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跋

  钱塘瞿存斋先生,明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三学教职,入为国子助教,升周府右长史。永乐初,以诗祸谪戍保安,洪熙乙巳赦还。此《归田诗话》三卷,盖还乡以後所作也。先生《明史》无传,诗祸之说,见于《万历杭州府志》、郎瑛《七修类稿》,谓其坐辅导失职,系锦衣狱,罪窜保安。先生本集不可得见,无由考其得祸者为何诗?同时以诗祸闭锦衣狱者,更有胡子昂,而子昂又无可考。又同时被谪至保安者,有滕硕邓林,而滕邓二君亦不详其故。序诗话者,或称其居闲金台,或称其谪居塞外。殆由文皇入据大统,人心未安,常恐人臣窃议其後,所谓诗祸,或寓诽讥,当代词人多为隐讳,不能悉其故矣。若云辅导失职,则恐未然。考周王橚为文皇同母弟,文皇待之极厚。建文时,橚有异谋,次子有动告变,窜徙蒙化。已复召还京锢之。永乐初,复爵加禄,归其旧封。至十八年,有告橚反者,察之有,文皇怜之不复问。夫周籓与成祖并见疑于建文,故成祖践阼之初,首为复国。其後虽反状有,且犹怜之。则当复国之初,岂有刻意防闲罪及辅导之理?先生谪戍事在永乐初,若因十八年橚反一事,而谓其失职,疑其时先已被谴矣。万厣府志极称其师道振举,辅弼有法,似郎氏有传闻之误也。惟府志云:“久之释归,复原职。内阁办事,年八十七卒。”今《通志》亦因之。参之他书,皆无复职办事之语,不知其何所本也?先生著述甚富,见于《府志》者,有《春秋贯珠》《诗经正葩》《阅史管见》《鼓吹续音》;见于《七修类稿》者,有《通鉴集缆飧误》、《香台集》、《香台续咏》、《香台新咏》、《翦灯新话》、《乐府遗音》、《兴观诗》、《顺承稿》、《存斋遗稿》、《咏物诗》、《屏山佳趣乐全稿》、《馀清曲谱》、《天机云锦》、《游艺录》、《大藏搜奇》、《学海遗珠》、《归田诗话》,见于《明诗综小传》者,有《存斋乐全集》、《香台百咏》。诸种中惟《乐府遗音》五卷,曾于《两浙遗书总录》中,见其已获经进。《咏物新题百首》,予于吴山书肆购得之,是影钞正统刊本,未知与《香台新咏》、《香台百咏》、《咏物诗》名异而书同否也?《喜吹续音》,则先生已自言其散失不存,仅存题後八句。而《静志居诗话》亦深惜其不得见,及题後一诗,又不采入《诗综》。可知《归田诗话》,竹垞尚未之见也。诗话标题不一,胡道序谓之存斋,焦氏《志明史》、《志》、《千顷堂书目》皆谓之《吟堂》,《百川书志》、《浙江通志》皆作“存斋”“归田”。要之“吟堂”也,“存斋”也,“归田”也,一书三名,无足异也。今吾友鲍君以文据先生自序定为“归田”,刊毕属为校正。因杂采众说,附缀于後,以俟博涉群籍者考订焉。

  乾隆乙未十月四日,硃文藻跋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七·彭定求
  古今诗话 六·李颀
  第三十二出 拜坛·孔尚任
  ●东郭记目录·孙仁孺
  第三折·佚名
  第三折·杨景贤
  第三折·高文秀
  鲍溶集外诗·鲍溶
  卷七十八·王奕清
  卷四十·朱彝尊
  李羣玉诗后集巻五·李群玉
  卷二百六十六·曹学佺
  后集卷十二·孙存吾
  曲话卷五·梁廷枏
  疑雨集卷一·王彦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九·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古体姑苏台金椎夜筑西山圡催作髙台贮●舞文身泽国构王基却

  • 人境庐诗草·卷一·黄遵宪

    ○感怀世儒诵《诗书》,往往矜爪嘴,昂头道皇古,抵掌说平治。上言三代隆,下言百世俟,中言今日乱,痛哭继流涕。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手持《井田谱》,画地期一试。古人岂我欺,今昔奈势异。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

  • 卷五十五·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五    宋 陈起 编薛嵎云泉诗 山中吟 疎拙本天性束书归旧林世人皆失笑泉石自知心山杮红犹澁池鱼静亦沉於中观物意吾道乐弥深 题扶踈亭竹 风晴雨雪天无趣不

  • 聂夷中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聂夷中(837—约884),字坦之 ,河东(今山西 省永济县)人,一作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 。久滞长安,后 授华阴县尉,仕途颇不 得意。不知所终。 其诗多为五言,尤工乐府,内容充实,多反映农民的痛

  • 第六章 官制·吕思勉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历代设官既多,(二)而又时有变迁。(三)他的变迁又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至。于是有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

  • 五五 监督·周作人

    鲁迅本名樟寿,字豫山,本来是介孚公给取的,后来因为同窗开玩笑叫他作雨伞,告诉祖父要改号,乃改一字曰豫才,及往南京去时,椒生为易名树人,这与豫才的意义也拉得上,所以不再变换,虽然自己所喜欢的还是从张字出来的“弧孟”,又取索居

  • 崔宏传·李延寿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是慕容日韦的官员,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二学校考【十】直省乡党之学【四】乾隆三十一年增定福建分设屏南县学本籍寄籍取补廪增例雍正十三年分古田为屏南定入学额数每县各八名廪增各缺亦均分两学嗣因屏南文风不及古田礼部议准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一·允禄

    上谕八旗各佐领下俱有铁匠鞍匠弓箭等匠毎月给伊等钱粮俾充各项匠役者特欲其平时学习手艺以便行军之际擕彼行走修理一应噐械耳前因各项匠役虽存其实能制造者甚少而该旗大臣官员亦不甚稽查管教是以特交与武备院令其教习

  • 卷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六陈治道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臣窃惟赞襄治道固在於百司纠正百司莫先於风纪风纪正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庶绩咸熙而治道隆矣自

  • 提要·史伯璿

    【臣】等谨案四书管窥八卷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据所作管窥外篇成于至元丁未即元亡之年计其人当已入明然始末不可考矣是编见于秘阁书目者五册杨士奇东里集则称有四册刻板在永嘉郡学永嘉叶琮知黄州府又刋置府

  • 卷四十二·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二诸儒四吕祖谦【字伯恭号东莱】朱子曰伯恭説义理大多伤巧未免杜撰 问东莱学多识则有之矣守约恐未也曰然 某尝谓人读书寕失之拙不可失之巧寜失之低不可失之高伯恭之尽在于巧 问东

  • (七)述而篇·钱穆

    述而不作章。朱子曰:&ldquo;张敬夫最不可得。听人说话,便肯改。如此章,他元说彼老彭何人哉,而反使吾夫子想像慕用。某与说,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让,而又出于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万二千人俱。尊者阿惹憍陈如。尊者摩诃目乾连。尊者舍利子,尊者摩诃迦叶。尊者思胜。尊者罗睺罗。尊者善容。尊者贤护。尊者贤吉祥。尊者月吉祥。尊者大势至。尊者满慈子。尊

  • 卷第十八·道宣

      法义篇第四之一   夫法者何耶。所谓凭准修行。清神洗惑而为趣也。义者何耶。所谓深有所以千圣不改其仪。万邪莫回其致者也。俗法五常。仁义礼智信也。百王不易其典。   众贤赞翼而不坠者也。道法两谛。谓真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不善品之五◎此三结。几是见几非见。乃至九十八使。几是见几非见。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皆是见性。

  • 卷第八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荆门圭山五眼毓禅师礼三际通薙染。一日通指菊花。示之曰。黄花有意通消息。只许禅人独

  • 小学·朱熹

    中国南宋朱熹(1130~1200)编著。这是一部古代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本。1187年写成。全书共6卷,385章,分为内外篇。内篇4卷,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题,分别阐明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五伦之教,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