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蓄第七十三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利出于一孔,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灸亩之数矣,计本量委则足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藏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则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夫往岁之粜贱,狗彘食人食,故来岁之民不足也。物适贱,则且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则什倍而不可得,民失其用。然则岂财物固寡,而本委不足也哉。夫民利之时失而物利之不平也。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可得而平也。

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万物之满虚,随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襁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襁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芸,耒耜械器,钟镶粮食,毕取赡于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君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闲。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夫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五者不可毕用,故王者●行而不尽也;故天子籍于币,诸侯籍于食。中岁之谷粜石十钱。大男食四石,月有四十之籍,大女食三石,月有三十之籍。吾子食二石,月有二十之籍。岁凶谷贵,籴石二十钱,则大男有八十之籍,大女有六十之籍,吾子有四十之籍,是人君非发号令收啬而户籍也,彼人君守其本委谨,而男女诸君吾子无不服籍者也。一人廪食,十人得余。十人廪食,百人得余。百人廪食,千人得余。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人君知其然,故视国之羡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前有万乘之国,而后有千乘之国,谓之抵国,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壤正方,四面受敌,谓之衢国。以百乘衢处,谓之托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少且,万乘衢处,壤削太且。何谓百乘衢处托食之君也?夫以百乘衢处危慑围阻千乘万乘之闲,夫国之君不相中,举兵而相攻,必以为扞挌蔽圉之用,有功利不得乡。大臣死于外,分壤而功,列陈系累获虏,分赏而禄,是壤地尽于功赏,而税臧殚于继孤也,是特名罗于为君耳,无壤之有,号有百乘之守,而实无尺壤之用,故谓托食之君。然则大国内款,小国用尽,何以及此?曰:“百乘之国,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御之以轻重之准,然后百乘可及也。千乘之国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万乘之国,守岁之满虚,乘民之缓急,正其号令,而御其大准,然后万乘可资也。”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

今人君籍求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一。令曰:“八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二。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且。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九,先王知其然,故不求于万民而籍于号令也。

猜你喜欢
  卷四 大禹谟第三·孔颖达
  道體第一卷·朱熹
  卷一○○·邱濬
  卷十七·朱熹
  辨祟篇第七二·王充
  卷二十·吕本中
  士冠礼第一·佚名
  庄子年表·马叙伦
  隐公·隐公八年·左丘明
  黄龙佛寿清禅师·惠洪
  淨行品第十一·欧阳竟无
  昧盦诗录跋·太虚
  答傅汶明问(二则)·太虚
  覆吠檀陀学会书·太虚
  上参众两院请愿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五 宋 王十朋 撰 咏史 咏史和刘道原【十朋道原刘居士涣子也涣筠州人天圣中进士第居官有直气不屑辄去上居星渚】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演庄子骈拇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

  • 附录·沐昂

    附录: 沧海遗珠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正统元年杨士奇序称都督沐公所选又称其字曰景顒黔寜王之仲子佐兄黔国公爲朝廷鎭抚西南一方考明史黔寜王沐英之子晟爲黔国公鎭云南昂爲右都督倾云南都司

  • 卷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山集【上】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熙寜九年进士游二程之门歴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召为秘书郎钦宗朝兼国子祭酒高宗朝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三五言古诗十八陈万言出门出门澹无营闲步郭北隅四野一何旷仰见秋云徂微风动萧林残晖息逺墟忽然霞气新散绮照轻裾高歌以忘忧薄言返故庐长夏憇澹止园辞家谢尘虑结意在岩壑登高畏炎蒸园林寄幽

  • 卷十三·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三宋 范成大 撰与吴兴薛士隆使君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此卷乾道壬辰冬赴广西道中所作旧名南征小集】白苹有嘉招苍弁得胜践会心不惮远乘兴恐失便篮舆犯

  •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柯劭忞

      ○惠宗四 昭宗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懿州路总管吕震、广宁路总管郭嘉死之。   二月甲

  • ●卷六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三十八。   起靖康元年十一月九日庚午,尽十八日己卯。   九日庚午兵部尚书吕好问奏集诸路兵劄连珠寨以卫京城防河须用宿将。   好问奏乞集诸路兵就粮於尉氏咸平陈留东明。若虏(改作敌)越河以四邑之兵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己亥朔准代王鼐铉弟新宁王鼐匀暂管府事○加山东参政余寅太常寺少卿令致仕○遣礼部主事王宗蓁郭如川于河南山东选择端秀子弟○初廷川端穆王庶长子倪煋以擅婚停爵其所生第一子已赐名伸顶□土而未有封

  • 戊壬录·宋玉卿

    ◎改政之变变法不自光绪帝始也。当同治初年,曾国藩曾借洋将以杀戮洪杨军,已渐知西人之长,故创制造局以制新器,设方言馆以养译才,创招商局以争航利,派出洋学生以游学他国。文祥亦稍知时局,用客卿美人蒲安臣为大使,遍交泰西各国

  • 明权第四十二·佚名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权之为称,譬犹权衡也。衡者,测邪正之形;权者,揆轻重之势。量有轻重,则形之于衡。今加一环于衡左,则右蹶,加之于右,则左蹶,唯莫之动,则平正矣。人之于事,临危制变,量有轻重,平而行之,亦犹此也。古之权者,审

  • 周礼疑义举要卷七·江永

    婺源江永撰考工记【二】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革费多工多而价重犀兕非不削革里肉欲其坚厚不尽削也合甲则削之多惟存其表譬之用竹惟存篾青皮而两面合之故尤坚久甲续札为之节节相续则一札而表里有两重不

  •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印光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

  • 卷第八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何等为十所谓常乐出家清净禅舍一切

  • 目次·佚名

    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目次卷第一序上堂卷第二上堂卷第三小参开示书问文卷第四颂古分灯赞机缘歌四威仪行繇卷第五诗偈卷第六法语佛事卷第七源流拈颂目次终

  • 薛仁贵征东·如莲居士

    《薛仁贵征东》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之一,讲述了唐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薛仁贵的故事。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

  • 录鬼簿·钟嗣成

    元代杂剧史料的重要著作。元钟嗣成撰。成书于至顺元年(1330)。今存最古刻本为明孟称舜编《酹江集》附本,明崇祯刊,今残存9页;天一阁旧藏明写本;清曹寅校辑《栋亭藏书十二种》本,近人王国维校注本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

  • 须贾大夫谇范叔·高文秀

    又作《须贾谇范叔》,高文秀所作。4折,1楔子。末本,正末扮范睢。本事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剧写战国时魏丞相魏齐派须贾、范睢出使齐国,齐国设宴待之,但重范轻须,并让须贾回国后让位给范睢,须贾因而疑心范睢出卖了魏国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于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