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康绚传

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他的祖先出自康居。最初,汉朝设立都护,都称臣于西域,康居也派侍子到河西听命,被留作国民,那以后便以康为姓。晋朝时陇右发生叛乱,康氏迁往蓝田。康绚的曾祖父康因是苻坚太子詹事,生下儿子康穆,康穆是姚苌河南尹。宋永初中(421),康穆率乡里同族三千多家进入襄陽的岘南,宋朝设置华山郡蓝田县,寄居在襄陽,任命康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康穆尚未受职,死去。康绚的伯父元隆,父亲元抚,两人都为流人推举,先后任华山太守。

康绚幼年时洒脱有志向,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所征召的官吏都取名门出身,只有康绚凭借才力被征召为西曹书佐。齐永明三年(485),授职为奉朝请。文帝即位,因为以往的恩情荐举康绚为直后,因为母亲去世而卸去官职。三年服丧期满,授职振威将军、华山太守。推举全心全意的、安抚遵礼守法的,歉收的、饱足的都心悦诚服。迁任前军将军,又任华山太守。

齐永元元年(499),义师举事,康绚发动全郡响应高祖,亲率三千勇兵,私马二百五十匹跟随高祖。授职西中郎南康王中兵参军,加封辅国将军。义师将张冲包围在郢城,历时很久,东昏将领吴子陽在加湖建立营垒,士气很旺盛,康绚随王茂大力攻打。从这之后康绚常率游兵,有紧急情况赶紧赶至该地,被斩杀的敌人、缴获的军器很多。天监元年(502),康绚被封为南安县男,食邑三百户。授职辅国将军、竟陵太守。魏军围攻梁州,刺史王珍国派人请求援救,康绚领郡兵赴救,魏军退去。天监七年(508),司州、三关被魏军逼迫,诏令借给康绚符节,任武旅将军,率军援救。天监九年(510),迁封假节称号,督北兖州缘淮诸军事、振远将军、北兖州刺史。到朐山的亡命之徒以城投降魏军时,康绚迅速派遣司马霍奉伯分兵占据险要之地,魏军前来,不能过朐城。第二年,青州刺史张稷被士人徐道角杀害,康绚又派司马茅荣伯讨平徐道角。高祖征召康绚为骠骑临川王司马,加封左骁骑将军,不久转任朱衣直..。天监十三年(514),升迁太子右卫率,甲仗百人,与领军萧景担任宫廷警卫。

康绚身长八尺,容貌超群,虽身居要职,仍习武艺。高祖在德陽殿戏马,令康绚射马,按住箭上的绳子弯弓对准目标,看的人十分高兴。那天,高祖派画工画了康绚的像,派中使拿去问康绚:“你识得这图上画的是谁吗?”康绚如此被皇上亲近。

当时魏朝投降过来的王足述说计谋,请求在淮水筑堰以灌溉寿陽。王足引用北方童谣说:“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巨野泽。”高祖认为说的有道理,派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日恒观察地形,他们俩人都以为淮水内沙土浮轻,不坚实,堰不容易筑成。高祖不听,征发徐州、扬州人,每二十户取五人来筑堰。诏假康绚符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主持堰的兴修,服劳役的人及士兵共有二十万。在钟离境内南起浮山,北抵..石,沿着岸边筑土,在淮水中流合脊。天监十四年(515),堰即将合龙,淮水流得很快,于是再一次决口,众人十分忧虑。有人认为长江、淮水多有蛟龙,能够呼风唤雨使堤岸决口,它的性情是厌恶铁,因此收集东西两方的冶铁器,大则饮器烹器,小至铧、锄,数千万斤,丢在堰内。堰还不能合龙,于是砍伐树木作栏圈,用巨石填塞,在上面再加上土。淮水沿岸百里之内,山上的树木石头,不论大小都搜尽了,挑的人肩上都磨穿了。夏天疾病流行,死的人互相枕藉,蝇虫叮咬声昼夜不断。高祖担心服劳役的人淹留得太久,派尚书右仆射袁昂、侍中谢举假给康绚符节慰问他,并且加封他有减免徭役之权。这年冬天又特别寒冷,淮水、泗水都冻住了,士兵死的人十有七八,高祖再次派人赐给他们衣裤。十一月,魏派大将杨大眼扬言决开堰堤,康绚让各军撤去营寨,露营等待杨大眼军前来。康绚派他的儿子康悦挑战,斩去魏朝咸陽王府司马徐方兴,魏军稍退。十二月,魏派尚书仆射李昙定率众军前来作战,康绚与徐州刺史刘希祖等人抵抗。高祖又派右卫将军昌义之、太仆卿鱼弘文、直..曹世宗、徐元和相继拒守。天监十五年(516)四月,堰修成。堰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两旁以堤岸相夹,并种植杞柳,军人安稳地堵塞决口,居住在上面。堰水清洁,从上往下看就像人的坟墓,一目了然。有人对康绚说;“江、淮、河、济四条大川,上天用来节宣其气,不可长时间堵塞。如果凿一低洼东流,则水流宽慢,堰才能不坏。”康绚认为讲的有道理,开低洼让水东流。又派人离间魏国说:“梁人所害怕的就是开低洼,不畏惧在野地里作战。”魏人相信了这话,果真凿山深五丈,开低洼引水北流,淮水日夜分流,低洼仍旧不减。这月,魏军终于溃退而归。淮水所流到的地方,夹淮方圆数百里地。魏寿陽城戍稍作迁移驻扎在八公山,这时南边人散住到山脊上。

起初,堰在徐州界内兴修,徐州刺史张豹子说堰在徐州境内,说自己必居其位而无所事。不久康绚派别的官吏来监督修堰,张豹子很羞愧。不久高祖下令张豹子接受康绚的调遣,每件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由此便进谗言说康绚与魏国人互有往来,高祖虽然不听这些话,仍以堰修好后征召康绚回京。不久封康绚为使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司州刺史,兼任安陆太守,增加封地二百户。康绚回京后,张豹子不修堰,到那年秋天八月,淮水暴涨,堰都决口,奔流到海,祖日恒因罪而下监狱。康绚在州郡三年,大修城池,号称严政。

天监十八年(519),征召康绚为员外散骑常侍,兼任长水校尉,与护军韦睿、太子右卫率周舍担任宫廷警卫。普通元年(520),授职卫尉卿,未到任,去世,终年五十七岁。高祖当天到他家吊丧。诏赠康绚为右卫将军,给鼓吹一部,办丧事的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壮。

康绚性情宽和胆怯,在朝廷,看到人好似不会说话,号称位高敦厚。在州郡,每当寒冬腊月看见州官衣衫褴褛,便赠给他们短袄,他是如此乐善好施。康绚的儿子康悦继承爵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李百药
  卷二十九 志四·赵尔巽
  卷二百九十三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卷之八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第四十章 完成北伐·冯玉祥
  一九九 拾遗癸·周作人
  阿合马传·宋濂
  张庭珍、张庭瑞传·宋濂
  王恽传·宋濂
  卷九十八·佚名
  卷十一 石晋背盟·李有棠
  礼一八·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谭福·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八元稹乐府古题序【丁酉】诗讫於周离骚讫於楚是後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謡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於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三·杨仲良

      神宗皇帝   王安石毁去正臣   治平四年九月戊戌,知制诰、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韩琦数因入对,恳求罢相。上察琦不可复留,赐手札曰:『今许卿暂临藩服,朕将虚上宰之位,以待卿还。』辛丑,特授琦守司徒兼侍中、镇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元宪公庠忠规德范之碑王珪治平三年四月辛丑司空致仕郑国公薨于京师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有司误奏毋临丧乃作挽辞三章以哀之为废朝二日赠公太尉兼侍中谥曰元宪五月丙寅天子成服于苑中百官慰殿门下其年十月

  •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防问以古今治道广川董仲舒对曰事在彊勉而已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徳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懈书云懋哉懋哉皆彊

  • 提要·马令

    南唐书        载记提要【臣】等谨案南唐书三十卷宋马令撰令宜兴人陈振孙书録觧题载令自序称其祖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未及撰次令纂先志而成之实崇宁乙酉云云则令乃北宋末人此本不载令自序盖偶佚也

  • 梁睿传·魏徵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感情很好。 梁睿七岁时,承袭广平郡公的爵位,累次升迁

  • ●皇朝通典卷八十七·佚名

    刑八 ○皇朝通典卷八十七 寬恕 囚繫 △寬恕 (臣)等謹按國有常憲罪疑惟輕寬恕者隨時隨案法外施仁者也我朝自列祖以來仁育義正大德涵濡暨我皇上體上天好生之心以為心奉列聖弼教之治以為治尚德緩刑百餘年如一日矣要而論之

  • 四、东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宁·蒋廷黻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索额图等关于尼布楚立约的奏报到了北京以后,康熙帝遂命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东北边疆善后的办法。他们提议应于额尔必齐河诸地立碑以垂永久,"勒满、汉字及鄂罗斯、拉丁、蒙古字于上",并于墨尔根及瑷

  • 卷十·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觧卷十宋 夏僎 撰商书汤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逐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林少頴谓书序本自为一篇故其言亦有相为首尾者不必序其本篇之意如此篇之序言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篇内全无

  • 六经奥论总文·郑樵

    夫子作六经【天生夫子正为六经设】【夫子修六经明礼习乐删诗定书赞易修春秋未尝作六经今谓之作者循习先儒之言以六经成于夫子故谓之作】天不生尧舜百世无治功天不生夫子万世如长夜尧舜治功显设一时夫子六经照耀万古是

  • 第二十章 因果·佚名

    高忠宪家训曰。自妻妾而外。皆为非己之色。淫人妻女。妻女人淫。夭寿折福。殃留子孙。皆有明验显报。少年当竭力保守。视身如白玉。一失脚即粉碎。视此事如鸩毒。一入口即立死。须臾坚忍。终身受用。一念之差。万劫莫

  • 答传佛传生书·太虚

    传佛传生善友:来函述日用功夫未得力各节,详有数缘,如腿痛身疲,致唯能死念话头以为抵制;又因尚居学戒堂,分心两处,行径未获专一。然此二违缘,去之无他缪巧,但制之以忍,帅之以志,一待三阳开泰,百体从令,自然与春冰俱化也。又须知此亦

  • 观经正宗分散善义卷第四·善导

    唐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已下次解三辈散善一门之义。就此义中即有其二。一明三福以为正因。二明九品以为正行。今言三福者。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来未闻佛法。但自行孝养仁义礼智信。故名世俗善也。第二福者此名戒善

  • 目录·牧云通门

    懒斋别集目录○卷之一文部(甲)论观苦入道论序达澄昭公语偈序元白可公出山诗序盐梅鼎公游南岳序木陈忞公回粤省亲序鱼喁草序别刻古庭和尚拈颂序听云集序柴庵先生和池上来诗序宗镜节录序吕幼安诗草序永安闻慧堂世系序

  •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英国女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4年写的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小说写比利时侦探波洛在乘坐从伊斯坦布尔到法国加莱横跨欧洲的东方快车时,遇到 一起谋杀案。他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出色的分析推理,弄清了案情。原来5年前在美

  • 大洞金华玉经·佚名

    述回风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图、大洞内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图,皆为存神法。又述帝君十二愿,是为诵咒。该经称,若受大洞诀,可“不必俱持《大洞真经》而一通之也”。可知该经继承《大洞真经》,但取捷径,有所创新。

  • 巴山夜雨·张恨水

    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小说以主人公李

  • 法藏碎金录·晁迥

    笔记著作。宋晁迥撰。晁迥(948—1034),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北)人,自父佺始徙家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性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