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章 论韵

词之有韵,所以谐节奏,调起毕也。是以多取同音,弗畔宫律,吐字开闭,畛域綦严。古昔作者,严于律度,寻声按谱,不逾分刌。其时词韵,初无专书,而操觚者出入阴阳,动中窍奥,盖深知韵理,方诣此境,非可望诸后人也。韵书最初莫如朱希真作《应制词韵》十六条,其后张辑释之,冯取洽增之。至元陶宗仪,曾讥其混淆,欲为更定,而其书久佚,无从扬榷矣。绍兴间,刻《菉斐轩词林要韵菉》一册,樊榭曾见之。其论词绝句,有“欲呼南渡诸公起,韵本重雕菉斐轩”之句,后果为江都秦氏刻入《词学全书》中,即今通行之本。词韵之书,此为最古矣。惟近人皆疑此书为北曲而设,又有谓元明之季伪托者,今不备论。自是而沈谦之《词韵略》,赵钥之《词韵》,李渔之《词韵》,胡文焕之《文会堂词韵》,许昂霄之《词韵考略》,吴烺之《学宋斋词韵》,纯驳不一,殊难全璧。至戈载《词林正韵》出,作者始有所依据。虽其中牴牾之处,或未能免,而近世词家,皆奉为令典,信而不疑也。夫填词用韵,大氐平声独押,上去通押。故凡作词韵者,俱总合三声分部,而中又明分平仄。至于入声,无与乎上去统押之理,故入声须另立部目,不得如曲韵之例。分配三声以外,不再专立韵目,如《中原音韵》、《中州全韵》诸书也。

今先论诸韵。收声字音,不转收别韵,并不受别韵转收者,支时、家麻、歌罗是也。转收别韵,不受别韵转收者,皆来转齐微,萧豪转鱼模,幽尤转鱼模是也。不转收别韵,但受别韵转收者,齐微受皆来转,鱼模受萧豪转是也。收鼻音者,东同、江阳、庚亭三韵是也。收闭口音者,侵寻、监咸、纤廉三韵是也。收音时舌谔相抵,而略似鼻音,略似闭口者,真文、寒山、先田三韵是也。韵之与音,其关系如此。昔人谓皆来收齐微处,音如衣;萧豪收鱼模处,音如乌;东同收鼻音处,音如翁;江阳、庚亭二韵收鼻音处,又与东同小异。此说最精。惟所论不备,因详述如右。次论分韵标目。词韵与曲韵。须知有不同之处。曲中如寒山、桓欢分为两部,家麻、车遮亦分为二。词则通用,不相分别。且四声缺入声,而词则明明有必须用入之调。故曲韵不可用为词韵也。至标目,则参酌戈载《正韵》、沈谦《韵略》二书,并列其目。(韵目用《广韵》)

  第一部:平一东      二冬      三钟

          上一董      二肿

          去一送      二宋      三用

  第二部:平四江      十阳      十一唐

          上三讲      二十六养  三十七荡

          去四绛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第三部:平三支      六脂      七之      八微  十二齐  十五灰

          上四纸      五旨      六止      七尾  十一荠  十四贿

          去五寅      六至      七志      八未  十二霁  十三祭  十四太半  十八队  二十废

  第四部:平九鱼      十虞      十一模

          上八语      九噳      十姥

          去九御      十遇      十一暮

  第五部:平十三佳半  十四皆    十六咍

          上十二蟹    十三骇    十五海

          去十四太半  十五卦半  十六怪    十七夬    十九代

  第六部:平十七真    十八谆    十九臻    二十文    二十一欣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上十六轸    十七准    十八吻    十九隐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去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十三问  二十四焮  二十六圂    二十七恨

  第七部:平二十二元  二十五寒  二十六桓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一先        二仙

          上二十阮    二十三旱  二十四缓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二十七铣    二十八猕

          去二十五愿  二十八翰  二十九换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三十二霰    三十三线

  第八部:平三萧      四宵      五肴

          上二十九篠  三十小    三十一巧  三十二皓

          去三十四啸  三十五笑  三十六效  三十七号

  第九部:平七歌      八戈

          上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去三十八箇  三十九过

  第十部:平十三佳半  九麻

          上三十五马

          去十五卦半  四十祃

第十一部:平十二庚    十三耕    十四清    十五青    十六蒸     十七登

          上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十静    四十一迥  四十二拯   四十三等

          去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劲  四十六径  四十七证  四十八澄

第十二部:平十八尤    十九侯    二十幽

          上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去四十九宥  五十候    五十一幼

第十三部:平二十一侵

          上四十七寝

          去五十二沁

第十四部:平二十二覃  二十三谈  二十四盐  二十五添  二十六咸  二十七衔  二十八严  二十九凡

          上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五十二俨  五十三豏  五十四槛  五十五范

          去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五十五艳  五十六柡  五十七酽  五十八陷  五十九鉴  六十梵

第十五部:入一屋      二沃      三烛

第十六部:四觉        十八药    十九铎

第十七部:五质        七栉      九迄      二十二昔  二十三锡  二十四职  二十五德  二十六缉

第十八部:六术        八物

第十九部:二十陌      二十一麦

第二十部:十一没      十二曷    十三末

第二十一部:十月      十四黠    十五牵    十六屑    十七薛    二十九叶  三十帖

第二十二部: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三十一洽  三十二狎  三十三业  三十四乏 

右韵二十二部,不守高安旧例,大氐仍用戈氏分部。而入声则分八部,盖术、物二韵,与平上去之鱼、模、语、噳等,未便与质栉等同列。陌、麦又隶属于皆来,没、曷、末亦属于歌罗,故陌、麦不能与昔、栉同叶,没、曷、末不能与黠、屑同叶。戈氏合之,未免过宽,余故重为订核焉。

夫词中叶韵,惟上去通用,平入二声,绝不相混。有必用平韵者,有必用入韵者,《菉斐》无入,故疑为曲韵。沈去矜、李笠翁辈,分列入韵,妄以乡音分析,尤为不经,且以二字标目,实袭曲韵之旧。夫曲韵之以二字标目,盖一阴一阳也。今沈韵中之屋、沃,李韵中之支、纸、实,围、委、未,奇、起、气,此何理也?高安所列东、钟,支、思等目,后人且有议之者矣。今不用《广韵》旧目,任取韵中一二字标题,而又不尽合阴阳之理,好奇炫异,又何为也?当戈韵未出以前,词家奉为金科玉律者,莫如吴烺、程名世等所著之《学宋斋词韵》。是书以学宋为名,宜其是矣。乃所学者,皆宋人误处。真、谆、臻、文、欣、魂、痕、庚、耕、清、青、蒸、登、侵皆同用。元、寒、桓、删、山、先、仙、覃、谈、监、沾、严、咸、衔、凡又皆并用。入声则术、物入质、栉韵,合、盍、洽、乏入月、屑韵。此皆滥通无绪,不可为法。且字数太略,音切又无分合,半通之韵,则臆断之,去上两见之字,则偏收之。种种疏缪,不可殚述,贻误后学,莫此为甚,远不及戈韵多矣。余故仍守戈氏之例,而于入声则较严云。

韵有开口闭口之分。第二部之江、阳,第七部之元、寒,此开口音也。第十三部之侵,第十四部之覃、谈,此闭口音也。最为显露,作者不致淆乱。所易混者,第六部之真、谆,第十一部之庚、耕,第十三部之侵,即宋词中亦有牵连混合者。张玉田《山中白云》词,至多此病。如《琐窗寒》之“乱雨敲春”,《摸鱼子》之“凭高露饮”,《凤凰台上忆吹箫》之“水国浮家”,《满庭芳》之“晴卷霜花”,《忆旧游》之“问蓬莱何处”,皆混合不分。于是学者谓名手如玉田,犹不龂龂于此,不妨通融统叶,以宽韵脚。不知此三韵本非窄韵,即就本韵选字,已有馀裕,何必强学古人误处,且为之文过饰非也。即以诗论,此三韵亦无通押之理,何况拘守音律之长短句哉!其他第七部与第十四部韵,词中亦有通假者,此皆不明开闭口之道,而复自以为是,避难就易也。韵学之弊有四。浅学之士,妄选韵书,重误古人,贻误来学,其弊一也。次则蹇于牙吻,囿于偏方,虽稍窥古法,而吐咳不明,音注之间,毫厘千里,其弊二也。又有妄作之徒,不知稽古,孟浪押韵,其弊三也。才劣而口给者,操觚之际,利趁口而畏引绳,故乐就三弊,且为之张帜,其弊四也。余故严别町畦,为学者导,能不越此韵式,庶可言词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一·彭定求
  文天祥·唐圭璋
  ◎跋·瞿佑
  第二十五出 假神·李渔
  第三十七章 郊行卜佛·屠隆
  ◆方布衣澜(叔渊遗稿)·顾嗣立
  卷三十三·王奕清
  卷七·魏源
  卷二十·吴之振
  卷四·陈元龙
  卷三百七十三·陈廷敬
  卷二百六十·陈廷敬
  党怀英词作鉴赏·佚名
  续词余丛话卷二·杨恩寿
  河东赋译文·扬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讲武·李渔

    〖鹊桥仙〗(小生冠带,引众,末扮中军随上)弭奸无策,养痈贻悔,忧国丹心如坠。一方有事万邦危,患不止东南半壁。庸儒个个说修身,大事临头辨始真。若使力行无实效,从前讲学尽欺人。下官王守仁是也。自蒙圣恩,特简授以副都御史之职,巡

  • 词坛丛话·陈廷焯

    ○词肇于赓歌唐以前无词名,然词之源,肇于赓歌,成于乐府。汉郊祀歌、短箫饶歌诸篇,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其不即变为词者,律体未兴,古风犹未远也。自古诗变为近体,五七言各分古、律、绝,传于

  • 卷一九一 唐紀七·司马光

      起閼逢涒灘(甲申)六月,盡柔兆閹茂(丙戌)八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   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宮避暑。   辛亥,瀧州、扶州獠作亂,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擊平之。   丙辰,吐谷渾寇

  • 卷五 成帝·王夫之

      〖一〗   读杜钦进谏之章,与其奏记王凤之书,及论王章之事,竟以王氏之篡,归祸始于钦之党奸,非平情之论也。成帝之无道也,足以亡国。王凤初起,犹修饰而有类于社稷之臣;其视张放、淳于长、史育之导欲以宣淫者,不若也。五侯

  • 卷十六·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六       宋 苏辙 撰晋唐叔世家第九唐叔虞者周武王之子而成王之弟也其母邑姜齐太公尚之女也邑姜方娠武王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予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

  • 丁玉传·张廷玉

    丁玉,初名国珍,河中人。曾在韩林儿帐下担任御史,时人对他的才辩颇为赞赏。吕珍攻占安丰,丁玉前来归附太祖。接着随征彭蠡,担任九江知府。大兵回到建康,彭泽山民叛乱,丁玉召集乡兵平定。太祖嘉奖他的武略,命兼任指挥,改名为玉。

  • 卷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九礼部八耕籍洪武二年定皇帝祀先农毕太常卿奏请诣耕籍位皇帝至位南向立公侯以下及应从耕者各就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太常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卿奏请复位南面坐三公五推尚书

  • 梅贻琦·周诒春

    梅贻琦 字月涵。年二十八岁。生于天津。父伯忱。任盐务事。本籍住址。天津古楼西板桥胡同。未婚。初学于天津南开学校及直隶高等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瓦思特实业学校。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被选入某名誉

  • 文摘·何心隐

    原人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必以仁为广居,而又必广其居以象仁。自旦至昼,必好仁,必为仁,必恶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仁。必

  • 第七章 避嫌疑·佚名

    礼仪分别嫌疑,是为了防止淫乱。古人同胞兄妹到了八岁,就开始分桌吃饭。内室言语尚且不泄露到外面,外面的言语不传入到内部,又何况其他呢,现在看到近世的人家,每有招致触犯淫秽,都是由于防闲不密,内外不分,男女混杂,不避嫌疑,以

  • 卷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圜丘祀天礼记王制有虞氏皇而祭【陆德明释文作防音皇本又作皇】夏后氏收而祭殷人冔而祭周人冕而祭【注皇冕属也画羽饰也凡冕属其服皆?上纁下 疏皇与下冕相对故为冕属

  • 卷七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五   宋 王与之 撰鲍人之事郑康成曰鲍故书或作鞄【○郑锷曰鞄人治革则字之从革为近今从鱼字恐无谓也】○陈用之曰说文鲍柔革之工【○郑司农曰苍颉篇有鲍莞】然皮而去其毛为革熟之为韦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心差别相建立應知.頌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 復由七種行 難了相應知。   論曰.心[一]差别相當知復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

  • 泪与笑·纪伯伦

    散文诗集。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1913年于纽约出版。全书共收散文诗56篇。作者在引言中写道: “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 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

  • 北方的奥德赛·杰克·伦敦

    《北方的奥德赛》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伦敦的第一个中短篇小说集《狼之子》。 小说讲述白人入侵阿留申群岛后,一个名叫阿克赛尔·冈德森的欧洲人抢走了当地酋长纳斯的妻子恩卡,纳斯在海洋和陆地上

  • 华亭百咏·许尚

    亦题《云间百咏》,为今上海地区第一本记事诗专集。1卷。许尚著。许尚自号和光老人,华亭人。取华亭古迹,每事为1绝句,其中的71首题下有后人所加注。是编作于淳熙(1174—1189)间,取华亭古迹,每一事为一绝句。所述有陆机

  • 小儿推拿广意·熊应雄

    推拿专著。又名《幼科推拿广意》、《推拿广意》。三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

  • 浴佛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说浴佛之方规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