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二十四

 

  卷824_1 【短歌行】子兰

  日月何忙忙,出没住不得。使我勇壮心,少年如顷刻。

  人生石火光,通时少于塞。四季倏往来,寒暑变为贼。

  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卷824_2 【饮马长城窟】子兰

  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马嘶闻水腥,为浸征人骨。

  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洗尽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还魂。空流呜咽声,声中疑是言。

  卷824_3 【夜直】子兰

  大内隔重墙,多闻乐未央。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凤辇通门静,鸡歌入漏长。宴荣陪御席,话密近龙章。

  吟步彤庭月,眠分玉署凉。欲黏朱绂重,频草白麻忙。

  笔力将群吏,人情在致唐。万方瞻仰处,晨夕面吾皇。

  卷824_4 【赠行脚僧】子兰

  世界曾行遍,全无行可修。炎凉三衲共,生死一身休。

  片断云随体,稀疏雪满头。此门无所著,不肯暂淹留。

  卷824_5 【秋日思旧山】子兰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十点五点残萤,

  千声万声秋雨。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卷824_6 【寄乾陵杨侍郎】子兰

  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步量野色成公案,

  点检樵声入奏闻。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卷824_7 【登楼忆友】子兰

  物象远濛濛,周回极望中。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

  月色寒沈地,波声夜飏空。登临无限趣,恨不与君同。

  卷824_8 【华严寺望樊川】子兰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雪碛回寒雁,村灯促夜舂。旧山归未得,生计欲何从。

  卷824_9 【与道侣同于水陆寺会宿】子兰

  论道穷心少有朋,此时清话昔年曾。柿凋红叶铺寒井,

  鹄坠霜毛著定僧。风递远声秋涧水,竹穿深色夜房灯。

  出门尽是劳生者,只此长闲几个能。

  卷824_10 【城上吟】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卷824_11 【襄阳曲】子兰

  为忆南游人,移家大堤住。千帆万帆来,尽过门前去。

  卷824_12 【诫贪】子兰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卷824_13 【蝉二首】子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卷824_14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子兰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

  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卷824_15 【登楼】子兰

  边邑鸿声一例秋,大波平日绕山流。

  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

  卷824_16 【长安早秋】子兰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卷824_17 【对雪】子兰

  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

  幽人吟望搜辞处,飘入窗来落砚中。

  卷824_18 【鹦鹉】子兰

  翠毛丹觜乍教时,终日无寥似忆归。

  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卷824_19 【晚景】子兰

  池荷衰飒菊芬芳,策杖吟诗上草堂。

  满目暮云风卷尽,郡楼寒角数声长。

  卷824_20 【长安伤春】子兰

  霜陨中春花半无,狂游恣饮尽凶徒。

  年年赏玩公卿辈,今委沟塍骨渐枯。

  卷824_21 【河梁晚望二首】子兰

  水势滔滔不可量,渔舟容易泛沧浪。

  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

  雨添一夜秋涛阔,极目茫茫似接天。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

  卷824_22 【悲长安】子兰

  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卷824_23 【千叶石榴花】子兰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

  卷824_24 【观棋】子兰

  拂局尽消时,能因长路迟。点头初得计,格手待无疑。

  寂默亲遗景,凝神入过思。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

  

猜你喜欢
  诗筏·贺贻孙
  第十九出·李开先
  楔子·白朴
  四集卷六十六·乾隆
  七言巻十六·洪迈
  古诗镜卷三十·陆时雍
  卷二·冯琦
  口供·闻一多
  太阳吟·闻一多
  卷三百六十上·曹学佺
  卷四·文洪
  卷一百十八·陈邦彦
  卷四十 【藩属】·陈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群英续集》·张次溪
  卷十·韦应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珌·唐圭璋

      珌字公饰,乾道或以前人。   谒金门   题沅州幽兰铺壁   秋欲暮。路入乱山深处。扑面西风吹雾雨。驿亭欣暂驻。   可惜国香风度。空谷寂寥谁顾。已作竹枝传楚女。客愁推不去。   又   春欲半。重到寂寥

  • 文山诗补钞·管庭芬

    文山诗补钞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

  •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蔡东藩

      却说江南使臣徐铉,驰入汴都,谒见太祖,哀求罢兵。太祖道:“朕令尔主入朝,尔主何故违命?”铉答道:“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并没有甚么过失,就是陛下征召,无非为病体缠绵,因致逆命。试思父母爱子,无所不至,难道不来见驾,就要加罪?

  • 学史卷八·邵宝

    (明)邵寳 撰○酉【凡三十章】母在长安病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唐书皇甫无逸传】日格子曰蜀道远且难矣母能行与俱可也

  •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崔思诹。○崔思诹字嘉言初名思顺后赐今名文宪公 之孙自少力学工文文宗朝登第。 王以思诹名家子博学多闻召入内侍省与语对称旨王悦。 宣宗朝

  • 卷一百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五宋 宋敏求 编政事求直令羣臣直言诏听百寮进状廷争勅令台省详议封事勅令百官言事诏许刺史言事勅崇儒置学宫备释奠礼诏兴学勅集学生制命张说等两省侍臣讲读勅令明经进士就国子监谒先师

  • 提要·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提纲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提纲十卷旧本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不着爵里亦不着时代其始末未详朱彛尊经义考列之刘庄孙後王申子前然则元人也是书综论春秋大旨分门凡四

  • 卷三十一·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三十一    宋 黄伦 撰西旅献獒大保作旅獒东坡曰大保召公也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无垢曰纣在上九夷八蛮皆不得其所故诚意断絶

  • 第十卦:《履卦》·佚名

    履:履虎尾,不?人,亨。【白话】《履卦》象征小心行动: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老虎却没有回头咬人,当然亨通顺利。《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白话】《象辞》说:《履卦》的卦象是兑(泽)下乾(天)上,

  • 第67章·老子

    【原文】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1)。夫唯不肖,故能大(2)。若肖,久矣其细也夫(3)我恒有三宝,恃而宝之(4):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5)。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6)。今舍其慈,且勇

  • 农战第三·商鞅

    题记:商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农战政策,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农战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民众在农战中的功绩受官加爵,那些儒生、说客、商人不参加农战,不能受官加爵。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

  • 论语正义卷二·刘宝楠

    爲政第二集解凡二十四章子曰:&ldquo;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rdquo; 【〔注〕包曰: &ldquo;德者无爲,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rdquo;】○正义曰:《说文》:&ldquo;譬,谕也。&rdquo;《墨子&middot;小取篇》:&ldq

  • 竹 阴 闲 话·太虚

    竹阴闲坐,客以“佛学半月刊答太虚法师阅儒佛会勘随笔”指示,略阅一过,不禁哈哈曰:将谓如空合空,原来无事生事!客曰:答文一、七两条,不出随笔“诸自封于孔、于老、于耶等者,将谓未悟禅宗,亦得有是自在”的反面语意,不能一笑相喻,未

  • 在仰光良光寺吊宇屋达马与宇额卡达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七日──师:我曾经得到由道阶法师介绍宇屋达马的来信,他说在缅甸如何的宏扬佛法,如何的改进社会。这次到缅京,听到他已圆寂,所以非常的惋惜!因此今天特来吊唁。我对宇屋达马虽非常的钦佩,但他的生平还未能详细知

  • 前汉通俗演义·蔡东藩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蔡东藩著,《前汉通俗演义》共选取了一百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如同与一百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注重真实,陆的同时,以演义体小说的笔法使

  • 下部赞·佚名

    摩尼教经典。S.2659。纸质绵薄,双面誊抄,墨色互映。卷中还抄有《大唐西域记》、《往生礼赞文》、《十二光礼忏文》,《下部赞》约占全卷书写篇幅的百分之四十。全经四百二十三行,仅首端稍有损缺,其他部分偶有脱字,通篇基本完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同,而文稍异。

  • 一向出生菩萨经·佚名

    梵名Anantamukhasa^dhakadha^ran!i^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系佛对舍利弗说入无边门之陀罗尼。与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之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为同本异译。佛将入涅盘,敕目连集一切声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