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桢传
高桢,辽阳渤海人。其第五代祖父高牟翰在辽国做官,官至太师。高桢少年好学,曾经得过进士。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渖州后,高永昌害怕,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渖州,于是前来投降,高桢告诉斡鲁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诚意,斡鲁于是进攻他。打败高永昌后,任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天会六年(1128),高桢升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封太子太傅。他在位八年,政治清明,官吏敬服而人民安定。天会十五年(1137)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守,封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任高桢做同判,不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事,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
这时,奚、靅地军队百姓都向南迁移,谋克别术因此聚集为盗。皇帝海陵王对此很担忧,就任高桢做中京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限定他平定盗贼的期限。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夜里饮酒冒犯了皇帝住的地方,高桢把他们打得要死,对此权贵们很震惊恐惧。高桢升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为莒王。高桢被策授为司空,进封代王,仍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
高桢久在位,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回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想把事情做的符合高桢的要求。正隆年间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借故推辞说“:我被很多小人所嫉妒,恐怕不能免除,怎么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因病免官,他还留言交待:“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物。
高桢性情威严,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很炎热,也未曾解带脱衣。他和妻子儿子面对面坐一天,也不谈笑一句,他就是这样缄默无语。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张廷玉 玉堂漫笔·陆深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七·王世贞 十五 曹寅奏明会议监修明陵及江南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六卷 常熟昭文 吴江 震泽·缪荃孙 第一卷 缪稿目录·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纪昀 第一辑·佚名 卷六十七·佚名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卷四十一·司马迁 冯翊太妃郑氏传·李延寿 太平传·宋濂 卷一·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