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作佛形像经

阙译人名出后汉录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树园主名拘翼。时国王名优填年十四。闻佛当来。王即敕傍臣左右皆悉严驾王即行迎佛。遥见佛心中踊跃欢喜。王即下车步。罢傍臣左右持盖者。王趋迎佛前以头面著佛足绕佛三匝。长跪叉手白佛言。天上天下人民无有能及佛者。今佛面目身体行出。光明巍巍好乃如是。我视佛无有厌极时。今佛是天上天下人之师也。佛慈心所爱者多。佛默然不应。王复白佛言。人作善者其得福祐当何趣向。佛去后我恐不复见佛。我欲作佛形像恭敬承事之。后当得何等福。愿佛哀为我说之我欲闻知。佛言。年少王。汝所问大善。听我言。听已当置心中。王言诺。受教。佛告王。若作佛形像。其得福祐我悉为汝说之。王言。受恩。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目端政。身体手足常好。生天上亦净洁与诸天绝异。眼目面貌好。作佛形像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所生处无有恶身体皆完好。死后得生第七梵天上。复胜余天端政绝好无比。为诸天所敬。作佛形像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当生豪贵家。其实与世间人绝异。所生处不在贫穷家作子。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者。后世身体常紫磨金色端政无比。

  作佛形像。后世所生处当生富家。钱财珍宝不可胜数。常为父母兄弟宗亲所重爱。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生阎浮利地常生帝王王侯家。为贤善家作子。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作帝王中复最尊胜于诸国王。诸国王所归仰。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作遮迦越王。上天上后来下自恣。在所作为无所不至。作佛形像其福得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生第七梵天上。寿一劫智慧无有能及者。作佛形像。死后不复在恶道中生。生者常自守节心念常欲求佛道。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作佛形像。后世生常敬佛慈心于经。常持杂缯彩好华好香然灯火诸天下珍宝奇物持上佛舍利。其后无数劫会当得泥洹道。人有出意持珍宝上佛者皆非凡人。前世故作佛道。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得福。无有穷极尽时。不可复称数。四天下江海水尚可斗量枯尽。作佛形像。其得福过于四天下江海水十倍。后世所生为人所敬护。作佛形像。譬若天雨水人有好舍无所畏。

  作佛形像。后世死不复更泥犁禽兽薜荔恶道中生。其有人见佛形像以慈心叉手。自归于佛塔舍利者。死后百劫不复入泥犁禽兽薜荔中。死即生天上。天上寿尽复来下生世间为富家作子。珍宝奇物不可胜数。然后会当得佛泥洹道。

  佛告王。作善者作佛形像其得福祐如是不唐。其王欢喜前为佛作礼。以头面著佛足。王群臣皆为佛作礼而去。寿终皆生阿弥陀佛国。

    佛说作佛形像经

猜你喜欢
  显扬圣教论 第九卷·无著
  卷八十·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九卷·佚名
  致蒋慧雄苏慧纯二居士书·太虚
  指月录卷之三十一·瞿汝稷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虚堂录序·丹霞子淳
  利益存亡品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卷·佚名
  决定藏论卷下·佚名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佚名
  語錄卷上·铁壁慧机
  明觉禅师祖英集卷第六·重显
  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太虚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秘密心经语建立道场仪轨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二·彭定求

        卷702_1 【登单于台】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卷702_2 【寄友人】张蠙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长疑即见面,翻致

  • 方岳·唐圭璋

      岳,“全”已见。   满江红   壬子生日   晓傍苍崖,滴寒露、研朱点易。五十四卦为归妹,惟幽人吉。彼美人兮春上下,如吾徒者山南北。辨一生、坚壁卧烟霞,诗无敌。   人间世,胶中漆。功名事,刀头蜜。放乾坤醉眼,看朱

  • ●目录·缪公恩

    序 题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洪北江赠楳澥先生诗 跋(一) 跋(二) 跋(三)

  • 卷十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二    宋 吕本中 撰浮梁道中见小松数寸者极多然皆与蓬蒿杂出不能即长也余伤之作诗寄范四弟 青松数寸根意出千丈外如何蓬蒿底此志久未遂朝为牛羊践莫受尘土翳虽云岁寒姿当此亦憔悴今

  • 卷一一八 晉紀四十·司马光

      起強圉大荒落(丁巳),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三年。   安皇帝義熙十三年(丁巳、四一七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秦主泓朝會百官於前殿,以內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將軍齊公恢帥安定鎮戶三萬八千,焚廬舍,自北雍州趨長

  • 卷之一千二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科试考三·王世贞

    二十五年丙午,命左春坊左中允李本、右春坊右赞善吴山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郭朴、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主应天试。 二十六年丁未,命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为考试官,取中胡正蒙等。

  • 何远传·姚思廉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何慧炬官至南朝齐尚书郎。何远起初担任江夏王国的侍郎,不久调任奉朝请。齐永元年间,江夏王萧宝玄在护军将军崔慧景的支持下,起兵京口,进围宫城谋取帝位,何远也参与了这一事件。起事失败

  • 严震传·刘昫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世代为种田人家。凭借财物在乡里闻名。至德(756)、乾元(758)以后,震多次拿出家财来资助驻边军队,授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东川节度判官韦收向节度使严武推荐震的才能,于是授予合州长史。到了严

  • 附录一·胡传

    「台湾纪录两种」的「编校后记」本会主任委员黄纯青先生平素景仰胡适之先生的道德文章,曾读适之先生四十自述,知其令尊铁花先生官台东州时,着有台湾日记。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春,适之先生来台,三月二十六日会于晴园。闻遗稿犹

  • 崇儒四·徐松

    勘书【宋会要】宋朝三馆书,直馆官校对。太祖、太宗朝收诸伪国图籍实馆阁,亦或召京朝官校对,皆题名卷末。 太宗淳化五年七月,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崇文院检讨兼秘阁校理杜镐、秘阁校理舒雅、吴淑、直秘阁潘

  • 延平答问·朱熹

      丁丑六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谕涵养用力处,足见近来好学之笃也,甚慰甚慰。但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欲虑非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当见涵养用力处也。于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

  • 周书·金縢·佚名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

  • 真常之人生·太虚

    ──民国六年十月作──一 唯人生无世界  二 所谓人生  三 人生皆有死皆愿获真常  四 人生可以不死不灭而真常  五 法界唯心即心自性为真常本  六 人生心性之不死不灭  甲 教证  乙 理证  丙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五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三此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从彼得一亦余二不。不尔。云何。颂曰。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论曰。欲界律仪。谓别解

  • 小诵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一 三归文我归依佛,我归依法,我归依僧伽。我再归依佛,我再归依法,我再归依僧伽。我三再归依佛,我三再归依法,我三再归依僧伽。二 十戒文一、禁杀生学处我受持。二、禁不与取学处我受持。三、禁非梵

  • 许真君石函记·佚名

    二卷。此书托名许逊,实乃南宋道流之作。书凡九篇, 而以首篇《太阳元晶论》为全书纲领。认为“动者元阳也,元阳即元精,元晶生真火”。宇宙万物及金丹生成变化,皆出乎“动”。谓丹道“非人间五金八石朱砂水银之所为”。

  • 宜秋山赵礼让肥·秦简夫

    元杂剧剧本。《宜秋山赵礼让肥》,亦名《义士死赵礼让肥》,简称《赵礼让肥》。《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本剧源于《後汉书:赵孝传》,情节略有不同。《後汉书:赵孝传》主要歌颂的是赵孝,而《赵礼让肥》歌颂了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