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上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记

授本法尼戒具十八法

初净坛敷座法

(式叉摩那。或沙弥尼。学戒年满。欲受大戒时。先徃大僧中。启白和尚。和尚允许。先差尼部十师。其尼部十师。先到方丈顶礼和尚已。次领求戒尼至诚顶礼三拜。然后出界作法。至本部已。必须如法习仪。次第纯熟。其维那师。令人洒扫戒坛。若无戒坛。必须搭就。坛上中设正座。座右安一小桌。中铺设第二座。余八座位。左四右四。对面而列。正受具日。悬挂旛幢。宝盖璎珞。坛下正中。设一香案。燃烛供花。复於屏处。设一问难小座。次方请戒。忏摩。待回复已。清净无染。俟候登坛)。

二鸣椎集众法

(其知事人。先於法堂。敷十师座。第一座正中。余九座。左五。右四。八字分开。诸求戒尼。各披五七二衣。悬钵持具。手捧大衣。知事人令鸣钟三下。诸求戒尼。闻犍椎声。雁行而出。齐集法堂。左右班立。尼引礼师。先领二人。至板堂礼佛一拜。起立。引礼师云。请引礼师傅。引赞师傅。说已。作礼一拜。问讯。先回法堂归位。其引礼师。引赞师。遂至法堂。尼引赞师。先为彼等。收大衣已。放於桌上。本堂尼引礼师。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班呼云)作礼大僧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拜已。左云)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

(二引礼师。向上同新戒一问讯。引彼四人。请七师来到法堂。新戒归位。左班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班呼云)作礼诸师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七师首位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

(二引礼师复出众。同四新戒齐向上一问讯。各领二人至两寮。先应向羯磨师一触礼。请羯磨师出。作如是言。作礼羯磨师三拜。撩衣。护钵。师云一拜。引礼云。起具。问讯。分班。教授寮亦如是说。说已。新戒前行。教授师随后。引礼相照二师。同至法堂。新戒归班。引礼复位。九师向上同一拜已。左右序立。引礼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云)作礼二师三拜(左班呼云)撩衣(右云)护钵(羯磨师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

(二引礼鸣击统六新戒。或四人。齐向上一问讯。徃方丈请和尚。二引礼押班。九师对面班立。引磬领新戒进方丈左右颊门。至公位前班立。押班者在门外。引礼通会侍司请和尚出。引礼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云)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尚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右云)末后先行(押班者领新戒出)。

(二引磬在和尚前。侍者在后。至法堂。新戒复位。引礼归班。和尚诣座。九师向上展具三拜。尚云不展具。一拜。拜已。尚云)。

各序坐(九师坐已)。

尼引礼师呼云。

诸沙弥尼(若是学戒女。则云诸式叉尼。后皆同)一齐向上排班(右云)问讯。展大具(如人多尚云)免展具(左云)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右云)撩衣(左云)护钵(拜已。右云)问讯(左云)长跪(右云)合掌(此三拜。九师不须合掌)。

左班尼引礼云。

夫明镜当台。遇形则鉴。洪钟在架。有扣则鸣。圆成三聚。须假於三师。举捡七非。全凭於七证。今在此大僧之中。为汝等恭请十师。登坛受具。诸沙弥尼。一齐抬头认师。各各记取得戒和尚。及现前诸师。相貌名号。不得妄识。

第一位(上某下某)律师。为汝等作具足戒尼和尚。

右班引礼云。

第二位(某甲)律师。为汝等作尼羯磨阿阇黎。

左班引礼云。

第三位。(某甲)律师。为汝等作尼教授阿阇黎。

右班引礼云。

第四位。(某甲)律师。为汝等作尼尊证阿阇黎。

(乃至第十位。左右引礼亦如是。举名示相。令诸求具者。一一记识分明。如是宣已。左班引礼师呼云)。

一齐起立(右云)闻磬声顶礼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拜已左云)长跪(右云)合掌。

三僧中请师法

(律云。弟子无师教授故。造作非法。佛言。当立和尚。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母想。敬重瞻视。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想。抚育教诫。善见律云。以初不请故。后便违教。佛制令请也)。

左班引礼云。

诸沙弥尼。今为汝等。恭请(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汝等作具足戒尼和尚。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称法名(称已)。其余言词。皆随我道大姊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等。今请大姊。为具足戒和尚。愿大姊。为我作具足戒和尚。我依大姊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如是至诚三请。三叩首)。

和尚云。

诸沙弥尼。汝既殷懃伸请。可尔。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受戒之后。人人要清净守持。不可毁犯。(答)顶戴受持。

引礼师云。

一齐起立(右云)闻磬声顶礼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拜已左云)问讯(右云)长跪(左云)合掌。

右班引礼师云。

诸沙弥尼。今为汝等。恭请现前诸师。作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称法名(称已)。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大姊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等。今请大姊。为羯磨。教授。尊证阿阇黎。愿大姊。为我作羯磨。教授。尊证阿阇黎。我依大姊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请三叩首。第三遍当云大慈愍故。前亦如是)。

羯磨师云。

诸沙弥尼。汝既殷懃伸请。我现前诸师。为汝等作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尊证阿阇黎。可尔。汝等受戒之后。人人清净莫放逸。(答)依教奉行。

引礼师云。

一齐起立(右云)闻磬声作礼三拜(左云)撩衣(右云)护钵(拜已左云)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

(诸引赞尼。仍将各人大衣。次第散还。令彼自捧。十师起座。第一位师举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号方举。法鼓大擂。普众同音。一齐朗诵。二引礼双鸣引磬导前。诸比丘尼走完。又二引礼双鸣引磬。领新戒次第走已。一人执香在第十师前行。又一人执香在第三师前行。又二引礼双鸣引磬。又一人执香在和尚前行。侍者随后。大众及新戒至坛。左右班列。三位执香者。侧立丹墀左防。引礼归位。九师至香案前两分序列。第一师至。居中向上。法鼓佛声即止)。

四祝延圣寿法

(准古坛仪。登坛之始。有祝延一科。盖僧弘佛法。必藉外护。故灵山会上。世尊曾有付嘱。若违佛语。而负国恩者。恐教化难昌。今则仍遵古坛仪范。维那作梵。举祝延香赞。大众同和)。

宝鼎爇名香。普徧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皇王祝圣寿。地久天长。端为皇王祝圣寿。地久天长。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第一师恭谨拈香三拜默祝圣已)。

五赞礼三宝法

(作法之始。必先礼敬三宝者。所以求其加被也。念第二声菩萨。九师转下在第一师后。并排一班。展大具。赞礼三宝。第一师先声。九师同赞)。

稽首礼诸佛  及法贤圣僧(十师一拜大众接和)  今演毗尼法  续僧伽命脉(如前)  正法得久住  三乘果不绝(大众接和。师拜起具)  将登清净坛  愿证明所说(十师口称。执具问讯)

六升坛白众法

(十师赞礼三拜毕。维那举大悲咒。大众齐声朗诵。第十师先转身。从东南向西绕坛。次九师。次八师。乃至第一师末行。绕三匝半。二遍咒完。脱履升中级绕一匝半。至东南角上坛。第十师在左班尾立。面向第一师来处。第九师至右班列。第八师至左班。面向和尚来处。第七师至右班列。第六师至左班。亦如是列。乃至第一师上坛面向南而立。三遍咒完。钟鱼随煞一阵。九师向上排班。前五。后四。第一师先声。九师同和)。

持戒清净如满月(九师向尚一拜。大众接和。答礼准前可知)  身口皎洁无瑕秽(同前)  大众和合无疑诤(九师拜下起具)  是乃可得同授戒(九师口称执具问讯)

(十师和合三拜已。举偈方完。钟鱼随煞一阵 十师各序坐)。

和尚抚尺云。

出家不易。受戒良难。若非恳切勤求。安能得趣亚位。尘缘既割。志愿须坚。慎始慎终。方堪拔济。故我憍昙弥最初请度。圣制无容。勤求确志不移。佛慈乃听。遵行八敬。正法常存。严整四仪。僧伦衍庆。登坛秉具。衣钵为先。审问难遮。要当实答。今则先传本法。以为入道之基。次方恭诣大僧。而得解脱之本。谨白临坛大众。同心共秉。慎勿异缘(抚尺一下)。

引礼云。

诸沙弥尼等。人各照位。依次排班。

(左右为首沙弥尼。从上而下。余者雁行相随。至坛前面。分班顺次立定)。

引礼师云。

上香。

(执香三人。齐眉一举。转身朝上并立。又一举。具仪并进。第一位走中门。余二人走两颊门。并至香案前。又一举。右手提衣跪下。二引礼站在香案内。为首执香者。自插炉中。余二人作插香势。二引礼接彼香插炉中。云)。

起立(右云)问讯(左云)复位。

坛上教授师云。

众引赞大德。为彼诸沙弥尼。暂持袈裟。以便顶礼(引赞出众。收衣已)。

引礼师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云)问讯。展大具(尚云)免展具(左云)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右云)撩衣(左云)护钵(拜已。右云)问讯(左云)长跪(右云)合掌。

七请慈加护法

和尚抚尺云。

诸沙弥尼。今者集僧登坛。如律受具。理当先祈三宝。慈光摄照。次屈万灵威神镇卫。各称法名(称已)作观运心。随我通请。

引礼云。

诸沙弥尼。一齐起立。

(十师起座。坛主举香碟齐眉作梵。九师同和。一侍者合掌与羯磨师对面立。一侍者立坛前第二级。二引礼立香案内。合掌同请)。

香烟迎。香烟请。沙弥尼(某甲)等。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徧法界。一切诸佛。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戒。

(和尚拈香一瓣。传於侍者。侍者接香传至第二级侍者。侍者又传至引礼。引礼接香拈在炉中。求具沙弥尼。随其所请。一拜起立。须知能所空寂。感应道交)。

香烟迎。香烟请。沙弥尼(某甲)等。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真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顶礼(仪式如前)。

香烟迎。香烟请。沙弥尼(某甲)等。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弘传戒法。三昧光公大和尚。中兴止作。见月体公大和尚(此下复续入座上师之得戒本师和尚讳)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戒(如前)。

香烟迎。香烟请。沙弥尼(某甲)等。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祇。惟愿各乘本誓。监坛护戒。

(如是伸请已举。十师仍就座跏趺而坐。侍者下坛。引礼复位。新戒拜已)。

引礼云。

问讯(右云)长跪(双手撩衣莫跪具上)合掌。

和尚抚尺云。

通启三宝已竟众引礼大德。将沙弥尼等。安置眼见耳不闻处立。

引礼云。

一拜起具(右云)问讯(左云)分班。

(诸引赞仍将大衣散还。令各自捧之。二引礼师对立沙弥尼班前)。

引礼云。

诸沙弥尼。汝等随我音声。一齐念佛出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引礼双鸣引磬在前。口称佛号。出坛至屏处。佛号方歇。引礼复回坛中和合集僧。若是戒场作法。集僧惟是坛上十师。余者尽出)。

九僧集约界法

坛主云。

僧集否(第十师答)僧已集(问)和合否(答)和合(问)未受具戒者出否(答)已出(问)不来诸比丘尼说欲有否(说欲者答)有(出众向上一拜。问讯。长跪。合掌。作如是说)。

大姊僧听。比丘尼(某甲)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羯磨(坛主云)善(答)尔。

(一叩而起。问讯归班。若在戒场。或结小界说戒不必问欲)。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具足戒羯磨。

和尚云。

差教授出(羯磨师出位。向上一拜。归位。合掌如是白云)。

十差教授师法

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问云)作白成否(七证合掌齐答云)成。

十一教授师出众问难法

(教授师出众向上一拜。从右颊下。左转至香案前一问讯。出右颊门。至屏处。引赞尼先领受戒人至屏处香案前立。第三人在左。第二人在右。第一人在第三位肩下。二引赞将彼三人大衣放於桌上。取彼坛签安在师前。教授师至位。引赞师作如是言)。

一齐向上排班(为首者居中。余二人即转身一齐向上。引赞云)。

作礼教授师三拜 撩衣 护钵(师云)一拜(暂云)问讯 长跪 合掌。

教授师抚尺云。

诸沙弥尼。坛上诸师作法。差我下来问汝三人遮难。汝莫恐怖。须臾之间。令汝三人。升於宝坛。受具足戒。成大比丘尼。入三宝数。此非小缘。当生庆幸。

此是安陀会。此郁多罗僧。此僧伽黎。

(西土僧尼。谓无内服。故比丘畜持三衣。比丘尼畜持五衣。以帏身覆肩掩腋故。东震则有内衣所着。不露形体。若无僧祇支。覆肩衣。不问亦可)。

此钵多罗。今此衣钵。是汝三人有否(答)有 教授师云。既有。受持披着。(引赞将大衣散彼十中。领彼受云)大姊。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此僧伽黎。二十五条衣受。四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师云)如法受持(答)尔(三人即起。如前班立。引赞为彼三人搭起大衣已。如前跪下)。

师抚尺云。

诸沙弥尼谛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实富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三人不犯边罪不(答)无(问)汝犯净行比丘不(答)无(问)汝非贼心受戒不(答)非(问)汝不破内外道不(答)无 汝非黄门不(答)非 汝非弑父不(答)无 汝非弑母不(答)无 汝非弑阿罗汉不(答)无 汝非破和合僧不(答)无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答)无 汝非非人不(答)非 汝非畜生不(答)非 汝非二根不(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谁(答上某下某) 大和尚 年岁满不(答)满 衣钵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听不(答)听 汝不负债不(答)无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诸病 癞痈疽。白癞乾痟。颠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吐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答)无既无重难轻遮。戒可得受。如我向问汝事。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众僧中亦当如是答。一拜起具。随我登坛(次第随师而行)。

十二白召人众法

(佛言。彼教授师问已。来至众中。将近戒坛令沙弥尼止立。瞻观坛上。教授师居中向坛上。合掌问讯已。作白召言)。

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白如是。

和尚云。唤将来(师一问讯转身面向沙弥尼。招手召之云)。

诸沙弥尼。汝等来(沙弥尼闻召。具仪前行入坛。师移步诣香案右边而立。语云)汝等一齐近香案前(到已)。问讯 长跪 居中者拈香一瓣。供养坛上诸师。(拈香云)一拜而起。再问讯随我登坛乞戒。

十三从僧乞戒法

(教授师前行。沙弥尼随后。向西绕至坛后。脱履。升第二级。向东北至东南。升第三级。师归本座前。合掌而立。沙弥尼次第上坛。面向和尚。三位并立。师教云)。

问讯。展大具 至诚顶礼三拜 撩衣 护钵(拜已)问讯。长跪(双手提衣跪下)合掌。

善女人等。恳切至诚。仰凭清众。求哀乞戒。乞戒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称法名(称已)。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大姊僧听。我沙弥尼(某甲)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我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愿僧济度我。慈愍故(三说。师云)顶礼一拜(教授师就本座而坐)。

十四戒师单白法

(羯磨师於本座合掌先作单白羯磨已然后问难如是白云)。

大姊僧听此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问云)作白成否(七证答云)成。

十五正问难遮法

(羯磨师云)。

汝三人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耶(答)无 汝不犯比丘耶(答)无汝非贼心受戒耶(答)无 汝非破内外道耶无 汝非黄门耶(答)非 汝不弑父耶(答)无 汝不弑母耶(答)无 汝不弑阿罗汉耶(答)无 汝不破和合僧耶(答)无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耶(答)无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形耶(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谁(答上)(某下某)大和尚 年岁满否(答)满 衣钵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听汝否(答)听 汝不负人债不(答)无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乾痟。颠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是病不(答)无。

十六开道发心法

(作持云。彼和尚当随机示导。令发增上心。便得增上戒)。

和尚云。

善女人当知。此戒尊重。六道众生。多是戒障。惟人得受。而人中又有重难轻遮。汝三人幸无遮难。可为完全净器。当授汝戒。但深上善戒。广周法界。量等虚空。要须发心缘境。心境相应。方得无作戒体。境有两种。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有知觉者。名为情境。无知觉者。名非情境。汝等从无始以来。于此境上。造一切恶。所以轮回生死。今我佛如来。于此境上。制一切戒。解脱涅盘。境无边故。恶亦无边。戒无尽故。福亦无尽。心有三品。若发下品心。只得下品戒。若发中品心。只得中品戒。要发上品心。方得上品戒。何为中下品。或者为名利故发心。或为胜他故发心。或为人天之乐故。而乃发心。此名中下品。此心劣弱。不得坚固。何名上品心。或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果。乃至三明六通。禅定解脱。无量功德。而发心者。乃名上品心。此心究竟。得大涅盘。永离生死。不受后有。故论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身时。当作天崩地裂之声。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觉不知。如此妙善戒法。岂汝狭劣身心。所能容受(抚尺云)汝善女人。应当普缘一切情非情境。发起上品殷重之心。领受如来清净妙戒。正为汝秉白羯磨之时。汝当眼观坛仪。耳听羯磨音声。心中默默如是运想。口里不要答应。自然得戒。羯磨者。先作单白。迭事告僧。次秉羯磨。量其可否。

十七正授戒体法

(羯磨师合掌云)。

惟愿和尚大众。不吝慈悲。布施其戒。同心共秉。慎勿异缘。令此三人。感发圆宗戒体。将秉羯磨。听宣作白。

大姊僧听。此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某甲)等。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今与(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白如是(问云)作白成否(七师答云)成。

大姊僧听。此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某甲)等。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者默然。谁不忽者说。(问)此是初羯磨成否(七证答云)成。

大姊僧听。此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某甲)等。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问)此是二羯磨成否(七证答云)成。

大姊僧听。此沙弥尼(某甲)等。从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某甲)等。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问)此是三羯磨成否(七证答云)成。

僧已忍。与(某甲)等受大成竟。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师。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和尚尼复示云。

白四羯磨已竟。汝三人得了本法戒体。更当起增上心。发坚固念。往大僧中。乞受大戒。成大比丘尼。广度众生。化化不绝。一拜起具。上殿礼佛。

(新戒折具。问讯。徃右级下坛。第二坛亦如上受。一一受竟。新戒起具问讯)。

和尚云。

受戒已竟。大众同音。念佛回向。

引礼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右云)闻磬声顶礼三拜(左云)撩衣(拜已。右云)起具(左云)问讯(右云)分班。

(坛上九师如前排班。向上顶礼三拜。或云一拜。问讯已。十师未后前行。从右级下坛。左绕至坛前。并立一班。和尚如前立)。

维那举回向偈(大众同和)。

受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十师一拜)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剎(如前)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如前)  摩诃般若波罗密(十师一问讯)

(十师礼毕。回向偈完。和尚转身南面而立九师两分。二引礼先领新戒未后先行。新戒走完。第十师接上。次第九。第八。乃至第二。二引礼双鸣引磬。在和尚前。新戒至方丈前。站两行。合掌。面面对跪。候十师行过。仍起双行。至方丈站班。和尚至座前面南而立。九师向尚三礼。或一拜。八字分开)。

引礼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 闻磬声礼谢三拜(十师俱合掌)撩衣(拜已)起具 问讯 分班(和尚入室。九师各回)。

引礼呼云。

一齐向上排班 礼谢众位引礼师傅三拜(首者云)一拜 起具 问讯 分班(引礼散已。新戒回堂)。

十八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

(五分律云。若作本法羯磨竟。复集十比丘尼往比丘僧中。乞受大戒。准义加仪。理无默徃。或当日。或次朝。鸣椎集界内尼僧。彼和尚尼。应通白大僧)。

尼和尚云。

世尊为我等制八敬法。第四云。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当尊重恭敬。尽形寿不可违。今有(某甲)沙弥尼。本部遵律。问难羯磨。授本法竟。我等作法十比丘尼。将彼诸受具者。同至大僧中。乞受大戒。大姊僧和合忍不(众尼僧应齐答云)可尔。

(如是答已。作法十比丘尼。同诸引礼统领新戒徃大僧中)。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上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一卷·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二·明佺
  卷第七(金刚部卷上)·佚名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佚名
  卷第四·居顶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劝发菩提心文原文·省庵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
  卷第十一·佚名
  第十卷·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七·唐慧琳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八卷·马鸣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七·佚名
  卷八·赜藏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鲍溶诗集卷三·鲍溶

    行路难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细人何言入君耳尘生金樽酒如水君今不念嵗蹉跎鴈天明明凉露多华灯青凝久照夜防僮窈窕虚垂萝入宫见妬君不察暮入此地生风波此时不乐早休息女顔易老君如何子规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蜀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随辇集【起癸未五月杪尽十二月】元时避暑滦京百官皆有公署今惟词臣数人耳癸未五月大驾将幸山庄先十日传旨南书房翰林六人俱着随行六人者

  • 卷二百二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三 释德洪 寄彭景醇奉议 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君有负郭田饱食骄穉世小儿操井臼大儿了租税我独生事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春正月。癸酉朔。上于宫中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子

  • 五九七 谕嗣后四库馆効力年满议叙人员着严加考试分别核办·佚名

    五九七 谕嗣后四库馆効力年满议叙人员着严加考试分别核办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六日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六日奉旨:吏部奏请将四库馆効力年满议叙人员严加考试,分别核办。所奏是,应如此办理。此项在馆人员,虽系自备资斧劾(効)力

  • 别集上卷十三·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十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彦仙 字少严本名孝忠其先宁州人後徙于巩建炎初为陕州石濠尉二年三月以复陕功迁阁门赞舍就畀陕兼帅事迁宁州观察使河解同耀制置使四年虏陷陕战没张俊承制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二·阿桂

    二月乙酉上谕军机大臣曰阿桂自攻围噶拉依以来贼众尚敢防死抗拒实为可恨昨逆酋虽将莎罗奔冈逹克遣其来投尚系异母之兄不甚爱惜是以令其先为尝试看来逆酋等之敢于聚众乆拒必因该处早经运贮粮食借以支持但思围中不能不资

  • 弁言·佚名

    本书系据故宫博物院先后就清代军机处档案所辑的各种史料,集刊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战争期间有关台湾的文件,用补前编「法军侵台档」(「文丛」第一九二种)之不足,因以「补编」称之。按「法军侵台档」一书,原由中央研究院近

  • 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戴德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也: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

  • 卷一百七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三聘礼上公七介【聘义】考异古本注其君二等下有也字介绍而命考异古本注正自相当下有也字三让而后命考异古本注听其辞下有也字疏则不至

  • 提要·钱时

    《融堂四书管见》十二卷,宋钱时撰。时有《融堂书解》,已著录。此编凡《论语》十卷、《孝经》一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即嘉熙二年乔行简奏下严州取时所著书之一也。俱先列《经》文,略加音训,而诠释其大旨于后。《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三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大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人天大众。一心恭敬围绕而住。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后善。文义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七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五羯磨法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瞻波比丘诤讼相言不和合住。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语诸比丘。从今日僧应羯磨。优波离为瞻波比丘断

  • 前夕·靳以

    现代长篇小说。靳以著。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9月初版。全书分为4部。这是一部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没落大家庭中20多个成员不同的经历遭遇,反映了当

  • 民权素诗话·蒋箸超

    民权素是近代文学杂志。创刊于1914年4月25日。初为不定期刊,第6集后改为月刊。1914年4月25日创刊于上海。第1集由刘铁冷、蒋箸超合编,第2集起由蒋箸超主编。民权出版部发行。1916年4月15日终刊。共出17集。蒋箸超等人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唐不空译

  • 金光明经玄义·智顗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