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五

五六一、常熟宗明经汝成字药锄,吾友子威之尊人也。精史地训诂之学,博极群书,锲而不舍。咸丰庚申,红巾陷常,杀戮最惨。君被掳至皖赣三年,归后家无片瓦。遗诗多闵乱之作,盖少陵《同谷》之遗也。《哀尸吟》云:“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但见红是血白是骨,不缺头即缺足。此何物耶?云是人民遭杀戮。呜呼!云是人民遭杀戮。谁无父子兄弟?谁无父母妻族?生者望生还,死者不能续。死者不能续,生者泪漱漱。呜呼!云是人民遭杀戮。”乃庚申红巾破城后作。又《宿西江山楼夜雪》云:“一夜朔风吹不绝,推窗万仍玉生寒。谁怜独客三千里,明日关山行路难。”《芜湖道中忆家》云:“异地乡音别,谁怜远客贫。秋风寒澈骨,不雨亦愁人。雁绝难通信,途穷欲问津。迢迢千里路,日落暮烟屯。”《归乡大雾》云:“久客今归来,但听乡人语。对面不见人,余乡在何处?”以上为洪杨时被扩作。《感事》云:“花尽江南欲断肠,一天愁思正茫茫。流莺有恨春难驻,野水无言草自芳。从此满园人寂静,何堪故国话凄凉。多君若问兴衰事,敢怨东风镇日狂。”自注:“庚申乱后作。”

五六二、老友陇上马云亭都护,别数年矣。近奇示《晦珠馆稿》,乃厥配书城夫人诗。余乃知君唱随之乐,为之神往。夫人名汝邺,成都马溆午部郎之女。溆午以名孝廉有声太学,受知于长沙张文达,晚从政塞外,大府重之,民国初元病殁。夫人孤露劬学,食贫耐苦,并以课读所入瞻母,志行坚卓,须眉所难。其闺兴诗云:“曾向穹苍私立誓,北宫遗范敢为师。”可以知所志矣。所为诗清婉旷夷,如其为人。《闺兴之七》云:“论兵久己厌风尘,妙格簪花爱洛神。晓起裁笺同捉管,闺房乐胜画眉人。”《偕外子游西湖》云:“最爱韬光竹万竿,天然翠幔画中看。春来更喜添佳趣,半助僧房玉版餐。”遣词支均,均有义法。将来佳话流传,亦不让高文良与季玉夫人专美矣。

五六三、壬申五月,芝丈招同太炎昀谷集正道居。太炎询及予与昀谷近诗,昀谷举《宿习》云:“问道参禅访游侠,几年陶铸一书痴。梦中插翅诸天窄,倦后扪心百事非。今古英雄各颠倒,万千名相总支离。笑予宿习销难尽,逢著闲人好说诗。”又和予《闲云》云:“几载徘徊北斗傍,野人妄念本寻常。桃源避世今何有,草市安身策最良。梦与真灵共搜讨,起看天地久低昂。闲云似说丁沽好,好种莲花作道场。”予举《闲云》云:“闲云招我镇夷犹,一往闲心浩莫收。纵使桑田复沧海,肯甘禹稷换巢由。千秋以后谁青眼,好友相逢半白头。满地迷阳君不见,夜行底事未曾休。”又《和昀谷宿习》云:“每从多劫追余习,我亦人间第一痴。三月初三又修楔,五旬过五合知非。平生忧乐梦频搅,世路昏茫孰远离。佛法分明奇文字,未妨寒拾共论诗。”太炎谓“昀谷诗无火气,什耕诗稍有火气,皆字字隽雅,一洗晚近繁缛粗犷之病。某生平论诗,无火气亦好,有火气亦好,独不喜无病而呻耳。”少顷,又自书五言今体二苜,其一云:“蹈海千行旅,磨坚一秃翁。蒹葭随露白,鸿雁入云空。地坼成初郡,民劳不素风。试吟《紫芝曲》,应与夏黄同。”其二云:“行年今六十,斯世孰吾徒。学佛无乾慧,储书不愈愚。握中余玉虎,楼上对香炉。见说兴亡事,孥舟问五湖。”且写且言曰:“此两诗,亦一有火气,一无火气也。”余与昀谷争睹为快,皆一气鼓荡,兼襄阳太白之胜,得之考据家,尤为希有。既而芝丈索观予三人之作,颔之而不加评。盖芝丈诗极沈挚,不能求之字句间。昀谷尝称其“稍存仁人心,作鬼亦自若”二语,谓:“才人、诗人、学人皆不能道。”然哉,然哉。余与太炎交垂三十余年矣,藏君手书百通以上,庚申以后,半付飘零。此番滓沽欢聚,愈觉情亲,临行依依,不忍别去。留赠联语,为:“扁舟散发今何地,青眼高歌尚有君。”老笔腴健,前溪见之,把玩不置,笑曰:“太炎此十四字,未必肯举似第二人也。”

五六四、组兴陈诵洛(中狱),一字嵩若,别额侠堪。近以所著《转蓬集》,分赠予与昀谷。予两人约各选警句,以观所取之同异。越日互出相质,如:“阅历渐于忧患得,才华真为簿书消。”予所赏也;“到底虎贲徒貌似,典刑何处觅中郎。”昀所赏也。至“多少苍茫家国事,世人偏作酒徒看”,“我我周旋辑作我,更持孤抱向谁陈”诸句,及“论石不喜平,此独平可喜。夜半月明来,一片拟秋水”一首,则两人所同赏也。君为城南社中健者,旧著有《侠宠诗存侠宠随笔南归志》、《两漠书歌谣辑》、《晋书歌摇辑》、《蟑香馆别记》、《今雨谈屑》。年少北游,历宰满城、肃审、三河、玉田、密云、磁县、蠡县,所至有声。津居张桥一陋巷中,与余蓬莱寓卢相距伊迩,过从较易。解宫以后,淡泊自甘,嗜诗如命。余答君诗,有“诗人循吏古亦鲜,谈屑有味如连珠”之句,殆非饰词也。蝉香评君《谈屑》,谓“绿其笔妙,虽叙小事,亦复逋峭有致”。赵幼梅则谓汪尧峰之《说钤》,不是过焉。中有一则,述与余订交巅末特详,摘录如下:“前岁重阳,择庐席次,始识王逸塘先生,修髯入画,言论如风发泉涌。谓久耳诵洛才名,意为老成饱学,不信今尚盛年也。席散,幼梅戏赋一绝句见赠曰:‘新城夙昔重君名,意谓波澜属老成。谁信飘萧人海裹,绮年玉貌一书生。’”去春予有涞水之行,先生置酒为饯,予即席赋谢,有“身在终须担道义,途穷原不讳饥寒”之句,同座曹镶蘅评为“似宋贤刻意之作”。镶蘅尝受业先生之门,以诗文蜚声海内,方之古人,犹籍提之于昌黎,苏门之有秦晁也。先生诗多见道之言,如《答海藏》曰:“秀林天不禁风摧,难用方能别大才。老骥见称终在德,幽兰木折底须哀。”和《醇士》日:“念乱每心但熟,逃名转冀俗相轻。”《和情仲》曰:“霜后寒枝弥自惜,烧余幸草岂人谋。”《简海藏》曰:“贞标不共山川改,道气能瘳世俗贫。”至若《丁卯秋日西归渡海》之一日:“苍茫云水浑无际,倦眼遥开悟大空。我与塑堂同一视,万星历历到胸中。”浩瀚中自见精湛,盖有非章句小儒所能梦见者矣。君近赠缀蘅诗,结语又曰:“海内觥觥王督部,风人春风雨夏雨。欧阳门下得东坡,看汝中原建旗鼓。”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缤蘅见之当有同感也。

五六五、叔进、昀谷二居士《妙峰唱和诗》,周子干同年谓是“天上人说法,不似世间文字。”予观叔进句,如:“要求亲切何须问,直下承当已太迟。”“稍留毫发皆为病,真到平常是大奇。”“老去初禅还喜乐,少年活计爱新奇。”“除却禅宗那有学,可怜无术使人知。”昀谷句,如:“正冷淡时梦亦好,最分明处得偏迟。”“室可庇身不妨陋,书惟遮眼胁求奇。”“多暇寻常足颓放,无聊容易耗灵奇。”“目前大好安心地,索妙求玄总是痴。”实皆注重禅功,不似天人缥缈之语。

五六六、咏蝉诗,或举午诣之“生死去来皆旅泊,是非彼此一喧啾”,昀谷之“碧桐枝上修琴谱,红藕花中作道场”,以为借蝉说法,从来无此快语。然昀谷谓午诣之“旅泊”、“喧啾”二语,古人亦不能到,“琴谱”、“道场”句,何足相敌。因自述五古数语,如:“沈约嘲经生,陆云叹至德。或过或不及,二俱没其实。平生矜而廉,倘亦古之疾。”笑曰:“此或品蝉恰当耳。”近闻昀谷、午诒论法相宗,独取“八五现量”,并谓古今传诵诗句,未有出于现量之外者。予因证之古人,如元亮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右丞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左司之“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岂非现量?又如陈王之“明月照高楼”,宣城之“大江流日夜”,香山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子瞻之“此间有句无人赏,送与襄阳盂浩然”,诚斋之“袈裟未著嫌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之类,岂非现量?此外僻句、涩句、聱牙诘屈之句,不但人不能读,越时稍远,作者亦不能举也。至于太俗太陋及一切粗犷之语,有似“现量”,而一无可采,则亦不足论矣。

五六七、昀谷《君莫舞》三章,其一云:“无人不是我,虽至顽悍,天真本蚵娜。君莫舞,万品无非清净侣,何为影思独处。”其二云:“无处不是家,虽在瘴雾,道力常亨嘉。君莫舞,万国尽多安乐土,何为矫首思天宇。”其三云:“无日不是春,虽极寒焙,元气犹浑沦。君莫舞,万年不失中和序,何为抗志思太占。”三诗味淡声希,所谓不食人间烟火者。午诒、皙子均极赞赏,谓与平子《四愁》相埒。余以为方之平子尚不能尽,若次山《古风》,差足彷佛耳。

五六八、新建胡步曾(先脯),研生物学,极有心得,而诗学亦有静穆之致。七律如《宿小九华山九华禅院》云:“池州九华不可攀,携筇且看衢州山。著霜林果挂红紫,趁伴野禽时往还。到门松顶月初上,息影僧寮更向阑。平明礼佛受五戒,更仗悲智镌痴顽。”扌幻折如意,双井遗音。七绝如《安远道中》云:“谷转溪回草树昏,经行尽日不逢村。前山雨过云犹湿,百道风泉并一喧。”《郊游》云:“樱桃作花晴渐稳,野难出林风正高。胜日作闲饶静趣,息心亭畔听松涛。”则又合坡谷为一手矣。君与昀谷、剑丞同邑,行辈略后,昀谷时称其人与诗。诚哉,新建之富诗人也。

五六九、诗钟“女”“花”第二唱,集唐嵌字格,相传鼎甲三名,为“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倾国两相欢。”“商女不知亡国恨,落花犹似堕楼人。”“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听水老人酷嗜敲诗戏,几类竹谈,虽深夜不以为苦。月前渡海,座中偶以“日”“中”一唱为题,老人应声曰:“日暮何堪途又远,中乾其奈外犹强。”闻东邻某诗人见之,颇滋不悦,太玄曾为予言之。太玄每来津,必有谈艺之乐。觉庵饷以家庖,招予作陪。饭后涉及诗钟女花故事,君乃《诵妓》两联云:“月明小院花无主,风定闲阶叶有声。”又“曾向东山理丝竹,愿移北斗扫搀枪。”末谓曾借用“神女落花”十四字,以实此题,人皆称妙。予曰:“作者仅得探花,君来博状元矣。”相与大笑。君更诵《辫发水烟袋》佳联云:“一代兴亡讥索虏,万家呼吸费铜官。”间听水近有“周”“良”三唱云:“人遇周施鱼亦乐,世无良乐马应羞。”又“万木周遭藏水郭,片云良久傍山楼。”予因诵曩与蝉香、正道敲“重”“易”一唱云:“重耳居然能返壁,易牙未必解调羹。”“重山复水非无路,易俗移风要有人。”君谓“重山”一联,其襟抱恢阔,风度端凝,足与希文之“愿为金镜,请就干将”二十字相颉顽。时适有老友年花甲续鸾弦者,君为作伐,予乞撰联。君曰:“何不将‘重山’十四字移写赠之?”予曰:“君真滑稽人也。”太玄冰雪聪明,才思敏捷,即此可见一斑。

五七○、鹤亭曩偕遐庵、叔雍游虞山,访得河东君墓,余《诗话》中前已及之。比岁淹留白下,时有胜游。又于南京太平门外访得杜茶村墓,且致祭焉,表彰遗逸,攸关风教,正未可与词人好事同年语也。近承写示两诗,并述颠末,略谓:“出太平门过蒋王庙,有地名王家井者。由此步行,度阡越陌,询刘家井,佃人刘姓屋后,即杜茶村先生墓。墓前有五碑,其一为光绪中重刻方望溪所撰墓表,表内称先生葬梅花村。今墓前虽有梅花,然询村人以梅花村,则瞠然不省也。若先询刘家井,则人人能知,但不能知其间有杜茶村墓耳。今年清明,偕鄂人刘禺生、李葆初同往祭,携鄂中所制糖供墓前,浇以酒,焚以纸钱。祭毕赴聚宝门外回回马祥兴家共饭。此肆极逼狭,而所制鸭冠于南都,尚系洪武初开设,马氏世其业。达官贵人,既嫌其陋,而路又远,盖无枉顾之者。是日,想及茶村先生生前或饮于此,特奔驰数十里就之,亦极思古之幽情矣。”鹤亭诗云:“沧海罡风竭,青山故国围。生怜身是独,死叹鬼仍饥。文采一棺戢,兴亡双泪挥。为公歌楚些,灵爽或来依。”“杯酒通门旧,余生厄运同。每摩深翠石,曾见杜陵翁。(余家深翠山房为先生三次过如臬所居)。归榇宁忘蒋,招魂合配龚。所嗟林古度,无地哭春风。(林古度先生亦葬锺山,访其墓不得。)”又孝感李葆初(启攵琛)诗云:“客死杜陵叟,十年复此翁。苍山依北郭,孤冢卧春风。世乱如循辙,诗人一例穷。我来酌卮酒,徙倚夕阳中。”“望已当时重,名犹牧竖知。梅花荒老屋,丰草没残碑。只合江篱荐,生怜风德衰。孝陵傍终古,风雨护灵旗。”武进吴漫庵(镜予)诗云:“憔悴扬州地,能销杜牧魂。避荒千里出,阅世一杯存。歌凤音谁嗣,潜龙道自尊。孤芳今歇绝,草绿旧时村。”最近又于重阳前一日,偕颖人、董卿、鹤亭、仲云,复往拜墓,并有联句诗云:“九月霜曼(高颖),郊游惬连衽。历块飚车驰(董),问涂村竖稔。荒榛翳短碣(鹤),孤坟恸华寝。中有古遗民(仲),刚介性所禀。门因蒙叟闭(颖),节并乳山凛。千金换伊凉董,八口断烹饪。常嗟衰凤饥(鹤),宁作寒蝉噤。大言骂伧父(仲),变雅见诗品。黄冈老不归(颖),峨眉句谁捻。表阡桐城方(董),同调宣州沈。余白走且僵(鹤),龚周交独审。蹉跎瓜洲路(仲),旅殡冷衾枕。寂寞梅花村(颖),山疮生噤痒。斯文惧沦丧(董),志士多坎壕。永悲龙蛰穴(鹤),空使鱼惊沧。吾辈系一官(仲),卒岁盗寸廪。沥肝郁轮(颖),追踪惭踔跑。展拜荐菊泉(董),留题扫苔锦。暮钟动邻寺(鹤),归路谋市饮。水乡足蟹(仲),山厨富葵荏。旧雨暂欢会(颖),良辰可勤恁。竞病恣雕镀(董),老钝烦镌镘。莫辞淹才尽(鹤),那知粲貌瘦。联吟纪斯游(仲),醉墨泼余渖(颖)。”按茶村墓址所在,纪载每多歧出,沈归愚《别裁》集,则云在聚宝门外,(毛亦史诗注)。卓尔堪《遗民集》,则云在燕子矶东麓。衡以地望,恐有传讹,要以望溪墓表所述为最可信。其所指锺山梅花村,今之王家井者,当即近是。然梅花之盛,已非复从前矣。茶村与巢民先生为文字交,康熙二年,曾与陈其年、王阮亭辈修楔水绘园。或问茶村曰:“阮亭诗何如?”苔曰:“酒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献傲凌沧洲。”又问:“君诗何如?”曰:“但觉高歌有鬼神,谁知饿死填沟壑。”语见《池北偶谈》。鹤亭为水绘园孙,通门怀旧,所感独深,读其“余生厄运同”一语,盖情见乎词矣。

五七一、茶村身世之厄,信为明季诸贤之冠。按方传称其“以康熙丁卯六月某日卒于维扬。卜葬蒋山,其夙志也。丧归初寄长干僧舍,一二故人谋卜兆。子世济曰:‘吾有亲而以葬事辱二三君子,是谓我非人也。’无何世济亦卒。先生故三子,一子幼迷失,一为僧远方。众莫敢主。又数年长沙陈公沧州来守金陵,始捐俸买小邱蒋山北梅花村葬之。或口占云:‘江南有客杜茶村,文采风流世所尊。不有沧州陈太守,谁为营葬太平门。’又朱少文云:‘不合时宜痴太守,金钱不爱爱诗人。”’风义之笃,异代所称。迄后楚北乡人,频加修葺,遂成名迹。朱培生明经锺萱亦有诗云:“百鸟啁啾饥凤存,梅村应觉愧茶村。冬青伐尽前朝树,赢得诗人表墓门。”以上见江宁陈作霖(伯雨)所为《可园诗话》中。伯雨博综旧闻,成书甚夥,所言自可徵信也。

五七二、沈涛园中丞,有《展墓杂诗》之一云:“只有广场堪打麦,犹间遗事话烧烟。骖鸾一去无消息,化鹤归来不记年。”为其外祖林文忠公少穆作也。文忠动业彪炳,海内所知,条理缜密,见之书翰。人只诧其精勤,而不知基于素养者久矣。按文忠乡榜,为嘉庆九年甲子,时年二十,就旁邑记室,以前削牍见赏于闽抚张公师诚,遂延入幕,是为知名之始。生平持论,以为“交际启事第凭尺一以通情,于此而不竭吾诚。乌呼!用吾诚。”公既擅绝词翰,复笃于师友渊源,虽羽书旁午,亲切函札,从不假手于人,以故外间流传遗札甚多。僚吏禀牍写作佳者,每亲自批答圈点付还。客有以琐屑为嫌者,文忠曰:“寒士缘此增重,官吏亦缘此加意。”佐治人才所系,固不细也。湘阴李文恭公星沅,以名孝廉掌安化陶文毅(云汀)鄂藩任内书记,文忠知其词翰为天下第一,托人以千金聘之。会文恭已辞馆入都会试,得馆选,未果来。其后卒代文忠为钦差大臣,督办广西军务,卒于军中,亦与之同。涛园《题文忠手札》诗中有句云:“平生重师友,辨曲擅书记。后起赏长源,落星追管桂。”盖谓此也。歙县程春海侍郎赠文忠楹帖云:“为政如作真书,绵密无间;爱人若保赤子,体会入微。”余所见文忠遗札,率皆密行细楷,长言往复,叹其心血多人数斗,“绵密无间”一语,亦足状之。

五七三、涛园生平熟读《左传》、《坡集》,得力最久,每以入诗。海藏楼挽诗,所谓“共推《左》癖如元凯,酷慕诗流作老坡”者也。近人为同光派诗,闽才独盛。沈乙庵尝戏谓之曰:“假有张为图者,太夷为‘清奇僻苦主’,君为‘博解宏拔主’,可乎?”君颇自任,犹若不足。其意气遒上,有如此者。见乙庵所为《诗序》中,观槿为君外孙,承遗命刊君集,谓君于同光以来朝政时局,人物掌故,多所纪述,可作史观。听水老人赠君诗,亦有“史料一朝《正阳集》,才名并世海藏楼”之语。《正阳集》者,君监榷江淮间所作也。其时幕客有陈木庵、林暾谷二君,从容赋咏,积诗遂夥。集中有《喜冯庵至怀暾谷津门》云:“东舍冯庵西晚翠,唱予和汝《正阳》诗。暑中热客作归计,花下郎官行苦饥。风雨孤灯师有道,星河万里夜何其。此邦不信成都会,人物犹堪记一时。”即是时作。又有《戊戌十一月二十三日写经竟书后》云:“春及东坡百日期,牛衣身后梦犹疑。谁知呵冻书丹夜,独对清斋礼佛时。望帝烦冤天许醉,世尊救苦事何裨。桐宫左右精灵绕,嫠也招魂恐未时。”距暾谷遇难后百日作也。君以女妻暾谷。女亦能词,有才名。所著《崦楼词稿》,君题诗云:“婚嫁愿初了,吾欲老邱樊。志业既不遂,矧乃众论喧。劳生昵儿女,息影求田园。邂逅及当时,年少王公孙。词女得所适,食贫宜清门。名声忌藉甚,论诗钝根。书丛恣瞑想,置笔穷溷藩。一朝忽舍去,肝胆奉至尊。论思任亲切,旬日看翔。士论谓庇主,子弄疑推袁。诸侯诬苌叔,太  学讼陈蕃。成仁他弗恤,群吠安足论。诗卷留天地,千秋晚翠轩。劲节耐冰雪,忠魂依天阍。崦楼绝妙词,合校声暗吞。酬子瞰名章,空龄啼哀援。须臾忍性命,待子理覆盆。抑情更感逝,腹痛能无言。锺山那子翁,晚岁弥温存。结构决明年,突兀悬江村。(时家书有‘卜筑湾湾裹’之议。)老夫谋少憩,精卫方街冤。”以上均见《正阳集》中。改革后有《义熙集》,其《甲寅八月十三日,感答南海兼报节庵》云:“音容入梦已模糊,碧血宁为绛市苏。海外人归为位哭,劫余老去痛心无。前朝遗草分明在,(杨氏遗孤墩德宗手诏。)实录他年点窜殊。料得斯文天未丧,更生正气不曾孤。”亦追悼晚翠轩之作。

五七四、吾邑清初诗人,以许李二家为最盛,李谓容斋、丹壑父子,许谓杜邻(裔衡)、四山(孙荃)父子也。杜邻为明湘畹中丞(如兰)之子,清门文采,良有自来。中丞以万历进土,官至桂抚。邑志载其《香雪庵全集》共十二卷。今只存一卷,且无序跋,皆中丞山居及知光州迁工部郎时作。而抚吴抚桂,所作均佚,知其散失者多矣。集中《咏女将秦良玉援辽》云:“铁骑红妆照汉城,蛾眉高髻拥长旌。军称娘子香成阵,队出佳人翠作营。花衬锦袍宜鬓绿,光寒宝剑逼钗明。提戈直夺胭脂塞,共道封侯属女英。”可作诗史读。

五七五、齐君白石,学画学诗,俱在中年以后,一以冬心为师。画得冬心七八,为东赢所重久矣。今观其诗,如《疏篱对菊》云:“西风吹袂独徘徊,短短秋篱霜草衰。一笑陶潜折腰罢,菊花还似旧时开。”《甘吉藏书》云:“亲题书目未馍糊,甘吉楼中与蠢居。此日开函挥泪读,几人不负乃翁书。”均有淡宕之致,亦冬心嫡派也。

五七六、予于诗钟不多作,而“重”“易”一唱,偶得“重山复水非无路,易俗移风要有人”二句,诵洛尝以属之蝉香,既知其误,乃贻一笺云:“因忆‘斜阳占柳’,放翁亦作潜夫;‘青草池塘’,师秀传为君实。古人名句,恒见雷同。爰赋小诗,以博莞尔:‘未必南宗异北宗,东云时复遇西峰。他年谁定诗公案,一笑阁黎错打钟。’”诗笔爽丽。其实古人此类甚多,夏五传疑,不足深论。诵洛乃复为诗正之,亦足添一段公案也。

五七七、五言绝句,最不易工。偶阅宋诗,如菹仲淹《淮上遇风》云:“一悼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苏轼嘲子由云:“堆儿尽埃简,攻之如蠢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张舜民《百舌》云:“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张孝祥《野牧园》云:“秋晚稻生孙,催科不到门。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刘克庄《乍归》云:“宫满无南物,飘然匹马还。惟应诗卷裹,偷尽桂州山。”真山民《吉水夜泊》云:“入夜始维舟,黄芦古渡头。眠鸥知让客,飞过蓼花洲。”邵定《渔家》云:“渔家临水住,春尽无花开。年年谢流水,流得好花来。”罗公升《谢友人惠菊》云:“困粟分公瑾,千金寿仲连。山人不须此,再拜菊花前。”数诗虽非盛唐韵味,然亦爽似秋籁,有飘逸不尽之致。

五七八、宋人六言诗,如陆游《杂兴》云:“举足加刘公腹,引手捋孙郎须。士气日趋委靡,赖有二君扫除。”彭汝砺《田园乐》云:“买田何须近郭,作屋却要依山。青山共我终始,白鸟随人往还。”朱子《铅山立春》云:“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却是春风有脚,今朝先到柴门。”文同《偶书》云:“相如何必称病,靖节何须去官。就下其谁不许,如愚是处皆安。”汪荐《演雅》云:“布谷不稼不穑,巧妇无褐无衣。提壶不可挹酒,络纬匪来贸丝。”汤汉《自儆》云:“《春秋》责备贤者,造物计较好人。一点莫留余滓,十分成就全身。”毛翊《墨竹》云:“伯夷有夙世契,子猷结千古交。烟外三叶五叶,雨中一梢两梢。”六言最易笨滞,此皆字字飞动,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五七九、词有纯是现量,不用风花雪月妆点字面者。如山谷云:“拚了又舍了,定是者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顾复云:“换我心为汝心,始知相忆深。”吕渭老云:“怎生分得烦恼,两处匀摊。”李甲云:“拚则而今己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僧皎然云:“问东君因甚将春,老却闲人。”温飞卿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柳永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石孝友云:“拟写相思持送汝,如何尽得相思意。”周紫芝云:“杜鹃只解怨残春,也不管、人烦恼。”徐一初云:“便破帽飘零,也得传千古。”无名氏云:“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孙夫人云:“别离情绪,待归来都告。怕伤郎,又还休道。”刘焘云:“告汝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程垓云:“黄昏院落,问谁犹在凭阑处。”黄机云:“只把从前不杀,也应换得长生。”赵以仁云:“雁声能到画楼中,也愿玉人知道有秋风。”赵敦儒云:“悔不当时描得,如今何处寻觅。”严仁云:“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李白云:“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姜夔云:“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苏轼云:“道则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者裹原无我与汝,甚唤做物情之外。”辛弃疾云:“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裹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朱子云:“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凉池馆。”以上词句,或言外得禅意,或即痴处可以参禅,各有妙处。而苏辛与朱子之词,皆是正面,不用向外猜量,尤不易得。盖词者,诗之余也。诗贵现量,则词当不出现量之外,不过较诗更曲折耳。

五八○、诗有八病,一日“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二日“上尾”,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三日“蜂腰”,谓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犯在一句内,如蜂身之中纽。四日“鹤膝”,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宇同声。五日“大均”,如五言用“新”字均者,九字中不得更著“真”均中字。六日“小均”,除均外,但九字中有相犯同声者是。七日“旁组”,如十字中已有“田”字,不得著“寅”“延”字。八日“正纽”,如“王”、“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不得犯此。沈约云:“八病惟上尾鹤膝最忌。”王元美谓休文拘滞,不免商君之酷。然休文又云:“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三也。”此论至为乎允,从古传诵之句,未有出此三易之外者,亦相宗之所谓现量也。

五八一、或以作诗之要问崔德符,曰:“但多读而勿使,斯为善。”

五八二、五字句以上二下三为脉,七字以上四下三为脉,其恒也。若元微之“庾公楼怅望”,韩退之“虽欲悔舌不可扪”,皆蹇吃不可学。

五八三、今人作诗,必入故事,盛唐即景造意,何尝有此。故诗贵尚清虚。

五八四、唐明皇令僧教康昆仑琵琶,僧云:“且遗昆仑不近乐器十年,使忘其旧日本领,然后可教。”今人欲学诗,亦须忘其平日碉琢之习,然后可学。

五八五、张藉祖《国风》,宗漠乐府,尤长于用俗。王介甫题张集云:“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用俗言俗事,较用古更难也。

五八六、王思任云:“李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当得夭。”

五八七、老杜每逢宴集,往往赞人食味,如“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之类,不一而足。又“华筵直一金”。酸穷可怜,法当得贫。

五八八、世谓许浑诗不如不做,鄙其无才藻,无教化。孙光宪甚薄之。方回亦云:“如人形有余而均不足。”

五八九、世称章孝标“云领浮名去,钟撞大梦回”二句新爽,然上句较胜。

五九○、周朴多得猛句,无可时出雄句,咄咄火攻。贯休奇句似从天坠,皆不虚传。湘乡以大句赞芋仙,似用米汤太过。

五九一、储光义闲婉真至,高处似元亮,平处似右丞,可称妙品。然七言诗实无可采。

五九二、七言近体,求一压卷之作,古无定论。严沧浪推崔颢《黄鹤楼》,何仲默、薛君采推沈期《卢家少妇》,王宾州则谓当于老杜“风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伤”、“昆明池水”四诗中求之。其实沈作较优。

五九三、苏涣以盗始,以盗终。老杜称为静者,寄诗望其致主尧舜,屡赞不已。世称杜为诗史,颅如是耶。

五九四、僖昭时,有白衫举子,乞而歌于市云:“执板高歌乞个钱,尘中流浪且随缘。直饶到老长如此,犹胜危时弄化权。”此人胸次超旷,目无宰相,大是可儿。

五九五、明代诗人,率多优孟衣冠,读之令人沉闷。惟陈白沙明彻爽快,皆见道之言。五言如“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又“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又“真乐何从生,生于氤氲间,氤氲不在酒,乃在心之玄”,又“混沌固有初,浑沦本无物。万化自流形,何处寻吾一”,又“小雨闭空斋,青青竹映阶。道人终日静,一枕到无怀”,又“冬眠不觉晓,开门见白云。云中何所有,童子两三人”,又“霜前淡淡花,瓢内深深酒。今日陶渊明,庐山作重九”,又“作诗尚平淡,当与风雅期。如饮玄酒者,器用瓦为卮”。七言如“白日几时生羽翼,金丹负我不神仙。东家茗频分啜,两腋清风也可怜”,又“清晓有人来扉,风吹衫袖白披披。昨宵雨打山窗破,莫怪先生下榻迟”,又“《击壤》声中酒国春,海风吹老石边身。桃花几树衡门下,我是唐虞一辈民”,又“村径西来入社松,北山终日白云封。往来独把梅花笑,只有沙堆不负公”,又“了无意绪向诸缘,到处茅椒可借眠。白日与人同在梦,不应疑我是神仙”。此类妙诗,不一而足,闲中层诵,可以开拓心胸。

猜你喜欢
  卷三十·彭定求
  元诗选二集丙集目录·顾嗣立
  第三折·关汉卿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王国维
  年 关·林徽因
  卷一百七十九·徐世昌
  卷481 ·佚名
  卷三百三十·陈思
  卷六十四·陈思
  卷三百八十四·曹学佺
  卷三十·乾隆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第七回 暖云窝夫妇合卺 棘闱舍郎舅成嫌·蒲松龄
  卷七·王冕
  卷二·邓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二·袁枚

      福建高南畴观察,官江南时,与余交好。遭患难后,三十年不通音问。庚戌秋,其子竹筠袖诗相访。《寿阳》云:“陟险攀藤上,吕晓势百寻。路危迟马步,峰峻怯人心。残梦扶鞍续,愁怀对月深。前程都莫辨,云雾湿衣襟。”《青玉峡》云:“

  • 七言巻七十四·洪迈

      七言  善巻先生坛       蔡 崑  几到坛边登阁望因思遗迹咏今朝当时为有重华出不是先生傲帝尧  南塘二首        鲍 溶  南塘旅客秋浅清夜深绿

  •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一崔琮崔琮登大历二年进士第诗一首长至日上公献夀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斗边看子月台上候祥风五夜钟初动【一作晓】千门日正融玉阶文物盛仙仗武貔雄率舞皆羣

  • 卷二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九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七首【丁卯秋冬官翰林学士时作】 和穆父新凉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未能逐什一安敢【别本作能讹】抟九万常恐

  •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却说粤东西两省,自洪杨荡平后,尚有余党孑遗,当时虽幸逃性命,本心终是未改,隐名韬姓的溷了几年,联络几个老朋友,免不得又来出头。什么三点会,三合会,统是藏着洪天王的姓,想与洪天王复仇。革命党人,利用这班会党,密与通信,叫他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壬辰朔 上视大祀牲于南郊○总制三边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御史王越卒越字世昌直隶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擢山东按察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成化初虏每自河套入寇延绥 上命将讨之越赞军务以崖窑川开荒

  • 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佚名

    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一日云南巡抚臣李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六日准礼部咨,三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各该督抚等访求遗书,汇登册府,俾古今图籍,荟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颍濵遗老传下苏辙还朝为御史中丞命由中出宰相以下多不恱所荐御史率以近格不用自元佑初革新庻政至是五年矣一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微仲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

  • 梅思祖传·张廷玉

    梅思祖,夏邑人。当初为元义兵元帅,后投靠了刘福通。扩廓于是残酷地杀害了他的父亲。不久他背弃了刘福通归附张士诚,担任中书左丞,镇守淮安。徐达的军队打来,梅思祖迎降,并献上泗州。张士诚杀了他兄弟几人。太祖提拔梅思祖为

  • 礼五一·徐松

    徽号朝谒太清宫原稿以「朝谒太清宫上玉皇圣帝徽号上皇地祇徽号」三子目与正文连排。今以第一子目单列为标题;第二、三子目后文自有,此处删去。【宋会要】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亳州团练使高汉美遣判官李好问与父老

  • 卷五·杨士勋

    ◎庄公起元年,尽十八年[疏]《鲁世家》庄公名同,桓公之子,以庄王四年即位。《谥法》“胜敌克壮曰庄。”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疏]“继弑”至“正也”。○释曰:桓继弑即位,非正,故此言正以明之。继弑君不言即位

  •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为性。有为相迁动,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长於不净。为无量诸业,之所常覆缠。如毒树所生,扶疏而蓊郁。贪瞋等烦恼,增长亦如是,九月或十月,生於满足时。既从

  •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佚名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有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善法五通。常恐畏死。时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善法五通。便作是念。我等当住何处永存在世。时彼有一婆罗

  • 文化与民族及人类的存亡关系·太虚

    ──二十五年六月在牯岭作──文化建设月刊,去年发表中国本位文化宣言后,一时讨论中国文化建设之文章,颇呈风起云涌之概。最近于六月号,又有“民族复兴与文化问题之讨论”。而吴念中先生之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与存亡

  • 杀人不难·阿加莎·克里斯蒂

    杀人不难,又译作:谋杀并不难,是由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撰写的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在马扬海峡从事警察工作多年的卢克·菲茨威廉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英格兰,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他偶遇一位平克顿老小姐,她自称要去苏格兰场

  • 风雨谈·周作人

    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作品。周氏在书中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入精力至巨,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此种审视首先是思想意义上的,而作者的文学观念也

  • 粤闽巡视纪略·杜臻

    游记。清杜臻撰。六卷。臻字肇余,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撰有《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臻奉诏与内阁学士石柱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巡视,办理划定疆理、 开辟田地、弛禁鱼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