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长江集卷九

唐 贾岛 撰

巴兴作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

早蝉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投元郎中

心在潇湘归未期卷中多是得名诗高台聊望清秋色片水堪留【堪一作难】白鹭鸶省宿有时间急雨朝回尽日伴禅师旧文去岁曾将献蒙与人来说始知

阮籍啸台

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地接苏门山近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滕校书使院小池

小池谁见凿时初走水南来十里余楼上日斜吹暮角院中人出鏁游鱼

送陕府王司马

司马虽然听晓钟尚犹高枕恣疎慵请持僧过三门水卖药人归五老峰移舫緑隂深处息登楼凉夜此时逢杜陵惆怅临相【一作岐】饯未寝月前多屐踪

上谷旅夜

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锺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隣杵一声终夜愁月到寒窗空皓皛风翻落叶更飕飀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寄无得头陀

夏腊今应三十余不离树下塜间居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白衣只在青门里心每相亲迹且疎

崔卿池上双白鹭

鹭雏相逐出深笼顶各有丝茎数同洒石多霜移足冷隔城远树挂巢空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

送胡道士

短褐身披满渍苔灵溪深处观门开却从城里移琴去许到山中寄药来临水古坛秋醮罢宿杉幽鸟夜飞回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归心白发催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一作闉】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酬张籍王建

疎林荒宅古坡【一作陂】前久住还因太守怜渐老更思深处隐多闲数得上方眠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3雪天身事龙锺应是分水曹芸阁枉来篇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曲阳分散会京华见说三年住海涯别後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偶逢日者教求禄终傍泉声拟置家踏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

赠牛山人

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东都旧住商人宅南国新修道士亭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古来隐者多能卜欲就先生问丙丁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着金书渐通青塜乡山尽欲逹皇情译语初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疎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时当苦热远行人石壁飞泉溅马身又到锺陵知务大还浮湓浦属秋新早程猿叫云深极宿馆禽惊叶动频前者已闻廉使荐兼言有画静边尘

赠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且说近来心里事仇讐相对似亲朋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庭树几株隂入户主人何在客闻蝉钥开原上高楼鏁瓶汲池东古井泉趂静野禽曾後到休吟隣叟始安眠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袈裟影入禁池清犹忆乡山近赤城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期登野阁闲应甚阻宿山房疾未平闻说又寻南岳去无端诗思忽然生

访鉴玄师侄

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普州我有军持凭弟子岳阳溪里汲寒流

夜坐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三更两鬂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

送别

门外便伸千里别无车不得到河梁高楼直上百余尺今日为君南望长

闻蝉感怀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曙鸡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送于总持归京

出家初隶何方寺上国西明御水东却见旧房堦下树别来二十一春风

崔卿池上鹤

月中时叫叶纷纷不异洞庭霜夜闻翎羽如今从放长犹能飞起向孤云

田中丞高亭

高亭林表迥嵳峩独坐秋宵不寝多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友人婚杨氏催粧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

他寝【一作今夜】此时吾不寝近秋三五月逢晴相思唯有霜台月望尽孤光见却生

题韦云叟草堂

新起此堂开北牕当牕山隔一重江白茅草苫重重密爱此秋天夜雨淙

和韩吏部泛南溪

溪里晚从池岸出石泉秋急夜深闻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方镜

背如刀截机头锦面似升量涧?泉铜雀台南秋日得照来照去已三千

酬姚合

黍穗豆苖侵古道晴原午後早秋时故人相忆僧来说杨柳无风蝉满枝

送灵应上人

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五月半间看瀑布青城山里白云中

赠丘先生

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昇人

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夜期啸客不至

逸人期宿石牀中遣我闲扉对晚空不知何处啸秋月闲着【一作闭】松门一夜风

夜集乌行中所居

环炉促席复持杯松院双扉向月开座上同声半先逹名山独入此心来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一作是】湘妃涙尽时

寻石瓮寺上方

野寺入时春雪後崎岖得到此房前老僧不出迎朝客已住上方三十年

长江集卷九

猜你喜欢
  卷一十九·彭定求
  第三十出 释疑·李渔
  ◆陈知事阳至·顾嗣立
  第四折·戴善甫
  卷四十六·王奕清
  卷九十三·冯惟讷
  上巳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卷二百二十六·陈思
  止斋集补钞·管庭芬
  巻二十一·李蓘
  卷五十四·郭元釪
  卷一·徐倬
  御选宋诗卷四十·康熙
  卷九·姚合
  卷四·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循吏传序·李延寿

    从前汉宣帝认为“政治稳定,狱讼得以妥善处理,恐怕靠的是郡守一级的地方长官了”。前代史书也说,“如今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啊”。所以各级官吏的职责,就是要爱惜百姓。至于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没有不要靠他们的。宋武帝出身

  • 王颁传·李延寿

    王颁字景修,太原祁人。父亲王僧辩,《南史》中有传。  王颁少年时风流倜傥,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定侯景,把王颁留在了荆州。遇到梁元帝被周朝军队俘虏,王颁因而进入关中。得知父亲被陈武帝杀害,恸哭气绝,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才

  • 国蓄第七十三·管仲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

  • 卷三十三·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三    元 吴澄 撰缁衣【陆氏曰刘献云公孙尼子所作吕氏曰篇中有好贤如缁衣之言故以是名篇】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易以?切郑氏曰言

  • 原序·任启运

    礼莫重于祭仪礼之特牲少牢有司彻士大夫礼也而天子诸侯阙焉黄勉斋续通解宗庙礼在祭礼之第九混天子诸侯言之其节目则自庙制至告朔凡二十章大都割取三礼及他经传文而全载注疏于其中未免伤于烦杂重复究于仪节之次第迄未之

  • 仲子書卷二·冯云鹓

    上篇仲氏其先姬姓帝譽高辛氏之後也高辛氏才子八人其仲曰堪子孫遂以王父字為氏傳至夏禹有奚仲居薛為車正商有仲虺為湯左相至太戊以前有仲衍者仲虺之後凡數世皆有佐商之功逮至周有仲山甫宣王時為樊侯補衮西京詩人美之其

  •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於无量阿僧祇劫。时有一佛号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於世。当尔之时,有长者子名须达多。与二万人俱诣彼佛无畏王所。到已顶礼彼世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法显传一卷  慧超传三卷 无行法师书一卷  肇论二卷 止观门论二卷  安乐集二卷 宝法义论一卷  宝王论三卷 金錍决瞙论一卷  比丘尼传四卷 观心论一卷  群疑论七卷 十疑论

  •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六七)中阿含王相应品大天奈林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陀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至弥萨罗。住大天奈林中。尔时。世尊行道中路欣然而笑。尊者阿难见世尊笑。叉手向佛。白

  • 由人至成佛之路·太虚

    ──二十三年九月在湖北第一模范监狱讲──今天承赵典狱长招待参观,看到狱内各处清洁整齐,而每一块土都能变作有用之地,每一个人都能习作有用之事,并且大家都知到念阿弥陀佛,虔诚行合十礼;可见典狱长及教职员的教化,已经灌输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一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一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圣行品第十九之一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当于是般涅槃经专心思惟五种之行。何等为五。一者圣行。二者梵行。三者天行。四者婴儿行。五者病行。

  • 卷第四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分别我及以我所不分别佛及以佛法不

  • 卷十四·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四六祖下三十世临济宗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无常。弃家远游。投荆门无说能剃发。能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后遇高邮全首座。同往襄阳。途中偶闻妇人呼猪声

  • 第十 死前经之义释·佚名

    一 如何见者与戒者 所言成为寂静耶 彼瞿昙是最上人 彼被问而向我语(八四八)&ldquo;如何见者与戒者,所言成为寂静耶&rdquo;[之句中],&ldquo;如何见者&rdquo;是如何状,如何住立,如何类,具备如何见者[之意味]。此是&ldquo;如何

  • 女红余志·龙辅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题元龙辅撰。二卷,有《诗词杂俎》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书首有作者丈夫常阳所作小引,称“细君女红中馈之暇,辄细阅之(指藏书),择其当意者,编成四十卷,时置几头,命曰《女红余志》。”后择其最佳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