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四十一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十一

集议下

议民政

文帝元年三月诏曰方春和时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其议所以振贷之【本纪】

後元年诏曰间者数年岁比不登其与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无有所隐【同上】

武帝时公孙弘奏言禁民亡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吾邱夀王对曰大不便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吾邱夀王传】

元鼎六年上曰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沟洫志】昭帝始元六年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纪详见盐铁条】

元帝时贡禹言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毋复以为币除其贩卖租铢之律租税皆以布帛及谷议者以为交易待钱布帛不可尺寸分裂禹议亦寝【食货志下】禹以为宜令民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传】成帝建始三年京师民言大水至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云云羣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必讹言也上乃止【王商传】

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师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师丹传】

议法制

孝文二年诏丞相太尉御史令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朕甚弗取其议丞相周勃陈平奏臣之愚计以为如其故便文帝复曰云云朕未见其便宜熟计之平勃乃曰臣等谨奉诏【刑法志】十三年制诏御史其除肉刑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言臣谨议云云臣昧死请制曰可【刑法志】

景帝元年诏吏所受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着令廷尉信谨与丞相议曰云云【本纪】

宣帝时京兆尹张敞上书愿令诸有罪皆得以赀入谷八郡赎罪事下有司萧望之与少府李疆议云云於是天子复下其议两府丞相御史以难问敞敞曰云云疆复对曰不便遂不施敞议【望之传】

哀帝即位诏曰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蓄奴婢田宅亡限其议限制【本纪】

议同姓

淮南王长谋反召至长安丞相臣苍典客臣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贺备盗贼中尉臣福昧死言长当弃市制曰朕不忍加法於王其与列侯二千石议臣苍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宜论如法

元朔中肥如令郢人昆弟上书具言燕王定国事下公卿议皆曰当诛上许之【燕王泽传】

淮南王安反衡山王赐淮南王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衡山王上曰诸侯各以其国为本不当相坐与诸侯王列侯议赵王彭祖列侯让等四十三人皆曰云云胶西王端议曰云云丞相弘廷尉汤?闻【本传】

议大臣

始元四年桑弘羊子廷亡过父故吏侯史吴会赦吴得自出系狱廷尉少府杂治及事丞相车千秋召中二千石博士会公车门议问吴法明日千秋封上衆议大将军光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遂下少府廷尉狱

萧望之劾奏韩延夀上僭不道又自陈前为延夀所奏今复举延夀罪衆庶皆以臣怀不正之心侵寃延夀愿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事下公卿皆以延夀前既无状後复诬愬典法大臣欲以解罪狡猾无道竟坐弃市【延夀传】

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廼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廼始等於法无以解请论孔光议以为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孔光传】

哀帝初薛宣子况赇客杨明杀申咸事下有司御史中丞衆等奏况明皆弃市廷尉以为皆全为城旦上以问公卿议臣丞相光大司空丹以中丞议是自将军以下至博士议郎皆是廷尉【薛宣传】

哀帝时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龚胜独书议曰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遂可光奏光等请诏嘉诣狱制曰骠骑将军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议郎卫尉云等五十人以为如光等言可许议郎龚等以为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有猛等十人以为大臣括髪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龚胜王嘉传】

傅太后怨傅喜使孔郷侯晏风丞相令奏免喜侯朱博受诏与御史大夫赵玄议元博奏请免为庶人上疑博玄承指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宣等劾奏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不忠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博玄晏诣廷尉诏狱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右将军蟜望等四十四人以为如宣等言可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晏宜与博元同罪罪皆不道上减玄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博传】

议边事

孝文即位将军陈武议曰南粤朝鲜宜用征伐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且无议军【律书】

四年单于遗汉书书至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和亲甚便汉许之【匈奴传】

景帝时匈奴徐奴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周亚夫曰云云上曰丞相议不可用【本传详见处降条】

武帝时匈奴求和亲羣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御史大夫张汤汤曰此愚儒亡知【张汤传】元光二年初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大行王恢议曰不如勿许御史大夫韩安国曰不如和亲羣臣议多附安国於是上许和亲明年马邑豪聂一言匈奴可诱以利致之上召问公卿大行王恢对曰击之便御史大夫安国曰勿击便恢曰不然击之便安国曰不然勿击便恢曰不然击之便安国曰不然勿击便恢曰不然云云上曰善廼从恢议【韩安国传】

中大夫主父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内省转输减?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云云朱买臣难诎弘遂置朔方本偃计也【主父偃传】

乌孙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羣臣议计【西域传】

太初元年李广利诣宛取马二岁人少不足?拔宛其夏汉亡浞野之兵於匈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李广利传】

帝末年悔征伐之事廼下诏曰廼者以缚马书徧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西域传】

神爵元年赵充国击羌虏欲以威信招降?开及刼掠者解散虏谋徼极廼击之辛武贤奏言云云天子下其书充国令与校尉以下吏士知羌事者博议充国及长史董通年以为此殆空言非至计也天子下其书公卿议者咸以为不先破?开则先零未可图也上乃拜武贤为破羌将军赐玺书嘉纳其册以书敇责充国【赵充国传】

充国上屯田奏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後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後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必可用也【赵充国传】

甘露二年匈奴欵塞诏有司议咸曰礼仪宜如诸侯王称臣昧死再拜位次诸侯王诏曰其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王上【宣纪】

匈奴来朝诏公卿议其仪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国议曰其礼仪宜如诸侯王位次其下萧望之以为位在诸侯王上天子采之【萧望之传】

初元元年珠崖反【本纪作三年】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王商诘问捐之捐之对奏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上廼从之【贾捐之传】甘延夀陈汤上疏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枭头藁街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夀以为宜勿枭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为宜枭有诏将军议是【陈汤传】

永光二年陇西羌反诏召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入议【冯奉世传】

呼韩邪单于上书愿保塞请罢边备塞吏卒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事【匈奴传】河平元年匈奴使者伊邪莫衍言欲降下公卿议议者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不如勿受对奏天子从之【同上】

成帝时单于当来朝遣使言病愿朝明年息夫躬上奏以为疑有他变书奏上引见躬召公卿将军大夫议左将军公孙禄以为躬欲逆诈不可许躬掎禄曰云云臣与禄异议未可同日语也上曰善乃罢羣臣独与躬议【息夫躬传】

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上以问公卿公卿以为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杨雄上书谏天子寤焉召还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匈奴传】

杂録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欲议请徙流民於边以?之上以为石庆老谨不能与其议乃赐丞相告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万石君传】

成帝封淳于长平当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见上议功赏条】

孔光为御史大夫以议不中意左迁廷尉【本传】

哀帝时马宫与丞相御史杂议帝祖母傅太后諡及元始中王莽发傅太后陵从归定陶以民礼葬之追诛前议者【马宫传】

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董仲舒传】

赵充国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本传】

张禹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有大政必与定议【本传】

西汉会要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第五节 义师之初兴·陈匪石
  卷之四十六·佚名
  译文·陈琳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三十六·宇文懋昭
  卷二十四 下 食货志 第四下·班固
  桓宣传·房玄龄
  罗秉忠传·张廷玉
  陈纪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575)·司马光
  船政例·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卷55·陈邦瞻
  三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896_1 【渔父】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   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   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随潭面柳垂绦。

  •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两瓣,落地,叫人踩

  • 二妙集卷第五·段克己

    绝句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九日山园小宴取五柳公采菊东篱下为韵赋诗侑觞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简山中二三子卢希颜草虫横披暮春有感翠微上人病闲梅花十吟花木八咏退之留别大

  • 皮日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皮日休(约834—约883 ),字逸少 ,后改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闲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出身贫苦,早年住鹿门山。咸通八年(867)登 进士第。次年游苏州,刺史 崔璞召为军事判官 。后入朝任著作郎 、太常

  •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吴兢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朔大学士方从哲复以宿疾渐深乞赐休致并祈简阁臣言今朝政多壅人情久郁大僚半缺言路几空国家有危乱之形世道无太平之望时事至此举朝臣子咸抱杞人之忧而 九重之上处之宴然恬不为虑任臣号呼控吁千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晋争盟表案昭十二年晋侯以齐侯晏投壶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是时景公窥晋之衰巳有互相争长之志属当平邱之防晋已不复能宗诸侯楚新毙于吴无复北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九经籍考集【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集类凡七门曰楚辞曰别集曰诗集曰歌词曰章奏曰总集曰文史考隋志始以楚辞为一门其名最古今特因之别集所赅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七十歌颂十【词臣二】万寿颂言【栢梁体一首有序】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臣】宋 衡【臣】闻帝运当日中之会三祝载歌皇躬聚天宝之庥九如有颂惟五百载之昌期独盛斯亿万年之历服常新恩

  • 10.奴隶倒戈·林汉达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

  •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林语堂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语译天下没有一样东西能比水还柔弱,但任何能攻坚克强的东西

  • 四如讲稿卷三·黄仲元

    宋 黄仲元 撰大学学记尝言大学之道大学之教而不言其所以为道所以为教盖大学者所以教为大人之学又以自别于小学者也小学是已做一个大学底坯墣大学只是就小学上琢磨出治将出小学是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推明此性之理小学

  • 卷八十五·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五卿大夫之孝法言易干文言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臣】按人之不诚尤易于言语见之不但修饰言辞出于伪为即言其所当言者而见之事有一毫之不称即为不诚而无可居之业矣九三终日干干夕惕若

  •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何承天达性论颜光禄延之难。达性论  夫两仪既位。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天以阴阳分。地以刚柔用。人以仁义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才同体相须而成者也。故能禀气清和神明特达。情综古今智周万物。

  • 卷二·佚名

    教外别传卷二西天祖师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柔伏。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起塔。塔

  •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述染法聚诸业义有十六门(身等三业 三性业 三受报业 三界系业 三时报业 曲秽浊三业 黑白等四业 五逆业 六业 七不善律仪 八种语 九业 十不善业道 十四垢业 十六恶律仪 饮酒三

  • 谷神赋·赵大信

    谷神赋,原题「天水逸人大信注」。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谷神赋一卷,赵大信撰」,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赋文以老子「谷神不死」之说为本,论说养生之道。宣称「养神在心,不死在我」

  • 平定交南录·邱濬

    一卷。明邱濬撰。邱濬,字仲深,谥号文庄,琼山 (今海南琼山) 人。景泰五年 (145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著有《大学衍义补》。《平定交南录》是新城侯张辅子侄请邱濬写作,以表彰张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