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八·志第一百四十一·兵二等

    ◎兵二

  熙宁以后之制

  骑军

  殿前指挥使

  内殿直

  散员

  散指挥

  散都头

  散祗候

  金枪班

  东西班

  散直

  外殿直

  银枪班

  茶酒旧班

  茶酒新班

  钧容直

  捧日

  归明渤海

  拱圣

  吐浑

  骁骑

  骁胜

  宁朔

  龙猛

  飞猛

  契丹直

  神骑

  步斗

  吐浑直

  安庆直

  三部落

  清朔

  擒戎

  骁雄

  其马军行司新军目:

  选锋 神策选锋军、左翼军、右翼军、摧锋军、游奕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护圣马步军。

  步军

  御龙直

  御龙骨朵子直

  御龙弓箭直

  御龙弩直

  天武

  神勇

  广勇

  神射

  龙骑

  雄勇

  宣威

  广捷

  广德

  雄威

  胜捷、威胜、威捷

  全捷、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

  侍卫司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步军亦如之。自马步军都虞候以上,其员全阙,即马军、步军都指挥使等各兼领其务。马步军有龙卫、神卫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神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余如殿前司之制。其所领骑步军之额如左。

  骑军

  员僚直左右四。京师二,恩、冀各一。熙宁二年,并左直为一,须人少拨隶如其军省。五年,废恩、冀州左右直弗补。六年,拨隶龙卫。元丰三年废。)

  龙卫

  忠猛

  散员

  骁捷

  云骑

  武骑

  骁锐

  归明神武马

  飞捷

  骁武

  广锐

  云翼

  有马劲勇

  骑捷

  厅子

  骁骏

  无敌

  忠锐

  威边

  克胜

  飞骑

  威远

  克戎

  清塞

  武清

  万捷

  云捷

  横塞

  有马安塞

  蕃落

  并州骑射

  有马雄略

  崇捷

  崇锐

  清涧骑射

  员僚剩员直

  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

  步军

  神卫

  虎翼

  奉节

  步武

  武卫

  雄武

  飞虎

  神锐

  振武

  来化

  新立弩手

  怀勇

  威宁

  威猛

  雄胜

  归恩

  澄海弩手

  神虎

  保捷

  捉生

  清边弩手

  制胜

  定功

  青涧

  平海

  建威

  效忠

  川效忠

  宣毅

  宣毅床子弩炮手

  建安

  威果

  效顺

  拣中雄勇

  怀顺

  归圣

  顺圣

  怀恩

  拣中怀爱

  勇捷

  威武

  静戎弩手

  平塞弩手

  忠勇

  宁远

  忠节

  神威

  归远

  雄略

  招收

  壮勇

  桥道

  清塞

  崇武

  崇威

  敢勇

  靖安

  广固

  通济

  清卫

  刀牌手

  劲勇、壮武、静江

  振华

  安远、奉先园

  武宁、威勇、忠果、雄节、必胜

  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

  御前忠佐将校并与建隆以来制同。

  散员

  马直

  步直

  备军

  皇城司

  亲从官

  亲事官

  入内院子

  快行、长行

  司圊

  曹司

  将兵者,熙宁之更制也。先是,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淳化、至道以来,持循益谨,虽无复难制之患,而更戍交错,旁午道路。议者以为徒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缓急恐不可恃。神宗即位,乃部分诸路将兵,总隶禁旅,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平居知有训厉而无番戍之劳,有事而后遣焉,庶不为无用矣。

  熙宁七年,始诏总开封府畿、京东西、河北路兵分置将、副。由河北始,自第一将以下共十七将,在河北四路;自第十八将以下共七将,在府畿;自第二十五将以下共九将,在京东;自第三十四将以下共四将,在京西,凡三十有七。而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又自列将焉。在鄜延者九,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凤者五,在熙河者九,凡四十有二。八年,又诏增置马军十三指挥,分为京东、西两路。又募教阅忠果十指挥,在京西,额各五百人,其六在唐、邓,其四在蔡、汝。

  元丰二年,又增置土兵勇捷两指挥于京西,额各四百人,唐州方城为右第十一,汝州襄城为左第十二。凡马军十三指挥,忠果及土军共十二指挥。四年,又诏团结东南路诸军亦如京畿之法,共十三将:自淮南始,东路为第一,西路为第二,两浙西路为第三,东路为第四,江南东路为第五,西路为第六,荆湖北路为第七,南路潭州为第八,全、邵、永州应援广西为第九,福建路为第十,广南东路为第十一,西路桂州为第十二,邕州为第十三。

  总天下为九十二将,而鄜延五路又有汉蕃弓箭手,亦各附诸将而分隶焉。凡诸路将各置副一人,东南兵三千人以下唯置单将。凡将、副皆选内殿崇班以上、尝历战陈、亲民者充,且诏监司奏举。又各以所将兵多寡,置部将、队将、押队使臣各有差。又置训练官次诸将佐。春秋都试,择武力士,凡千人选十人,皆以名闻,而待旨解发,其愿留乡里者勿强遣。此将兵之法也。

  六年,熙河路经略制置李宪言:"本路虽有九将之名,其实数目多阙,缓急不给驱使。又蕃,汉杂为一军,嗜好言语不同,部分居止悉皆不便,今未出战,其害已多,非李靖所谓蕃、汉自为一法之意。若将本路九将并为五军,各定立五军将、副及都、同总领蕃兵将,使正兵合汉弓箭手自为一军,其蕃兵亦各自为一军。临敌之际,首用蕃兵,继以汉兵,必有成效,兼可减并将、副及部队将员,于事为便。"诏从之。

  元祐元年,司马光言:"近岁灾伤,盗贼颇多,州郡全无武备。长吏侍卫单寡,禁旅尽属将官,多与州郡争衡,长吏势力远出其下。万一有李顺、王伦、王均、王则之寇乘间窃发,攻陷郡县,岂不为朝廷忧!祖宗以来,诸军少曾在营,常分番出戍。盖欲使之劳筋骨,知艰难,轻去其家,习知山川险阻也。自置将以来,惟是全将起发,然后与将官偕行,其余常在本营,饮食嬉游,养成骄惰,岁月滋久,不可复用。又每将下各有部队将、训练官等一二十人,而诸州又自有总管、钤辖、都监、监押,设官重复,虚破廪禄。知兵者皆知其非。臣愚,欲乞尽罢诸路将官,其禁军各委本州长吏与总管、钤辖、都监、监押等,如未置将已前,使州郡平居武备有余,然后缓急可责以守死。"

  谏议大夫孙觉亦以为言,于是诏陕西、河东、广南将兵不出戍他路,其余河北差近里一将更赴河东,而诸路逐将与不隶将之兵并更互出戍,稍省诸路钤辖及都监员,仍以将官兼州都监职事,卒不能尽罢将、副,如光等言。其年八月,枢密院言,近边州军及边使经由道路,而减本处兵官,非是。于是边州及人使经由道路,将官仍不兼都监。

  至绍圣间,枢密院言:"往时军士犯法,将官得专决遣,故事无留滞。自州县官预军事以来,动多牵制,不得自裁。欲仍依旧法,及诸军除转排补,并隶将司,州县无得辄预。其非屯驻所在,当俟将、副巡历决之,余委训练官行焉。"诏从之。至是,州县一无关预,兵愈骄,无复可用矣。

  元符元年,章楶又请增置泾原第十二将。

  宣和元年,诏非救护水火、收捕奸细妖人而辄差将兵者,坐之。后三年,知婺州杨应诚言:"诸路屯戍,当隶守臣,兵民之任一,然后号令不二。不然,将骄卒横,侵渔细民,气压州郡,有不胜其忧者。"于是诏自今令隶守臣。无何,复诏曰:"将兵遵将官条教,除前隶守臣指挥。"其后,江、浙盗起,攻陷州邑,东南将兵,望风逃溃,无复能战。事平,童贯奏言:"东南三将,类皆孱弱,全不知战,虚费粮廪,骄隋自恣。平时主领占差营私,大半皆习工艺。遂致寇盗横行,毒流一方,重费经画。今事平之后,当添将增兵,镇遏绥驭。然南人怯弱,素失训练,终不堪战。今欲于内郡别置三将,并随京畿将分接续排置,使陕西军更互戍守。庶几东南可得实战之士,于计为便。"诏从之。其后南渡诸屯驻大军即旧将兵之类,而其驻紥之所则异于前矣。

  今摭建炎以后将兵列于屯驻大军之次,而建炎水军亦附见焉。

  建炎后诸屯驻大军 武锋、精锐、敢勇、镇淮、强勇、雄胜、武定、江都振武、泰熙振武、忠勇、游奕、淮阴前军、副司左右军、移戍左军。

  淮东滁州:雄胜、安淮、青平小雄边。

  淮东泰州:镇江左军。

  淮西庐州;强勇前军、强勇右军、武定、游奕、忠义、雄边、全年。

  淮西濠州:武定选锋军、武定后军、使效、威胜、游击、义士诸军、定远武定。

  淮西安丰军:武定前军、武定右军、防城戍军、四色军。

  淮西无为军巢县:池司右军。

  淮西黄州:雄关飞虎军。

  临安府屯驻诸军:雄节、威果、全捷、龙骑、归远。

  金州驻紥都统司兵。

  成都路安抚副司驻紥兵。

  四川大制司帐前飞捷军。

  利州节制司诸军。

  金州忠义军。

  阆州节制司诸军。

  潼川府制帐踏白军。

  隆庆屯驻游奕军。

  潼川安抚司忠定军。

  夔州节制司军。

  兴元节制军事利州都统司兵。

  四川制司帐前、信义两军。

  兴元都统司屯驻合州军、沔州

  沿江水军

  明州水军

  福州荻芦、延祥砦

  镇江驻紥御前水军

  沿海水军

  潮州水军

  江阴水军

  广东水军

  平江许浦水军

  江州水军

  池州都统司水军

  漳州水军

  泉州水军

  殿前澉浦水军

  鄂州都统司水军

  太平州采石驻紥御前水军

  建康都统司靖安水军

  马军行司唐湾水军

  通州水军

  池州清溪雁汊控海水军

  两淮水军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徐梦莘
  唐鉴卷二十四·范祖禹
  ●复社纪略卷之三·陆世仪
  第二十章荆公之学术·梁启超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梁本)·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卷三十六·宇文懋昭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上·袁枢
  朱滔传·刘昫
  沈法兴传·欧阳修
  张秉文传·张廷玉
  许隽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532_1 【江上燕别(一作赵嘏诗,题作汾上宴别)】许浑   云物如故乡,山川异岐路。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   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卷532_2 【卜居招书侣】许浑   忆昨未知道

  • 龚大明·唐圭璋

      大明字若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乾道四年(1168)。宁宗闻其名,召至禁中斋修,赐号冲妙大师。嘉熙二年(1238)卒,年七十有一。   缺调名   山居   山居好。山居好。鹤唳猿啼饯昏晓。碧窗柏子炷炉香,趺坐蒲团诵黄老。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张廷玉

        乔宇 孙交 林俊 金献民 秦金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廷相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王恕为吏部,调之文选,三

  • ●卷第一·胡三省

    【周纪一】〔起着雍摄提格(戊寅),尽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着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是为岁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九·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十月庚午朔颁明年大统历○时享 太庙遣驸马许从诚代○辛未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陵寝○癸酉○以海寇不靖免淮扬二府及通州海门如皋宝应等州县正官入觐○甲戌○采访法秘御史王大任姜

  •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吕思勉

    中国俗说,最早的帝王是盘古氏。古书有的说他和天地开辟并生,有的说他死后身体变化而成日月、山河、草木等,徐整《三五历记》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 卷一·胡仔

    孔子之先宋人也,武王克商,以商遗民,封纣之子武庚以奉汤祀,及武庚以管蔡叛,成王命周公诛之,以纣之庶兄微子启为商后,封于宋。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愍公共立。愍公共卒,弟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八·阿桂

    正月庚辰上谕内阁曰文绶奏丹东一带后路闗系要李本在川年久熟悉畨地情形自赏给同知职衔以来诸事倍加奋勉请令其驻劄丹东协同防范似属妥协李本着加恩赏给兵备道职衔前往丹东办理诸务并准其具折奏事辛巳阿桂色布腾巴尔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赠公孤宫臣表髙皇帝下江左因胜国之旧为五等爵以赠勲臣及文武之死绥者其后有王公侯伯之典而罢子男至公孤絶不以为赠文皇帝复因之有赠爵而无赠官中间仅一二朱长史复之相藩邸胡学士广之侍左右皆乆而皆五品

  • 卷一百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六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八上神宗论助役      杨 绘臣窃以尧舜之为君禹皋陶之为臣可谓至治矣然考之於书皋陶之所以矢谟於舜而禹亦称为

  • 近思录集注卷七·江永

    【朱子曰此卷出处进退辞受之义】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葢其尊徳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防彖传 叶氏曰贤者之进将以行其道

  • 惺斋集·石成金

    祸福无门人自招,举心动念感天曹。一毫善事功存籍,半句非言罪莫逃。因甚兵荒水火病,都缘好恶势强刀。休说上苍无报应,天杀何曾要用刀。自古为人要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人非知己休全托,事到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着,用乖乖

  • 卷三·袁俊翁

    <经部,四书类,四书疑节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三元 袁俊翁 撰论语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然兴诗立礼成乐之论言诗礼乐而不及书何邪鲁论一书载圣人言诗礼者固多而言书者亦不少自书云孝乎之外泰伯篇举武王子

  • 论语解卷十·张栻

    宋 张栻 撰子张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防思哀其可已矣见危则致命见得则思义决择于义利之际也祭则思敬防则思哀笃于本也其可已矣者犹云若是可谓士矣杨氏曰于成人曰授命曰见利于士曰致命曰见得盖致命则力为

  • 致士第十四·荀况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招引贤士的方法,如“刑政平”、“礼义备”、“明其德”等等。篇中同时也强调了贤士对于国家治乱的重要作用。[原文]14.1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1):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

  • 论 哲 学·太虚

    ──四年在普陀作──哲学之名,制于挽近,或曰当名爱智,亦近于中华所云道;要以说明宇宙现象之实体──亦曰实在,或曰本体──,建立自他生化之常性,谓之曰哲学耳。前句成物相论──即宇宙论──;后句成神我论──即灵魂论,与数论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四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四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成善巧品第三复次于此论体九事等中应善了知七种善巧。何等为七。颂曰于诸蕴界处  及众缘起法处非处根谛  善巧事应知论曰。住正法者。应善了达如是七种

  • 续方言·杭世骏

    中国传统语言学著作。杭世骏撰。收入《道古堂外集》内,又有《四库全书》本。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中国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