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驿女子诗鉴赏
生平简介
湘驿女子,生平不详。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
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
风雨杳如年。
湘驿女子诗鉴赏
这首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 》。书中说:“番禺 郑仆射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诗..顷刻不见 。”所诵即上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它列入“鬼诗 ”类,后者则列为“灵异 ”类。
《全唐诗》的编者在收录此诗时,删去了《树萱录》关于它的本事的记载,题其作者为“湘驿女子”。
湘驿女子的姓名、身世已不传,只能从她留下的这首诗中,窥见其生活的片断和诗才之一斑。
全诗四句,二十字,描写一个失去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心灵上的痛楚。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首句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描写秋色的名句 ,然“红树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着一“醉”字,把“红树”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第二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好像有人在轻轻拨动着琴弦。夜色如水,如何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
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
“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 ,笔墨精当 ,含蕴丰富,读来余韵袅袅,富有情趣。
接着,“佳期不可再 ”,陡然一转,直言不讳地 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
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 ,曾有过幸福的爱情 ,而现在,“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 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
“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我们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猜你喜欢 苏泂·唐圭璋 第七出 却奁·孔尚任 吴西逸·隋树森 第四折·王实甫 甲集前编第三·钱谦益 卷二·方夔 三集目录七·乾隆 卷之十四·佚名 后山集补钞·管庭芬 卷十四·陈焯 卷一百四·陈邦彦 明诗平论二集卷七·朱隗 卷三十三·施元之 卷四· 竹斋集序·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