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一 天文志

案:《天文志序》原本阙佚,然其日食、星变诸门,事迹具存,较《欧阳史·司天考》为详备。今考《五代会要》所载星变、物异诸门,与《司天考》互有详略。盖五代典章散佚,各记所闻,未能画一也。参考诸书,当以是书为得其实焉。

日食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时言事者多引汉高祖末年日食于岁首,梁祖甚恶之,于是素服避正殿,百官各守本司。是日,有司奏:“云初阴晦,事同不食。”百僚奉表称贺。

末帝龙德三年,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唐庄宗同光三年,四月癸亥朔,时有司奏:“日食在卯,主岁大旱。”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二年,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三年,二月丁丑朔,日食。其日阴云不见,百官称贺。

长兴元年,六月癸巳朔,日食。其日阴冥不见,至夕大雨。二年,十一月甲申朔,先是,司天奏:“朔日合食二分,伏缘所食微少,太阳光影相铄,伏恐不辨亏阙,请其日不入阁。百官守司。”从之。

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乙卯,先是,司天奏:“正月二日,太阳亏食,宜避正殿,开诸营门,盖藏兵器,半月不宜用军。”是日太阳亏,十分内食三分,在尾宿十七度。日出东方,以带食三分,渐生,至卯时复满。三年,正月戊申朔,司天先奏,其日日食。至是日不食,内外称贺。四年,七月庚子朔,时中书门下奏:“谨按旧礼:日有变,天子素服避正殿,太史以所司救日于社,陈五兵、五鼓、五麾,东戟西矛,南弩北楯,中央置鼓,服从其位,百职废务,素服守司,重列于庭,每等异位,向日而立,明复而止。今所司法物,咸不能具,去岁正旦日食,唯谨藏兵仗,皇帝避正殿素食,百官守司。今且欲依近礼施行。”从之。七年,四月甲寅朔,是日百官守司,太阳不食,上表称贺。八年,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少帝开运元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二年,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三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汉隐帝乾祐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周太祖广顺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月食

梁太祖开平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夜,先是,司天奏:“是日月食,不宜用兵。”时王景仁方总大军北伐,追之不及。至五年正月二日,果为后唐庄宗大败于柏乡。

唐庄宗同光三年,三月戊申,月食。九月甲辰,月食。

明宗天成三年,十二月乙卯,月食。四年,六月癸丑望,月食。十二月庚戌,月食。

晋高祖天福二年,七月丙寅,月食。五年,十一月丁丑,月食鹑首之分。

少帝开运元年,三月戊子,月食。九月丙戌,月食。

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月食。

周世宗显德三年,正月戊申,月食。五年,十一月辛未,月食。

◎月晕

唐明宗天成元年,十一月,月晕匝火、木。

◎彗孛

梁太祖乾化二年,四月甲戌夜,彗见于灵台之西。

唐明宗天成三年,十月庚午夜,西南有孛,长丈余,东南指,在牛五度。

末帝清泰三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长尺余,形细微,经天垒、哭星。

晋高祖天福六年,九月,有彗星长丈余。八年,十月庚戌夜,有彗见于东方,西指,尾长一丈,在角九度。

周太祖显德三年,正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参角,其芒指于东南。

◎五星凌犯

梁太祖开平二年,正月乙亥,岁星犯月。

乾化二年,五月壬戌,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占曰:“心为帝王之星。”其年六月五日,帝崩。

唐庄宗同光二年,八月戊子,荧惑犯星。三年,三月丙申,荧惑犯上相。四月甲申,荧惑犯左执法。六月丙寅,岁犯右执法。九月己亥,荧惑在江东犯第一星。 案《欧阳史》:九月丙辰,太白、岁相犯。是书不载,疑有阙文。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癸卯,太白犯心大星。辛亥,荧惑犯上将。

九月庚午,荧惑犯右执法,已卯,荧惑犯左执法。十月戊子,荧惑犯上相。十二月,荧惑犯氐。二年,正月甲戌,荧惑、岁相犯。二月辛卯,荧惑犯键闭。三月,荧惑犯上相。六月辛丑,荧惑犯房。九月壬子,岁犯房。

三年,正月壬申,太白、荧惑合于奎。闰八月癸卯,荧惑犯上相。乙卯,荧惑犯右执法。庚午,太白犯左执法。九月庚辰,镇、岁合于箕。辛巳,太白、荧惑合于轸。十二月壬寅,荧惑犯房,太白、岁相犯于斗。四年,三月壬辰,岁犯牛。九月丙子,荧惑入哭星。

长兴元年,六月乙卯,太白犯天樽。十一月壬戌,荧惑犯氐。十二月丙辰,荧惑犯天江。二年,正月乙亥,太白犯羽林。四月甲寅,荧惑犯羽林。八月,辰犯端门。十一月丙戌,太白犯键闭。三年,四月庚辰,荧惑犯积尸。九月庚寅,太白犯哭星。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壁垒。四年,八月己未,五鼓三筹,荧惑近天高星,岁星近司怪,太白近轩辕大星。 案《欧阳史》:九月辛巳,太白犯右执法。是书不载。

末帝清泰元年,六月甲戌,太白犯右执法。

晋高祖天福元年,三月壬子,荧惑犯积尸。四年,四月辛巳,太白犯东井北辕。甲申,太白犯五诸侯。五月丁未,太白犯舆鬼中星。六年,八月辛卯,太白犯轩辕。九月己卯,荧惑犯上将。八年,八月丙子,荧惑犯右掖。十月丙辰,荧惑犯进贤。

开运元年,二月壬戌,太白犯昴。己巳,荧惑犯天钥。四月丁巳,太白犯五诸侯。七月甲申,太白犯东井。八月甲辰,荧惑入南斗。十月壬戌,荥惑犯哭星。 案:此条《欧阳史》不载。 十二月,太白犯辰。二年,八月甲戌,岁犯东井。九月甲寅,太白犯南斗魁。十一月甲午朔,太白犯哭星。

汉天福十二年,十月己丑,太白犯亢距星。

乾祐元年,八月己丑,镇星入太微西垣。戊戌,岁犯右执法。十月丁丑,岁犯左执法。二年,九月壬寅,太白犯右执法。庚戌,太白犯镇。丁卯,太白犯岁。十一月,镇星始出太微之左掖门。自元年八月己丑,镇星入太微垣,犯上将、左右执法、内屏、谒者,勾己往来,凡四百四十三日方出左掖。三年,六月乙卯,镇犯左掖。七月甲申,荧惑犯司怪。八月癸卯,太白犯房。庚戌,太白犯心大星。十月辛酉,太白犯岁。

周广顺元年,二月丁巳,岁犯咸池。己未,荧惑犯五诸侯。三月甲子,岁守心。己卯,荧惑犯鬼。壬午,荧惑犯天户。四月甲午,岁犯钩钤。二年七月,荧惑犯井钺。八月乙未,荧惑犯天樽。九月辛酉,荧惑犯鬼。庚辰,荧惑掩右执法。十月壬辰,太白犯进贤。三年,四月乙丑,荧惑犯灵台。五月辛巳,荧惑犯上将。

显德六年,六月庚子,荧惑与心大星合度,光芒相射。先是,荧惑勾己于房、心间,凡数月,至是与心大星合度,是夜顺行。 案:此条《欧阳史》不载。

◎星昼见

唐同光三年,六月己巳,太白昼见。

天成元年,七月庚申,太白昼见。

长兴二年,五月己亥,岁星昼见。闰五月己巳,岁星昼见。八月戊子,太白昼见。三年,十月壬申,太白昼见。四年,五月癸卯,太白昼见。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

汉天福十三年,四月丙子,太白昼见。

乾祐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

周广顺二年,二月庚寅,太白经天。

◎流星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东方有流星如数升器,出毕宿口,曳光三丈余,有声如雷。

唐长兴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东北方有小流星入北斗魁灭。至五鼓初,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状如半升器,初小后大,速流如奎灭。尾迹凝天,屈曲似云而散,光明烛地。又东北有流星如大桃,出下台星,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灭。五鼓后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余,流注交横。

应顺元年春,二月辛未夜,有大星如五升器,流于东北,有声如雷。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而南流,尾迹长数丈,赤色,移时盘屈如龙形,蹙缩如二铧,相斗而散。又一星稍小,东流,有尾迹,凝成白气,食顷方散。

晋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后,东方有大流星,状如三升器,其色白,长尺余,屈曲流出河鼓星东三尺,流丈余灭。

周显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后,东北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震骇,六街鼓人方寐而惊,以为晓鼓,乃齐伐鼓以应之,至曙方知之。三月,高平之役,战之前夕,有大流星如日,流行数丈,坠于贼营之所。

◎云气

梁开平二年,三月丁丑夜,月有苍白晕,又有白气如人形十余,皆东向,出于晕内。九月乙酉,平旦,西方有气如人形甚众,皆若俯伏之状,经刻乃散。

唐同光三年,日有背气,凡十二。三年,九月丁未夜,遍天阴云,北方有声如雷,四面鸡雉皆雊,俗谓之“天狗落”。是岁,日有背气,凡十三。是月,司天监奏:“自七月三日阴云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后方晴,三辰行度灾祥,数日不见。”闰十二月庚午,日有黑气,似日,交相错磨,测在室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方有赤气,如火焰焰,约二千里。占者云“不出二年,其下当有大兵。”

长兴三年,六月,司天监奏:“自月初至月终,每夜阴云蔽天,不辨星月。”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贯日,是时闵帝遇害。

晋天福初,高祖将建义于太原,日傍多有五色云,如莲芰之状。二年,正月丙辰,一鼓初,北方有赤气,向西至戌亥地,东北至丑地已来向北,阔三丈余,状如火光。赤气内见紫微宫共北斗诸星,其气乍明乍暗。至三点后,后有白气数条,相次西行,直至三鼓后散。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日晕三重,上有背气。

周显德三年,十二月庚午,白虹贯日,气晕勾环。

猜你喜欢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世宗二·张廷玉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四·佚名
  元史续编卷十四·胡粹中
  第七节 漳州海澄之二大战·陈匪石
  卷一百五十五·杨士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卷之九十八·佚名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一百二十四·郑麟趾
  ●崇祯记闻录卷七·佚名
  卷八十一·佚名
  卷第三十·太安万侣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地中海中梦埃及魂入梦·徐志摩

    (埃及,古埃及!)昨夜你古希的精灵,洒一瓢黝黄的月彩, 点染我的梦境; (埃及,古埃及!)我梦魂在海上游行,听波涛终古的幽骚, 终古不平之鸣; (埃及,古埃及!)我鼓梦棹上溯时潮,逆湍险,访史乘的泉源, 邀游云间宫堡; (埃及,古埃及!)在尘埃之外逍

  • 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徐志摩

    柳条青青,南风薰薰,幻成奇峰瑶岛一天的黄云白云,那边麦浪中间,有农妇笑语殷殷。笑语殷殷——问后园豌豆肥否,问杨梅可有鸟来偷;好几天不下雨了,玫瑰花还未曾红透;梅夫人今天进城去,且看她有新闻无有。笑语殷殷&mdash

  • 巻中·殷璠

    ○岑参【七首】参诗语竒体峻,意亦造竒。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终南双峰草堂作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兴来恣佳游,事

  • ●四声猿·沈泰

    (山阴文长徐渭编公安中郎袁宏道评西湖梦珠张元徵、练江荩臣程羽文阅) 正名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 81.温庭筠:菩萨蛮·施蜇存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他说:诗歌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李商隐有文集流传,温庭筠却没有。温庭筠有词,李商隐没有。李商隐进士及笫,有科名;温庭筠没有。温庭筠有一个挣气的儿子

  • 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脱脱

        ◎世宗下   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上闻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之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

  • 卷五·李斗

    ◎新城北录下天宁寺本官商士民祝之地。殿上敬设经坛,殿前盖松棚为戏台,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剧,谓之“大戏”。事竣拆卸。迨重宁寺构大戏台,遂移大戏于此。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

  • 卷之九·佚名

    天顺八年九月辛亥朔永平守臣奏永平城西旧有漆河循城西垣南流入海其城隅基趾乃石山水不能决其外皆土也水至易于冲损昔人于城隅迤东至北门筑土堤一路城隅迤南至西南隅甓泊岸一路以防水患然历年既久数被水冲间遇霖雨居民

  • ◎南北和议笑史·吴虞公

    民国八年,闻南北和议北方派代表南来,南方人士冷淡置之,饷以闭门羹。一般滑稽者流又冷嘲热骂以调笑之。秋窗无俚,因汇录一二妙文如下,阅者可玩索得之已。

  • 卷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三代世表第一 【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

  • 皇甫仲和传·张廷玉

    皇甫仲和,河南睢州人。精通天文历算。永乐年间,成祖北征,仲和与袁忠彻扈从。大军至漠北尚不见寇,准备退兵,命仲和卜卦。仲和说:“今日未刻与申刻之间,寇会从东南来。王师开始会退却,最后必胜。”忠彻也这样说。到了日中还不见

  • 申韩第五十六·桓宽

    御史曰:“待周公而为相,则世无列国。待孔子而后学,则世无儒、墨。夫衣小缺,?祭裂可以补,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令可以防,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迂而不

  • 卷首·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首呉江朱鹤龄撰今文古文唐孔氏曰按伏生今文欧阳和叔夏侯胜夏侯建三家所传及蔡邕所勒石经是也孔氏古文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传是也刘歆贾逵马融等并传孔学云十六篇逸与安国不同者良由孔注之后其

  • 总说·方苞

    总説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官之法度张子曰周礼惟大宰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记得此复忘彼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朱子曰周官徧布周密乃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第九善慧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前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亦能于相自在。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为令此分得圆满。故次有此来。言善慧者。摄大乘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释云。

  • 丰臣秀吉·柴田炼三郎

    本书是柴田炼三郎以日本战国时期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生为蓝本的小说。其实就秀吉的一生而言,浓缩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的确稍显单薄,但因为是小说题材,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个人演绎的成分很少,而且大的事件

  • 鲒埼亭集·全祖望

    文章别集。清全祖望作。祖望故乡浙江鄞县有鲒埼亭,故名。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祖望学问渊博,经史诗文皆所擅长。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留意南明史实,祖望亦广搜其遗闻佚事,续加纂

  • 妇科心法要诀·吴谦

    妇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四十九)。清·吴谦等编。卷四十四调经及经闭诸症;卷四十五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四十六胎前诸症;卷四十七~四十八生育及产后;卷四十九乳症、前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