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耒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崇宁初,坐元祐党籍,贬官。大观年间,移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张右史文集》六十卷。词存六首。赵万里辑为《柯山诗馀》一卷。

●秋蕊香

张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张耒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离开许州后,为思念当地歌妓刘淑奴而作。词中以代言体方式,抒写情人之间深挚的相思情怀。全词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寓情于景;下片写情,借反景反衬内心的苦闷,以景衬情。

上片起首两句先写从疏帘逢隙间穿透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两句,透露出了姑娘内心的隐秘: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心下自伤。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朱栏绕护的迴廓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欢会,何其甜密;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怎不教人深深惆怅……

下片由上片“月华如昼”一句生发开来的,重以景衬情。皎洁的月光下,她发现自己独立的孤影显得分外消瘦,追索这令人消瘦的原因,原来是“别离滋味浓于酒”。“浓于酒”三字取譬甚妙。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醺然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还有一层意思,是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著人瘦”一个“著”字,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长期的精神负担,教人哪得不消瘦!它既揭示了现象,又隐含着致瘦的原因。这两句承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由此逼出煞尾两句。银色的月光照见了她的伶俜瘦影,同时又现出东家墙头的重重烟柳,两者映衬对比,不觉感从中来,发出如怨如慕的叹息:“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的柳树,到春天翠色依然,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拿有情的人和无情的柳相比,实乃以无理语言,写极端的痴情。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风流子

张耒

木叶亭皋丁,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

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张耒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的情怀。《餐樱庑词话》评此词云:“张之潜《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景语亦复寻常,惟用过拍,即此顿住,便觉老发浑成。换头:”玉容知安否?‘融景入情,力量甚大。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词,不能知也’香笺‘至’沉浮‘,微嫌近滑,幸’风前‘四句,深婉入情,为之补救;而’芳心‘、’翠眉‘,又稍稍刷色。下云:“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盖至是不能用质语为结束矣”。

上片起首一句,点明地点、时令,流露出思乡之意。“木叶”,即树叶。“亭皋”,即水边平地。“木叶”、“捣衣”和“重阳”连用,意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夫妻间两地相思之情愈益浓厚。这是因为:重阳节是人们登高饮酒的日了,有亲人外,不免互相思念:“捣衣”,常用以表现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九月换季之时,家家准备寒衣,这时,“捣衣”更容易引起思妇对游子痛苦的思念,游子也容易由此联想到妻子的恩爱。接下来四句,写思家之苦。“庚肠”,化用庚信羁旅北地而不忘家国的典故,指思乡的愁肠。“潘鬓”,化用西晋文学家潘岳“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的典故,指中年鬓发初白。此四句谓由于忧伤深重,鬓衰将不胜簪。上片结末七句,均以景寓情,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白蘋”,“红蓼”,都易使人想起离家之苦,故云“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词人对游子思妇离别之苦的同情。“雁横南浦”,因物兴感,言雁届时即归,而人分离后却不能归去。“人倚西楼”,点出游子登眺之处。

过片点明所思之人为“玉容”——思妇,揭示词旨所。“香笺”四句,写游子对闺中人的怀想。接下来四句,转以想像之笔,设想妻子怀念游子时的痛苦情状,表达了游子对妻子深挚的爱情和痛苦的思恋。

结尾两句,以质语收束全篇,言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反而愈益愁苦,倒不如把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带去为好。

纵观全词,可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确乎以抒情见长。

猜你喜欢
  丁仲远·唐圭璋
  卷中·张表臣
  璇玑图·苏蕙
  ◆周御史驰(如是翁集)·顾嗣立
  第十七回 郦状元假偕伉俪·陈端生
  {仙伯归家}·佚名
  远志斋词衷·邹祗谟
  也许·闻一多
  陈崿·龙榆生
  第五出 幻中访幻·丁耀亢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黄昇
  卷7 ·佚名
  玉山名胜外集·顾瑛
  御选金诗卷二十四·康熙
  卷二十六·范成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姜个翁·唐圭璋

      个翁,清江(今江西省)人。   霓裳中序第一   春晚旅寓   园林罢组织。树树东风翠云滴。草满旧家行迹。是鼓舞得声声,晓莺如觅。愁红半湿。煞憔悴、墙根堪惜。可念我,飘零如此,一地送岑寂。   龟石。当年第一。也

  • 刘应雄·唐圭璋

      应雄,号青原,西昌(今江西泰和县西)人。   木兰花慢   元夕郡侯邀赋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大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   旋开铁锁粲星

  •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五·王揖唐

    五六一、常熟宗明经汝成字药锄,吾友子威之尊人也。精史地训诂之学,博极群书,锲而不舍。咸丰庚申,红巾陷常,杀戮最惨。君被掳至皖赣三年,归后家无片瓦。遗诗多闵乱之作,盖少陵《同谷》之遗也。《哀尸吟》云:“城东城西城

  • 词余丛话 卷三·杨恩寿

    原 事《彩毫记?李白脱鞾》一折,人多笑其荒诞,不知事本正史。《旧唐书?李白传》:“日与酒徒醉于酒肆。玄宗欲造乐府新辞,亟召白,已卧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卽令秉笔,顷之,成千余章。帝颇嘉之。尝沈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鞾

  • 卷七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四 温庭筠【字飞卿并州人】 嘲春风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苒嫋传鸾旗萎蕤吹雉葆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争奈白圑扇时时偷主恩 湘宫人歌 池塘芳意湿夜半东风起生

  • 卷三十一·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一王右司渥【一十一首 补一首】渥字仲泽以字行兴定二年进士调管州司候不赴寿州防御使邦献商州防御使国器武胜节度庭玉爱其才连辟三府经歴官在军中凡十年举宁陵令未赴丁太夫人

  • 忠义第十四·吴兢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

  •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阿桂

    九月庚辰阿尔泰岳钟璜奏言金川与绰斯甲布九土司攻鬬一案【臣】等防同出口查办先令委员传示各土司随于八月十三日起程兹行抵维州据副将董天弼知州王采珍禀称奉传各土司齐集丹坝适遇郎卡差人跪于岭上喊禀愿退碉卡只求准

  • 吕大防传·脱脱

    吕大防字微仲,他的先辈是汲郡人。祖父吕通,太常博士。父亲吕贲,比部郎中。吕通葬在京兆蓝田,于是定居在这里。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

  • 卷一百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十六歌颂【三十六】万夀恭编御制诗八徵耄念记进表原任翰林院编修【臣】周厚辕【臣】谨奏欣逢皇上八旬大庆万夀万万夀先春命镌八徵耄念之宝御制记文宣示寰宇【臣】伏读万遍心悦诚服复恭

  • 卷六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元成宗大德七年郑介夫上奏曰钦惟圣朝布威敷德临简御寛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

  • 公冶长第五·朱熹

     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声,下同。缧,力追反。绁,息列反。公冶长,孔子弟子。妻,为之

  • 凡例·李塨

    一先生是编本之孝悫先生家学孝悫先生躬行实践成己传后详见诸名公传表纪略及孝悫文集内固是编之渊源也一颜习斋先生当羣儒割裂之后独得周孔旧辙卓然见于言行先生从而受之遂广衍抉剔使圣学如日月重光每推习斋先生首倡功

  • 提要·项霦

    孝经述注一卷【臣】等谨案孝经述注一卷明项霦撰霦始末无可考惟江西志载项霦浙江临海人洪武间为按察司佥事与黄昭原序所言合当即其人也是编用古文孝经本其所诠释不务为深奥之论而循文衍义按章标防词意颇为简明犹説经家

  •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义。菩萨是略语,正云菩提萨埵。菩提、是对宇宙万有的最高觉悟,萨埵、是有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坊记集传二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此书乃道周在经筵日纂辑进呈之本其自序以为圣人之坊乱莫大于春秋故是书之体以坊记为经而每章之下皆胪举春秋之事以证之但国语所载若内史过之论虢亡近于语怪而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二论曰。故知自力所集。随其行相于一善道亦应守护。如地藏十论经云。如是十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