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三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象山先生集

陆九渊字子静九韶弟乾道八年进士调靖安簿累官著作丞光宗即位除知荆门军务卒諡文安尝结精舍于贵溪之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有集

应天山【在贵溪县子静隐居其中更名象山】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一笑咏而归千载应可尚

踈山

村静蛙声幽林芳鸟声警山樊纷皓葩陇麦摇青影离恨付西江归心薄东岭忽忘饥歉忧翻令发深省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矣困征麦禾与桑麻耕锄到硗确徃歳比不登场圃几濯濯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教诏弥谆谆听受秖藐藐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流离且未还己复事椎剥按察殊未曽圣主独先觉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若固岷峨英懐抱富荆璞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锵然歴帝聪简记谅己确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此节岂轻授委寄重山岳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驭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和鵞湖教授韵

墟墓生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一作古今非】

过普宁寺【在玉山县寺后有武安塔】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蹔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赠画梅王文显

子作寒梢己逼真不须向上更称神由来絶艺知音少只恐今人过古人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时年十五歳】

讲习岂无乐鑚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懐谁言曽防志吾得与之偕

题达本庵

梁光结庐其亲茔名曰达本求言于余敬赋是诗以助孝德

孩提无不爱其亲不失其心即大人从此劝君休外慕悦亲端的在诚身

玉芝歌

淳熙戊申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偶相比如卦画成华如兰玉明氷莹洞彻照眼乃悟芝兰者非二物也己酉上巳复覩瑶芽迫归拜埽不及见其华是日访风练飞雪始得一华方掇至案间时云庵僧适至且求余言为乡道余方作是歌因谓之曰当为子书之第持此以徃会当有赏音者绍熙元年三月二十八日象山翁书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兰形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霜茎石室兮宛宛苔菌兮菁菁防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匪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

与僧净璋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聚常多防聚艰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濶是曹山客来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闲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巧啭风台急筦清逾石涧回溪好去枝枝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子规

栁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少时作

从来胆大胸膈寛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軰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朝饮渤澥水暮宿昆仑巅连山以为琴长河为之弦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

闻鹦

百喙吟春不暂停长疑春意未丁宁数声緑树黄鹂晓始笑从前着意听

晓春出箭溪二首

命驾不辞春迳泥少蓬高会帝城西物非吾軰终无赖书笑蒙庄只强齐天人湖光随广狭山藏云气互高低谁怜极目茭刍里隐隐苍龙卧古堤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三

猜你喜欢
  李子正·唐圭璋
  ●续编·卷六·沈瘦东
  全闽诗话卷十二·郑方坤
  第九出 移寨·李渔
  第二折·王实甫
  ●词旨上·陆辅之
  卷124 ·佚名
  卷九十·冯惟讷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卷六十五·朱彝尊
  一九二一年元旦·刘半农
  卷一百五十六·曹学佺
  松陵集巻三·陆龟蒙
  卷三十七·陈元龙
  青城山人集巻七·王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良玉·唐圭璋

      良玉,宋宗室。属太宗六子镇王元偓房。见宋史卷二百三十三宗室世系表十九。   满庭芳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   风

  • 卷二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六 张九龄【字子夀韶州曲江人】 和吏部李侍郎见示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其卒章有前後行之戏因命仆继作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揺同持亦所

  • 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脱脱

        ◎奸臣一   ○蔡确 邢恕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安惇   《易》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虽多,小人用事,其象为阴;小人虽多,君子用事,其象为阳。宋初,五星聚奎,占者以为人才众多之兆。然终宋之世,贤哲不乏,奸邪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四·乾隆

      宋  髙宗皇帝  【己酉】建炎三年【金关防七年】春正月河北制置使王彦致仕彦以所部兵马付东京留守司而亲率兵趋行在见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二人大怒遂请降防免对差充

  •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八月。癸亥。谕内阁、吏部奏遵议处分一摺。翰林院编修林国柱。于光绪五年。服满起复到京。浙江巡抚所给咨文。系填写四月十一日期。该员即于是日在翰林院投递。于十五日在吏部散卷之堂官处面递文结

  • 卷四十四·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四      宋 苏辙 撰白起王翦列传第二十一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起为左庶长将而撃韩之新城是嵗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眀年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

  • 锦里耆旧传卷一·句延庆

    【起中和五年正月至蜀武成元年】(宋)勾延庆 撰正月地动一月十余度以七曜占之多兵饥馑 三月改光启元年 夏四月维州山崩石坠飞尘满空五月除授顾彦朗东川节度使二年东川遣郑君雄率众侵畧至徳阳县杀破斩郑君雄又常厚自峡

  • 二·张资平

    因为有一位从堂兄在美国浸信会附设的学校里读书,父亲像有所解悟了。他以为新学纵令如何的新,也新不过外国人。因为新学章程是从外国人那里抄来的。于是父亲决意送我们进美国教会所办的学校了。在官立中学未开办之前,在城

  • 李顺传·魏收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他的父亲李系,是慕容垂的散骑侍郎,东武城令,因治理政事有能力而闻名。太祖平定中原以后,任李系为平棘令。李系年老,死于家中。太祖追封他为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李顺广泛地涉猎经史,颇有才能

  • 骆宾王传·刘昫

    骆宾王,婺州义乌人。青少年时便善于写作诗文,尤以五言诗为妙,曾作《帝京篇》,当时被称为绝唱。然而他潦倒落魄品行不端,喜欢与赌徒交游。高宗末年,任长安主簿。因贪赃犯法,被贬谪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便弃官而去。文明年中(6

  • 王纟林传·欧阳修

    王纟林,字方庆,以字为人所知。其先人从丹阳迁到雍地咸阳。父亲名弘直,是汉王元昌之友。王爱好游玩田猎,上书恳切地劝谏,王略有收敛,不过也就疏远他了。后来为荆王友。王方庆自越王府参军起家。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司马迁、班固

  • 蔡王刘信传·薛居正

    蔡王刘信,是高祖的堂弟。少小从军,逐渐升至龙武小校。高祖镇守并州时,任兴捷军都将,兼任龚州刺史、检校太保。建国之初,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接着移镇许州,加封为太尉、同平章事。高祖病危时,杨..接受

  • 四年·佚名

    (癸卯)四年清康熙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庚午,大司諫閔鼎重,引避啓曰:「大臣憎玆之斥,聖批譴責之嚴,俱不敢更冒臺閣。而召牌遽降,催臣赴班,臣不自覺其忘分冒進之爲可恥。進退無據,自喪廉義,請遞。」蓋時領敦寧李景奭疏中,有憎玆之

  • 卷八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一卿大夫之孝爱亲南史谢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食逾时胡藩少孤居丧以毁闻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赵伦之幼孤贫事母以孝称臧焘为助教顷之去官以父

  • 坐禅品第五·释法海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彼夜神教。了知彼神初發菩提心。圓滿清淨。所生菩薩藏。所發菩薩願。所淨菩薩波羅蜜。所入菩薩諸住地。所修菩薩行。所行出離道。隨

  • 金刚三昧经论·元晓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