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

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了,又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杨希文,刘贵哲投降敌军。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两次战役,死伤了四万馀人,残馀者不过几千人。

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次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到达风翔,谒见肃宗,拜左拾遗。此时房琯正因兵败待罪。杜甫和房琯是老朋友,便上疏营救房琯。肃宗大怒,诏令三司推问。幸有宰相张镐救援,才得无事。八月,放杜甫还鄜州省视家族。十月,随从肃宗还都。次年,乾元元年六月,改官华州司功参军。这就是因为上疏救房琯,而被排挤出京朝了。

两首诗所叙述的是同一件事实。陈陶、青坂虽是两个地方,所悲者同样是房琯被安禄山军队打败。我们且看诗人如何把同一件事分写为二篇: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此诗说:在十月里,从十个郡县中征发来的兵士,他们的血都流作陈陶池河中的水了。清天旷野中,没有听到战斗的声音,而四万义勇军在同一天内死亡。这是写房琯的军队不战而溃。杜甫在长安城内看见安禄山部队得胜回来,箭头上都沾满了人血,他们仍然象出征时一样,唱着胡歌,在酒店里酗酒。这两句写长安城中安禄山军队猖獗的情况。长安城里的人民呢?他们只有回面向北哭泣,日日夜夜地再盼望官军到来。这里“仍唱”和“更望”两个词语用得意义非常深刻,是杜甫炼字精工的例子。“仍唱”表现胡人从占领长安以来,每天都是歌唱饮酒。“更望”表现人民已经望过一次,官军虽然来到,却是不争气,没有能够解救人民。人民只得日夜地再盼望下去。

“十郡良家子”,注释者都引用《汉书·赵充国传》里的“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这一句。其实不相干。杜甫所谓“十郡”与汉代的“六郡”不同。它是指长安四周的十个郡:扶风、冯翊、咸宁、华阴、新平等十郡,即所谓畿辅郡,不是汉代郡国的郡。隋代行政区域称郡、县,唐高祖建国后,改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又改州为郡。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又改郡为州,以后相沿不改。唐三百年间,止有玄宗天宝年间才有郡的名称。杜甫所谓“十郡”正是当时的行政区域名,而不是用汉代“六郡”的典故。“良家子”是汉代征召禁卫兵的人选标准。止有“良家”子弟,才能入选充当禁卫军。什么才是“良家”呢?首先是人民,不是奴隶。人民之中,还要排除巫、医、百工的子弟。事实上,止有士(文士、武士)和农两个阶级的子弟才算是“良家子”。唐代用府兵制,已不用这个标准。杜甫用这个名词,止是代替“兵士”而已。

“孟冬”是十月。一年四季,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称为孟。正月为孟春,四月为孟夏,七月为孟秋。第二个月为仲,第三个月为季。杜甫作诗,常常喜欢标明年月,这也是他创造的诗史笔法,以前未曾有过。《早秋苦热》诗云:“七月六日苦炎热。”《送李校书》诗云:“乾元三年春,万姓始安宅。”《北征》诗云:“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上韦左相》诗云:“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时玄宗在位已四十二年。“四十春”是举其整数。《草堂即事》诗云:“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此此诗作于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是年九月,取消上元年号,并以十一月为岁首。十一月为子月,故称“建子月”。这句诗不用年号,又称“建子月”,一望而知是上元二年十一月所作。

“群胡归来血洗箭”此句从来没有注释,却很不易了解。箭已射中官军,故箭镞上有血。但这枝箭不会仍在群胡手中。我不了解古代战争情况,不知是否在战斗结束后,还要收回这些已发射出去的箭。

悲青坂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此诗说: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这是说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非常激动,他想: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奚是东胡的一种。有一个名为室韦的部落,以黄布裹头,故称为“黄头奚”。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止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

“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不能死讲。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房琯兵败这一个历史事件,杜甫怎样分作两首诗来叙述。我们先把两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比较一下。《悲陈陶》的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悲青坂》的第二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这一对比,可以理解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件的艺术手法,第四联都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止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而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但是,《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需要。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解释矛盾。其实是似是而非。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感情。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矛盾。

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

【】中的字是:上面一个“加”,下面一个“鸟”

猜你喜欢
  杜龙沙·唐圭璋
  王识·唐圭璋
  第十七出 义什·许自昌
  巻七·黄大舆
  卷298 ·佚名
  七言巻五十九·洪迈
  卷一百六·冯惟讷
  巻七·袁表
  卷九十·吴之振
  巻十二·李蓘
  卷二百二十七·陈廷敬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巻十·宋绪
  卷二十二·范成大
  绍兴太学生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孙柚

    第二十一齣 阳关送别【卜算子】〔旦上〕怕捲绣罗帏。转展长吁气。〔生上〕莫把新愁怨落晖。镜裏人憔悴。〔旦〕池塘浅蘸烟芜。帘幙门垂风絮。〔生〕抛却鬬草工夫。冷落踏靑心緖。〔旦〕只因病损愁多。落得花飞春去。〔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汤显祖

    第三十一齣 繫帅【三台令】〔生引衆上〕长年坐策兵机。这几日有些狐疑。檀萝欲翦快如飞。怎不见捷旌旗。〔集唐〕纔到城门打鼔声。武陵一曲想南征。谁知一夜秦楼客。白髮新添四五茎。俺淳于棼久鎭南柯。威名颇重。近

  • 学徒苦·刘半农

    学徒苦! 学徒进店,为学行贾; 主翁不授书算,但曰“孺子当习勤苦!” 朝命扫地开门,暮命卧地守户; 暇当执炊,兼锄园圃! 主妇有儿,曰“孺子为我抱抚。” 呱呱儿啼,主妇震怒, 拍案顿足,辱及学徒父母! 自晨至午,东买酒浆,西买青菜豆腐。 一

  • 卷一百二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二十目録杂题类题惠崇画【元马祖常】郭忠恕十幅【元邓文原】题画【元虞集】题山石猨鸟图【元杨载】时中兄示余画一轴画一老翁推独轮小车上载两巨瓮意其为警世之为因为赋诗【元杨载

  •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陈寿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张璠汉纪曰:龚字伯宗,有高名于天下。顺帝时为太尉。初,山阳太守薛勤丧妻不哭,将殡,临之曰:「幸不为夭,复何恨哉?」及龚妻卒,龚与诸子并杖行服,时人或两讥焉。畅字叔茂,名在八

  • 卷四百九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三月戊申朔,詔:「諸路經略司講求護耕之策,勿令賊計得行,致失春事。其新復城寨,有近邊未耕處,聲言召人開耕,令不能測。」   又詔編敕及春秋頒降條其勿印賣【一】。(舊錄云:「自熙寧以來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五·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五人名苏尔约苏布哈 【苏尔威也约苏道理也布哈牤牛也卷二十四作小云石不花】托和齐巴图尔 【托和齐司釡人也巴图尔勇也卷二十四作脱

  • 目录三·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三卷四冠服一皇帝冬朝冠夏朝冠端罩一端罩二衮服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朝带一朝带二冬吉服冠夏吉服冠龙袍吉服带冬常服冠夏常服冠常服褂常服袍

  • 卷六·吴浩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义疑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六华亭呉浩撰周礼陈其殷注云殷众也谓众士也王制诸侯上士二十七人其中士下士数各居其上之三分郑盖引之以证其众按序官中士佐上士则倍之下士佐中士亦倍之下士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外道婆罗门授记品第二十五   尔时会中有外道婆罗门。名钵哩没啰惹迦。与其眷属六万人俱。见诸阿修罗王。迦楼罗王。诸大龙王。夜叉乾闼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大章第五释教相者。若弘余经不明教相。于义无伤。若弘法华不明教者。文义有阙。但圣意幽隐教法弥难。前代诸师或祖承名匠。或思出神衿。虽阡陌纵横莫知孰是。然义不双立理无两存。若深有所以。

  •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论。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述曰。下第三解相违有三。初标。次列。后释。此初二也。相违因义者。谓两宗相返。此之四过。不改他因。能令立者宗成相违。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九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慧品第七之一已说诸忍及诸智已。说正见及正智。诸忍为非智。正智为非正见耶。偈曰。无垢忍非智。释曰。是前所说八种无流忍非智。是所应灭随眠疑惑未灭故。可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序摘芦已前尽大地人均是无事汉坐于良知府中渡江已后面壁嵩山宝惜珍藏不知钝踬了多少人家男女由兹群豪蜂起以致一箭落双雕而有一箭射一群者大鉴之下五传而

  • 一 集·佚名

    第一 色等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诸比丘即回答世尊:&ldquo;大德!&rdquo;世尊曰:&ldquo;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更能抓紧男子心之色者,诸比丘!此即妇人

  • 金漳兰谱·赵时庚

    南宋赵时庚撰。时庚,宋宗室,自称爱兰成癖。书作于绍定六年(1233)。全书五篇,分叙兰花容质、品兰高下、天下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不仅记兰的各品种形色特点,还记品种和培护方法。是中国最早关于兰草的专著。首有

  • 明刻话本四种·佚名

    《李亚仙》、《王魁》、《女翰林》、《贵贱交情》四种话本,明万历末年(约一六一〇)小说传奇合刻本,上栏刻小说,下栏刻传奇。书已残,仅存一册,不知全集书名。此成本鱼口镌有“小说下”三字,可见原书所收话本至少有上、下两集,其

  • 安乐集·道绰

    《安乐集》是宣扬西方净土思想教义的佛教著作。初唐僧人释道绰作。二卷。分十二大门,广征博引诸经论,论述净土法门为易修易证、应时应机的唯一法门,劝人发愿求生西方,修念佛三昧。书首云:“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