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七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七

朱批何国宗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初一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等谨

奏为奏

闻事【臣】等於四月初一日至山东东昌府初四日抚【臣】陈世倌会同查勘【臣】等条奏泄水支河查得东昌府城南有七里河口下归徒骇河城北有魏家湾河口下归马颊河德州南四女寺有减水闸下归老黄河皆运河东岸泄水入海故道但年久淤塞不通又查抚【臣】陈世倌所奏疏濬河道总计四支内大盐河原系通流小盐河已准部覆现在疏濬其马颊徒骇河二道即【臣】等所奏泄水之支河其余细派各渠皆归此四河以泄民田之水除逐一详细妥议回京具

奏外四月二十八日【臣】等看毕各州县泉源至济宁州以次查看济宁以南河湖准河【臣】齐苏勒咨会至台庄定议所有臣等查看山东河道大概情形理合缮摺奏

闻谨

尔等特蒙朕之差委勤慎二字时刻不容少间

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奏

闻事【臣】於十一月二十日自省起程前赴各工查看查得徒骇马颊二河俱於十一月十九日开工御史尤清王之錡现在各工办理赵牛等七道支河已饬各该州县分定工段俟解冻之後逐渐挑挖可以不致误工而青黄不接之时亦於滨河贫民有益明年春月谅可次第成功南旺等湖斗门闸座已经告竣现在查核会疏具

题安山马踏湖堤亦已完工俟司道转详到日另行查核

奏报戴村坝已於十二月十一日兴工明岁春尽夏初可以竣事至於芝麻庄黄河堤工素称险要【臣】细加查勘原系顺溜冲湾有行所必行之势前抚【臣】陈世倌请开引河之处地势较高恐引河虽开而黄水仍复顺势北趋不由引河东注河【臣】齐苏勒所议甚当早在

皇上洞鉴之中【臣】查芝麻庄堤工原顶寛四丈底寛八

防无容再议【臣】於十二月十五日回省与塞楞额商议现今泄水支河闸坝工程亟需查估挑河疏泉等事又待查勘拟合暂驻省城逐一办理外所有微【臣】查看各工情形恭摺奏

闻再臣一路经过泉河水势甚旺安山湖积水周围三十余里中深三尺余甚於漕运有济明年粮艘谅

皇上宵旰勤求至意合并奏

闻谨

雍正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鬲津等七道支河皆以宣泄坡洼积水沿河州县即系上年被水地方先经署抚【臣】塞楞额与【臣】商议拟於春初开工使滨河贫民得以藉工餬口接至麦秋甚於地方有益业经具摺

奏明今於本年正月二十五等日次第兴工约计闰三月内外次第告竣戴村坝现已砌石桩底甚为坚固【臣】亲加量算按尺计价按日督工的於闰三月内告成徒骇河工程共十一州县内三州县已经完工其余约计闰三月半全完马颊河工程共七州县内二县己经完工其余因运河挑浅泄水旧河淤塞不能畅流戽水倒塘未免稍稽时日【臣】

核实造册

奏报至各处泉源道路纡回二千余里【臣】一时不能

察务使如式疏濬以禆漕运现今运河闸口水深六尺而湖水更盛重运可以遄行至上年被水地方秋冬之间多食草子今河工银米竝发民间甚有利益合并奏

闻谨

同日又

奏为敬陈下悃恭谢

天恩事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因山东州县开销供

应钦奉

上谕交部察议【臣】闻

命之下惭悚交集无地自容兹蒙

皇上天恩不即加罢斥着【臣】明白回奏仰见我

皇上至仁如天至明如日跪聆

谕旨感激涕零【臣】惟益凛氷渊勉图後效除据实备陈

具本送通政司

进呈外谨此缮摺恭谢

天恩伏祈

圣慈垂鉴谨

惭愧与否自在汝等胸臆但不知汝等具何胆敢为如是具何心忍为如是朕殊不解

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四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恭报时雨沾足上慰

圣怀事窃山东地方自上年十一月及今年正月俱得雨雪三月初九日微雨霡霂土膏润泽麦苗肥盛闰三月初三日【臣】查看徒骇河至武定州工次是日酉时大雨竟夜不息至初四日辰时方止询之地方官民佥称十分沾足二麦定然大获此皆我

皇上敬

天勤民至诚感格是以好雨应节共乐年丰【臣】不胜懽庆之至再河工挑濬将竣正在堆拍筑堤得此雨泽

尤易坚固谨此具摺奏

闻上慰

圣怀谨

览所奏雨雪堤工情形深慰朕怀

雍正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奏

闻事查得徒骇河工程於闰三月二十二日全完御史尤清逐工勘验到省报称如式告竣马颊河及鬲津等支河七道亦陆续报完戴村坝由身已於闰三月二十九日完工即将月坝拆开以备宣泄其裹头背後填砌修整之处总於四月内全完【臣】现将已完各工清册细加察核仍即前往各工逐一勘验银工数目果否相符另行核实会疏具

题外先此恭摺奏

闻再查汶河泗河正源大泉【臣】前往查看俱已如式疏濬各州县小泉据署管泉通判郎灿查报亦俱一律疏通合并奏

闻谨

据奏工程完竣甚好尔所办诸务业俱告成在东无事作速料理旋京候朕另有委用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进摺家人齎回原摺一封奉

朱批谕旨据奏工程完竣甚好尔所办诸务业俱告成在东无事作速料理旋京候朕另有委用钦此查东省河道工程钱粮重大须逐一勘核果系银工数目相符方敢具

题报销今已完各工除鬲津等支河抚臣另委员查看外【臣】於五月十八日勘完马颊河及徒骇河下游工程二十日转至禹城县徒骇河上游逐工勘验拟由东昌府赴戴村坝收工约计五月内查毕回济南府与塞楞额查核明白【臣】星夜回京复

命为此具摺奏

闻谨

朕因粤抚杨文乾为该省围基奏请熟谙水利通晓测量之大臣前往董理其事故有前旨昨孔毓珣到京面商此事可缓而不行矣尔今不必速来徐徐查核明白然後囘京复命可也

雍正八年二月十四日工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北运河青龙湾修建减水坝开挑引河工程钱

粮关系重大蒙

皇上特命大臣会同【臣】办理稽察其工程作法又着牛

钮偕【臣】办理【臣】仰邀

高厚殊恩惟有竭力尽心虚衷共济以图上报万一兹坝工河道於二月十二日兴工【臣】偕莽鹄立等即由引河向海口一路查勘其间有应舍湾取直无碍民居之处【臣】等悉心商酌办理其余各处工程应作何修濬之处经大学士公马尔赛等议令【臣】同牛钮再行查勘奏

闻等因奉

旨依议钦遵在案【臣】同牛钮查勘得河西务城北老堐旧堤及耍儿渡旧河口鱼鳞坝俱当大溜顶冲最为险要亟宜保护坚固方资扞御据通永河道德希夀称河西务等处工程将该厅估报之处现在驳查难据率转等语【臣】查河西务耍儿渡二处工程极为紧要若俟该道厅往复驳核然後转报请修恐致迟误合无仰祈

皇上俯念河工重大即於【臣】等所请引河坝工钱粮先拨银二万两饬发通永河道令其一面办料兴工一面估报水利营田衙门请领还项庶无贻误其有作法未合之处【臣】同牛钮商酌改正至三里浅火烧屯等工程应如何修治之处【臣】从海口回日一并会同牛钮查勘奏

闻【臣】未敢擅便伏祈

皇上批示遵行谨

览所议工程修理之处缓急先後俱属合宜

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工部侍郎【臣】何国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同牛钮於二月二十日抵海口复溯引河一路细看二十七日回青龙湾将草坝工程逐项安派并引河浅深堤身高下逐段估算毕三月初五日沿运河两岸踏勘除现在平稳及可缓工程饬令该道厅照常随时料理外查东岸三里浅一处系历来险工应建挑水坝一座竝将旧鸡嘴坝重加修整其堤湾洄溜处应修排桩一路又筐儿港坝门上首一处急溜汕刷应建挑水小板坝一座大板坝一座顺水排桩一路又孤云寺一处系大溜顶湾排桩损坏应行修补西岸华家口一处系旧河上口原有拦河坝一座连年顶冲汕刷仅存靠堤陡岸壁立旧河地势尤洼诚恐万一疎失水归故道致阻粮艘应修苇工一段又张家庄一处系新生险工老堤已经刷去仅存月堤仍系扫溜应建挑水板坝一座後接排桩又火烧屯一处系历来险工旧有排桩应行修补又上年水漫堤顶二十处曾经叠堰抢护应行加培以上各工据该道厅共约估银一万九千余两除饬确加核减外应请即令该河道一面动用道库岁修钱粮给发修理一面估报水利营田衙门如有不敷照例请领【臣】未敢擅便伏乞

皇上批示遵行谨

准照所议速行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雍正八年三月初三日准都统莽鹄立等钞移奏摺内开筐儿港滚水坝金门寛高及引河堤工是否允协有无应行另加修理之处请交与【臣】会同牛钮详加查勘定议奏

闻等因奉

朱批谕旨是着落交给钦此钦遵移行到【臣臣】谨会同牛钮查看得筐儿港减水坝引河工程除坝台甚属坚固海漫三合土微有冲刷数处深不过寸余无庸修补金门内所冲素土即本来地身同知朱斐文己经筑实填平俱无庸议外其减水引河一道【臣】同牛钮察看情形细加酌议先经原任通永河道高鑛将坝门既加寛四十丈则其引河亦须通身加挑寛四十丈仍将旧引河南岸废堤拆去方为畅顺但工作浩繁旷日持久拟先於新引河中间沿旧废堤开挖深漕一道直逹塌河淀寛十丈深三四尺至六七尺不等竝将河口淤高及旧河内淤浅之处俱为开挑自然水流较畅再查塌河淀下口有陈家沟旧河一道寛八九丈东堤头旧河一道寛六七丈贾家沽新河一道寛八丈计河三道寛不及三十丈拟於贾家沽新河之旁再开泄水河一道寛三十丈方足畅流归海今先尽力开挑或七八丈或十余丈亦为有益均俟今秋来春再加开广挑濬完工其引河两堤北岸系旧工内有单薄二段应行加培南岸系新工所冲开之处俱经同知朱斐文赔修完固其围淀堤工汕刷甚多俱在保固限内据同知朱斐文称堤工内外皆系淀池上年诸淀盈满风浪排击实属人力难施应请援例准六赔四等语拟请先动钱粮修理完固其应如何赔还之处统听水利营田衙门核议勒限赔还以上工程约共需银四万余两【臣】拟即咨请水利营田衙门动拨钱粮饬发通永河道令其一面即日兴工一面分晰造册申报查核至减水坝金门寛高与全河相为消息原议水小则加叠土堰蓄水刷河水大则开放以俾畅泄上年伏汛後加筑蓆土堰一道高三尺余秋汛长水未曾过堰今青龙湾又分减於上流【臣】与牛钮细加计议应请俟伏秋时详察水势通盘合算再行条议奏

闻【臣】未敢擅便伏乞

睿鉴批示遵行谨

依议作速料理少有迟误疎虞惟何国宗是问凡一应动用钱粮亦与牛钮无涉何国宗一人察核可也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七

 

猜你喜欢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九·王祎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四·徐乾学
   附录:再谈老舍之死·老舍
   第六节 滇行与青蓉行①·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二·佚名
  二百六十一 上谕著内务府总管查库存变色之纱·佚名
  第五十七册 天聪六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卷五十一·朱轼
  遗文编就答君心——《志摩全集》编排经过·陆小曼
  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班固
  杨大眼传·魏收
  卷二十一·赵汝愚
  食货三三"·徐松
  纲鉴易知录卷四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萧丞相领祗候上)(萧相诗云)秦府图书世不收,汉家刀笔我为优。请看约法三章在,第一功臣是酂侯。小官萧何是也,本贯丰沛人氏,辅佐汉天子有功,官拜丞相之职。小官在朝,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俺汉家有三个大功臣,第一是韩信

  • 后山集补钞·吴之振

    陈师道丞相温公挽词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传,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俗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少学真

  • 卷下·佚名

     伪汉彭城氏先主岩。第二主玢。第三主晟。后主鋹。伪闽王氏忠懿王审知。延翰。延钧。延羲。延政。宗属王延禀、王延彬。朱文进、卓俨明、李孺赟、娄从效。张汉思、陈洪进。伪汉先主名岩,后名,其先上蔡人,徙闽之仙游,复

  • 名山藏卷之五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马政记◆马政记马也者所以给军士备边圉也太祖定鼎金陵以郊圻之内不可缺马而大江之南不便养马洪武六年设太仆寺于滁阳掌马之政令而统于兵部七年命刑部尚书刘惟谦明马政严督有司尽心刍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光绪七年,英人要求通商 南,谕云贵总督刘长佑议复。长佑复陈通商不便,议遂寝。是岁秋九月,长佑以法人志图越南,以窥滇粤,上疏,略云:&ldquo;越南为滇粤之唇齿,国外之藩篱。法国垂涎越南已久,开市西贡,据其要害。同治十一年,复通贼

  • 卷之三·林时对

    明州野史拾遗氏蠒翁纂威庙钦定逆案京畿四辅说国家三大弊政国事诪张拱手以辽阳予敌王给谏都疏纠首翻逆案刘忠端公起京兆面恩疏天下危尤注意相温体仁误国王季重规阳羡状元宰相让文山独步千秋鼎甲不足贵门户之祸钱御冷相

  •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班固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汉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时代的功臣侯者。是摘取《史记》的《惠景间侯者年表》景帝部分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再加上昭、宣、元、成时所封的侯者,另行编制而成。它以侯者为经。以侯

  • 四三、三晋始侯考·钱穆

    《史记 楚世家》:&ldquo;简王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rdquo;而《年表》无之。《年表》:&ldquo;楚声王五年,魏、韩、赵始列为诸侯。&rdquo;而《世家》无之。考之《魏世家》云:&ldquo;魏文二十二年,魏、韩、

  • 十六年·佚名

    (丙申)十六年大明永樂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甲午朔,上行賀正禮,仍奉上王至昌德宮,置酒廣延樓下,世子及宗親、駙馬侍宴。賜群臣宴,賜樂于議政府。1月4日○丁酉,遣大護軍趙菑于蓴城。上與兵曹判書朴信、都鎭撫韓珪、知申事柳思訥

  • 卷八·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冠制司服凡甸冠弁服【甸田獵也其服緇布衣亦素積以為裳諸侯為朝服

  • 第41章&nbsp;儒行·戴圣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先生的衣服,大概是儒者特有的衣服吧?”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就穿鲁国的逢掖之衣;长大了住在宋国,就戴殷代的章甫之冠。我听人们说:君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学问要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不求与众不同。我

  • 卷第十二(译经大随)·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二(译经大随)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大隋录者。我皇帝受命四天护持三宝。承符五运宅此九州。故诞育之初神光耀室。君临已后灵应竞臻。所以天兆龟文水浮五色。地开泉醴山响万年。云庆露甘珠明石

  • 卷第六·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六 述曰。吾观古今法运盛衰之故。而后知禅净共为隆替者也。人唯未悟。故不了生死利害。岂有悟而犹轻一生不退者乎。人唯未悟。故不了诸佛甚深境界。岂有悟而犹见等流俗者乎。永明诸老料

  • 第十二 小诤·佚名

    一习斗诤之裁断,至比丘僧伽时,谦让而应以如拭尘埃之心至僧中。应善辨座席而着,不挤进长老比丘之间,不推开年少比丘之座,应著于适当之座,不言前后相违之语,不应言无益徒劳之语,应自说法,或应问其他,或不得轻视圣者之默静。于僧众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御定月令辑要·李光地

    二十四卷。图说,一卷。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圣祖以明朝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二十五卷体例粗备,但采录有关著述繁简失当、雅俗不分,特命李光地等另行编纂,门类因仍其旧,删除无稽之谈,增补未备之文,

  • 太上正一阅箓仪·杜光庭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 蜀轺纪程·文祥

    蜀轺纪程记载咸丰四年的四川之行,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北及南方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