 三、土地·陶元珍

    汉质帝时,中国垦田面积约达七百万顷, 续汉书郡国志注引伏无忌所记质帝本初元年垦田面积,「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 三国时垦田面积,以户口推之,当远不及汉质帝时之广,故魏文帝时洛阳附近尚树木成林, 魏志王昶

  • 元伟传·令狐德棻

    元伟字猷道,河南洛阳人。是魏国昭成帝的后代。曾祖父元忠,任尚书左仆射,封城阳王。祖父元盛,任通直散骑常侍,封城阳公。父亲元顺,任左卫将军,跟随魏孝武帝西迁,授中书监、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濮阳王。元伟自幼好学,风度文

  • 卷之五十六  謇齋瑣綴錄四(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四 朝廷用人,多取儀表。天順間,韓都憲雍巡撫大同,因議事至京,留補少司馬。英廟諭李文達曰:「大同巡撫

  • 卷三十九·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九宋 林之奇 撰吕刑        周书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冦贼鸱义奸宄夺攘

  • 人人自治与世界和平·太虚

    夫和顺者乐,平稳者安;安乐者,人生惟一之幸福,亦人心无上之要求也。然自有人类之文史以来,就其可考者而计之,横亘西东,竖极古近,所谓和平安乐幸福者,徒见之诗歌想像,虽无一日不在人心要求中,卒之若即若离,愈趋愈远,未尝有真享和平安

  •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上·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三宝章 流转章三宝章三宝义略作八门。一明建立。二释得名。三出体性。四显融摄。五明种类。六拣所归。七辨业用八明次第。初明立意者有七种。一为翻邪故。即翻外道尊师。谓自在天等。故立佛宝。

  • 巴黎的异乡人·毛姆

    Stranger in Paris又名《圣诞假日》 Christmas Holiday,1939出版。描绘一位英国青年只身来到巴黎,在短短四天内惊人的体验和转变。它包含了不凡的爱情、社会伦理、人性的透视、犯罪心理学、政治的动荡与生命苦难的探讨

  • 清微丹诀·佚名

    清微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代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言清微派内丹修炼法。分为四章,即〈清微隐真合道章〉、〈入室功夫章〉、〈临坛召合章〉、〈发用章〉。末附内炼符图

  •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张万福

    唐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斋醮仪法,用于醮祀上清仙箓、灵宝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秘符、正一盟威箓等道教符箓书中出现的神真仙灵、将官吏兵、玉童玉女等大小神灵,旨在「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外

  • 大智度论·龙树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

  •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佚名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