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殿阁词林记卷九

(明)黄佐 廖道南 撰

殿阁

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戊午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沉为东阁大学士是月辛酉复命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为文华殿大学士皆辞不拜既而全思诚始拜命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丁酉仁宗昭皇帝増设谨身殿大学士命太子少傅杨荣兼之其序次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凡六大学士至今因之而文华殿则不常设左右春坊亦时设大学士云

亲擢

洪武之末翰林不及十数人壬午六月成祖即位首诏吏部及本院举文学行谊才识之士授职闻待诏解缙名擢居近侍召对喜其竒杰敢言益见信用七月侍书黄淮改中书舎人入见上与语大竒之凡侍朝特命与缙立于御榻左以备顾问一日以万几丛脞日御奉天门左室每夕召对至夜分或便殿就寝赐坐榻前论议政事同列不得与闻是时吴府审理副杨士竒在翰林充修史官亦有誉望亲擢为编修已而改给事中金幼孜桐城县知县胡俨为检讨寻升缙为侍读胡靖为侍讲编修杨子荣为修撰而改子荣名荣继又升淮为编修九月遂开内阁于东角门内召七人者谕以委任腹心至意俾入处其中专典宻务虽学士王景辈不得与焉明日赐织金罗衣各一袭时几务孔殷每旦奏事退内阁之臣造扆前进呈文字商机宻承顾问率漏下十数刻始退十一月升缙为侍读学士靖淮俨皆侍读荣士竒幼孜皆侍讲复靖名广永乐元年九月上御右顺门召缙及士竒谕之曰朕即位以来尔七人者朝夕相与共事鲜离左右朕嘉尔等恭顺不懈皆赐五品公服二年正月七人皆赐二品金织衣且劳之曰天下事咸朕与若等同计非若六卿之分理也三月册立储宫进缙为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奉议大夫淮为左春坊左庶子广为右春坊右庶子皆奉议大夫仍兼侍读俨为左春坊左谕徳仍兼侍读荣为右春坊右谕徳仍兼侍讲士竒以本官兼左春坊左中允幼孜以本官兼右春坊右中允各赐袍笏九月俨出为国子祭酒四年缙坐事去广遂进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五年二月淮进右春坊大学士仍兼侍读寻进学士仍兼右春坊大学士士竒进左春坊左谕徳幼孜进右春坊右谕徳俱奉训大夫仍兼侍讲十二年淮坐事去十四年四月广进文渊阁大学士荣幼孜进学士三人仍兼春坊原职十五年二月士竒进学士仍兼春坊原职十六年五月广卒十八年闰正月命荣幼孜皆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学士十九年正月改士竒为左春坊大学士终永乐之世内阁之臣不过五品而华盖等殿大学士亦不复设盖虽不崇以穹秩然皆出于亲擢寄以天下大政谏行言聴得以尽其启沃是故英宗复辟大学士李贤柄政复永乐之旧时修撰岳正每开口论事以世务自许大内廉知其名吏部尚书王翱亦荐之天顺元年六月召见文华殿上见遽曰好问年几何对曰四十又曰正好问何处人对曰漷县人又曰又是北方人问治何经曰尚书上曰是书经尤善问何科进士对曰正统十三年上益喜曰又是我所取者乃顾曰今用汝内阁叅预机务凡事为朕主张许彬老矣不足恃也正顿首辞至再乃出赴阁九月朔御文华殿召太常少卿兼侍读彭时入见令近榻前问曰汝是正统十三年状元邪对曰不才误蒙宠渥拔擢至今感戴不忘因叩头者三又曰第二名是陈鉴第三名是岳正对曰是又问今年几何对曰臣犬马之齿四十二上曰正好用出外吃酒饭时叩首谢命赴文渊阁办事盖前此未尝无亲擢者观此倚毗宰辅礼重儒臣之意可知矣咨询必及其年者岂不以老成谋国必有徽猷新进少年或至败事欤用人慎始如此真可谓后世法

视事

殿阁大学士虽设自洪武中然同在内阁视事则自永乐初年始其坐次不敢正席者以车驾所尝临幸故也天顺中大学士李贤疑与外衙门同将欲正席坐同列彭时不可乃止时常记其事曰文渊阁在午门之内迤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揭文渊阁三大字于阁门中间置红柜蔵厯朝训录副本前楹设櫈东西余四间后列书柜隔前楹所李贤自吏部进以傍坐不安令人移红柜壁后欲设公座时曰不可闻宣徳初年驾幸至此故不设公座李曰事久矣今设何妨时曰此内府也亦不宜南面正座李曰东邉会食处与各房却正座如何时曰此有牌扁故为正彼皆无扁故也李曰东阁有扁亦正坐何必拘此时曰东阁西面非正南也李词气稍不平曰乌有居是官而不正其位乎时曰正位在外诸衙门则可在内决不可如欲正位则华盖谨身武英文华诸殿大学士将如何耶盖殿阁皆至尊所御原设官之意止可侍坐以备顾问决无正坐理李语塞然意犹未已踰日上遣中官传恭送孔子并四配像一龛置于中间又数日遣太监裴当送圣贤画像一副来悬于龛后壁上乃罢不设坐焉

几务

内阁叅预几务肇自成祖然惟大学士暨学士而已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仁宗立以文渊阁大学士杨荣等辅导久积有年劳乃命升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右侍郎俱兼前职杨士竒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起前左春坊大学士兼学士黄淮为通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四人俱掌内制内阁带三品官衔始此九月加士竒少保仍兼前职荣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幼孜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内阁位至三孤始此尊师重傅之礼至是极矣十一月士竒复进少傅兼职如故洪熈元年正月淮进少保户部尚书士竒进兵部尚书幼孜进礼部尚书俱兼大学士如故内阁带尚书官衔亦始此是年闰七月宣宗既嗣位罢弘文馆命太常寺卿兼学士杨溥与士竒等同视事宣徳元年三月升行在礼部右侍郎张瑛为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九月淮致仕二年二月升行在户部左侍郎陈山为本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瑛亦进本部尚书兼职如故二人者储宫旧僚也自是每朝必晋陟侍从谓之从龙恩云然山与瑛皆不厌人望山直内阁无何被疎斥即致仕去久之瑛亦改南京礼部尚书六年十二月幼孜卒九年八月溥进礼部尚书兼职如故九月瑛起复入见悯其已老留为尚书兼大学士英宗在东宫天资明睿尚冲年委裘未及出阁讲学故无推恩者正统元年七月瑛卒三年四月士竒暨荣俱进少师兼职如故溥进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内阁以实录成进官始此五年七月荣卒九年三月士竒卒十一年二月溥卒于是老成尽矣是时侍讲学士陈循进户部左侍郎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侍读苗衷侍讲髙榖修撰马愉曹鼐以经筵日讲官皆进侍讲学士与循同视事未几鼐进吏部左侍郎衷进兵部左侍郎俱兼侍讲学士愉进礼部右侍郎榖进工部右侍郎俱兼侍读学士愉寻卒十四年八月鼐扈从北征没于土木之难景泰以郕王监国擢修撰商辂彭时入阁办事及即位藩府旧僚推恩止侍郎不得厕内阁而循榖各进本部尚书兼学士辂时皆进侍读时以忧去又擢户部右侍郎江渊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寻又命礼部右侍郎俞纲纲在内阁三月改南京礼部盖朝廷欲修永乐故事擢用诸人然进退亦颇轻矣景泰元年二月衷进本部尚书兼学士寻致仕九月辂进学士十一月以礼部左侍郎王一宁国子监祭酒萧镃各兼学士俱入阁叅预几务寻加循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榖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仍兼尚书如故四月命循榖俱兼太子太傅升渊一宁镃俱太子太师辂兵部左侍郎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一宁寻卒十月命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入阁办事外官不由翰林得叅预几务者始此初文与中官王诚结为兄弟谋入阁尝私以语髙榖会有中旨増内阁贠陈循举萧镃祯榖遂举文奏上果用文人皆骇谔四年二月命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学士寻加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尚书如故七年五月改循兼华盖殿大学士榖文俱兼谨身殿大学士镃进本部尚书兼职如故英宗复辟天顺元年正月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有贞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有贞始名珵由侍讲升任以迎复功故有是命是日升太常寺卿许彬为礼部左侍郎兼学士与有贞同视事明日升有贞为兵部尚书兼职如故诏罪谋立襄藩者王文伏法陈循江渊谪戌萧镃商辂发为民盖事关社稷有所不得已故也又明日升大理寺卿薛瑄为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又数日榖致仕三月命吏部右侍郎李贤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有贞为奉天翊运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封武功伯兼东阁大学士寻改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曰掌文渊阁事有贞所自署也阁在御府大内非人臣所可掌矧非军功冐进封爵固占知其不终矣寻进贤为本部尚书兼官如故五月彬瑄转左侍郎仍兼原职六月命通政司左叅议兼侍讲吕原继命修撰岳正俱入阁叅预几务有贞贤坐事左迁贤为吏部左侍郎瑄遂致仕去瑄制行纯悫邃于理学其去也盖见几而作云七月有贞革爵逺窜彬坐黜复贤官视事如故永乐中胡俨自内阁出不复再入再入自贤始也正寻坐事去九月命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彭时复入阁叅预几务十二月时进兼学士改原为侍读学士二年五月原进学士六年七月加贤太子少保八月原以忧去十一月卒七年二月升詹事府詹事陈文为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阁叅预几务正统八年正月宪宗嗣位三月复正原职不预几务加贤少保兼华盖殿大学士尚书如故文吏部左侍郎时吏部右侍郎仍兼原职十月时进兵部尚书成化元年三月文进礼部尚书二年十二月命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刘定之入阁叅预几务是年贤以忧去夺情起视事寻卒三年三月复商辂原职视事如故八月文时俱加太子少保仍前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定之进工部左侍郎兼学士四年四月文卒十月辂进本部尚书定之转礼部左侍郎俱兼职如故七年六月定之卒十一年正月时进少保三月卒四月辂进文渊阁大学士十二年六月加太子少保改吏部十三年二月进兼谨身殿大学士十四年辂致仕去加少保终成化之世又有刘珝万安刘吉尹直彭华弘治中则徐溥丘浚刘健李东阳谢迁正徳中则焦芳刘宇曹元王鏊刘忠杨廷和梁储费宏靳贵杨一清蒋冕毛纪若芳与宇元由逆瑾进者也其末也惟廷和惟储惟冕惟纪预闻嘉靖初政焉以近事尚在人耳目不复悉记夫内阁宻勿之地寄以几务即虞书所谓股肱说命所谓作砺作舟楫作霖雨也始虽以待儒彦而其后则元老巨寮为天下具瞻者乃得与焉百余年来政治枢要实在于此旧制虽不设丞相而世以宰相穪之嗟乎用非其人固足以覆餗然或不见亲且信焉虽有真儒安所宣其效哉

拟旨

唐宋以来臣僚章奏凡有所批答皆臣下代言中书省及集贤院翰林学士専之洪武初始犹设中书省丞相政事由以出纳其后革去分任五府九卿衙门中外章奏皆上彻御览毎断大事决大疑臣下惟面奏取旨有所可否则命翰林儒臣折衷今古而后行之故洪武中批答皆御前传旨当笔即所书天语尚温也永乐洪熈二朝毎召内阁造膝宻议人不得与闻虽倚毗之意甚专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也至宣徳时始令内阁杨士竒辈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及遇大事犹命大臣面议议既定传旨处分不待批答自后始专命内阁条旨然中每依违或径由中出嗣是若正统初年委政中官王振一至于此上下蒙蔽乃及土木之难及天顺复辟每事与内阁面议然后批行弘治末年总览权纲内阁条旨多孝庙御书事陟重大至厪宣问几复国初之旧正徳时批答大率与正统相类今之建议者徒知批答当依内阁所条而不知有面议传旨故事或误以条为调谓调和之义也审尔则是漫无可否以聴上裁惟恐见忤矣岂所望于以道事君者哉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可也

宻疏

内阁宻务有难扬言敷奏者永乐许宻封进呈谓之宻疏己亥十七年十二月己丑学士杨荣宻疏进言十事皆斥五府六部三法司积弊成祖嘉之宻谕荣曰汝言寔切时病但汝为腹心臣若遽进此言恐羣臣益相猜疑不若使言官言之于是得监察御史邓真俾入奏众皆服栗免冠请罪诏诸司即日悛改怙终者不赦盖荣所为奏留中真则受其意也洪熈初改元兵部尚书李庆言于上曰民间马畜蕃盛已散之军伍尚余数多请令朝觐官领之少苏民力大学士杨士竒独宻奏谓朝廷求贤任官今乃使养马而课责与民同非贵贤贱畜之意明日面请内批罢其事不报明日又入对请罢上曰吾偶忘之当即批出不爽也午刻上御思善门谕曰内批岂真忘念卿孤立为众所伤不欲因卿言而罢耳今有名矣出示一章乃按察使陈智所言者命士竒据几草勑止之已领者准洪武中官贠乗例不责生息亏损不责偿未给者止勿给复谓曰继今令有不便惟宻与朕言李庆辈不识大体不足语也二十二年十一月学士杨溥宻疏言事上嘉纳手勑奬谕之曰览卿所奏为国家之计诚合朕心但望卿始终如一知无不言相朕致治以承天休感卿忠恳特用酬报今赐卿彩币一双钞一千贯卿其领之夫事几不宻则害成今日所以委曲为之处者如此而又宠以旌赏真可谓一徳一心矣其后内阁言事循此例类用题奏揭帖不宣闻于外云天顺癸未空中有声大学士李贤宻疏曰传言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因条十事上陈英宗嘉纳诏皆从之颁行天下贤又请罢江南所造段疋磁器清锦衣卫囚止各边守臣进贡下畨所遣使臣停中外买办采办诏不从贤执之数四止取前十条行之左右见贤力争皆寒悚同列亦为贤惧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尽然至于利害系国家安危者岂可黙黙以茍禄位然圣明亦不以为忤也葢嘉谋嘉猷入告于内与扬言敷奏者不同必利害系国家安危而后言之又与争一事之得失陈一时之利害者不同内阁事功称三杨一李然其所遭际可考也夫惟声色不动而诚意潜孚阅歴既多而识见素定乃可以当此然亦难矣岳正在内阁尝宻言吉祥石亨罪恶二人谮之被黜有士人告之曰先生犯孔子戒矣问之云何则曰未信而谏是也正曰臣被简用置左右责任教诫甚至敢不尽心若子以谏官处我则恐未然夫正之言诚是也沃心之论造膝之谋初不事于表暴而天下自阴受其赐此内阁之所以异于谏官也若先朝委任杨李真可以为万世法

会议

宣徳以前毎有政事与羣臣面议正统十年始命内阁官与各衙门会议遂为例徐有贞曰景泰四年十月诏以河决沙湾久弗克治集左右臣弼暨百执事之官于文渊阁议举可以治水者佥以有贞应上特用之有贞立碑为记近例凡厥时政有大事当会议者该部奏请会如合会儒臣则本院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及国子监皆预

缮写

永乐时内阁进学者二十八人皆面稽而身教之王英王直徳器才学尤为侪辈所推首擢为修撰以皆慎宻可任并拣入秘阁书进呈几宻章疏永乐末累擢至讲读学士盖尝试以为大用之地云至宣徳时复増左春坊大学士曽棨俾入直未几棨卒二王亦出理部事缮写章疏之任遂废

书办

大明会典云凡内阁所掌制勅诏旨诰命册表寳文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一应几宻文书及王府勅符底簿皆制勅房书办文官诰勅及畨译勅旨并四夷来文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项皆诰勅房书办合用中书舍人等官于本院或各该衙门带俸遇有升迁仍旧供职其有堪别用者亦从吏部推举

阁禁

祖宗规制严宻内阁之禁凡一应官贠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今内阁门额尚悬严旨叶盛日记有云文渊阁宥宻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杨文贞文定文敏三先生典刑尚存文贞间遇知巳或问近日外间有何事或某事便否亦甚鲜也后来者则有稍稍传闻于人甚而方面官见辞后必造谒或拘举子入考文字又甚而造膝之言伐言之笔不待莫出禁门而已徧吿多人矣此盖指景泰中之用事者故云然

叅见

凡本院官入见内阁必先使孔目通姓名而后见初授官谢恩后入见例留饭可斋杂记云时官修撰谢恩后偕同年陈缉熈岳季方诣阁下见曹陈苗髙四先生遂留早餐酒饭随光禄寺所供不増设诸先生笑曰此是本院故事儒官清淡只如此盖以僚友待之也其后内阁官尊或有座主门生之分遂今六品以下揖于阶下五品及詹事府官送迎如僚友礼陛朝见朝辞及冬正旦行礼后不暇易服往见焉非公事不复至或议朝政质问可否使孔目请入乃入外官入见亦以公事会典所载凡各衙门领勅官贠俱赴内阁会有勅书方赴鸿胪寺报名辞朝领勑其它则国子监官送书课提督四夷馆送番译文字之类具有定规云

弘文

洪武三年四月庚辰置弘文馆设学士一贠及校书郎等官九年闰九月定官制遂罢之居是职者刘基詹同罗复仁胡镃也仁宗即位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外盖法国初遗意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命本院学士杨溥掌之与侍讲王进时承顾问讨论经籍又擢编修杨敬给事中何澄俾预焉又起用检讨陈继凡在阁者五人驾尝临幸讲论经史不倦洪熈元年閠七月溥等奏纳弘文阁印各还原任储闱可之仍命溥与杨士竒等同治内阁事正徳初建议者谓宜仿弘文阁故事特命侍从文学之臣更番入直或召天下名贤文学恬退者一二人如起用陈继之例聴政之暇游息之间时至阁中畧去威严从容询问或讲经书或论古今成败有暇则至不必拘其时有疑则问不必严其礼如是则圣学缉熈义理纯熟凡百玩好自不暇及而所召必皆一时之闻人则亦可以收拾天下之遗才矣此亦祖宗君臣同游之渐未必无补惜论建未及付之空言而已

东阁

正统丁夘诏选本院官之有誉望者入东阁读中秘书修撰刘俨商辂编修陈文吕原等凡十人且特命之侍经筵日在内府进学不倦盖储之以待大用也厥后多为名臣嘉靖丁亥五月朔日食臣道南进陈洪范九畴疏以征时政仰荷御札云翰林官中有才识忠行者日轮二贠入直东阁凡经书史鉴有关君徳者日录所闻以赞朕不逮于是大学士杨一清奏讲大学衍义上特命顾鼎臣讲洪范臣道南讲无逸臣于终篇引吕祖谦论曰天之生万物也健而不息以成悠久之功君之生万民也勤而无逸以成惇大之治故人君之徳在乎法天而已矣我太祖髙皇帝命儒臣进讲无逸谕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废周公是书上自天命之精微下至民生稼穑之艰难以及闾里小民之怨诅莫不具载先事而虑其意深矣朕每观是篇反复详味求古人之用心尝命儒臣书于殿壁朝夕省阅以为监戒仰惟皇上敬天爱民懋学勤政揭无逸豳风于殿亭以绍帝王之心法轸耕夫织女之勤苦以昭圣祖之徽猷虽商之三宗周之三后有不能企及焉者矣尤愿刚健纯粹孚干运之不息含宏光大广天徳之好生明作有功而百司庶府咸贞其度曲成不遗而兆民庶物各得其所中庸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逺悠逺则博厚博厚则髙明慱厚所以载物也髙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髙明配天悠久无疆臣愚端有望于今日

殿阁词林记卷九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黄以周
  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七十二·佚名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一五六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覆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卷九十七·张守节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周作人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刘凝之传·李延寿
  附录章程并规则之模范·孙中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四十 应詹 甘卓 邓骞 卞壸(从父兄敦 刘超 钟雅)·房玄龄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柯劭忞

      安藏 迦鲁纳答思 大乘都 唐仁祖 洁实弥尔 兀玉笃实 脱烈海牙 燕只不花 忙兀的斤 普颜   安藏,字国宝,畏兀氏,世居别失八里。幼习浮屠法,兼通儒学,一目十行俱下,日诵万言,宪宗闻其名,召之,奏对称旨,赐坐。   世祖即位,

  • 卷四十九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九上 【起己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尽丁巳唐文宗开成二年】凡十九年 【己亥】十四年春正月遣中使迎佛骨至京师贬韩愈为潮州刺

  • 第四回 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黄士衡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却说帝尧陶唐氏,乃高辛氏之子,挚之弟也。生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故曰伊祁氏,以祁为姓。年十三,佐挚封植,封于陶。年十五,改封唐,故又号陶唐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九月庚辰朔虏由红土墩出边是日弘赐堡有虏二万骑溃墙入散掠大同左右及安东十七卫大同怀仁二县地方寻自镇州堡遁复以万余骑入犯平虏仍散掠朔州马邑山阴地方 朔州马邑地震 致任大理寺卿葛浩卒赠刑部右侍郎赐

  • 五二四 寄谕马兰镇总兵保宁将石门神祠碑字磨去另拟碑文改刻·佚名

    五二四 寄谕马兰镇总兵保宁将石门神祠碑字磨去另拟碑文改刻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务府总管兼马兰镇总兵 公保<宁>,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奉上谕:据保宁奏石门地方有神祠,俗名将军庙,祀汉灵帝时中

  • ·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丁曰健

    阁下两知晋江,贤能懋彰;近移台湾,实海外黎元之幸也。乃■〈扌为〉词下逮,盛执谦冲,谆然以此邑之张弛、施措之后先垂问;惭恧之余,转增局■〈脊〉。顾莹于此邦有&ldquo;旧令尹必告&rdquo;之义,不敢自外,谨竭所知

  •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

  •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安砚方译【说明】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

  • 第四节 炀帝荒淫·吕思勉

    左氏曰: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伊古以来,人君之以骄淫败者多矣,然其人或本无知识,堕于恶而不自知,若乃明知其恶而故为之,而又悍然不顾,纵恣无极,则未有若隋炀帝之甚也。炀帝于即位之岁,十一月,幸东都,即命于伊、洛营建东京。明年二月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一户部十六廪禄三廪给诸司职掌凡公差人员廪给已有定例其驿传并府州县应合支用去处必须照依文凭验日支给仍将岁支数目通类开报合干上司以凭稽考明令凡经过使客正官一名支分例米三升从人一名支

  • 卷四十三·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三 明 冯复京 撰小雅甫田之什一甫田篇耘说文云耘除田间秽也○左传云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注云穮耘也壅苗为蓘○汲冢周书曰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

  • 卷五·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五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齐一之八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孔氏曰爽鸠氏司冦也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冦主盗贼少昊以鸟名官其人之名氏则未闻也】在禹贡为青州之域周武王以封太公望东至于海西

  • 第五篇 偶寄闲情(中)·丰子恺

    杨柳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

  •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去舍卫城西二十余里。有一村名曰长提。有一婆罗门。名婆私腻迦。在其中住。其人学问广博。深信内典敬

  • 急救广生集·程鹏程

    医书。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清·程鹏程抄录于1831年。本书为中医外治法专集。现存清道光十一年辛卯 (1831) 序刊本。

  • 诗镜总论·陆时雍

    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

  •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戴名世

    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傅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阳,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