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唐律疏义卷十九

唐 长孙无忌等 撰

贼盗三【凡一十七条】

盗大祀神御物

诸盗大祀神御之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谓供神御者惟帐几杖亦同】其拟供神御【谓营造未成者】

疏义曰盗大祀神御之物公取窃取皆为盗大祀谓天地宗庙神州等其供神御所用之物而盗之者流二千五百里注云谓供神御者帷帐几杖亦同谓见供神御者虽帷帐几杖亦得流罪故云亦同其拟供神御谓上文神御之物及帷帐几杖营造未成拟欲供进者故注云谓营造未成者

及供而废阕若享荐之具已馔呈者徒二年【享荐谓玉帛牲牢之属馔呈谓已入祀所经祀官省视者】未馔呈者徒一年半已阕者杖一百【已阕谓接神礼毕】若盗釡甑刀匕之属并从常盗之法

疏义曰供而废阕谓神御之物供祭已讫退还所司者故云废阕若享荐之具已馔呈者谓牲牢枣栗脯脩之属已入神所呈阅祀官讫而盗者合徒二年故注云飨荐谓玉币牲牢之属未馔呈者徒一年半谓以上玉币牲牢馔具之属未馔呈祀官而盗者徒一年半已阕者谓神前饮食荐享已了退而盗者得杖一百若盗釡甑刀匕之属谓并不用供神故从常盗之法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罪止加役流言之属谓盘盂杂器之类

盗御寳

诸盗御寳者绞乘舆服御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谓供奉乘舆之物服通衾茵之属真副等皆须监当之官部分拟进乃为御物】其拟供服御及供而废阕若食将御者徒二年【将御谓已呈监当之官】拟供食御及非服而御者徒一年半

疏义曰称御者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亦同皇太子减一等皇帝八寳皆以玉为之有神寳受命寳皇帝行寳皇帝之寳皇帝信寳天子行寳天子之寳天子信寳此等八寳皇帝所用之物并为御寳其三后寳以金为之并不行用盗者俱得绞刑其盗皇太子寳凖例合减一等流三千里若盗皇太子妃寳亦流三千里后寳既与御寳不殊妃寳明与太子无别乘与服御物谓供奉乘舆服用之物三后服御之物亦同盗者流二千五百里若盗皇太子及妃所服用物凖例减一等合徒三年计贜重者即凖贜同常盗之法加一等注云谓供奉乘舆之物服通衾茵之属称之属者氊褥之类真副等真谓见供服用之衣副谓副二之服皆须监当之官部分拟进者乃为御物其拟供服御谓营造未成及供而废阕谓已供用事毕是名废阕若食将御者谓御食已呈监当之官拟进而盗及食者从拟供服御以下各徒二年故注云将御谓已呈监当之官拟供食御谓未呈监当之官及非服而御之物者若食及盗各徒一年半贜重者各计贜以常盗论加一等

盗官文书印

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余印杖一百【谓贪利之而非行用者余印谓印物及畜产者】

疏义曰印者信也谓印文书施行通达上下所在信受故曰官文书印盗此印者徒二年余印杖一百余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盗者皆杖一百注云谓贪利之而非行用者皆谓籍以为财不宜行用若将行用即从伪造伪冩封用规避之罪科之

盗制书

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亦谓贪利之无所施用者重害谓徒罪以上狱案及婚姻良贱勲赏黜陟授官除免之类】

疏义曰盗制书徒二年勑及奏抄亦同勑防无御书奏抄即有御书不可以御书奏抄轻于勑防各与盗制书罪同官文书谓在司寻常施行文书有印无印等重害文书加一等合徒一年注云亦谓贪利之亦如上条盗印借为财用无所施行重害谓徒罪以上狱案及婚姻良贱勲赏黜陟授官除免之类者之类者谓仓粮财物行军文簿帐及户籍手实之属盗者各徒一年若欲动事盗者自从増减之律

即盗应除文案者依凢盗法

疏义曰即盗应除文案者依令文案不须常留者每三年一拣除既是年久应除即非见行文案故依凢盗之法计贜科罪

盗宫殿门符

诸盗宫殿门符发兵符传符者流二千里使节及皇城京城门符徒三年余符徒一年门钥各减三等盗州镇及仓厨廐库闗门等钥杖一百县戍等诸门钥杖六十疏义曰开闭殿门皆用铜鱼合符用符钥法式已于擅兴律解讫发兵符以铜为之左者进内右者付州府监及提兵镇守之所并留守应执符官人其符虽通余用为发兵事重故以发兵为目传符谓给将乘驿者依公式令下诸方传符两京及北都留守为麟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武两京留守二十左十九右一余皆四左三右一左者进内右者付外州府监应执符人其两京及北都留守符并进内须遣使向四方皆给所诣处左符书于骨帖上内着符里用泥封以门下省印印之所至之处以右符勘合然后承用盗者合流二千里节者皇华出使黜陟幽明輶轩奉制宣威殊俗皆执旌节取信天下及皇城门谓朱雀等门京城门谓明德等门盗此门符及使节者各徒三年余符徒一年余符谓禁苑及交廵等符案擅兴律凢言余符者契亦同即契应发兵者同发兵符法然则盗发兵契各同余符之罪门钥各减三等谓各减所开闭之门鱼符三等假有盗宫殿门符合流二千里门钥减三等得徒二年余钥应减门符并凖此若是禁苑门钥不可轻于州镇闗门等钥盗州镇及官仓厨廐库及闗门等钥各杖一百县戍等诸门钥称诸门钥者谓内外百司及坊市门官有门禁盗其钥者各杖六十

盗禁兵器

诸盗禁兵器者徒二年甲弩者流二千里若盗罪轻同私有法盗余兵器及旌旗幡帜者杖九十若盗守卫宫殿兵器者各加一等即在军及宿衞相盗还充官用者各减二等

疏义曰盗禁兵器者徒二年谓非弓箭刀楯短矛私家不合有者皆为禁兵器甲弩者流二千里盗罪轻者同私有法即是盗弩一张流二千里盗甲一领亦流二千里案擅兴律私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 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盗甲三领或盗弩五张并得绞罪是名盗罪轻同私有法其盗余兵器谓虽是官兵器私家合有者及旌旗幡帜者杖九十并据盗官物计贜重加凢盗一等若盗守卫宫殿兵器者又各加一等谓见用守卫宫殿加凢盗二等即在军谓在行军之所若宿卫相盗还充官用者各减二等若入私者各同上文盗法

盗毁天尊佛像

诸盗毁天尊像佛像者徒三年即道士女冠盗毁天尊像僧尼盗毁佛像者加役流真人菩萨各减一等盗而供养者杖一百【盗毁不相须】

疏义曰凢人或盗或毁天尊若佛像各徒三年道士女冠盗毁天尊像僧尼盗毁佛像者各加役流为其盗毁所事先圣形像故加役流不同俗人之法真人菩萨各减一等凢人盗毁徒二年半道士女冠盗毁真人僧尼盗毁菩萨各徒三年盗而供养者杖一百谓非贪利将用供养者但盗之与毁各得徒流之坐故注云盗毁不相须其非真人菩萨之像盗毁余像者若化生神王之类当不应为从重有贜入己者即依凢盗法若毁损功庸多者计庸坐贜论各令修立其道士等盗毁佛像及菩萨僧尼盗毁天尊若真人各依凢人之法

发冢【问答一】

诸发冢者加役流【发彻即坐招防而亦是】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疏义曰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古之者厚衣之以薪后代圣人易之以棺椁有发冢者加役流注云发彻即坐招魂而亦是谓开至棺椁即为发彻先无尸柩招魂而但使发彻者并合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谓有棺有椁者必须棺椁两开不待取物触尸俱得绞罪其不用棺椁者若发而见尸亦同已开棺椁之坐发而未彻者谓虽发冢而未至棺椁者徒三年

其冢先穿及未殡而盗尸柩者徒二年半盗衣服者减一等器物甑版者以凢盗论

疏义曰其先穿谓先自穿陷旧有隙宂者未殡谓尸犹在外未殡埋而盗尸柩者徒二年半谓盗者原无恶心或欲诈代人尸或欲别处改之类盗衣服者减一等得徒二年计贜重者以凢盗论加一等此文既称未殡明上文发冡殡讫而发者亦是若盗器物甎版者谓冡先穿取其明器等物或甎若版以凢盗论

问曰发冢者加役流律既不言尊卑贵贱未知发子孙冢得罪同凢人否

答曰五刑之属条有三千犯状既多故通比附然尊卑贵贱等数不同刑名轻重粲然有别尊长发卑幼之坟不可重于杀罪若发尊长之冢据法止同凢人律云发冢者加役流在于凢人便减杀罪一等若发卑幼之冢须减本杀一等而科之已开棺椁者绞即同已杀之坐发而未彻者徒三年计凢人之罪减死二等卑幼之色亦于本杀上减二等而科若盗尸柩者依减三等之例其于尊长并同凢人

盗园陵内草木

诸盗园陵内草木者徒二年半若盗他人墓茔内树者杖一百

疏义曰园陵者三秦记云帝王陵有园因谓之园陵三辅黄图云谓陵四防门通四园然园陵草木而合芟刈而有盗者徒二年半若盗他人墓茔内树者杖一百若贜重者凖下条以凢盗论加一等若其非盗唯止斫伐者凖杂律毁伐树木稼穑各凖盗论园陵内徒二年半他人墓茔内树杖一百

盗官私牛马杀

诸盗官私牛马而杀者徒二年半

疏义曰马牛军国所用故与余畜不同若盗而杀者徒二年半若凖贜重于徒二年半者以凢盗论加一等其有盗杀牛之类乡俗不用耕驾者计贜以凢盗论

盗不计贜罪名

诸盗不计贜而立罪名及言减罪而轻于凢盗者计贜重以凢盗论加一等

疏义曰从盗大祀神御之物以下不计贜科唯立罪名亦有减处并谓得罪应重故别立罪名若减罪轻于凢盗者各须计贜以凢盗论加一等假有盗他人马牛而杀评马牛贜直绢二十疋若计凢盗合徒二年半以盗杀马牛故加凢盗一等处徒三年及言减罪轻于凢盗者上条盗尸柩者徒二年半盗衣服者减一等假有盗尸柩上衣服 绢二十疋依凢盗法徒二年半文称减一等只徒二年故 凢盗加一等亦徒三年是名以凢盗论加一等若盗皇太子服用及盗中小祀等物虽得减罪亦是盗不计贜

强盗【问答一】

诸强盗【谓以威若力而取其财先强后盗先盗后强等若与人药酒及食使狂乱取财亦是即得阑遗之物殴击财主而不还及窃盗发觉弃财逃走财主追捕因相拒捍如此之类事有因缘者非强盗】疏义曰强盗取人财注云谓以威若力假有以威胁人不加凶力或有直用凶力不作威胁而刼掠取财者先强后盗谓先加迫胁然后取财先盗后强谓先窃其财事觉之后始加威力如此之例俱为强盗若饮人药酒或食中加药令其迷谬而取其财者亦从强盗之法即得阑遗之物财主来认因即殴击不肯还物及窃盗取人财财主知觉遂弃财逃走财主逐之因相拒捍如此之类是事有因缘并非强盗自从鬬殴及拒捍追捕之法

问曰据捕亡律被盗虽傍人皆得捕系未审盗者将财逃走傍人追捕因即格伤或絶时不絶时得罪同强盗否

答曰依律盗者虽是傍人皆得捕系以送官司盗者既将财逃走傍人依律合捕其人乃拒伤捕者即是先盗后强絶时以后捕者既无财主寻逐便是不知盗由因相拒格唯有拒捕之罪不成强盗

不得财徒二年一尺徒三年二疋加一等十疋及伤人者绞杀人者斩【杀伤奴婢亦同虽非财主但因盗杀伤皆是】其持仗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五疋绞伤人者斩

疏义曰盗虽不得财徒二年若得一尺即徒三年每二疋加一等贜满十疋虽不满十疋及不得财但伤人者并绞杀人者并斩谓因盗而杀伤人者注云杀伤奴婢亦同诸条奴婢多悉不同良人于此杀伤奴婢亦同良人之坐虽非财主但因盗杀伤皆是无问良贱皆如财主之法盗人若持仗虽不得财犹流三千里贜满五疋合绞持仗者虽不得财伤人者斩罪无首从

窃盗

诸窃盗不得财笞五十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五十疋加役流

疏义曰窃盗人财谓潜形隐面而取盗而未得者笞五十得财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即是一疋一尺杖七十以次而加至贜满五疋不更论尺即徒一年每五疋加一等四十疋流三千里五十疋加役流其有于一家频盗及一时而盗数家者并累而倍论倍谓二尺为一尺若有一处贜多累倍不加重者止从一重而防其倍贜依例总征

监临主守自盗

诸监临主守自盗及盗所监临财物者【若亲王财物而监守自盗亦同】加凢盗二等三十疋绞【本条已有如者亦累加之】

疏义曰假如左藏库物则太府卿丞为监临左藏令丞为监事见守库者为主守而自盗库物者为监临主守自盗又如州县官人盗部内人财物是为盗所监临注云若亲王财物依令皇兄弟皇子为亲王监守自盗王家财物亦同官物之罪加凢盗二等一尺杖八十一疋加一等一疋一尺杖九十五疋徒二年五疋加一等是名加凢盗二等三十疋绞注云本条已有加者亦累加之谓监临主守自盗所监主不计【阙】之物计贜重者以凢盗论加一等即是本条已有加于此又加二等假有武库令自盗禁兵器计贜直绢二十疋凢人盗者二十疋合徒二年半以盗不计贜而立罪名计贜重者加凢盗一等徒三年监主又加二等流二千五百里如此之类是本条已有加者亦累加之

故烧人房屋【问荅一】

诸故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贜以强盗论

疏义曰贼人奸诈千端万绪滥窃穿窬触途诡谲或有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因即盗取其财计所烧之物减价并于所盗之物计贜以强盗论十疋绞问曰有人持仗烧人舍宅因即盗取其财或烧伤物主合得何罪

答曰依杂律故烧人舍屋徒三年不限强之与窃然则持仗烧人舍宅止徒三年因即盗取财物便是原非盗意虽复持仗而行事同先强后盗计贜以强盗科罪火若伤人者同强盗伤人法

恐喝取人财物【问答二】

诸恐喝取人财物者【口恐喝亦是】凖盗论加一等虽不足畏忌财主惧而自与亦同【辗转传言而受财者皆为从坐若为人所侵损恐喝以求备偿事有因缘之类者非】

疏义曰恐喝者谓知人有犯欲相告诉恐喝以取财物者注云口恐喝亦是虽口恐喝亦与文牒同计贜凖盗论加一等谓一尺杖七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半五疋加一等三十五疋流三千里虽不足畏忌但财主惧而自与财者亦同恐喝之罪注云辗转传言假若甲遣乙丙传言于丁恐喝取物五疋甲合徒一年半乙丙并各徒一年是名展转传言受财者皆为从坐若为人所侵损恐喝以求备偿假有甲为乙践损田苗遂恐喝于乙得倍苗之外更取财者为有损苗之由不当恐喝之坐苗外余物即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坐贜论科防此是事有因缘之类者非恐喝

问曰恐喝取财五疋首不行又不受分传言者二人一人受财一人不受财各合何罪

答曰律称凖盗须依盗法案下条共盗者并贜论造意及从行而不受分即受分而不行各依本首从法若造意不行又不受分即以行人专进止者为首造意为从至死减一等从者不行又不受分笞四十其首不行又不受分即以传言取物者为首五疋合徒一年半造意者为从合徒一年又一人不受分亦合为从笞五十

问曰监临恐喝所部取财合得何罪

答曰凢人恐喝取财准盗论加一等监临之官不同凢人之法名例当条虽有罪名所为重者自从重理从强乞之律合凖枉法而科若知有罪不虗恐喝取财物者合从真枉法而防

若财未入者杖六十即缌麻以上自相恐喝者犯尊长以凢人论【强盗亦凖此】犯卑幼各依本法

疏义曰恐喝取财无限多少财未入者杖六十即缌麻以上自相恐喝者犯尊长以凢人准盗论加一等强盗亦准此者谓别居期亲以下卑幼于尊长家行强盗者虽同于凢人家强盗得罪若有杀伤应入十恶者仍入十恶犯卑幼各依本法谓恐喝缌麻小功卑幼取财者减凢人一等五疋徒一年大功卑幼减二等五疋杖一百期亲卑幼减三等五疋杖九十之类

本以他故殴人夺物【问答二】

诸本以他故殴击人因而夺其财物者计贜以强盗论至死者加役流

疏义曰谓本无规财之心乃为别事殴打因见财物遂即夺之事类先强后盗故计贜以强盗论一尺徒三年二疋加一等以先无盗心之故贜满十疋应死者加役流若夺财物不得者止从故鬬殴法文称计贜以强盗论夺物贜不满尺同强盗不得财徒二年既原无盗心虽持仗亦不加其罪

因而窃取者以窃盗论加一等若有杀伤者各从故鬬法

疏义曰先因他故殴击而輙窃取其财以窃盗论加一等一尺杖七十一疋加一等若有杀伤者谓本因殴击杀伤原非盗财损害各从故鬬法谓因鬬致死者绞故杀者斩称各者从强夺及窃取各以故鬬论问曰监临官司本以他故殴击部内之人因而夺其财物或窃取三十疋者合得何罪

答曰律称本因他故殴击人原即无心盗物殴讫始夺事与强盗相类凖贜虽依强盗罪止加役流故知其贜虽多法不至死因而窃取以窃盗论加一等者为监临主司殴击部内因而窃物以窃盗论加凢盗三等上文强盗既不至死下文窃盗不可引入绞刑三十疋者罪止加役流

又问名例云称以盗论者与真犯同此条因而窃取以窃盗论加一等既云加一等即重于窃之法监临窃三十疋者绞今答不死理有未通

答曰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文称夺其财物者以强盗论至死者加役流又云加者不得加至于死是明本以他故殴人因而夺物纵至百疋罪止加役流况于窃取人财岂得加入于死监临虽有加罪加法不至死刑况下条略奴婢及和诱各依强盗等法罪止流三千里注云虽监临守守亦同即此条虽无监临之文亦不加入于死

唐律疏义卷十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刘昫
  卷七十八·志第四十五·柯劭忞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九·徐乾学
  ●序·陈康祺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二百二十四·杨士奇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七·祁韵士
  卷一 国统志一·黄遵宪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三 夜见土肥原·溥仪
  夏鲁奇传·薛居正
  范睢曰臣居山东·佚名
  职官四五·徐松
  龚礼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688_1 【寄杜先生诗】孙偓   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   卷688_2 【赠南岳僧全玭】孙偓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见

  • 后集卷三·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三 宋 罗椅 编 古诗 明河篇 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髪生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儿生

  • 卷中·李肇

    德宗自复京阙,持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惟浑令公奏事不过,辄私喜曰:“上必不疑我也。”郭汾阳再妆长安,任中书令,二十四考,勋业福履,人臣第一。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

  • ●卷下·辜鸿铭

    ○真御史昔司马温公论言官,当以三事为先:一不爱富贵,二重惜名节,三晓知治体。三者具而始可称谏官,然兼之者难矣。国朝陈黄中《与王次山论谏臣书》云:“御史之职本无所不当言,而其要在裨主德、肃纪纲、持大体而已。&rdqu

  • 一三一○ 军机大臣奏查《大藏全咒》告竣时间及板片存贮栢林寺片·佚名

    一三一○ 军机大臣奏查《大藏全咒》告竣时间及板片存贮栢林寺片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查经咒馆,系三十七年正月内归并清字经馆,所办《大藏全咒》,于三十九年十二月内告竣,交武英殿刊刻。所有刊得板片,由武英殿存贮栢林

  • 一二五四 论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仍着派皇六子皇八子督同分办·佚名

    一二五四 论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仍着派皇六子皇八子督同分办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十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十日奉旨:知道了。【真按:此应系节录,上应尚有文本.知道了前无所承,岂成其文?】其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仍着派皇六子、皇

  • 卷二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帝系考【二】太皇太后皇太后【臣】等谨按螽斯衍庆瓜瓞绵长万福之原首隆懿范我朝慈宫曼夀色养含饴徽音远绍家法具存逮我孝圣宪皇后璇闱笃祜履顺垂模备福夀者八十六年受孝养者四十二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大司马臣去病【索隐】:霍去病也。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

  • 十五年·佚名

    (己酉)十五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庚午,大王大妃寶齡望七。上詣仁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仍陳賀頒敎,赦。1月2日○辛未,以南秉哲爲全羅道觀察使。1月3日○壬申,親上表裏,陳賀時各差備官施賞有差,宣敎官李

  •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冯友兰

    孟子说过,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孟子。梁惠王上》)。他似乎说错了,因为数百年后.正是秦国统一了全中国。秦国在"耕战"两方面、也就是经济上、军事上,都超过其他国家。当时秦国是出名的"虎狼之国"。它全靠武力、又

  • 卷十四·佚名

    △道品之二吾已说道,除爱固刺。宜以自勖,受如来言。夫如来言教终不复重出言成教。更不重演所说,安详终不卒暴。所畅法本与义相从。观前受化应问。何法辄往度之。已说当说随时布现。是故说吾已说道。除爱固刺者爱之为病。

  • 卷七·佚名

    △赞三昧相品第九尔时世尊,赞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汝於往昔乃能供养无量无数诸佛世尊,於诸佛所种诸善根。具足修行诸波罗蜜。一切法中所作已办。而常为彼诸众生辈。作不请友为行大慈。成就正信诸众生故。

  •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

  • 杂宝藏经卷第九·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迦栴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  金猫因缘  恶生王得五百钵缘(卷内下文更有八缘三缘)  (一○二)迦栴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  昔恶生王。为行残暴。无悲愍心。邪见炽盛。如来大悲。遣诸弟子

  • 卷第三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十二如是已就逾缮那等。辩器世间身量差别。就年等辩寿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说应说。建立此等。无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辩三极

  • 卷第二十一·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一目录 大鉴下第十四世 · 保宁仁勇禅师法嗣十二人 ·上方日益禅师 ·景福日余禅师 ·月掌知渊禅师 ·灵鹫宗映禅师 ·寿圣楚文禅师(已上五人见录) ·保

  • 卷第八·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八嗣法门人今辩重编问答师问僧。声色枞然。拨不是。不拨不是。你作么生。僧云。我总不见有过。师云。见有过也不是。见无过也不是。毕竟作么生。僧无语。师云。何不问山僧。僧如问。师云。快打茶

  • 锦县志·佚名

    地方志。未书修纂人姓名,无序。据考证,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王曾、刘惠宗修,范勋纂。凡12卷: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各一卷。首附图11幅。为辽宁现存较早的县志,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