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

天顺八年九月辛亥朔永平守臣奏永平城西旧有漆河循城西垣南流入海其城隅基趾乃石山水不能决其外皆土也水至易于冲损昔人于城隅迤东至北门筑土堤一路城隅迤南至西南隅甓泊岸一路以防水患然历年既久数被水冲间遇霖雨居民震恐为害匪轻其堤岸固当修筑而东流一水自北而南直冲堤下尤为可虑今欲筑堤于河流始东处横亘激之使合于西流则居民无荡析之忧矣事下工部请所司按实修筑从之

○壬子宣府总兵官都督同知颜彪奏近得边报朵颜卫奄颜帖木儿称有孛来人马六万从大同进贡及称瓦剌扯只八拥众七万欲与孛来讎杀恐有声东击西之谋 上敕沿边将帅镇守巡抚等官严加堤备及敕在京总兵等官整饬军马以听调用

○癸丑调尚宝司卿张翌于南京

○甲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薛桓祭 景陵

○丁巳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言近科道官言举官须会内阁计议此虽故例然 先帝有旨保官审囚不必会同翰林院遵行已久宜仍不预为是 上曰内阁儒臣所以辅朕裁处万几者如举官论狱亦令参预事有可否谁更商确卿等言是 先帝著令宜永遵守

○戊午遣驸马都尉焦敬石璟成山伯王琮富阳伯李舆吏部左侍郎崔恭为正使大理寺右寺丞乔毅礼科给事中霍贵兵科给事中陈钺刑科给事石澄工科给事中纪钦为副使持节册封荆靖王嫡长子见潚为荆王蜀定王嫡长子申鈙为蜀王庶弟友墂为庆符王宁王庶长子觐均为上高王南城兵马副指挥吴文女为兴平王妃广有仓大使王岩女为南乐王妃

○河间府野蚕成茧

○命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徐珍子赞代父原职朔州卫指挥使

○伊府洛阳王勉塣薨王简王庶长子母任氏宣德辛亥生正统癸亥册封至是薨年三十四讣闻辍朝一日赐谥曰安惠祭葬如例

○己未重阳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庚申清平伯吴英子玺袭爵户部请定其禄米之数 上命禄米一千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故事侯伯禄米有定数近例凡袭爵者必取旨定夺本色折色多寡不同禄食之家至是有不足用者矣

○免漕运军士应输耗粮四万六千石有奇初黄州安庆南昌宁波衢州诸卫所运粮赴京值天旱运河浅涩盘剥费用耗米无存户部累奏追徵至是又以为言 上曰军士漕运遇天旱水涸盘剥艰难所亏耗米其免之勿追总督及亻□赞运官员亦免其罪

○辛酉增京畿府州县儒学生员廪米先是各生月支本色米六斗余并折钞今加增二斗从提调学校御史陈政言也

○壬戌镇守独石马营等处右参将都指挥佥事黄瑄等奏胡寇出没不常近据谍报孛来领众六万往征瓦剌回则欲寇我边事下兵部覆奏请移文各边镇巡等官佥议御寇方略及整兵以固边方守备从之

○山东青州卫指挥康荣故勘平人致死都察院议如律 上宥其死谪戍辽东边卫

○癸亥以纂修 英庙实录起复翰林院修撰刘吉至京吉上锍-釒乞终制不允

○都察院以续获福建政和县反贼叶堂妻女例应给配 上命释之宁家

○甲子复翰林院修撰岳正官预纂修 实录

○以纂修 实录赐监修总裁纂修等官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宴于礼部命抚宁伯朱永尚书王翱姚夔待□

○乙丑迤西癿加思兰与其妻奏求蟒龙等服诏不允以红绢及氊衫与之

○丙寅命广西参将都督同知孙麒子瑜为指挥使领兵剿贼先是广西总兵官泰宁侯陈泾言瑜膂力过人累立战功可用及巡抚巡按官交章荐之故有是命○丁卯赐岷世子子名曰膺鉖 戊辰郢府南漳郡主奏乞录其子周堈入监读书 上曰南漳郡主系宗室之亲其子周堈既有志读书其令入监照例出身

○己巳巡按福建监察御史魏瀚奏福建行都司都指挥同知曹敬指以公务索取所属银两请究其罪遂命瀚逮治之

○庚午命故大兴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冉辅弟玉袭兄原职本卫指挥使

○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上言 皇后上配 圣躬恭承 宗祀表正六宫母仪天下系国家根本之重其位不可久虚伏望 皇上遵依 先帝遗命册立贤淑正位 中宫 上曰卿等言是但此事且当从缓

○辛未升翰林院修撰刘俊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力遣使贡马诏赐彩叚表里并赐其使臣有差时哈密人民溃散无所依归数以进贡为名一年至者三次惟求衣食图栖止而已至是人数多至千二百余礼部言若不审量事机听其自来自往费扰实多今后宜审验相应者方许放入诏从之既而弩温答失力复奏讨衣药及保其僧人阿必答儿麻失里为国师诏止与衣药

○壬申革湖广武昌护卫仓时各王府仓廒悉已裁革惟存本仓巡抚都御史王俭以为言遂革之

○癸酉迤西倒剌欠哈敦奏求九龙文绮锁鲁檀阿力王奏求盔甲弓箭等物诏以琵琶筝弦苏木绣线等物与之余不与

○甲戌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复言天必有地为之配阳必有阴为之对君必有后以为之配对者顺天地阴阳之道也况 先帝拳拳之命不可有违伏望 皇上体 先帝之心顺天地阴阳之义俯从臣等所请早命所司涓吉具仪册立 中宫以慰天下之望 上曰中宫不可虚位卿等所言固为有理但朕不幸遭此变故不欲遽行其缓之

○乙亥故谷庶人赋□□欣母缪氏自陈年老无依诏加月粮薪炭仍岁加绢布人二匹

○吏部奏黜老疾官工部员外郎张旭等二十二员令致仕罢软庸懦官光禄寺署正宋璇等二员持身欠谨贪酒怠政户部郎中卞荣等七员俱冠带闲住先是户部议退主事夏忠忠奏本部考察不公指言郎中卞荣员外郎雍顺俱当退而留之下法司究问至是吏部乃并以老疾退顺不谨退荣云荣字华伯常州府江阴县人第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才思敏捷有工诗名然无检束为士论所薄一时能诗与荣齐名有张楷聂大年大年尤精粹为时所称

○丙子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复言曰窃惟自古圣人处人道之变若汤武之于君臣周公之于兄弟皆断以大义而不泥于私恩他如汉光武宋仁宗号称贤主亦不免废后更立 陛下处此岂得已哉然义有所必断礼有所必行按礼天子正六官以听外治皇后正六宫以听内治君后合德万化乃成人伦之攸始王化之攸基而可缓哉伏望鉴古圣贤处变之道遵先帝遗命之重俯从臣等所请早建贤淑共图治理将见乾坤定而阴阳和万物育而祯祥应矣 上曰朕成婚礼固奉 先帝遗命但深省前误不欲遽行今卿等再三陈情义正辞切朕难固拒仍遵 先帝成命特准所奏待敕礼部举行

○工部尚书白圭奏各局军器正统天顺间例于成造完日遣科道官各一员同本部正官按季试验务在鲜明坚致不如式者罪之尔者诸局因循以往年边陲急用兵器未经试验为角□羊解恐玩法之徒遂无所惧非惟器不足用而财役亦为虚费请申明旧制造完仍令本部会同科道验之凡器用不精及侵渔物料私役卖放工匠者必寘之法则人知所畏而器得其精矣 上曰军器战守所资诚为重事今后敢有似前造作不精及侵渔物料卖放工匠者必重罪不宥

○丁丑陕西延安卫指挥使王琮言本卫南北门护城堤岸以水溢而崩者余八十丈城东石垣以久雨而崩者凡十五丈宜及时修筑以防边警事下工部覆奏从之

○戊寅 敕谕礼部臣曰朕之婚礼 先帝在时已选定王氏育于别宫以待期矣不意太监牛玉偏徇己私朦胧奏请将选退吴氏复选为皇后朕既察知其非请命 皇太后废黜吴氏明正牛玉之罪将以正家诚有不得已者朕方自省前误心尚未宁而文武群臣再三陈请谓中宫正位不可久虚义正辞切朕难固拒今勉从所请仍遵 先帝成命册立王氏为皇后所有合行礼仪尔礼部会同翰林院斟酌举行仍先择日以闻

○己卯太仆寺少卿李諐言帝王治道虽非一端莫切于赏罚劝惩二者请言激劝四事一激劝武艺以收豪杰国家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宜于无事之时豫为选将练兵欲选将练兵而武举之科不可不设乞敕该部开设举场先行天下各举通晓兵法武艺绝伦者一人礼送至京与两京武臣子弟通试于文武群臣内举通兵法武艺者为考试官揭榜锡宴亦如文场之制然后进之大廷以奉大对出身品第有差如此则人皆争先效用豪杰将由此而进矣一激劝土民以守关口夫边关京师之藩篱也藩篱固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天下安矣今沿山关口多无人守御少有边报四方惊疑其近关土民生业坟墓父母妻子皆在边地宜行所司核取土民丁口多寡地里远近蠲其徭役使之分班轮守则生业坟墓得以自保父母妻子赖以自安人各尽心而藩篱可固矣一激劝夷人使自攻击广西猺獞为官府所侵扰不得聊生相聚为盗经年征讨不克成功宜行边方揭榜谕之收其夷人中之豪黠者以为用内以利诱之使自相攻击外以众攻之使不得剽掠将不待征讨而涣散矣一激劝武臣以恤军士夫防奸御侮在于强兵强兵在士卒之有锐气也迩者内外都司卫所官员罔知礼仪惟有贪墨军士饥寒一不暇恤是以逃匿者日多在伍者日少宜移文天下察其廉能者擢用之贪墨者罢黜之使贤者益知自勉不肖者亦皆自修军政各得其人而士卒各奋其勇矣 上取其言命所司斟酌行之

○户部郎中庞胜上言边务其略曰文武并用古今通义国家之于文三年一大比而武举独未行古之名将若赵充国郭子仪皆由此出今天下之大岂乏人才但拘于世袭限于资格虽有异才无由自见乞敕在京大臣及在外方面各举所知不分见任闲住或谙晓韬略或明习战阵或长于骑射或膂力过人或有克敌应变之才或有守土安边之策具以名闻会官考试庶武备不隳而真才出矣诏下其奏于所司

○复致仕陕西右参政许彬为礼部左侍郎仍致仕先是彬为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预内阁机务坐事调南京后改参政致仕 上即位之初其子越诣阙陈情故有是命

○以明日十月朝遣驸马都尉薛桓周景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猜你喜欢
  自序·欧阳修
  提要·王铚
  两汉刋误补遗卷七·吴仁杰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黄士衡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二·佚名
  尚史卷五十一·李锴
  钦定金史语解卷五·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七·吴任臣
  李晟传·刘昫
  卷九十五·佚名
  ●皇朝通典卷七十四·佚名
  ●皇朝通典卷五十七·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十二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安世·唐圭璋

      安世字寿域,京兆(今西安)人。全芳备祖称杜安世为杜郎中。有词一卷。   鹤冲天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

  •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净扮校尉捧诏,带二役持锁肘上)奉旨收奸党,传言谕法曹。伫看刀下处,颈血沸波涛。——自家非别,奉旨拿人的校尉是也。皇上这番出去,原是安慰刘倩倩,好接他入宫。不想刘倩倩惧罪先逃,不曾相遇,倒把两个奸臣的恶迹访了回

  • 传序碑铭·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传序碑铭唐新书杜工部传       宋 祁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甫预京兆荐贡而

  • 卷四百三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六鸠类四言古魏德讴         【魏】曹 植斑斑者鸠爰素其质昔翔殷郊今为魏出朱目丹趾灵姿诡类载飞载鸣彰我皇懿五言古白浮鸠         【梁】吴 均琅琊白

  • 名山藏卷之二十三·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三◆典谟记二十三世宗肃皇帝二○世宗肃皇帝二八年春正月戊戌朔风霾昼晦立春日长星出白气天敕辅臣条书急务诸修省弭灾毋有不尽凡郊祀太常寺博士书祝版填御名是月中上亲填御

  •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刘邦分封的同姓诸王中,齐国是封地最大的一个。吕后专权时,把它分割为四。吕后去世,文帝即位,为了安抚齐王刘襄,又把被吕后分割的土地复归于齐。齐文王时,齐国再被分割。文王死后无子,文帝又把齐悼惠王的几

  • 杨椿传·李延寿

    杨椿字延寿,原来字仲考,孝文帝赐为延寿。他性情宽厚谨慎,在宫内任给事,与兄长杨播一起在皇宫任职。后来任中部法曹,断案公正,孝文帝很赞许他。文明太后驾崩,孝文帝五天不吃饭,杨椿进谏说:“圣贤者的礼数,哀毁但不摧残自己的性命

  • 苏观生传·张廷玉

    苏观生,字宇霖,东莞人。他三十岁时才为县学生员。崇祯年间,经保举担任了无极县知县。总督范志完推荐说他有才干,朝廷晋升他为永平同知,监察军队的作战纪律,不久升为户部员外郎。十七年(1644),京师失陷,他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到苏

  •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十六八旗都统年表六蒙古八旗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 原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春秋长历卷三·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历编【一】隐元年【己未】正小辛巳二大庚戌三小庚辰四大己酉五大己夘【辛丑二十三日】六小己酉七大戊寅八小戊申九大丁丑十小丁未【庚申十四日】十一大 丙子十二小丙午杜氏云隐元年正月辛巳朔 大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五·念常

      (戊寅) 韩魏赵 雷氏曰(魏赵韩齐燕楚及秦。是为七雄)  韩武子(其先与周同姓。后事晋封于韩。自武子至王安。十二君。一百九十六年)  魏武子(毕公万之后。与周同姓。武王克殷。封于毕○时秦王尝欲伐魏。或曰

  • 告国内佛学同志书·太虚

    国内诸善知识均鉴:太虚誓施舍身心以弘佛法,十余年来,对于一切艰难毁谤皆所不顾,想诸公中亦不乏深知者。比年熟察中国之事变,皆从世界各国而来,非世界有力诸国,对于佛法有相当之信解,则中国之佛教,亦必常有摇动不安之形势。故甘

  • 佛学大系·太虚

    一 三唯论二 三唯论之含摄 甲 三唯论的各摄 乙 三唯论的互摄三 三唯论之贯通 甲 三唯论与大乘宗 乙 三唯论与哲学  一 三唯论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澄观

    疏。三显种类者。疏文有三。初总明深广。二今自狭下正明种类。三有余无余下对经辨定。二中言余无余者释有多义。依小乘中自有二义。一有二义。一有宗云。涅槃体一约时不同得二名字。言体一者。于此宗中烦恼业思以道力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上·智顗

    从尔时弥勒欲自决疑下讫偈。即是发问序。文为二。长行偈颂。长行中经家述自疑他疑发问。问中此土他土如文。何意有偈颂耶。龙树毗婆沙云。一随国土天竺有散花贯花之说。如此间序后铭也。二随乐欲不同。有乐散说或乐章

  • 耻堂存稿·高斯得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

  • 僧羯磨·怀素

    律学著述。唐怀素集。三卷。系集录《四分律》中羯磨部分之别行本。全书立“方便篇”至“修奉篇”共十七篇文。历代大藏经均有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