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

  十年春正月辛亥朔,宋遣梁适、张从一、富弼、赵日宣来贺。甲子,复遣吴育、冯戴来贺永寿节。二月庚辰朔,诏蒲卢毛朵部归曷苏馆户之没入者使复业。甲申,北枢密院言,南、北二王府及诸部节度侍卫祗候郎君,皆出族帐,既免与民戍边,其祗候事,请亦得以部曲代行。诏从其请。夏四月,诏罢修鸭渌江浮梁及汉兵屯戍之役。又以东京留守萧撒八言,驰东京击鞠之禁。六月戊寅朔,以萧宁、耶律坦、崔禹称、马世良、耶律仁先、刘六符充贺宋生辰使副;耶律庶成、赵成、耶律烈、张旦充来岁贺宋正旦使副。秋七月壬戌,诏诸职官私取官物者,以正盗论。诸敢以先朝已断事相告言者,罪之。诸帐郎君等于禁地射鹿,决三百,不征偿;小将军决二百以下;及百姓犯者,罪同郎君论。八月丙戌,以医者邓延贞治详稳萧留宁疾验,赠其父母官以奖之。九月辛亥,朝皇太后。国舅留宁薨。庚申,皇太后射获熊,上进酒为寿。癸亥,上猎马孟山,草木蒙密,恐猎者误射伤人,命耶律迪姑各书姓名于矢以志之。丙寅,夏国献宋俘。以石硬砦太保郭三避虎不射,免官。冬十月丙戌,诏东京留守萧孝忠察官吏有廉干清强者,具以名闻。庚寅,以女直太师台押为曷苏馆都大王。辛卯,以皇子胡卢斡里生,北宰相、驸马撒八宁迎上至其第宴饮,上命卫士与汉人角为乐。壬辰,复饮皇太后殿,以皇子生,肆赦。夕,复引公主、驸马及内族大臣入寝殿剧饮。甲午,幸中京。庚子,以驸马都尉萧忽列为国舅详稳。十一月丙辰,回鹘遣使来贡。十二月丙子朔,宋遣刘沆、王整来贺应圣节。乙未,置挞术不姑酋长。以胡挞剌为平章事。上闻宋设关河,治壕堑,恐为边患,与南、北枢密吴国王萧孝穆、赵国王萧贯宁谋取宋旧割关南十县地,遂遣萧英、刘六符使宋。庚寅,宋遣张沔、侯宗亮、薛申、侍其浚、施昌言、潘永照来贺永寿节及来岁正旦。以宣政殿学士杨佶为吏部尚书、判顺义军节度使事。丁酉,议伐宋,诏谕诸道。

  十一年春正月戊申,奉迎皇太后于内殿。庚戌,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使宋,取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地;且问兴师伐夏及沿边疏浚水泽、增益兵戍之故。二月壬寅,如鸳鸯泺。夏四月甲戌朔,颁南征赏罚令。六月乙亥,宋遣富弼、张茂实奉书来聘,以书答之。壬午,御含凉殿,放进士王寔等六十四人。禁毡、银鬻入宋。秋七月壬寅朔,诏盗易官马者减死论。外路官勤瘁正直者,考满代;不治事者即易之。八月丙申,宋复遣富弼、张茂实奉书来聘,乞增岁币银绢,以书答之。九月壬寅,遣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汉人行宫副部署刘六符使宋约和。是时,富弼为上言,大意谓辽与宋和,坐获岁币,则利在国家,臣下无与;与宋交兵,则利在臣下,害在国家。上感其言,和好始定。闰月癸未,耶律仁先遣人报,宋岁增银、绢十万两、匹,文书称贡,送至白沟;帝喜,宴群臣于昭庆殿。是日,振恤三父族之贫者。辛卯,仁先、刘六符还,进宋国誓书。冬十一月丁亥,群臣加上尊号曰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册皇后萧氏曰贞懿宣慈崇圣皇后。太赦。梁王洪基进封燕国王。十二月癸卯,朝皇太后。甲辰,封皇太弟重元子涅鲁古为安定郡王。己酉,以宣献皇后忌日,上与皇太后素服,饭僧于延寿、悯忠、三学三寺。辛亥,诏蠲预备伐宋诸部租税一年。壬子,以吐浑、党项多鬻马夏国,诏谨边防。己未,宋遣贺正旦及永寿节使居邸,帝微服往观。丁卯,禁丧葬杀牛马及藏珍宝。

  十二年春正月辛未,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谕夏国与宋和。壬申,以吴国王萧孝穆为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萧孝忠北院枢密使,封楚王,韩国王萧惠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韩八南院大王,耶律侯哂东京留守,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同知东京留守事,北面林牙萧革北院枢密副使。甲戌,如武清寨苇淀。二月壬寅,禁关南汉民弓矢。己酉,夏国以加上尊号,遣使来贺。甲寅,耶律敌烈等使夏国还,奏元昊罢兵,即遣使报宋。三月辛卯,幸南京。壬辰,高丽国以加上尊号,遣使来贺。夏四月己亥,置回跋部详稳、都监。庚子,夏国遣使进马、驼。五月辛卯,斡鲁、蒲卢毛朵部二使来贡失期,宥而遣还。乙未,诏复定礼制。是月,幸山西。六月丙午,诏世选宰相、节度使族属及身为节度使之家,许葬用银器;仍禁杀牲以祭。庚戌,诏汉人宫分户绝,恒产以亲族继之。辛亥,阻卜大王屯秃古斯弟太尉撒葛里来朝。丙辰,回鹘遣使来贡。甲子,以南院枢密使吴国王萧孝穆为北院枢密使,徙封齐国王。秋七月丙寅朔,北院枢密使萧孝忠薨,特释系囚。庚寅,夏国遣使上表,请伐宋,不从。八月丙申,谒庆陵。辛丑,燕国王洪基加尚书令,知北南院枢密使事,进封燕赵国王。戊午,以前西北路招讨使萧塔烈葛为右夷离毕。庚申,于越耶律洪古薨。甲子,阻卜来贡。九月壬申,朝皇太后,谒望仙殿。壬午,谒怀陵。冬十月丁酉,驻跸中会川。己亥,北院枢密使萧孝穆薨,追赠大丞相、晋国王。庚子,诏诸路上重囚,遣官详谳。辛亥,参知政事韩绍芳为广德军节度使,三司使 刘六符长宁军节度使。壬子,以夏人侵党项,遣延昌宫使高家奴让之。甲子,北府宰相萧惠为北院枢密使,豳王遂哥为惕隐,惕隐敌鲁古封漆水郡王、西北路招讨使,枢密副使萧阿剌同知北院宣徽事。出飞龙厩马,分赐群臣。十一月丁丑,追封楚王萧孝忠为楚国王。丁亥,以上京岁俭,复其民租税。癸巳,朝皇太后。十二月戊申,改政事省为中书省。

  十三年春正月甲子朔,朝皇太后。戊辰,如混同江。辛未,猎兀鲁馆冈。二月庚戌,如鱼儿泺。丙辰,以参知政事杜防为南府宰相。三月丁亥,高丽遣使来贡。以宣政殿学士杨佶参知政事。是月,置契丹警巡院。夏四月己酉,遣东京留守耶律侯哂、知黄龙府事耶律欧里斯将兵攻蒲卢毛朵部。甲寅,南院大王耶律高十奏党项等部叛附夏国。丙辰,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详稳斡鲁母等奏,山西部族节度使屈烈以五部叛入西夏,乞南、北府兵援送实威塞州户。诏富者遣行,余留屯田天德军。五月壬戌朔,罗汉奴奏所发部兵与党项战不利,招讨使萧普达、四捷军详稳张佛奴殁于阵。李元昊来援叛党。戊辰,诏征诸道兵会西南边以讨元昊。六月甲午,阻卜酋长乌八遣其子执元昊所遣求援使窊邑改来,乞以兵助战,从之。驻跸永安山。以将伐夏,遣延昌宫使耶律高家奴告宋。丙申,诏前南院大王耶律谷欲、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等编集国朝上世以来事迹。丙午,高丽遣使来贡。丁未,录囚。秋七月辛酉,香河县民李宜儿以左道惑众,伏诛。庚午,行再生礼。庚辰,夏国遣使来朝。八月乙未,以夏使对不以情,羁之。丁巳,夏国复遣使来,询以事宜,又不以实对,笞之。九月戊辰,宋以亲征夏国,遣余靖致赆礼。壬申,会大军于九十九泉,以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将先锋兵西征。冬十月庚寅,祭天地。丙申,获党项侦人,射鬼箭。丁酉,李元昊上表谢罪。己亥,元昊遣使来奏,欲收叛党以献,从之。辛亥,元昊遣使来进方物,诏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迓之。壬子,军于河曲。革言元昊亲率党项三部来,诏革诘其纳叛背盟,元昊伏罪,赐酒。许以自新,遣之。召群臣议,皆以大军既集,宜加讨伐。癸丑,督数路兵掩袭,杀数千人,驸马都尉萧胡睹为夏人所执。丁巳,元昊遣使以先被执者来归,诏所留夏使亦还其国。十一月辛酉,赐有功将校有差。甲子,班师。丁卯,改云州为西京。辛巳,朝皇太后。十二月己丑,幸西京。戊戌,以北院枢密副使耶律敌烈为右夷离毕。己亥,高丽遣使来贡。戊申,萧胡睹自夏来归。

  十四年春正月庚申,以侍中萧虚烈为南院统军使,封辽西郡王。庚午,如鸳鸯泺。壬午,以金吾卫大将军敌鲁古为乙室大王。甲申,夏国遣使进鹘。以常侍斡古得战殁,命其子习罗为帅。二月庚子,朝皇太后。驻跸撒剌泺。三月己卯,宋以伐夏师还,遣使来贺。四月辛亥,高丽遣使来贡。闰五月癸丑,清暑永安山。六月丁卯,谒庆陵。己卯,阻卜大王屯秃古斯率诸酋长来朝。庚辰,夏国遣使来贡。辛巳,以西南面招讨使萧普达战殁,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秋七月戊申,驻跸中会川。冬十月甲子,望祀木叶山。十一月壬午朔,回鹘阿萨兰遣使来贡。甲辰,以同知北院宣徽事萧阿剌为北府宰相。十二月癸丑,观汉军习炮射击刺。癸亥,决滞狱。

  十五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禁契丹以奴婢鬻与汉人。二月乙卯,如长春河。丙寅,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户来附,诏抚之。三月甲申,朝皇太后。乙酉,以应圣节,减死罪,释徒以下。辛卯,朝皇太后。丁酉,高丽遣使来贡。诏诸道岁具狱讼以闻。夏四月辛亥朔,禁五京吏民击鞠。戊午,罢遥辇帐戍军。壬戌,以北女直详稳萧高六为奚六部大王。甲子,清暑永安山。甲戌,蒲卢毛朵曷懒河百八十户来附。六月癸丑,以西京留守耶律马六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参知政事杨佶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戊辰,御清凉殿,放进士王棠等六十八人。甲戌,西北路招讨使耶律敌鲁古坐赃免官。秋七月乙酉,豳王遂哥薨。戊子,观获。乙未,以北院宣徽使旅坟为左夷离毕,前南府宰相耶律喜孙东北路详稳。丙申,籍诸路军。丁酉,如秋山。辛丑,禁扈从践民田。丁未,以女直部长遮母率众来附,加太师。八月癸丑,高丽王钦薨,遣使来告。九月甲辰,禁以罝网捕狐兔。冬十月己酉,驻跸中会川。十一月丁亥,以南院枢密使萧孝友为北府宰相,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仁先南院大王,北府宰相萧革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知夷离毕事耶律信先汉人行宫都部署,左夷离毕旅坟惕隐,汉人行宫都部署耶律敌烈左夷离毕。己亥,渤海部以契丹户例通括军马。乙巳,振南京贫民。十二月壬申,曲赦徒以下罪。是日为圣宗在时生辰。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脱脱
  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张廷玉
  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紀七十·司马光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一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卷四十一 前秦录九·崔鸿
  臧榮緒晉書卷十六·汤球
  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国 诛逆贼冯文起开基·蔡东藩
  ●卷二·王栐
  卷之五百二十三·佚名
  王逢传·张廷玉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六·丁传靖
  卷二十二·黄训
  王端毅奏议巻十三·王恕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目录【起四十九字至五十字】柳梢青【又一体】秦观周邦彦赵师侠【八首】赵长卿【五首】张抡曾觌【四首】杨无咎【十首】辛弃疾【二首】张孝祥赵

  • 双溪集补钞·管庭芬

    双溪集补钞王炎题姜尧章旧游诗卷出郭栽花涉小园,归调琴谱辑诗编。少年豪健今揪敛,休羡骑鲸李谪仙。

  •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柯劭忞

      ○河渠二   △通惠河 阜通七坝 金水河 双塔河 积水潭 白河 御河 会通河 衮州闸 扬州运河 镇江运河 练湖 济州河 胶莱河   元之运河,自通州至京师为通惠河,自通州至直沽为白河,自临清至青沽为御河,自东昌须城县

  • 公平第十六·吴兢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

  • 卷六十一·佚名

    五月十七日(戊寅),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曰:向来台湾换班戍兵,籍隶漳、泉两处之人居多。此次逆匪滋事,亦由漳、泉民人不和,以致林爽文乘间滋扰,而防守戍兵俱因系属同乡,互相徇隐。此次从贼者,漳州民人虽多,但其中泉州民人亦非尽

  • 第九节 在北碚·老舍

    一、北碚北碚是嘉陵江上的一个小镇子,离重庆有五十多公里,这原是个很平常的小镇市;但经卢作孚与卢子英先生们的经营,它变成了一个“试验区”。在抗战中,因有许多学校与机关迁到此处,它又成了文化区。市面自然也就跟着繁荣起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卷四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一 魏臣 任峻【枣祗】 苏则【吉茂】 杜畿【子恕孟康】 郑浑【从子袤】 仓慈【皇甫隆 颜斐 令狐邵孔乂 沐并 时苗】 任峻

  • 广宁王高孝珩传·李延寿

    广宁王高孝珩,文襄帝的第二个儿子。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大将军、大司马。他爱评价人物,学习涉猎经史典籍,好写文章,精通各种技艺。曾在大厅的墙壁上自己画了一只苍鹰,看见的人都以为是真的。又画了一

  • 李仁矩传·欧阳修

    李仁矩,不知他的家世。年少时在明宗部下当客将,明宗即帝位,任命他当客省使、左卫大将军。明宗南郊祀天,东、西川应当进助礼钱,派仁矩去催促。仁矩依仗皇帝的势力骄傲放纵,见藩臣没有礼貌。东川节度使董璋设宴招待仁矩,仁矩推

  • 茂州土司传·张廷玉

    茂州,就是古代的冉..国所在地。汉武帝时在该地设置汶山郡,汉宣帝时称北部都尉。隋朝时称为蜀州,不久改为会州。唐朝贞观年间改为茂州。宋朝和元朝时仍为茂州,官府所在地是汶山县。洪武六年(1373),茂州的权知州杨者七及陇木

  •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七四裔考【五】南暹罗暹罗东广南南东埔塞古暹罗斛两国地也地方千里环国皆山国分郡邑县隶於府府隶大库司大库司者犹华言布政司也库司九曰暹罗可刺细马足曹本皮细緑束骨胎果平疋倒脑

  • 春秋集传详说卷九·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僖公一【名申荘公子闵公庶兄母成风惠王十八年即位是嵗齐桓公二十五年】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公羊曰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邢已亡矣孰亡

  • 尚书疑义卷五·马明衡

    明 马明衡 撰金縢金縢之书大有难晓周公代武王之死此事终有可疑而又言其多材多艺能事鬼神自是鬼话后世相传皆以为周公至诚恻怛欲输危急余反之于心终有所未安也又以册书纳之金縢之中王他日启而得之似若预为已地者又二

  • 卷二十六·赜藏主

      ○舒州法华山(全)举和尚语要师入院上堂示众云:“夫第一义谛。非智辩所诠心机所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既到这里复且如何?直须坐断毗卢不存凡圣。还能如是么?若也未能。山僧重说偈言去也。不结毗卢印。那弘古佛心。明月

  • 游城南记·张礼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

  • 洞霄图志·邓牧

    宫观志。南宋邓牧(1247—1306)撰。六卷。 牧字牧心,号九鉴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者。宋亡隐居于洞霄宫,终身不仕、不娶,自号“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间,为道教“七十二

  • 比丘尼传·宝唱

    四卷,梁释宝唱撰,成于天监十六年(517)。有《丽藏》、《宋藏》、《金藏》、《元藏》、《大正藏》等版本。为一部专门记叙中国汉地佛教比丘尼生平事迹的传记。始于东晋升平年间的净捡,终于梁天监十五年,共记比丘尼六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