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品第二之二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观察选择五受阴细微生灭相。菩萨摩诃萨观众生初入胎歌罗罗时。先五阴灭即更有五阴生。从是已来观五阴生灭相。虽先识灭亦知五阴非断灭相识。虽依止歌罗罗。亦知五阴不至不常。如是观初入胎一念五受阴生灭相。从歌罗罗乃至出生。及后增长乃至死时。观此五受阴念念生灭相。如是观察选择五受阴微细生灭相。持世。是五受阴微细生灭相者,所谓先五受阴灭。次第无物有至胎。识初合时五阴即有生灭。因歌罗罗五受阴假名为人。所以者何。持世。识无所依则不能祝识所依者五受阴是。持世。又无色界中诸天。五受阴细微生灭相亦应如是知。持世。如是细微五受阴生灭相。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何况声闻智慧。惟诸佛如来善知五受阴。从初入胎细微生灭相。及无色天诸阴念念生灭。所谓一切智慧。出一切世间智慧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至佛慧境界。是人虽如是观察选择五受阴细微相。从初入胎乃至无色天。亦不能究尽如诸佛所知。持世。诸佛如来无有随他智慧。自然得一切智慧方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智慧无所不达。诸佛无碍智慧。于一切法中得决定慧。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何以故?于无量无数千万亿阿僧祇劫行于深法故。持世。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观五受阴。何况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何以故?诸凡夫人不能知五受阴如实。凡夫不知龋不知受阴。
持世。何谓为龋取名我取众生龋见取戒龋五阴龋十八性龋十二因缘龋是名为龋乃至所有法。若内若外。所谓欲取有龋见闻觉识龋我我所龋持世。凡夫于此虚妄取不知不见。颠倒因缘而取诸法。是人为取所系。无明因缘取诸行。诸行因缘取识。识因缘取名色。名色粗相众生染着归趣。所谓色取色合色缚。及取四无色阴。受想行识分别为名。持世。若无诸佛众生,则无所知无所见。不能正观五受阴。诸佛出于世间。坏众生依止色。坏依止受想行识。坏和合一相故。诸佛如来作如是分别说。汝等所依所归。是名为色。是色但以四大和合。受想行识但有名字。名色相成就故说五受阴。汝等众生莫贪归此不牢坚五受阴。持世。如来何故说五受阴。持世。是凡夫人。从颠倒生入无明网。驰走往来何所归趣。贪受五受阴相作是念。我依止此当以得乐。是人以是乐想贪归五阴。以苦想以不苦不乐想贪归五阴。凡夫人所归所依止处。是名五阴。持世。诸凡夫人从生以来盲不知五阴为是何等。不知五阴从何所来。不知五阴如实故。贪受五阴。是故说名受阴。于此中谁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但以颠倒贪着分别虚妄自缚无明痴闇故。取我取我所。取此彼。是故说受阴是五阴。无有取者亦无决定相。是故智者,知非阴是五受阴。颠倒阴是五受阴。无明阴是五受阴凡夫于此为所系缚。贪归五取阴。以贪归故不知何等是龋何等是取阴。但为贪着所归五阴。往来生死。贪着是五阴故驰走诸趣。贪归何等。贪归见贪归闻。贪归觉贪归识。贪归爱贪归无明。是诸凡夫。为爱缚所缚。贪爱五受阴。为诸盖所覆入无明闇冥。不知不觉我等今为贪归何处。系缚何处。以不知故。往来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道中。生死所缚贪归生死不放不舍。不断五阴亦不能知五阴如实相。不如实知故。为种种苦恼所害。堕虚空狱不知出处。是人不见出道故。于无始生死道中受诸生死。是故不能得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亦不得度无量生死险道。亦不得脱诸大苦聚。还复归趣于苦。贪着于苦。为苦所使。何等为苦。五受阴是。生时但苦生。灭时但苦灭。持世。我以是因缘故。为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正观色阴。亦当如实知色无常相。汝等若于色中有欲染者,当疾除断。汝等当正观受想行识。亦当如实知受想行识无常相。若于受想行识中有欲染者,当疾除断。除断欲染故心得正解脱。持世。若有人知我所说法义如是能如说修行。当得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人不能如说修行。为色缚所缚。为爱系所系。入无明闇冥贪取五阴。是人贪取五阴故。不能得脱生死险道。持世。以是义故。我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何等为世间。所谓贪着五受阴者,为世间所摄。是人贪归五阴。为五阴所缚。不知五阴性。不知五阴空相。而与我诤。是人违逆佛语。与佛共诤故堕大衰恼。若有人于佛在世若佛灭后。能如是观虚妄五受阴空无所有。从颠倒无明闇冥起。虚诳妄想但诳凡夫。非五阴似五阴。如是之人不与佛诤。不逆佛语故。得脱地狱畜生饿鬼苦恼。持世。诸佛不与人诤。断一切诤讼名之为佛。但为众生演说实法作是言:汝等先所取者皆是颠倒。一切众生颠倒力故。贪归五阴往来世间。是人贪归五阴已,起种种邪见。贪归种种名字。贪归种种忧悲苦恼。是人为种种邪见烦恼种种忧悲苦恼之所残害。无有能为作救作舍作归作趣。唯佛能救。凡夫小心小智慧故贪嗜五欲。依止多过五阴。是凡夫人与救者归者依者脱一切苦恼者,而共诤讼。持世。我今举手其有见五阴者,见阴相者,贪五阴者,我则不与是人为师。是人亦非我弟子。不随我出家。不随我行。不归依我。是人入于邪道。入虚妄道取不实者,是为颠倒不知佛意。不知佛随宜说五阴。不知佛第一义。是人不受佛教。不应受供养而受。是人我尚不听出家。何况当得受人供养。何以故?如是之人是外道徒党。所谓生五阴相者,贪着归趣五阴者,持世。当来之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于我法中出家多是生五阴相者,决定说五阴相。深着五阴入虚妄邪道。于我法中而得出家。袈裟绕咽。常乐往来白衣居家。当知是人与外道无异。亦以我法多为众人恭敬供养。持世。我说是见五阴者,决定说五阴者,贪着五阴者,不听受人一杯之水。所以者何。是人于我法中。乃至无有柔顺法忍。是人违逆我法。背舍圣行。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应如是发大誓愿。于我如是甚深经典当共护持。亦断众生五阴见故而为说法。
持世。我是经中说破一切阴相离贪着阴相。尔时多有在家出家闻如是等经。起于诤讼不生实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应发大誓愿。我等于后恶世贪着五阴邪见众生作大利益。所谓度脱贪着见五阴众生。随宜方便以法利益。是故持世。菩萨摩诃萨若欲得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章句。欲得念力。欲得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常观是五阴无常相。苦相。无我相。虚妄相。不坚牢相。毕竟空相。从本已来不生相。常正观时五受阴中。所有欲染则能除断。亦得如是等深法中方便。持世。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意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持世。是大意山王佛。有八十亿那由他声闻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荆及八十亿那由他学地阿那含。谓菩萨摩诃萨众四十亿那由他。是大意山王佛寿八万岁。持世。尔时有王名为德益。是德益王有二万大城。具足丰乐人民充满。其城七重纵广十二由旬。四宝合成有七重堑。皆有栏楯七重行树。诸宝罗网遍覆其上。城堑诸树及上罗网。皆以黄金琉璃车渠马瑙四宝合成。一一大城各有五百园林。皆有七宝衣树充满其中。一一园林各有五百宝池。八功德水皆满其中。持世。是德益王有八万采女。其大夫人有二子。一名无量意。二名无量力。持世。是二王子各年十六。梦中见佛端正无比如阎浮檀金幢。见大欢喜。觉已各说偈曰:其一人言:
我今梦见二足尊,金色百福相庄严。成就无量诸功德,见已心得大欢喜。第二人言:我梦见佛明如日,端正姝妙第一尊。
犹如须弥众山王,巍巍高显见欢喜。
持世。即时无量意无量力二子。诣父母所具说是事。白父母言:今我二人于梦中见佛。惟愿父母。当听我等俱诣佛所。佛久出世我等放逸不能觉知。没五欲泥。为色缚所缚。为受想行识缚所缚。我等在家。以放逸故。不能见佛。持世。是二王子为父母说是事已,即诣大意山王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请佛及僧三月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于大城边庄严德益王所游园林。悬缯幡盖宝华覆地。奉佛及僧令止其中。其二王子三月之中。以一切乐具供佛及僧。供养已毕。于佛法中俱共出家。持世。其大意山王佛知此二王子深心所愿。而为广说是五阴十二入十八性菩萨方便经。于四万岁中终不睡眠。常不满腹食亦不倾卧。若坐若经行。又于四万岁中不念馀事。但念五受阴虚妄空相。知是五受阴从颠倒起。通达是五受阴相毕。其年寿常修梵行。命终即生兜率天上。于佛灭后。还生阎浮提大居士家。至年十六复梦见佛。为说五阴十八性菩萨从方便经。闻是法已即觉惊怖。复于佛法。满万岁中常修梵行。亦复方便深观五阴十二入十八性菩萨所行方便经。命终生于忉利天上。毕天之寿。生阎浮提大姓婆罗门家。大意山王佛法末后千岁之中。其二人以本因缘故。复得出家学问广博其智如海。亦善观察选择是五阴性。入法如实通了。于其世中教化二万人及二十亿天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世。是二菩萨从是已后。世世同心共值十亿那由他佛。然后乃得无生法忍。得法忍已,复值一亿那由他佛。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人共劫次第作佛。一名无量音。二名无量光。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若欲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于是清净无染法中。勤行修集此阴入性。及馀有为法中说实知见相。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下·开福道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文昌帝君阴骘文·周梦颜 卷第六十一·佚名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下·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那伽室遮眼偶评·太虚 卷二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一·元来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与慈航书(三通)·太虚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仁岳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