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十

东坡词词曲类一【词集之属】

【臣】等谨案东坡词一巻宋苏轼撰轼有易传诸书别着録宋史艺文志载轼词一巻马端临经籍考则称东坡词二巻此本乃毛晋所刻旧有晋跋云得金陵刋本凡附入苏黄秦栁之作俱经删去然刋削尚有未尽者如开巻阳闗曲三首已载入诗集之中乃饯李公择絶句其曰以小秦王歌之者乃唐人歌诗之法宋亦失传惟小秦王调近絶句故借其声律以歌之非别有词调谓之阳闗曲也使当时有阳闗曲一调则必自有本调之宫律何必更借小秦王乎以是收之词集未免泛滥至集中念奴娇一首朱彞尊词综据容斋随笔所载黄庭坚手书本改浪淘尽为浪声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因谓浪淘尽三字于调不协多情句应上四下五然考毛幵此调如算无地阆风顶皆作仄平仄岂可俱谓之未协石孝友此调云九重频念此衮衣华发周紫芝此调云白头应记得尊前倾葢亦未尝不作上四下五句晋此刻不取其説仍从旧本则特为有见矣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栁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变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优古堂诗话全文·吴幵
  陆倕诗集·陆倕
  第十九出 纵骑·许自昌
  第三折·郑廷玉
  卷三·万树
  ●卷十七·葛立方
  卷三十一·陈起
  卷七十·陈思
  ●敦煌歌辞总编卷三·任中敏
  卷一百三十·陈廷敬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巻二·佚名
  提要·文珦
  卷三·马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拆书·陆采

    〔生上〕〔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郞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几万重。小生用千方百计。方才渭桥下瞥见小姐。他把昨夜明珠。依

  • 山 中·林徽因

    紫色山头抱住红叶,将自己影射在山前,人在小石桥上走过,渺小的追一点子想念。高峰外云在深蓝天里镶白银色的光转,那三两句长短,星子般仍挂秋风里不变。短白墙房舍像画,仍画在山坳另一面,百万落叶火焰在寻觅山石荆草边,用不着桥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律诗】寄海虞吴大         德胜【十二首】天地庵居僻相逢竟岁难白云供卧病沧海重加餐花影轻风动松隂过雨寒起居君倘好何惜皂袍单诗穷人来总厌贫吾

  • 卷一 【残诗集】·佚名

    补全唐诗拾遗卷一 【残诗集】李翔《涉道诗》二十八首 【(伯三八六六)】看缙云山图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百步

  • 卷七·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七明 李蔉 编王安石二百一首示寳觉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萧萧碧柳輭脉脉红蕖靓黙卧如有怀荒乗岂无兴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隂径定林示道原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湿银注寒晶奁以

  • 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艺文四·脱脱

        ◎艺文四   子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三曰法家类,四曰名家类,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农家类,八曰杂家类,九曰小说家类,十曰天文类,十一曰五行类,十二曰蓍龟类,十三曰历算类,十四曰兵书类,十五曰杂艺术

  • 东都事略卷二十五·王称

    列传八  吴廷祚字庆之太原人也始仕周太祖为亲校及即位为庄宅副使稍迁皇城使世宗即位迁右羽林将军内客省使逾年拜宣徽北院使迁南院使西京留守世宗征闗南以廷祚留守京师拜左骁衞上将军为枢密使宋兴加同中书门下二品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壬戌朔时享 太庙 命驸马都尉谢诏代○钦天监奏进明年大统历颁赐文武群臣○裕王第一子生礼部请告于 郊庙 社稷诏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称贺 上曰此所具仪太孙之礼也岂可不俟君命第遣官奏告 玄极宝殿及 奉先

  • 史记集解卷六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聴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専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

  • 临川献王萧映传·萧子显

    临川献王萧映字宣光,太祖第三个儿子。宋朝元徽四年(476),初仕任著作佐郎,调任抚军行参军,南陽王文学。沈攸之事发,太祖当时管理南徐州,任萧映为宁朔将军,镇兵京口。事平之后,授他中军谘议、从事中郎、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

  • 卷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郊社考【六】雩【祷水旱附】【臣】等谨按古者龙见而雩遇旱而祷以为百谷祈膏雨以为民请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朝凡遇水旱或亲诣祈祷或遣

  • 五年·佚名

    (辛亥)五年清明治四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三〉一日。〈陰曆辛亥十一月十三日〉行啓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詞。○詣德壽宮,歲首覲謁。王妃隨詣。○引見宗戚及本職長官次官、掌侍係高等官、附武官于

  • 变谋明慧品第五·佚名

    尔时慈氏闿士语善业。有闿士大士代欢喜最尊分德法。虽或布施持戒。所守分德法尊无盖德被无表。善业言:当从是代欢喜分德之法。何以故?十方无量佛刹一一刹土不可计数数灭度。以是本所起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及自致灭度处。其

  •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佛法大义一讲到&ldquo;佛法&rdquo;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

  •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国大树精舍。佛告贤者大目揵连。汝行请游三千大千世界比丘。为弟子行及菩萨行者使会。目连受教步须弥顶。以道神力周遍佛界声告使知。应时精舍有四十万比丘会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弃乐弃苦者。”问曰:“何谓弃乐弃苦?”答曰:“于四禅定中弃乐心苦心。又言:‘弃名乐名苦也。’”问曰:“乐心苦心于第四禅言,何时得弃?”答曰:“于第四禅定门中弃也。”问曰:“何处身苦灭尽?”答曰:“

  • 卷第二十三(声闻无学学尼僧部第十二)·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三(声闻无学学尼僧部第十二)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跋陀罗自识宿命遇佛成道一&middot;叔离以[疊*毛]裹身而生出家悟道二&middot;跋陀迦毗罗为王所逼其心无染三&middot;花色得道后卧婆罗门窃

  • 朱子学的·邱濬

    明邱濬编。其体例仿照《论语》, 多用“朱子曰”引出朱熹语录。书分上 下二卷,上卷又分下学、持敬、穷理、精 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 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 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