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场

报告员:余达生和金妹扶友生找大夫去了。我们但愿友生的眼睛有重见光明的希望。如今且说孟南走了以后,新群这位热情的女战士正在忘餐废寝胆大心细地干着刘大哥交给她的工作。一天她很警惕地在路上走着,周凡从后面叫她。

周凡 新群!(见新群不答,再叫新群!

李新群 (回头惊望)谁?(见是周凡)哦,你,士祯。(四望无人,低声)以后叫我兰生,别叫新群了。大哥不是说过的吗?

周凡 对,以后改。上哪儿去?

李新群 回去。

周凡 你怎么又去找王仲原呢?

李新群 不是找王仲原,是找贝贝,约她同去看她爸爸。真倒霉,给王仲原训了一顿。

周凡 他怎么训你来着?

李新群 他说章玉良被捕反正是迟早问题,不必说他,怎么把他的老婆也给陷进去了。要我还他的人。

周凡 这个无耻的家伙!

李新群 可是我们的确也有错误。我真是难过,那样冒冒失失地把一位有力的同志陷在牢里,我永远不能饶恕自己。

周凡 你也别那么难过。那,那也不是你一个人要负责任的。

李新群 你说还有谁?

周凡 (狼狈)我不过比方这么说。

刘大哥 说过这事大家都有责任。

李新群 (敏感)小周,我上王仲原那儿去,你怎么知道的?

〔周凡无语。

李新群 你跟着我?你时常这样,对吗?

周凡 我、我,关心你,怕你出危险,你记得,孟南走的时候也托付过我的。

李新群 对,大哥说孟南走的那晚上几乎被敌人给发觉了,是你把他掩护过去的,我真感激你;可是,周凡,我想问你一件事,我摆在心里好一些日了了,老没说。

周凡 (热情地)说吧。什么事?新——

〔有人打一个女小孩,问“小毛头,你、你怎么偷吃我们家东西?你还偷不偷?”

〔“我饿了呀。”“你饿了就该偷吃的?”女小孩挨打声,哭声。

李新群 好,下次谈吧。我去看看去。

周凡 我也去看看。

李新群 (握手)别……

〔女孩子哭得更厉害,新群健步地跑去了。

周凡 (兴奋地目送着她的后影,不由地低叫)新群!

〔暗中有人拍他的肩头,他转过头看,不认识。

周凡 你是谁?

〔暗中人是我们曾经见过的便衣甲。

便衣甲(冷笑)怎么,跟你打了好几次交道了,还不认识我?

周凡 (起身)谁跟你打过交道?谁认识你?(要走)

便衣甲(忽出手枪止住他)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啊。别忙,坐下来,咱们谈谈。

周凡 (不得已,坐下)有什么好谈的?

便衣甲上海滩嘛,谈谈买卖。

周凡 我不懂买卖。

便衣甲 就谈你懂的买卖吧。(给香烟)对,上一批买卖你出了很大的力,还得谢谢你哩。

周凡 (呆然)我给你们出过什么力,奇怪!

便衣甲 怎么,你出了力还不知道?不是你领我们上山海关路,我怎么能破获那么大一个机关?后来知道抓的是章玉良,你的功劳就更大了。

周凡 (不寒而栗)怎么,你——?我怎么会领你们去的?

便衣甲 你跟着人家,我们跟着你。不是你领的是什么?“功成不居”,你真太伟大了。哈哈!

周凡 (怒)原来你是狗!

便衣甲 (又以手枪按住)别动换!咱们客客气气的。你动换,逃得出我,逃不出上海的天罗地网,懂吗?你也别着急,你那些反日的同志,我们暂时也不会动他们的。你也尽管在你们团体里照常忠实地工作。懂吗?认识你不错。你很有价值:你关系方面多,你是我们的眼睛,也是我们的好线索。我们很看重你。来,跟我上家里谈谈,你放心,别人是不会知道的,你的事只有我知道,懂吗?(见周凡不动)咦,怎么不走啊。

周凡 (想相机打倒敌人)你走吧。

便衣甲 (出枪冷笑)小伙子,你还嫩哩。照平常一样,你在头里走,我跟着你。到前面就上吉普车了。(周凡不得已,只好跟着走。

——暗转

猜你喜欢
  程邻·唐圭璋
  出版说明·魏庆之
  提要·王士祯
  解人颐 超群集·钱德苍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第二折·朱凯
  中夜钟声·林徽因
  眼·戴望舒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卷六十七·徐世昌
  巻六·史简
  香溪集钞·吴之振
  第二场·田汉
  续补遗总目·施元之
  江村小景·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 雍熙元年(甲申,984)·李焘

      起太宗雍熙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戌,上謂侍臣曰:「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苟無書籍,何以取法?今三館所貯,遺逸尚多。」乃詔三館以開元四庫書目閱館中所闕者,具列其名,募中外有以書來上及三百卷,當議甄錄酧奨,餘第

  •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蔡东藩

      却说青海在西藏东北,本和硕特部固始汗所居地,固始汗受清朝册封,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又受清封为和硕亲王,前文已经表过。应二十九回。达什死,子罗卜藏丹津袭爵。罗卜藏丹津阴谋独立,欲脱清廷羁绊,遂于雍正元年,召集附近诸部,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王祎

    【齐世祖武皇帝永明十年 魏高祖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春正月己未魏宗祀显祖于明堂遂登灵台辛酉以太祖配南郊【以本纪修】齐竟陵王子良领尚书令【以本纪修】壬戌魏承晋爲水德【以吕祖谦标目修】甲子魏罢租课【以通鉴修】

  • 序·陈继儒

    张云叟云:“顷游京师,常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余言:‘学者见公,莫不欲闻道德文章,今先生何教人以吏事?’公曰:‘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

  • 卷六十五上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五上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二上下 儒学 汉 何休 服? 頴容 谢该 许慎 蔡玄郑玄 许慈 孟光 来敏 尹默 李譔谨按何休服?頴容三传阙 谢该字文仪南阳

  • 太祖道武帝纪·魏收

    太祖道武皇帝,名皀,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嫡孙,献明帝拓跋萛之子。母亲是献明贺皇后。当初贺皇后在迁徙途中,游于云泽,寝息之时,梦见日出室内,惊醒后看见一道光芒自窗中射向天空,随之腹中忽然一动,若有所感。建国三十四年(371)

  • 第五琦传·刘昫

    第五琦是京兆府长安县人。小时候失去了父母,侍奉哥哥第五华,恭敬顺从超过常人。长大后,有办事能力,探求富国强兵的办法。天宝初年,在韦坚手下办事,韦坚被治罪后贬官。后来官当到须江县丞、当时郡太守贺兰进明很看重他,遇到安

  • 焦竑传·张廷玉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生员时就颇有名气。先是从督学御史耿定向为师,后又向罗汝芳求教。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但后来会试落第。定向遴选十四郡名士入崇正书院读书, 竑为第一人。定向告老还乡,竑追随于他。万历

  • 卷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八十宗庙考【臣】等谨案马端临作文献通考宗庙考其目曰天子宗庙曰后妃庙曰私亲庙曰时享曰禘祫曰功臣配享曰祀先代帝王贤臣曰诸侯宗庙曰大夫士庶家庙

  • 卷首·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首契丹国初兴本末契丹本炎帝之後先世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为慕容燕所破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於此【案叶隆礼原书称契丹之始简册不载无得而详今考辽史世表载辽先世传

  • 卷九 释鱼第十六·邢昺

    [疏]“释鱼第十六”。○释曰:案《说文》云:“鱼,水虫也。”此第释其见于经传者,是以不尽载鱼名。至于龟、蛇、贝、鳖之类,以其皆有鳞甲,亦鱼之类,故总曰释鱼也。鲤(今赤鲤鱼。)[疏]“鲤”。○释曰:今赤鲤鱼也。《诗》云:“岂其食

  •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胡适

    我的朋友丁声树先生替我校读《说儒》的初印本,用力最勤。今年夏间,他读祝西河合集》,发现毛西河有三年丧为殷制之说,他很高兴,写信告诉我。我因他的指示,遍翻《毛西河合集外《四书改措》,把他讨论这个问题的几条文字全抄出来

  • 春秋辨义卷二十六·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定公一壬辰○敬王十一年元年○晋定三齐景三十九衞灵二十六蔡昭十郑献五曹隐公通元年陈惠二十一杞悼九宋景八秦哀二十八楚昭七吴阖庐六春王三月汪氏曰秦以前皆逾年即位汉惠已后即位于先君即世之年然犹逾

  • 卷八·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八左庶子叶酉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书即位史之常文即位者告庙临羣臣也何氏济川曰先谒宗庙明继祖也还之朝正君臣之位也事毕而反丧服焉朱子曰易世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

  • 毛诗写官记巻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乙则曰经始灵台其谓之灵者则以其不日之成有如神也孟子曰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此之谓也写官曰孟氏自引经耳岂真以不日之成谓之灵耶左传哀二十五年卫侯为灵台借圃汉地理志济隂成阳有尧灵台后汉章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八·通奇

    住檇李秀水龍淵寺嗣法門人行覺等編詩偈示慈水董寄塵偶憶當年無盡老,一見東林便契好,若非兜率痛針錐,安能脫卻鶻臭襖?近來緇素參玄人,孜孜悉向途中討,縱然贏得舌頭滑,究竟何嘗有分曉?山僧如此苦叮嚀,務要英賢大了了,倘能直下肯承

  • 春秋地名考略·高士奇

    十四卷。高士奇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二十四年,高士奇奉敕撰《春秋讲义》,因考订地理,撰成此书奏进。然据阎若璩《潜丘札记》,则此书之实际作者乃徐善(字敬可,《

  • 未生怨经·佚名

    全一卷。三国时代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作未生冤经。内容系叙说佛陀在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之频婆娑罗王为其子阿阇世(未生怨)太子所害之史实。频婆娑罗王于受幽禁期间,欣喜佛陀之教法,虽受幽禁,然对于阿阇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