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龟蒙诗鉴赏

生平简介

陆龟蒙(?——约881 ),字鲁望 ,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苏州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人 。幼聪颖 ,善属文 。举进士不第,曾任湖 、苏二州刺史的幕僚 ,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 。后以高士征召 ,不至 。素与李蔚,卢携友善、 及李 、卢当政 ,召拜左拾遗,诏书下,陆龟蒙已病卒。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

其散文善借物寄讽 ,托古讽今 ,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及统治者的腐朽有所讥刺和揭露。其诗工七言绝句,以写景咏物为多,力求险怪博奥,且有不少文字游戏之作,成就远不及散文。

曾自编《笠译丛书》四卷,今存。另有宋叶茵辑《甫里先生集》二十卷传世 。《全唐诗》录存其诗十 四卷。

新 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亦应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诗鉴赏

陆龟蒙是晚唐擅长讽刺诗和讽刺小品的能手,《新沙》为其讽刺诗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贪得无厌,无所不至。在写作技巧上饶有特色。

此诗从立意到构思,从遣词到造句,都把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讽刺作为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武器。

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 ,用鲁迅的话说 ,就是要“ 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对“公然的,也是常见的 ,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 ”那些“可笑 , 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 ,“有意的偏要提出”, 给以嘲讽和鞭挞。讽刺的本领在于巧妙地运用“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 ”,抓住讽刺对象的本 质特征,诉之于可笑的形象,通过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现出隐而未显的客观事物的真相 , 从而收到引人发笑 、 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这首《新沙》就是将封建吏治那黑暗的“无价值的 ”一角“撕破给人看”的。“渤澥声中涨小堤,官 家知后海鸥知 ”,这两句是说,海湾在涨潮声中淤积 起一道小小的沙堤 , 贪婪的官府消息比海鸥的还灵敏,闻讯后,他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窜到海滨,要征收这堤新沙的土地税 。这里“官府知后海鸥知”,显然 是极度夸张的笔墨。海鸥是大海及海滨变化信息的知情者 , 他们世世代代繁衍 、 生息在这一带水土之上 ,照理说 ,海滨的一堤新沙的最先发现者应是海鸥。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官家那闪动着获取之光、贪婪的双眼,他们竟抢在海鸥之先发现了这一堤新沙。对于实际生活来说,官家不可能先海鸥而知新沙,这样描写就是夸张的;但从对象的本质——官府搜刮地皮,无所不至,贪婪成性方面来说,它又是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的。这两句的夸张和讽刺之处还在于:一堤新沙刚现,老百姓们还未踏足其上,更无什么收成可言 ,官府就对它敲响了征税的如意算盘。 官府的这一心理显然是特别可笑的 。诗的三 、四句“蓬莱有路教人到 ,亦应年年税紫芝”,则把夸张与 假想揉为一体,从虚拟的画面中进一层镂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本性。蓬莱仙山本为神仙所居的极乐去处 , 其间既无尘世之争,更无苛捐杂税之扰 。 但官府并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间的奇珍异宝 ,而只是由于蓬莱“烟涛微茫信难求”、无路可通 罢了 。这里 ,假设的画面是可笑的,但却从本质上揭示了官府心灵最深处的秘密。从中也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美好心灵。

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

满身花影倩人扶。

陆龟蒙诗鉴赏

这是一首闲适诗 。“闲适诗”的特点,向例是以 自然闲散的笔调写出了人们无牵无挂的悠然心情,写意淡泊,但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有些佳作,在艺术上不乏可资借鉴之处。“袭美”,是诗人皮日休的表字 。陆龟蒙和皮日休是好友 ,两人常相唱和。此诗是写诗人酒醉月下花丛的闲适之情。

起句“几年无事傍江湖”,无所事事,浪迹江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反映了“ 泛若不系之舟 ” (《庄 子·列御寇 》)的无限自在。第二句中的“黄公旧酒 垆”,典出《世说新语·伤逝》,原指西晋时竹林七贤饮酒的地方 , 诗人借此表现自己放达纵饮的生活态度,标榜自己襟怀的高远。

“ 觉后不知明月上 ”,是承前启后的转接,即前承“醉倒”,后启归去倩人搀扶的醉态 。此处所云 “不知”,情态十分洒脱 ;下句 “满身花影倩人扶”

是全篇中传神妙笔,写出了月光皎洁、花影错落的迷人景色 。一个“满”字 ,自有无限情趣在其中。融“花”、 融“月”、 融“影”、 融“醉人”于浑然一 体,融合成了春意、美景、诗情、高士的翩翩韵致。

这首诗着意写醉酒之乐,写得潇洒自如,情趣盎然 。诗人极力以自然闲散的笔调抒写自己无牵无挂、 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诗人冠绝一时的才华,而终身沉沦,只得“无事傍江湖 ”,象阮籍、嵇康那样 “醉倒黄公旧酒垆 ”,字里行间似仍不免透露出一点 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白 莲

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诗鉴赏

咏物诗 , 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 , 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 ,这样 ,物我有情,两相融合,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迪。

鲜艳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 ,人们一提到莲花 ,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 ,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 !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 ,应该 是在此而不在彼 。从这个意义来说 ,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蘤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

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优美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蘤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把花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 )。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归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 ,“并没有忘记 天下 ,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纯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喜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

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陆龟蒙诗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 。 宛陵是汉代设立的一个古县城 ,隋时改名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它三面为陵阳 山环抱,前临句溪 、宛溪二水 ,绿水青山,风景佳丽。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 。大概是太白遗风所致, 谢公楼遂成酒楼。陆龟蒙所思念的便是有着这些名胜古迹的江南小城。

清人沈德潜很欣赏这诗的末句,评曰 :“ 佳句,诗中画本。”(《唐诗别裁》)此评不为无见,但其佳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画 ,更在于溶化着诗人深厚的感慨。 通观全诗,前二句是平叙宛陵旧游的怀念,说自己从前曾到陵阳山的那个好地方游历,那里有谢朓、李白的游踪遗迹 。 后二句是回忆当年留下的最深深的印象 :傍晚 ,在句溪、宛溪旁缓步独行,夕阳斜照水面,那叠嶂楼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飘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绪了。为什么惹起思绪?惹起了什么思绪?诗人没有说,也无须说明。前二句既已点出了诗人敬慕的谢朓、李白,后二句描摹的这帧山水图所蕴含的思绪感慨,不言而喻,是与他们的事迹相联系的。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很不得意,“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骚满腹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然而谢朓毕竟还有逸兴,李白更经常是豪游,青青的陵阳山上,那幢谢朓所筑、李白酣饮的高楼,确令人思慕向往。而自己一介布衣,没没见闻,虽然也游过这陵阳佳地,却不能为它再增添一分风韵雅胜。于个人 ,他愧对前贤; 于时世,他深感没落。因此,回首当年旧游,只有那充满迷惘的时逝世衰的情景 ,给他难忘的深刻印象。 这就是西斜的落日 ,流去的春水 ,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组成一幅诗意的画境,惹引无限感慨的思绪 。由此可见 ,这首怀念旧游的山水诗,实质上是咏怀古迹、感时伤世之作。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五百八十九·彭定求
  袁去华·唐圭璋
  邓肃·唐圭璋
  房舜卿·唐圭璋
  ●卷二·杨际昌
  ◆胡主簿长孺(石塘稿)·顾嗣立
  第二折·关汉卿
  《词综》(卷五)·朱彝尊
  巻六·孙绍远
  卷三十四·曹学佺
  卷二十二·曹庭栋
  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兄问来由·佚名
  苏味道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欧阳文忠诗补钞·吴之振

    修字永叔庐山高赠同年刘凝之归南康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巍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云霄之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二羊士谔羊士谔泰山人登贞元元年进士第累至宣歙巡官元和初拜监察御史坐诬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诗一卷早春对雨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轻寒消玉斚幽赏滞朱轮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含情非迟

  • 卷七·杨士奇

    二年六月甲午朔○齐泰黄子澄闻李景隆等屡败济南危急皆震悚丧气乃谋遣尚宝司丞李得成等来讲和以缓我师○七月甲子朔 上遣李得成等归谕之曰吾尝上两书陈达中恳皆不见答今不敢再渎尔吾 皇考所奖拔者能不忘 皇考之恩则

  •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佚名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署理两江总督印务 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搜缴《纲鉴续编》,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日承准协办

  •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佚名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臣刘统勋等谨奏,为遵旨详议具奏事。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钦此。仰见我皇上稽古右文,表章典籍,综羣书之渊

  • 附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附录辑春秋大事表竟漫为长歌系其末十年熟览春秋史万里山河在眼底逺近迂直俱能详征伐屯戍堪指拟鱼台亲到观鱼处茌平旧说防盟址【东昌府茌平县即齐重邱襄二十五年诸侯同盟处也

  • 卷二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河渠书第七 夏书曰禹抑鸿水【索隐抑音忆抑者遏也洪水滔天

  • 卷七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二雍正六年八月上谕二十三道初一日谕直省督抚知府一官管理通郡有察吏之责所关綦重如知府得人则能察吏以安民於地方实有裨益但知府内有仅系循分供职不能察吏而又素无过犯不至於参

  • 卷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帝学中【閲经史】上真宗进经史子集要语  田 锡臣闻古者帝王盘盂皆铭几杖有诫起居必覩夙夜不忘故汤之盘铭曰德日新日日新太公之金匮云武王欲造起居之诫乃铭于几杖曰

  • 卷60·陈邦瞻

    ○李纲辅政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初,纲再贬宁江,金兵复至,渊圣悟和议之非,召纲为开封尹。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所。中丞颜岐奏曰:“张邦昌为

  • 卷五·佚名

    尚忠王童名、神號不傳。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降誕。父:尚巴志王【尚忠係第二子】母、妃不傳。世子:尚思達。附紀尚忠王英明仁厚,深有作爲。永樂二十年壬寅,尚巴志王恐山北恃固而復有變,特命尚忠監守山北,稱今歸仁王子。後尚忠

  • 余日章·周诒春

    余日章 年三十五岁。生于湖北武昌。永久通信处。上海靑年会。父文卿。圣公会会长。弟日宣。留学美国。已婚。子二女三。初学于武昌文华书院。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以国文得江督周玉山所赠奖品。又以英文得奖。任武

  •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

  • 卷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一 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臣若水通曰九三以阳刚居正故有能干干之象干干徤而不息之意敬也终日而

  • 述而篇·王夫之

    一&ldquo;不言而存诸心&rdquo;,乃静存动察工夫,不因语显,不以默藏,与&ldquo;不闻亦式,不谏亦入&rdquo;一义,只在识不识上争生熟,不在默不默上争浅深。特以人于不默时有警,则易识;而方默亦识,乃以征存诸心者之无所间也。南轩云&l

  • 精灵宝钻·托尔金

    托尔金的《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主要叙述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之前发生的事。它讲述了托尔金世界中各大种族的起源和相互联系。《精灵宝钻》是托尔金对中洲世界起源的设定,蕴含着他为英语民族塑造创

  • 己酉避乱录·胡舜申

    一卷。宋胡舜申(详见《乙巳泗州录》)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平江,宣抚周望出走。时胡舜申之兄舜陟举家避难。本书即记此事。书中颇有对韩世忠不满之词。近人陈懋恒为本书作《校勘记》一卷。有《京口掌故丛编

  • 金刚錍显性录·智圆

    凡四卷。宋代孤山智圆(976~1022)集。全称金刚錍论显性录。收于卍续藏第一○○册。本书系唐代僧荆溪湛然所著金刚錍论之注释书。天台宗山外派孤山智圆,于书中公然对四明知礼之山家派挑起论争。古来山外派学者之论著中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