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幽通赋译文

我是古帝颛顼的后裔,家族在中古时代就声势显赫,后来像南风飘荡、蝉脱外壳离开故土,又雄据北方而播扬声名。汉皇十世成帝时仕位逐渐高升,在京城有他自己的羽翼。王莽篡权,罪恶滔天,要泯灭华夏,我的父亲虽遭祸乱仍好古而诵唱风谣,始终保持自己守圣道的节操而为后代留下为人处世的法则,让我选择上古仁人志士的居处,使祖先的高尚贤善发扬光大,在穷困和通达的情况下都能保全高洁的气节。

叹息我年纪轻轻身孤力微,进身无路眼看将中断祖先业绩。难道我自身价值就值得如此沉沦?为自己违背祖宗事业而可恨。静静地在幽室内作长久的思考,日子长了思虑也越深远,再不敢和杰出的人做攀比。为了不玷污祖先的遗训,自己的魂魄与祖先的神灵交会,真情实感常在深夜中勃发。梦见我登山远望,好像看到深山幽谷中的神人拿着葛蔓送我,他回顾深谷告戒我不要坠入其中。早上醒来我仰卧思索,心里模模糊糊不清晰。黄帝之神邈远不可及,无以求其占梦,然而靠黄帝传下的占卜书自己也会得到印证。书中说登高遇神,说明道路通达不会迷途。葛蔓长长缠绕樛树,咏唱南风之歌象征着安详。面临深渊而心中惴惴不安,那是雅诗二篇中关于小心谨慎的告戒。既已告我吉祥之兆,又给我明确的警戒,为何不及时自勉奋进追赶时贤,要知道时光急逝可不能再重来?

承蒙神灵训示但还犹豫不定,久久徘徊而有所期待。天地无穷无尽,人生在世短暂,困扰纷繁、道路曲折,为何艰难多而智谋少?上古圣贤遇逆境能够自奋,而大多数人又怎能经受得住那些挫折?过去卫叔武迎接他的哥哥,他哥哥反认其为仇人而射杀。管仲弯弓想杀死政敌小白,小白成了君王后却成全管仲任他为相。事物变化奇诡莫测,谁又说能预见始末因果?汉雍齿对汉王发怨恨却先得到赏赐,丁公对汉王有恩惠反而被杀。汉景帝时栗姬因受宠而自取忧伤,孝宣帝时王倢伃妃子在忧愁中得幸。情理违背邪僻竟如此,所以塞北老翁深知祸福相倚互伏的道理。鲁单豹善于调养内脏外形却遭到凋残,张毅注意外表端庄但内理劳损。那么折中可以了吧,可是奉行此道的颜回与冉耕又得不到好处而早夭。桀溺招引子路跟从自己,说孔子之道于世不合,子路为何不在乱纷纷的世道中隐遁?终于在乱世中遭祸而丢了性命。游学于孔圣门下也没得到救助,孔子虽倒掉厨案上的肉酱不食表示对子路的伤悼又有何用?

本来过于刚强必遭凶祸,依赖圣贤之道才免于盗贼作乱。万物赋形,其神理气韵都源于根柢,枝干壮实花叶才繁茂。就怕魍魉竟然责备其影子,没有得到事理的实质。

楚重黎氏显耀于高辛时代,芈氏强大于大江南岸。秦赢取得威严在伯仪之时,齐姜立基础于天地、人、鬼三礼。求仁得仁得到威信,敬仰天道共奉同一轨则。姬周之东的殷纣暴虐而杀害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周武王得到“五位三所”的帝王之德而就天子之位。骊戎之女骊姬残酷,使晋献公丧亡了孝子,晋伯重耳出国归国恰逢龙虎之年。周武王撤退军队以待天命,重耳醉里被迫远行与天意偶合。神龙在夏帝王庭流出涎沫,经过夏、商、周三代灭掉姬姓才得以验证。汉宣帝时宫中有鸡由雌变雄,终于经过五世而酿成王莽篡权的灾祸。

天道悠长而人世短促,天道邈远幽深而不可及。必须借助卜筮之物来向神鬼问询,才能穷究古今而晓达幽微。占卦的小小蓍草所示陈厉公之子敬仲居住姜姓之国才能昌盛,龟甲上的刻文是周公卜世算祀的记载。周宣王中兴与曹伯阳败亡都在下层民众中的梦中得到预示,鲁文公、鲁成公和卫灵公的谥名生前在石铭、童谣中已有了。晋叔向之母妣听到婴儿啼声就指出伯石所生之子必是亡晋之人,汉河内老妪许负相面,告戒条侯周亚夫面部有饿死凶纹。天道混成而归于自然,道术发源同一而流变成各派。神明在人心未思之前已有定命,命运随着人的行迹来增减变化。世事如滔滔流水永不停息,所以人的遭遇时有得失盈亏。晋大夫栾氏三人的命运如同化作一体,虽然世代变易而他们该得到的报应一点也不差。天道深邃、复杂而纷乱,这正是百姓迷惑之所在。庄子、贾谊狂放不羁,竟然把死生齐观,祸福等量。高唱卓异的调子,来矫正民情,然而他们还是见了做牺牲品的牛就生悲,见鵩鸟入室便起忌讳疑虑之念。

珍贵的还是圣人的至论,以顺应天性来作为断定是非的标准。虽有物欲,不合道义不索取,虽有灾害,不合道义不回避。所守大义简明、专一不二,德轻易行而不为俗事所累。古代伯夷、叔齐、柳下惠三人行事虽异但都达到仁人程度,伯夷和柳下惠行为相反却同声被赞誉。高士段木干在魏隐居高卧而使魏昌盛,申包胥脚掌磨出厚皮才使楚国得以存在。汉纪信自己遭烧杀才保卫了汉主刘邦,商山四皓保持节操使汉朝社稷没有倾覆。花草树木还区分成各个类别,如果能有果实一定会代代繁荣。人虽死了而要名声不朽,这是先人留下的遗训。抑观天网恢恢广大无比,确实像辅助先人向后人示训诚谛。谋求先代圣人的大道,会有有德行的人来为伴,并以信义相助。奏起虞舜时的韶乐招来凤凰,孔子听乐后忘掉肉味的故事千载流传。素王孔子文章明示礼义而招来麒麟,虽已在不同朝代,汉高祖还以太牢的宾礼祭祀孔子。人的精诚勾通神灵而能感于外物,神运气动能深入于幽微。春秋时楚人养由基善射,他眼睛斜视就使猿猴惊慌号叫,汉代李广疑虎而发箭,顽石便被射开。不是精诚所感哪里能达到这个程度?如果没有实证谁又肯相信?运用小技尚且如此,何况专心于大道的真谛!

追溯孔子、太昊而至今上下多少年,出现了多少探究天道经纬的圣贤。早上闻到贞正可观的大道而晚上便乐意死去,好像忘掉了自己而只抛下一具形骸。像与彭祖、老子高寿者同老共存,告诉后来的贤者幽思通达之情。

结论说:天地初创蒙昧之中,赋予万物以生命。归心致志于大道,只有圣贤之人。浑天元气运动了万物,使万物运转不息。保全自身而留名后世,成为民众的师表。舍却生命取得道义,这是在实践道义。悲伤夭折,忧辱伤生,耻痛无过于此。若净化了你纯白的天资,又怎会因为这些流俗而改变你的颜色?要是守道差不多近于精微,就进入了神明的领域。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四·彭定求
  姚云文·唐圭璋
  储泳·唐圭璋
  傅大询·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四十八·吴景旭
  第六出 傍讶·洪昇
  第三折·戴善甫
  甲集前编第七之下·钱谦益
  五集卷七十二·乾隆
  红豆·闻一多
  卷八十一·吴之振
  卷三百五·陈廷敬
  卷十一·陈衍
  徐君宝妻词作鉴赏·佚名
  提要·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先监遗事纪略·刘若愚

    先监陈公讳矩,字万化,号麟冈,北直安肃县人。生于嘉靖己亥六月二十九日,至丁未冬选入,派秉笔高太监忠名下任司礼监,万历十一年籍没冯太监保时已任典簿,后升监官,至十九年春代藩奉国将军延堂有罪革爵禁锢凤阳高墙。先监奉敕押发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绎史恤谥考卷五·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通谥粤中诸臣「忠烈」张同敞总督各路兵马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江陵人。大学士居正曾孙。总督军务,每战辄为诸将先。桂林破,与留守瞿式耜危坐待执。谕之降,不从;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死(传列「摭遗」)。

  • 目录·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九朝编年备要目録   编年类巻一太祖皇帝建隆元年建隆二年建隆三年干徳元年干徳二年干徳三年干徳四年巻二太祖皇帝干徳五年开寳元年开寳二年开寳三年开寳四年开寳五年开寳六年开寳七年

  • 金佗续编卷二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四章尚书頴经进鄂王传之四敌既败盟飞得警报奏乞诣在所陈机密会刘錡在顺昌与敌抗告急诏飞助之飞遣张宪姚政赴顺昌复奏请觐奏上遣李若虚至飞军赐札曰金人再犯东京彼

  • 卷之七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七 传第六十一 厄鲁特扎萨克多罗郡王阿喇布坦列传【今袭固山贝子】阿喇布坦厄鲁特人准噶尔族姓绰罗斯准噶尔称北厄鲁特系出额斯墨特达尔汉诺顔越六传有呼达该图哈喇呼

  • 周常传·脱脱

    周仲字仲修,建州人。考中进士。把所著《礼檀弓义》献给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求任扬州教授。年纪不到五十就退休。很久以后,御史中丞黄履以其恬退向朝廷推荐,起用为太常博士,周常

  • 第十八章 5·辜鸿铭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辜讲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碰到一个古怪的人(接舆,姓陆,名通,春秋时楚国著名的隐士),

  • 卷一百七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二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九【宋板】射义第四十六释文取其士之义也元文其作于古者诸侯之射也考异古本注然后作乃后宋板同疏明长幼之序者【二

  • 卷二百二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一天子受诸侯朝蕙田案易比之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賔礼之大者莫先于朝朝之别名曰朝曰觐曰宗曰遇舜典云乃日

  • 卷一百一十一·佚名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千人。一切皆是众所知识。得陀罗尼辩才无碍。具足诸忍降伏魔怨。逮诸如来所得之法。其名曰持世菩萨。持道菩萨。持地菩萨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力品第三十八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女人以嗔恚为力。依嗔恚已。然后所说。沙门

  • 明报应论译文·慧远

    问:佛经认为杀生是重罪,要下地狱受惩罚。冥界中的审判,如影相随,音响相应。我有怀疑,为什么呢?按拂教说,地、水、火、风&ldquo;四大&rdquo;结合而成身体,身体是灵魂寄居的地方。灵魂寄居,使人身体津液通畅、智慧聪明。灵魂虽依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密印品第九  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观察诸大众会。告执金刚秘密主言。秘密主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幖帜。菩萨由是严身故。处生死中巡历诸趣。于一切如来大会。以此大菩提幢。

  • 前世今生·佚名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

  •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上·书玉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记授本法尼戒具十八法初净坛敷座法(式叉摩那。或沙弥尼。学戒年满。欲受大戒时。先徃大僧中。启白和尚。和尚允许。先差尼部十师。其尼部十师。先到方丈顶礼和尚已。次领求戒尼至

  • 北泉草堂遗稿·林士元

    林士元撰,明代,诗文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