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92.韩偓:香奁诗、长短句六首

韩偓字致尧①,京兆人,昭宗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进士。他与韦庄都是唐代最后一群诗人。当时宦官弄权,军阀跋扈,昭宗李晔于光化三年十一月,被左右军中将刘季述逼迫退位,囚于东宫少阳院。韩偓与宰相崔胤定策诛杀刘季述。天复元年(公元九O一年)正月,昭宗复位,崔胤晋爵为司空,偓等赐号功臣。五月,擢升为翰林学士,甚得昭宗信任,屡次召对,问以机密大事。因此为宦官所忌,攻讦韩偓漏泄宫禁中语言,阻止昭宗再召见他。十月,朱全忠逼帝幸风翔,偓追至鄠县,见帝恸哭。至风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三年正月,帝还京师。二月,因为朱全忠所恶,贬为濮州司马。临行时,昭宗秘密与偓泣别。偓说:“这个人比以前那些人更坏,我降官而死,也许是幸事,实在不忍看见他做出篡弑的罪行。”以后又贬为荣懿尉,徙邓州尉。天佑元年(公元九0四年)四月,朱全忠逼帝迁都洛阳。八月,朱全忠弑帝于椒殿。天佑六年,召偓为学士。偓不敢入朝,举家南迁,至福建,依王审知。后唐同光元年(公元九二三年),卒于南安之龙兴寺,年八十。

韩偓一生的政治生活,非常复杂。他和昭宗,有君臣知遇之感。崔胤是朱全忠的人,韩偓帮助崔胤,密谋诛杀刘季述,是借朱全忠之力肃清宦官势力。但诛杀刘季述的功臣中也有宦官。这些宦官分为二派,一派是朱全忠的人,一派是李茂贞的人。刘季述的被杀,造成了新的一群宦官的势力。韩偓和昭宗屡次密谈,既为新兴的两派宦官所忌,又为朱全忠所忌,韩偓虽然想为昭宗效忠,内诛宦官,外制军阀,以保全李唐政权,但他毕竟是个手无寸铁的文人,无能为力。终于被朱全忠斥逐出去,眼看昭宗被弑,结束了唐代的历史。

韩偓的诗集,从《唐书·艺文志》以后,历代著录的书名、卷数都不相同。但可知他有两部诗集:一部是一般的诗集,名为《翰林集》,或称《韩翰林集》,或称《韩内翰别集》,或称《韩偓诗集》,这一集中所收都是他平日抒情、咏怀、唱和、记事的诗,诗格清丽,与韦庄的《浣花集》相似。另一部名为《香奁集》,所有著录都相同,并无异名。这部诗集中所收都是描写女色和男女偷期密约的艳情诗,风格是继承李商隐的,但创作方法没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这一集诗被视为唐诗中最下流的,它在后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明清两代的色情诗人,都喜欢做这种诗,可以清代王次回的《疑云集》、《疑雨集》为代表。才子隹人小说中的“有诗为证”,也都是这一派的诗,例如清末的《花月痕》,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玉梨魂》和《雪鸿泪史》,都是。

但是,也有人以为韩偓是个正人君子,不是温飞卿那样的轻佻才子。《香奁集》中的诗,表面上看虽然赋咏的是男女私情,但骨子里却是暗写他和昭宗的君臣际遇。正如李商隐有些艳情诗是暗写他和令狐绹的关系。这样一讲,《香奁集》就成为一部有政治比兴的诗史了。清代末年,有一位满族诗人震钧写了一部《香奁集发微》,就运用这个观点给集中所有的诗作了笺释。他的依据是韩偓自己写的《香奁集序》和诗题下所注写作年月不合。韩偓在序文中说这一集诗的创作年代是“自庚辰、辛巳之际,迄己亥、庚子之间”。又说在这一期间,他“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亦数百首。往往在士大夫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庚辰是懿宗大中十四年(公元八六O年),韩偓才十七岁。庚子是僖宗广明元年(公元八八0年),韩偓三十七岁。这样说来,这一集中的诗都是他早年的作品。但是,集中有《无题》四首,小序云:“余辛酉年戏作无题十四韵……”辛酉是昭宗光化四年,也是天复元年(公元九O一年)。正是因诛刘季述有功,任翰林学士的时候。又有《袅娜》七律一首,题下注云:“丁卯年作。”丁卯是天祐四年,正是昭宗被弑,朱全忠篡位的时候。又有《深院》七绝一首,题下注云:“辛未年在南安县作。”又《闺恨》七绝一首,注云:“壬申年在南安县作。”又《闺情》七绝一首,注云:“辛未年在南安县作。”这三首显然都是晚年在福建的作品。为什么序文中说这一集诗是未登进士的早年新作,而实际并不如此?为什么还要在诗题下注明实际的创作年代?震钧说:

序中所书甲子,大都迷谬其词,未可尽信也。其谓庚辰,辛巳迄己丑、庚子之间者,考其时在僖宗之代,致尧方居翰林也②。而一卷《香囊》,全属旧君故国之恩,彼时安所用此?此未可信也。又所谓“大盗入关”者,似指黄巢矣,而云“迁徒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复以吟咏为意”。则益可疑。考巢贼乱后,致尧始贵,并无避地之举,直至梁移唐祚。致尧始“不常厥居”,所谓“天涯逢故旧,避地遇故人”者,正此时也。然则“大盗”盖指朱温,而避地则贬濮州,贬荣懿,徙邓州。南依王审知,均是也。故《无题》诗序云:“丙寅年在福建寓止”,可徵《香奁》一集,编于晚年梁氏既禅以后,故不得不迷谬其词以求自全云尔。

又说:

今集中诗凡有年之可考者,均在贬官以后,即《翰林集》亦始于及第之年,未及第前,无一诗之在,抑又何也?以此见《香奁集序》乃故为迷谬之词,用以避文字之祸,都非正言也。

凡是仔细读过一遍《香奁集》的人,对于这个疑问,恐怕都会与震钧持相同的解释。现在让我们用这个观点来看几首诗:

懒卸头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皇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可以说是仄韵拗体五言律诗。但《花草粹编》却把它作为《生查子》词收入了。因为音调与《生查子》词完全一样。苏东坡有一首诗,题云:《送苏伯固效韦苏州》,诗云: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涩花如雾。

后夜送君时,梦绕湖边路。

这首诗既见于东坡诗集,又见于东坡词集,亦题作《生查子》。东坡诗题所谓“效韦苏州”,是指韦应物。查今本韦应物诗集中没有这样声调的诗。很可能是韩致尧之误。从这一个例子可知唐代末年,诗的句法音律已在变革,也是从诗发展为词的一个迹象。

震钧在《懒卸头》这首诗后,加了一个笺释云:“一腔热血,寂寞无聊,惟以眼泪洗面而已。”我以为这样笺释,还没有能透发出政治比兴的意义,它仍然是在为艳情诗作解释。韩偓另外有一首诗,癸酉年在南安县作的《闺情》,也用“懒卸头”,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轻风的砾动帘钩,宿酒初醒懒卸头。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掾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入两眉愁。

我以为这两首诗是同时所作,表现的也是同一类型的情绪。既然是在南安时所作,可知作者当时的情绪是正在考虑要不要到福州去依附王审知。“懒卸头”即不想改妆,二诗中都表达了这个意志。“懒卸凤皇钗,羞入鸳鸯被”这一联的喻意最为明白。“宿酒初醒”是指在长安时的政治生活,犹如酒醉一场。“时复见残灯”一联,分明是说唐代的灭亡。此外一些诗句,都是借妇女的闺情来表现自己的政治悲愤。因此,震钧把《香奁集》比之为屈原的《离骚》。他说:“《香奁》之所以同于《离骚》,以其同是爱君也。所以异于《离骚》,《离骚》以美人比君,《香奁》以美人自比。如第一首《幽窗》,纯描怨女之态,而实以写羁臣也。大抵致尧素性修洁,不肯同流合污,故以静女自方。”这意见也说得很好,不过集中诗并不全是以静女自比:

荐福寺讲筵偶见又别

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

景色疑春尽,襟怀似酒阑。

两情含眷恋,一向改辛酸。

夜静长廊下,难寻屐凿看。

这首诗是记述在荐福寺听讲佛经的席上偶然见到那个人,一见之后,随即分别,因此作这首诗来抒写惆伥的情怀。问题是:“偶见”的那个人是谁?如果是一个互相爱恋而不得在一起的女人,这首诗就是单纯的艳情诗。但震钧说:“此首在朝日作。唐代重行香,此是因行香晤及宰相,碍于朱全忠,不得尽言也。”他以为这是在节日到佛寺里去烧香的时候,偶然见到宰相,因为碍于朱全忠,不敢多谈,匆匆分别。这样的“以意逆志”,当然也讲得通。尾联可以解释为见面后夜晚回忆,一切已成过去,连脚迹印都不可见了韩掾香焦亦任偷。这样讲,那么这首诗又具有政治比兴的意义了。

可能有人会怀疑,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诗,一切色情诗、香艳诗岂非都可以讲作有比兴意义的吗?是的,我说,应当有这个疑问。不过,如果你多读古诗,你就能发现,有些诗是作者确无比兴寄托,而读者可以用比兴寄托来讲解,并且以比兴寄托的意义来引用这首诗。另一种诗是作者确有寓意,但文字表面不很看得出来,读者也不容易体会作者的寓意,这就失之交臂了。《香奁集》中的诗,如果说是有比兴意义,也只是以政治情绪比作恋爱情绪,或者如震钧所说,以“闺情”为“离骚”。这种比兴,很难将一诗一句,实指其为某人某事。震钧的“发微”,止是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情绪,揣摩韩偓政治生活中某一时期所可能有的情绪。这样的笺释,可信的成分不大。我不同意震钧的笺释,但同意他对《香奁集》的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艳情诗,作者是有所寄托的。序文所述与诗集中的自注显有矛盾,这是作者有意暗示读者的破绽。这是第一个论证。另一个论证是韩偓的另一首诗,题目是《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缉缀小诗钞卷里,寻思闲事到心头。

自吟自泪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

这首诗也是给读者的暗示,如果作者自知这些诗是为男女爱情而作,为什么还要恐怕无人懂得呢?末句“肠断蓬山第一流”,又是一句双关典故,既可以释为指天仙美女,又可以指翰林学士。所以震钧在此诗后笺云:

此则忍俊不禁处。一生心事,和盘托出。盖《香奁集》画龙点睛处也。其云:“自吟自泪无人会”,盖早知后人必以《香奁集》为郑卫之音矣。

这一段话,确是“发微”了。可是从元人《瀛奎律髓》以来,评论韩偓诗者,都没有注意这一序一诗。胡震亨说:“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唐音癸签》)沈德潜说:“偓早岁喜为香奁诗,后一归节义,得风雅之正焉。”(《唐诗别裁》)此二家都以为《香奁集》诗是韩偓早年作品,好象都没有看见诗题下作者自注写作年代。方虚谷说:“香奁之作,词工格卑,岂非世事已不可救,姑流连荒亡,以抒其忧乎?”(《瀛奎律髓》)他知道这些诗不是早年作品,也知道是“抒忧”之作,但他不能认识这是诗人寓意之作,而以为是诗人自写其消极的醇酒妇人生活。这三家都不免使韩偓慨叹“无人会”了。

胡震亨《唐音癸签》中有一节说:

宋元编录唐人总集,始于古律二体中备析五、七等言为次。于是流委秩然,可得具论:一曰四言古诗,一曰五言古诗,一曰七言古诗,一曰长短句,一曰五言律诗,一曰五言排律。一曰七言律诗,一曰七言排律,一曰五言绝句,一曰七言绝句。

这是胡震亨记录他所见宋元人编辑的唐人诗集的分类目录,查唐代诗人自己或后辈所编诗集如韩愈、白居易、元稹等集,现在所见都是唐编旧本,止分古诗、律诗两类。《香奁集》是韩偓自己编定的,其分类方法已经和胡震亨所说的一样。但排律这个名词,晚唐时还没有产生,看来今本《香奁集》和《翰林集》都经宋元人重新编定,不是韩偓自编的原样。

分类《香奁集》中果然有“长短句”一类,值得我们注意。长短句是五言、七言混合体的歌诗,有时还加一、二个三言句。这种诗体,盛唐时已有,李白称为“三五七言”。中、晚唐时,乐府、歌行、曲子词,都用杂言,于是产生了“长短句”这个名词,以概括当时一种新的诗体。但到了北宋,长短句这个名词的概念已与诗分离,而属于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在五代时称为曲子词,到了南宋,才定名为词。

《香奁集》的分类,如果不是韩偓自己分的,至少也该是北宋初期人分的。在七言古诗之后,五言律诗之前,有“长短句”诗六首:《三忆》(三首),《玉合》、《金陵》、《厌花落》各一首。揣测编者之意,似乎以为这是五、七言古诗的变体。《三忆》三首,完全是拟作沈约的《六忆》诗,本该属于乐府诗。《玉合》等三首的声律就有些不古不今,非诗非词。

玉合

罗囊绣,两凤皇;玉合雕,双鸂鶒。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思忆。

长思忆,经几春;人怅望,香氤氲。

开缄不见新书迹,带粉犹残旧指痕。

金陵

风雨潇潇,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

才鬼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徒已矣,

罗袜金莲何寂寥。

读这两首诗,再和温庭筠的《菩萨蛮》对比,你就可以明白,长短句是晚唐的诗体,它倾向于作为曲词。曲子词是按现成的曲调配合的诗,它的声律逐渐与诗分化了。《玉合》或《金陵》如果是一个曲调名,有现成的曲谱,那么它们也是曲子词了。区别仅仅在此,因此,王国维辑录韩偓的词,把这两首和《生查子》、《三忆》都收了进去。

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

①韩僻的字,《唐书》本传云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云:字致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字致元。《四库总目提要》以为当作致尧,光与元皆形近而误。然吴融有《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吴融与韩偓同时同官,似不应有误。

②按庚辰至庚子,皆在龙纪元年进士及第之前,时韩偓尚未入仕,震氏云偓“方居翰林”,误。

猜你喜欢
  赵龙图·唐圭璋
  卷四十二·阮阅
  提要·刘克庄
  元诗选二集戊集目录·顾嗣立
  陈刚中诗集卷二·陈孚
  偶然·徐志摩
  孏窟词·侯寘
  南海之神·闻一多
  卷九十八·徐世昌
  第一出 开场·丁耀亢
  横浦诗钞·吴之振
  卷三百三·陈廷敬
  卷三百六十·佚名
  张辑词作鉴赏·佚名
  六娘死继春自缢·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824_1 【短歌行】子兰   日月何忙忙,出没住不得。使我勇壮心,少年如顷刻。   人生石火光,通时少于塞。四季倏往来,寒暑变为贼。   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卷824_2 【饮马长城窟】子兰   游客长

  • 赵龙图·唐圭璋

      念奴娇   吾今老矣。好归来、了取青山活计。甲子一周馀半纪,谙尽人间物理。婚嫁随缘,田舍粗给,知足生惭愧。心田安逸,自然绰有馀地。   还是初度来临,葛巾野服,不减貂蝉贵。门外风波烟浪恶,我已收心无累。弟劝兄酬,儿

  • 毛滂·唐圭璋

      滂字泽民,衢州人。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崇宁初,除删定官。五年(1106)送吏部与监当。政和中,守嘉禾。有东堂词。  水调歌头  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

  • 第十六回 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蔡东藩

      却说魏主焘驰还平城,饮至告庙,改元正平,所有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无非是表扬威武,夸示功绩的意思。魏自拓跋嗣称盛,得焘相继,国势益隆,但推究由来,多出自崔浩功业。浩在魏主南下以前,已为了修史一事,得罪受诛,小子于十四回

  • 卷四·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四 乙未商王成汤十有八祀 大纪论曰古史不载汤改元独刘道原载之非其实也夫人君即位之一年谓之元年一定而不可易也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弘治七年四月己未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辛酉南京刑部尚书郑时复乞致仕不允○命南京文武官员折色俸粮俱钱钞中半兼支○礼部覆奏办事官郑善桓所陈严学校一事谓天下学校生员额外滥收者多然科贡各有定额往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丙午朔谕兵部山场延烧密迩 陵寝朕心深切惊惧近日蓟镇贼夷屡次窃犯杀掳哨役失事如何未见查报着该督抚官一并勘明具奏○巡按河南张至发奏本年四月十四日夜有 福府随封军较七八百名齐至东门挟赏鼓噪震

  • 第四四二佥禀光绪十年二月初一日一二二二五--一·佚名

    大溪墘庄业户、生监等,禀请新竹知县朱:吊销已革总理锺廷英谕戳具佥禀竹北二保大溪墘庄业户曾国兴、徐国和、生员何腾凤、例贡生徐祥云、张裕光、监生陈鸿熙、徐锡荣、童生何鸣凤、徐锡龄、结首锺鸿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楚王英之狱汉光武建武十五年夏四月丁巳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准阳公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十七年冬十月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其余九国公皆为王二

  • 食货一○·徐松

    赋税杂录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二月一日,详定一司 令所删定官魏师逊言:「郡县或咤米价贱,于输纳之时,却欲以苒折钱。欲望申 郡县守令,监司觉察,许人户越诉。」从之。 十一月二十二日,权知池州黄子游言:「本州岛六县每岁所纳苒税,

  • 论语纂笺卷五·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防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董仲舒传孟康注云项槖】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

  • 卷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钱塘程川撰易四统论经义四问屯需二象皆隂阳未和洽成雨之象然屯言君子以经纶需乃言饮食宴乐何也曰需是缓意在他无所致力只得饮食宴乐屯是物之始生象草木初出地之状其初出时欲破地面而出不

  • 卷五·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五王一之六集传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颖逹曰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汉书地理志云初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比短短

  •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二十二·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神通宝藏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法周罗法门。大神通法门。香藏法门。师子吼入聚法门。破法相法门。栴檀凉法门。无相法门

  • 卷第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是时太子既登位已。告诸群臣曰。汝等杀却达摩。时宰牛大臣白大王言。不作观察。无事何故即杀达摩。身现怀妊。未审生男或是生女。若生男时方可杀却。时王

  • 伤寒论纲目·沈金鳌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

  •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说无垢称经·佚名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