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字道传,浦江人。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
(絺疵上)某絺疵是也。自从投齐回来,闻的豫让持刀入襄子厕房,要刺襄子,又被拿住。襄子念他忠义,放了他,他说还要报仇。我想赵氏人众,今番不得出他手也。我须寻着他,劝一劝则个。(下)(正末豫让漆身吞炭妆癞哑上,云)某豫让是也。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七明 李攀龙 编晋诗答何劭三首【张华】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缠文宪焉可逾恬旷苦不足烦促毎有余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娯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文宗上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武宗次子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帝以大德八年正月癸亥生。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钦察台、咬住告脱允察儿等交结亲落,有异志,词连于帝,乃出帝居琼州。泰定元年正月,召
◎礼八嘉礼二 大婚仪皇子婚仪王公婚礼附公主下嫁仪郡主以下于归礼附 品官士庶婚礼视学仪临雍附经筵仪日讲附策士仪 颁诏仪迎接诏书附进书仪进表笺仪巡狩仪乡饮酒礼 大婚仪清初太祖戊子年,叶赫国贝
諸王傳 東丹王 東丹王名突欲,太祖長子,母曰述律氏。太祖攻渤海,拔其夫餘城,更名曰東丹國,命其長子突欲鎮東丹,號人皇王,時唐明宗初年也。太祖崩於渤海,述律后使少子安端少君守東丹,與長子突欲奉太祖之喪,發渤海。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十一天文略【四】五星五星伏见留退迟疾顺逆【臣】等谨案五星之伏见留退迟疾顺逆莫明晰於晋志而元史术益加详惟繁简踈密或有不同我朝用西法推步凡颁来岁之朔经纬躔度预载全书验无差忒兹据乾隆
(丙戌)十二年大明成化二年春正月1月1日○甲辰朔,御勤政殿受朝賀,設會禮宴。王世子與領議政申叔舟、河東府院君鄭麟趾等,以次上壽。奏《定大業》、《保大平》之舞,五爵而罷。倭、野人亦與爲。倭、野人爭馬,相與鬪於道,野人被逐
那.祀成湯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於周之大師.以那為首. 猗與那與.置我鞀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鞀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
海盧桑悅民懌道者四德之總名分之其目有四合之其理則一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蓋以道為大仁義為小而不知道卽仁義也本性無着養於氣質得木則能養仁得金則能養義得火則能養禮得水則能養智得土則能養信五五相參謂之聖人五薄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類校.二刻校。因論文無異譯可勘.譯校從缺。 二.類校用晉竺法護譯光讚般若經及晉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對勘經句.用唐玄 奘譯大般若經第二分對勘章段.又用羅什自譯之中論對勘引文。 三
棣棠居士大鉴:屡诵大著,见义之切,卫道之勇,宏法之诚,度人之恳,有一时无两之概,特奉书以申拳拳!即颂慧安!太虚和南。(见居士林林刊第十二期)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广大心。何等为十。一者我当积集一切平等诸波罗蜜多。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二者我当圆满一切佛法。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三者我当调伏一切有情。是名发起广大之心。四者
一行撰 正月十五日(翼) 二月十五日(角) 三月十五日(氐) 四月十五日(心) 五月十五日(箕) 六月十五日(女) 七月十五日(室) 八月十五日(娄) 九月十五日(昴) 十月十五日
现代评论集。周作人著。 上海群益书社1931年2月初版。收文章21篇,另有序文两篇。为1917至1926年间所作,除3篇文字外,其余大部分作于1924年以前。其中《人的文学》一文发表于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他说,“我对
近人吴廷燮撰。一卷。起自天显十三年(938),止于保大二年(1122)。《辽史》方镇资料多未记载,吴氏依据纪、传所载,五京留守资料虽不完备,但粗可排列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资料断续,亦辑集成表,而五国、乌古、开远、天
全一卷。元代临济宗僧中峰明本(1263~1323)著。收于中峰广录卷十七。明本仿寒山诗作律诗一○○首,皆系叙说有关参禅之心性旨要,以启发学人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