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十三

宋 陆防 撰刘潘李严张龚列传第十

刘仁赡字守惠淮阴洪泽人父金事吴武王有战功至濠州团练使长子仁规娶武王女贵于其国尝为清淮军节度使仁赡略通儒术好兵书有名于国中事烈祖歴黄袁二州刺史入为龙卫军都虞候拜鄂州节度使元宗伐楚仁赡帅舟师克巴陵抚纳降附甚得人心保大中湖湘戍兵溃归复失故楚地上书者多谓周人有南侵之谋淮上石偶人言元宗闻而恶之断其首自六月至冬不雨长淮可渉民流入周边城遮杀之不能禁唐亦兴屯田修边僃以寿州最为要地十三年徙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自杨氏有吴嵗暮淮涸辄增戍以备侵轶谓之把浅监军吴廷绍以为无事徒费粮糗罢之仁赡表陈不可罢未及行周已遣将李谷王彦超韩令坤等帅师大入诏书暴我纳李金全援李守贞慕容彦超结契丹太原之罪报至上下失色仁赡独部分号令宴劳吏士闲暇如平时十一月出兵破城南大栅杀周兵数千人元宗遣神武统军刘彦贞将三万人救寿州十四年正月彦贞至来远镇距寿州二百里军容甚盛李谷烧营夜遁保正阳彦贞率战舰数百艘泝淮而上仁赡曰敌已畏君矣当持重养盛以俟闲若遽求战而不能胜则大事去矣彦贞不从仁赡曰周人遯必设伏遇之将败绩乃率励其下益兵固守彦贞果大败没于阵伏尸三十余里亡戈甲三十万周世宗自将攻城屯于城西北淝水之阳征宋亳陈颍许秦徐宿州丁夫数十万僃攻城云梯洞屋下临城中数道同时进攻塡堑陷壁昼夜不少休如是者累月每鼓角四发声震墙壁皆动我援兵在外者见利辄进常陷伏中以故屡败而终不悟仁赡虽知外援之败意气益壮觇世宗在城下据胡牀督攻城仁赡素善射自引弓射之箭去胡牀数歩辄堕世宗命进胡牀于箭堕处后箭复远数歩而堕仁赡知之投弓于地曰若天果不佑唐耶吾有死于城下耳终不失节于是世宗遣中使来谕曰知卿忠义然士民何罪又亲驾临城招之皆不从自正月至四月不可下世宗还京师扬防滁和舒蕲诸州皆复为唐守涡口定远周兵戍守者亦皆为我师袭破江左几复振而寿州之围独不解元宗遣元帅齐王景达以兵数万来援分重兵据紫金山列寨十余处与城中传烽相应筑甬道抵城通餽饷六月仁赡出兵杀周兵数百焚攻城洞屋甚众周将李重进等兵力颇屈仁赡因请乘世宗之归以边镐守城自出决战景达畏懦又方任陈觉固不许仁赡愤郁得疾少子崇谏夜泛小舟渡淮谋纾家祸为军校所执仁赡命腰斩之监军使文德殿使周廷搆哭于中门又求救于仁赡妻薛氏薛氏曰崇谏幼子固所不忍然贷其死则刘氏为不忠之门促命斩之然后成防闻者皆为出涕十五年二月世宗复亲征屡战皆克唐军被俘馘者四万人余众不能复整朱元朱仁孙璘皆降周仁赡闻之扼吭愤叹世宗知寿州且下心独嘉仁赡之忠恐城破杀之乃下诏谕使自择祸福三月甲辰又耀兵城北而仁赡已困笃不知人监军周廷搆营田副使孙羽等为仁赡表请降戊申世宗次城北受之舁仁赡至幄前抚劳嘉叹拜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命还城养疾辛亥昼晦雨黄沙如雾世宗在下蔡疑有变驰骑觇之乃仁赡卒年五十八州人皆哭偏裨及士卒自刭以狥者数十人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録其子崇讃为懐州刺史赐庄宅各一区元宗闻仁赡死哭之恸赠太师中书令諡忠肃叹曰仁赡有知其肻舍我而受周命耶是夕梦仁赡若拜谢庭中加封卫王后主立进封越王开寳中仁赡子崇谅为进奉使太祖嘉其忠臣之后特命为都官郎中仁赡至今庙食寿春不絶

论曰政和中先君防稽公为淮西常平使者实请于朝列仁赡于典祀且名其庙曰忠显后又尝寓家寿春方世宗攻下寿州废为寿春县而徙寿州于下蔡故寿春父老喜言仁赡死时事言其夫人不食五日而卒今传记所不载庙在邑中歳时奉祀甚盛乾道淳熙之间予游蜀在成都见梓潼令金君所藏周世宗除仁赡天平军节度使告身白纸书墨色印文皆如新金君言仁赡独一裔孙卖药新安市客死无后故得之其词与王溥所修周世宗实録皆合若欧阳氏五代史所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汝为多葢摘取制中语载之本不相聮属又颇有润色也以仁赡之忠天报之宜如何而其后于今遂絶天理之难知如此可悲也夫

潘佑幽州人祖贵事刘仁恭为将守光杀之父处常脱身南奔事烈祖为散骑常侍佑生而狷洁闭门苦学不交人事文章议论见推流辈陈乔辈荐于元宗起家秘书省正字后主在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佑预其间及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议纳后礼援据精博迁知制诰召草劝南汉书文不加防迁中书舍人后主以潘卿称之酷喜老庄之言尝作文曰庄周有言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仆佩斯言久矣夫得者如人之有生自一歳至百嵗自少得壮自壮得老嵗运之来不可郤也此所谓得之者时也失之者亦如一歳至百嵗暮则失早今则失昔壮则失少老则失壮行年之去不可留也此所谓失之者顺也凡天下之事皆然也达者知我无奈物何物亦无奈我何也其视天下之事如奔车之歴蚁垤也値之非得也去之非失也燕之南越之北日月所生是为中国其间含齿戴髪食粟衣帛者是为人刚柔动植林林而无穷者是为物以声相命是为名倍物相聚是为利彚首而芸芸是为事事往而记于心为喜为悲为怨为恩其名虽众实一心之变也始则无物终复何有而于是强分彼我彼谓我为彼我亦谓彼为彼彼自谓为我我亦自谓为我终不知孰为彼耶孰为我耶而世方狥欲嗜利系心于物局促若辕下驹安得如列御冦庄周者焚天下之辕释天下之驹浩浩乎复归于无物欤此吾平昔所言也足下之行书以赠别开宝五年更官名改内史舍人初与张洎亲厚及俱在西省所趋既异情好顿衰每叹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愤切上疏极论时政歴诋大臣将相词甚激讦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佑七疏不止且请归田庐乃命佑专修国史悉罢他职而佑复上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竆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囘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而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刭年三十六徙其家饶州处士刘洞赋诗吊之国中人人传诵为泣下及王师南征下诏数后主杀忠臣葢谓佑也子华仕宋至屯田员外郎以疾致仕景德中真宗皇帝怜佑之忠起华于家授故官

论曰佑学老庄齐死生轻富贵故其上疏纵言诋讦若惟恐不得死者虽激于一时忠愤亦少过矣后主非强愎雄猜之君而陷之于杀谏臣使佑学圣人之道知事君之义岂至是哉不幸既死同时诸臣已黙黙为降虏矣犹丑正嫉言视之如仇诬以狂愚惑溺淫祀左道之罪至斥为人妖虽后之良史有不能尽察其说者于戏悲夫

李平本姓名曰杨讷少为嵩山道士与汝阴布衣舒元共学数年业成同游蒲中客于节度使李守贞守贞叛汉使两人怀表间行乞师于金陵元宗为出师数万为之声援甫出境而守贞叛两人无所复命且唐遇之厚因留事唐而讷始自称李平元亦易姓朱元宗皆以为尚书郎吴越侵常州欲以平为将固辞迁卫尉少卿周兵取蕲州不能有复弃而归乃以平为刺史朱元叛元宗以平本与元同归唐虑其不自安召还金陵使者失指械平以归元宗大惊慰勉之拜建州节度使召为卫尉卿潘佑好老庄平少为道士习其説因相与游平请复井田法造民籍复造牛籍课民种桑后主本好古务农甚悦其言使判司农寺平急于成功施设无渐人不以为便后主亦中悔罢之而佑歴诋一时公卿独称荐平请以判司会府羣议益不平会佑以直谏得罪因坐以与平淫祀神事系平大理狱缢死狱中

严续字兴宗冯翊人祖实仕故唐为江淮水陆转运判官徙家广陵父可求为吴武王谋臣及景王宣王嗣立又皆有功宣王建国可求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和二年卒续十余嵗以父防补千牛僃身迁秘书郎尚烈祖女生长富贵而性恭谨歴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元宗即位进礼部尚书中书侍郎出牧池州复拜中书侍郎兼三司使又出为江州节度使数年复入知尚书省遂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初续之未出池州也宋齐丘专国公卿多附之惟续持正不为屈翰林学士常梦锡尝指言齐丘过咎元宗语之曰大臣惟严续能自立然才短恐不能胜其党卿宜助之梦锡退谕指于续续因与梦锡亲厚然不能尽用其言也卒为党人所排与梦锡俱补外及为相虽自以肺腑尽忠不贰然寡学识听用多非其人不能称职或作螃蟹赋以讥切之是时以军兴百司政事往往归枢密院续言多不见用求罢拜鎭海军节度使属疾还都已革犹不乱与客言论如平时后主使内夫人问之歴陈羣臣邪正某当进某当退辞气慷慨不及其私翼日卒年五十七諡曰懿初续以不学见轻同列遂力敎子弟诸子及孙举进士者十余人

张易字简能魏州元城人高祖万福故唐金吾将军后徙莱州掖县易性豪举尚气少读书于长白山又徙王屋及嵩山苦学自励食无盐酪者五嵗齐有高士王达灵居海上博学精识少许可易从之游数年入洛举进士不中以升元二年南归授校书郎大理评事时方重赤县拜上元令元宗立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刺史朱匡业平居甚谨然醉则使酒陵人果于诛杀无敢犯者易至赴其宴先已饮醉就席酒甫一再行掷杯推案攘袂大呼诟责锋起匡业尚醒愕然不敢对惟曰通判醉甚不可当也易巍峩喑呜自若俄引去匡业使吏掖就马自是见易加敬不敢复使酒郡事亦赖以济太弟景遂初立高选宫僚召为赞善大夫景遂召饮以玉杯行酒因与坐客传玩至易忽大言曰殿下有重宝轻士之意何耶抵于柱础碎之坐皆失色其他规正皆此景遂不为忤待易益厚迁刑部郎中判大理寺周人南侵时江淮久安人不知战我师屡北上下震恐易独扬言朝路曰国家被山带海守奕世之业昔者夫差以无道之兵威陵齐晋孙权以草创之国势遏曹刘今若上下并力敌何足畏哉元宗闻而异之召使宿直禁中议事然亦不能用也陈觉李征古方用事朝野侧目易一日朝退叹曰吾忝廷尉职诛邪孽当手毙二竖以谢旷官俄以吴越犯边出为宣歙招谕使判宣州前刺史方筑州城役徒数万一切罢遣之曰自守者弱远图者强何以城为吴越闻之慑服不敢复犯后主封吴王召易为吴王司马东宫建又为左庶子后主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复判大理寺寻乞解大理改勤政殿学士判御史台采武德至宝歴君臣问对及臣下论奏骨鲠者七十事为七卷曰谏奏集上之注太未成卒年六十一龚慎仪后主时为给事中开寳三年高祖欲封南汉未决诏后主谕刘鋹令奉正朔后主乃遣慎仪持书使南汉书曰仆与足下叨累世之盟虽疆畿阻阔休戚实同敢奉尺书敬布腹心昨大朝伐楚足下疆吏弗靖遂成衅隙初为足下危之今敝邑使臣入贡皇帝幸以此宣示曰彼若能幡然改图单车之使造廷则百万之师不复出矣不然将有不得已者仆料大朝之心非贪土地也怒人不賔而已且古之用武不计强弱小大而必战者有四父母宗庙之讐一也彼此乌合民无定心二也敌人进不舍我退无守路战亦亡退亦亡三也彼有败亡之势我乘进取之机四也今足下与大朝无是四者而坐受天下之兵决一旦之命有国家利社稷者固如是乎夫彊则南面而王弱则玉帛事大屈伸在我何常之有违天不祥好战危事天方相楚尚未可争而况今日之事耶地莫险于劒阁而蜀亡矣兵莫强于上党而李筠失守矣窃意足下国中必有矜智好谋之臣献尊主强国之策以谓五岭之险非可遽前坚壁清野絶其饟道依山阻水射以强弩彼虽百万之兵安能成功不幸而败则轻舟浮海犹足自全岂能以万乘之主而屈于人哉此说士之常谈可言而不可用异时王师南伐水陆并举百道俱进岂暇俱絶其饟道尽保其壁垒或用吴越舟师自泉州航海不数日至足下国都矣人情恟恟则舟中皆为敌国忠义效死之士未易可见虽有巨海孰与足下俱行乎敢布腹心惟与大臣熟计之史馆修撰潘佑之辞也鋹得书怒囚愼仪不遣后主表闻太祖遂决兴师南汉平乃得归后主之亡也慎仪为徽州刺史防昭武留后卢绛闻国破提兵自宣州欲入福建过歙慎仪闭城拒守绛怒曰愼仪吾故人何为见拒遣裨将马雄攻之慎仪朝服而出为雄所害

 

南唐书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李延寿
  第八十五回 梁鼎芬造府为说客 黎元洪假馆作寓公·蔡东藩
  云蕉馆纪谈·佚名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一·佚名
  西汉年纪卷三·王益之
  自序·郝经
  刘敏元传·房玄龄
  刘磡传·房玄龄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十四年·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録·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七怀清堂集目録     别集类六 【国朝】卷一古今体五十四首卷二古今体六十四首卷三古今体七十六首卷四古今体五十四首卷五古今体四十九首卷六古今体九十四首卷七古今体七十三首卷八古今

  • 长离阁集目录·王采薇

    长离阁集一卷(诗七十一首词一首)燕燕于飞 山中作 自君之岀矣 山中忆呉如霞姊 复与季逑夜起视月同作 池上书寄薇隐 望夫石 香草河舟晚 晓步 梦游 秋胡 兰芝曲 华淸曲 昆灵曲 前楼 句容斋舍 寒食吟 秋夜荅季逑 梦天 春眠

  • 第一节外国人·佚名

    第一 札饬第二 卖杜绝尽根田契字第三 卖杜绝根田契字第四 卖杜绝塭契字第五 换塭地字第六之一 调换田地字第六之二 调换田地契字第七 租田地契字第八 执照第九 执照第一○ 札饬第一一之一 永远租给约据字第一一之二

  •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佚名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查四库全书排架,系依照编目体例,每部以类为次,史部内《御批通鉴辑览》一书,不但各卷评语均出圣制,其中纲目大书分注,亦一本睿裁,是以敬谨列入史部编年第

  • ●崇祯记闻录卷四·佚名

    三月,偶阅邸报,见广昌伯刘□揭,为两朝彝伦攸系,一时真伪宜详,沥血再陈,上全皇仁事。前童氏自河南至,来历已具前疏,不敢复赘。羁留寿州十余日,爵细为究询,但言皇上藩邸事,未言及周王一字。如系周王的妃,即不能复正王妃,犹得生全自保

  • 熙宗悼平皇后传·脱脱

    熙宗悼平皇后,姓裴满氏。熙宗即位以后,裴满氏被封为贵妃。天眷元年(1138),她又被立为皇后。她的父亲忽达拜太尉之职,熙宗赠授她曾祖父斜也司空之职,赠授她祖父鹘沙司徒之职。皇统元年(1141),熙宗接受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

  • 萧拜住传·宋濂

    萧拜住是契丹石抹氏人。曾祖丑奴,善骑射,见广识多,在金做官,带领千户驻古北口防守。后投降元朝,因攻取平、滦、檀、顺、深、冀等州及昌平红螺、平顶诸寨,又在邦君甸两败金兵,授檀州军民元帅。太祖西征,丑奴驿送竹箭弓弩弦各一

  • 卷一百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七歌颂五十七【生监诸臣八】仁寿镜赋生          员【臣】宫耀亮猗惟仁寿之宫有此千秋之监虽潜形於幽独如扬光於明旦浩乎秋水之澄

  • 春秋讲义卷三上·戴溪

    宋 戴溪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之桓宣皆继故而立无所畏惧偃然而行即位之礼春秋即其实而书之明着其罪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文公防祭未终纳币于齐君子固已非之今宣公执亲之防才逾年尔遽遣人逆

  • 卷四十一·王天与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四十一   元 王天与 撰君牙第二十七       周书穆王命君牙爲周大司徒作君牙【汉孔氏曰穆王康王孙昭王子君牙臣名唐陆氏曰穆王名满君牙或作君雅唐孔氏曰命君牙

  • 启发社会的力量·梁漱溟

    我们的运动,就在启发社会的力量;使殆死的散漫的社会,变成活的团聚的社会;从社会没有力量,变成社会有力量。要让社会有力量,须打通地方上有力量的人的心。现在最不了的是大家缺乏公共意识;要社会大家有公共意识,须先在一地方上

  •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三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

  • 了本生死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于是贤者舍利弗谓诸比丘言。诸贤者。佛说若诸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此谓何义。是说有缘。若见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佛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根本真言品第二  三昧耶经中。略说出无动明王根本秘要成就一切事业。为欲令诸修行者显发诸佛实智故。三世诸佛应正等觉者。皆由成就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于菩提树下现证最胜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六随文释义者。从初列众之中有二义。一释菩萨名。二释声闻名。初释菩萨名中。有六段意趣 一从初一百四十二个菩萨。以普贤文殊二菩萨及佛。是总该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一部经之总别同异成坏法也 二从初

  • 卍·谷崎润一郎

    《卍》是谷崎润一郎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卍(读音wan,四声,同 “万”),在日语中为纵横交错之意,在本书中象征了两男两女、同性异性间纠缠不清的爱欲。故事中,主角柿内园子与丈夫孝太郎的婚姻关系乏

  • 丁香花·孟森

    《丁香花》,是 “辨伪”之作,欲辨之伪,乃是当时哄传龚自珍与绘贝勒夫人顾春的“婚外恋”。流言即以1839年自珍至北京接眷南下而自己不进京城为借口,说他正因为害怕贝勒报复而不敢进城。孟森将其他有涉暧昧的举证破除得一

  • 千山剩人禅师语录·函可

    明函可说,元赋等编,今羞等录。六卷。卷首收像赞、序、请启;卷一卷二收上堂;卷三卷四收小参;卷五收普说、茶话、问答;卷六收拈古、颂古。偈、书;卷末附重梓姓氏、塔铭、塔碑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