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出 义什

【颗颗珠】〔净扮公差上〕公务不容停。济州匹马。蚤已到郓城。

自家济州府缉事公差便是。连日因黄泥岗上劫了生辰纲。蔡九知府移文到府。要立刻缉获这盗。报闻蔡太师。我本府老爷好不心焦哩。昨日黄泥岗白胜到府出首。说劫了生辰纲。中间有个郓城县保正晁盖在内。故此我本府老爷立刻佥了文书。叫我来郓城县下了公文。协拿晁盖。星夜来到此间。天色尙早。县主还不曾升堂。只得在这茶坊少坐一坐。〔生上〕傲吏身闲笑五侯。人间不解重骅骝。〔见净介〕客官何来。〔净〕小子济州府差来县裏下公文的。〔生〕小生本县掌案的功曹。有甚么事。该对小生说知。少间纔好答应。〔净〕押司莫不是宋公明么。〔生〕小生正是。〔净揖介〕久慕久慕。这等小子便说与押司得知。料也不妨事的了。那黄泥岗上打劫了生辰纲。押司一定得知的。一向缉访。再没下落。昨日有人出首在本府。特地行文到贵县来拿人哩。

【马蹄花】寇盗横行。为劫生辰纲内珍。一向明悬象魏。督责功曹。廉访无凭。陡然吿讦喜分明。尧天不共驩兜稳。因此上向沙中博浪追踪。还怕他做髠钳季布潜身。

〔生〕这个一定奉命。待县主升堂。小生卽便禀差几个的当人协拿便是。但不知是那几个。〔净〕押司下问。不敢不说。〔附生耳介〕是本县保正晁盖。〔生〕是那个出首的。〔净〕黄泥岗居民白胜出首的。〔生〕少待。小生略有些小事。转一身儿就来。〔净〕押司不可误事。〔生〕这个岂敢有违。

【前腔】胠箧堪嗔。况令甲森然敢不遵。那人呵。好似笼中穷鸟。釜底枯鱼。顷刻成擒。我们县中百姓都是守分的。那有朱家仗义属明庭。那有邻邦须贾藏孙膑。只是神君未莅琴堂。你从容此地安身。

〔净〕正是鼎鱼犹假息。穴蚁欲向逃。〔生别净出净下生〕不想劫生辰纲到是晁保正。我若不预先去通知他。叫他逃走。临时怎能勾脱身。适谗赚了这缉事的出门。不免乘马赶到他家裏去则个。〔上马介〕

【扑灯蛾】闻言胆战惊。闻言胆战惊。缉捕风声紧。株及惜雷陈。欲待旁观安忍也。那区区保正。眞成一掷赌乾坤。效渔人纵子胥星奔。驱驰传信。早见马足起红尘。

〔下马系介〕早已到他门首。不免奔将入去。晁保正在那裏。〔外上〕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见介生〕晁兄。你那黄泥岗上的事已露了。本府差人来县中。叫添人协拿。小弟特来通知晁兄。为今之计。古人说得好。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外〕首人可是白胜么。〔生〕他说是白胜。

【亭前送别】〔亭前柳〕倏见郅都鹰舞爪攫鹏鹍。须傍那阳乌朝展翅。阴魄夜飞轮。〔江头送别〕仓忙快把征衫整。敢卖心知做负义君卿。

〔外〕小弟此举。原不是一人做的。因刘唐来报信。随后又有道者公孙胜赞助。故此与吴用商议定了做的。又恐连累平民。特地叫白胜到本府去出首。他们都在后花园内。逃奔之计。已布定在此。只要待差人到来。显个手段与他看看。卽便起程了。〔生〕原来是这等。小弟不知详细。一时闻听得这个消息。到为晁兄着忙了。〔外〕公明。你的高谊。我自然佩服的。

【雁过南楼】感君交存故人。肯临岐引手殷勤。小弟们此举。也不专为些须财宝哩。为豺狼当涂扰民。英雄发愤。甘共丛神一逞。这其间参谋有人。今婆娑三径。教你好把荆州识认。

〔生〕快请出来相见一面。县主此时想已升堂快了。小弟就要去答应哩。〔外〕学究那裏。〔小生末丑上〕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祇有水晶盐。〔相见介外指小生〕这是吴兄。〔指末〕这是公孙师父。〔指丑〕这是刘兄。〔小生〕公明。小弟们

【章台前柳】〔章台柳〕〔合〕瞻山斗仰止殷。恨介绍无从御李膺。谁料天涯知己存。你仗义知非浪得名。〔亭前柳〕入林把臂交盟订。〔生〕小弟就此吿别。会唔无期。前途保重。〔合〕赋别销魂。早结伴向通津。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香山不见家。〔生别作上马同下净上〕祇因与朋好。且得慰蹉跎。你看本县将次升堂了。宋押司怎么还不见到来。〔生上〕往来星骑一相过。行尽淸溪日已蹉。〔见介生〕小弟失陪。得罪得罪。如今本县将次升堂了。我们同去罢。

【尾声】狂且运落生应陨。看败露一朝难禁。管顷刻追踪不暂停。

官曹崇重难频入。

第宅淸闲且独行。

敢请相公平贼后。

暂携诸吏上峥嵘。

猜你喜欢
  ●卷二七·陈衍
  参考资料·皎然
  时贤本事曲子集 全文·杨绘
  谭菀醍醐卷一·杨慎
  第四折·李寿卿
  卷三十·唐圭璋
  惜香乐府卷十·赵长卿
  卷之十五·佚名
  卷七十九·曹学佺
  卷一百二·吴之振
  卷十·吴之振
  卷三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三百十五·陈廷敬
  卷五十·陈廷敬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王直方

      二○一、戏用语讹为诗  京师人呼大夫为大斧,呼承制为承池,盖语讹也。有人戏为句云:“大夫何尝斧,承制岂当池?”①(《总龟》前二十九) ---------------- ①原注:“岂当池”,或云“石当池&rdq

  • 志第五十 艺文四·欧阳修

    丁部集录,其类三: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凡着录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着录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王逸注《楚辞》十六卷刘杳《离骚草木虫鱼疏》二卷杨穆《楚辞九悼》一卷郭

  • 卷一·檀道鸾

      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一,《初学记》)  司马文王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郄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三·佚名

    嘉靖四年七月戊午朔孟秋时享 太庙 命修理 社稷坛场垣○裁革广东博罗县沙河马驿○乙未○改山东巡抚蒋瑶于河南先是王尧封巡抚山东诏回院矣复有止留任故也○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宋冕为狭西左布政使○四川巡抚都御史

  • 卷之一千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三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殷宝山情罪重大着卽严行解京审讯·佚名

    五三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殷宝山情罪重大着卽严行解京审讯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昨据刘墉奏,于殷宝山家内搜出诗文二本,内有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中·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天授元年十一月鳯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父娣之子也乙未司刑少卿周兴奏除唐亲属籍腊月辛未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春一月戊子武承嗣

  • ●天台治略卷之十·戴兆佳

    呈批 ◆呈批 一件叩鸣杜累事 一件祀税认浇祀产应轮恳恩批照事 一件华顶山面壁居僧曼云因僧自明放火干连具禀求豁事 一件盗砍殴命事 一件逆禁造谤事 一件婪穴谋占事 一件瞷危昧死事 一件叩天电情事 一件叩质明业等事

  • 平书卷六经学篇下·王源

    道光丙戌十月寓汉皋怡云楼读李穆堂先生集二遍深服其经术文章卓然彪炳所学大抵宗陆子静王阳明因是与朱子议论抵牾予尝憾宗朱者门户之私太甚哆口斥陆王为异端于穆堂则所憾又异矣因世儒之攻陆王激而护之犹可言也因世儒之

  • 卷二·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二左庶子叶酉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桓簒立而王讨不加圣人伤王法之不行故但书正月而王则削而不书宜矣顾其元年正月何以仍书王谷梁传有王以治桓也果如其说则庄闵以下诸公无罪之可治者其元年

  • 卷二十六·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六礼器此明礼之不可无犹器之不可阙也器有二义一是学礼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礼者明用器之制张子曰礼运语其逹礼器语其成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六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六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分别功德品第十一问曰。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应云何作于昼夜中几时行。答曰以右膝着地偏袒于右肩合掌恭敬心昼夜各三时以恭敬相故。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合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然薄伽梵随最胜说。若爱若后有爱。若喜贪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

  • 卷第七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五 【经】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住普贤行念念入百亿不可说三昧然不见普贤菩萨三

  • 第五十九章 爱护之行政·佚名

    [义佳耶巴夫]选刚强战士之臣等,任命海之四面顺次为楞伽岛之守备。(一)为即位式,而命大臣:&ldquo;应行殿楼其他余多之勤劳。&rdquo;(二)对于彼处应尽敬意多礼拜场所,要三个月再赴普罗提之都。(三)已闻阿提玛罗耶之军将公然渡万事为

  • [第五品]谛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四谛者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总说分八一七苦是苦谛耶?苦谛是苦耶?集是集谛耶?集谛是集耶?灭是灭谛耶?灭谛是灭耶?道是道谛耶?道谛是道耶?八一八非苦是非苦谛耶?非苦谛是非苦耶?非集是非集谛耶?非集谛是非集耶?非

  • 中阴经·佚名

    二卷,姚秦竺佛念译。佛入中阴放大光明,集一切中阴之众生,说大乘之法,其中,初品佛与弥勒菩萨论中阴之法。

  • 华严经探玄记·法藏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