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六·志第九·天文九

    ◎天文九

  ○岁星昼见 太白昼见经天 五纬相犯 老人星 景星 彗星 客星

  岁星昼见

  嘉祐五年三月乙未,岁星昼见。六年六月壬申,昼见。七年六月丙子,昼见。八年七月癸亥,昼见。

  治平元年六月壬戌,昼见。

  元符二年八月癸未,昼见。

  太白昼见经天

  开宝元年六月丁丑,太白昼见。戊寅,复见。

  淳化元年六月庚午,七月丁丑,十一月戊戌,皆昼见。

  咸平三年六月己未,昼见。四年十二月丙寅,昼见在南斗。六年五月甲午、八月庚午,皆昼见。

  景德元年十一月辛亥,昼见。二年四月甲辰,昼见。三年七月乙巳,昼见。庚申,又见。十二月癸酉,又见。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庚申,昼见。四年六月丙午、八月乙巳,皆昼见。六年四月壬午,昼见。七年七月癸卯,昼见。九年五月庚午,昼见。

  天禧三年六月辛卯,复见。四年七月丁巳,昼见。五年六月丙午,昼见。

  乾兴元年十一月壬辰,又见。

  天圣三年六月壬戌、十二月戊寅,皆昼见。五年五月壬寅,昼见。

  明道元年七月,昼见三十日。

  庆历三年八月甲寅,昼见。

  皇祐三年四月丙午,昼见。

  至和元年五月壬辰、九月己丑、十月辛卯,皆昼见。三年四月己丑,昼见。

  嘉祐二年六月己未,昼见。四年正月庚寅,昼见。七月辛丑,昼见。五年九月庚寅,昼见。六年六月乙丑,昼见。七年五月戊午,昼见。七月己酉,经天,复见。十月乙未,昼见。

  治平元年正月戊戌,昼见。六月辛酉,昼见。二年七月丁丑,昼见。十二月辛亥,又见。四年二月丁酉,昼见。闰三月癸未,昼见。五月辛巳,昼见。七月癸卯,八月丁未,昼见。

  熙宁元年十一月癸酉,昼见。二年六月壬戌,昼见。三年五月癸巳、九月壬子、五年二月癸亥、五月丙午、八年三月戊午、七月戊寅,皆昼见。九年十月乙酉,昼见。十年五月甲戌,昼见。

  元丰元年四月癸亥,昼见。三年七月戊子,昼见。四年七月己丑,昼见。六年八月己卯,昼见。七年十月乙卯,昼见。

  元祐元年六月庚戌,昼见。十月庚寅,昼见。三年二月辛丑,昼见。七月辛未,又见。六年四月壬寅,昼见。闰八月乙丑,又见。七年十一月辛巳,昼见。八年四月己未,昼见。

  绍圣元年五月己酉,昼见。九月庚申,又见。二年十一月丙申,昼见。三年五月壬子,昼见。四年六月己酉,昼见。

  元符二年五月甲辰,昼见。八月癸巳,又见。

  崇宁元年六月己酉,昼见。三年正月癸卯,昼见。

  大观二年十一月丁未,昼见。四年十月戊戌,又见。

  政和三年十二月辛酉,昼见。六年十月乙丑,昼见。七年三月辛未,昼见。

  重和元年十月己卯,昼见。

  宣和二年六月丁丑,昼见。六年十一月丙子,昼见。

  建炎元年十月甲戌、绍兴元年四月壬申,昼见。四年六月庚子、十一月戊申,昼见经天。六年正月壬辰,昼见经天。十七年七月辛巳,昼见。二十八年六月壬辰,昼见。

  隆兴元年七月丙申,经天昼见。二年六月戊辰,昼见。七月庚子,经天昼见。

  乾道元年三月甲寅,昼见。乙亥,昼见经天。二年四月甲申,昼见。五月甲寅,经天昼见。庚午,昼见。三年九月戊子,四年五月乙丑,昼见,与日争明。六月辛卯,经天。五年六月庚寅,昼见。十一月甲子,昼见。庚午,昼见。

  淳熙三年五月癸酉,经天昼见。四年十一月壬戌,又见。六年七月乙丑,昼见。癸未,经天。九年六月庚申,昼见。甲子,经天。九月癸巳、十一年五月乙卯、十二年六月戊寅,昼见。七月丁酉,经天昼见,至八月壬申始灭。十四年六月辛卯,昼见。七月辛丑,经天。

  绍熙元年五月丙子,昼见。与日争明。四年七月乙丑,十一月甲戌,昼见。

  庆元元年三月庚寅,经天昼见。七月己亥,昼见。四年九月壬寅,昼见。癸卯,经天。

  嘉泰元年六月丙午,经天昼见。十一月己巳,昼见。十二月己卯,经天昼见。三年六月癸亥,经天昼见。

  开禧元年三月庚申,二年五月壬寅,三年十二月乙巳,昼见,与日争明。

  嘉定元年五月甲子,四年七月壬戌,五年九月丙午,六年二月丁丑,昼见。七年五月丁丑、八月乙巳、九月壬戌,昼见。九年五月癸酉、十年五月乙丑,昼见。癸酉,经天。十一月庚辰,昼见。戊戌,经天。十二年二月庚子,昼见。三月丁亥,经天昼见。六月辛未,昼见。辛亥,经天,昼见。十三年九月甲午、十四年三月甲午、十五年五月庚戌、九月辛未,昼见。十七年六月丁卯,昼见经天。

  宝庆元年六月辛卯,昼见。

  绍定五年四月丁丑,昼见。五月癸巳,经天。

  端平元年十一月壬戌,经天。二年四月丁亥、七月戊戌,昼见经天。

  嘉熙元年二月己酉,二年五月辛巳,八月辛酉,昼见经天。三年十二月辛酉、四年二月丁未、淳祐元年六月庚寅,昼见。十月戊戌,昼见。乙巳,经天。二年十二月壬戌,昼见。三年七月己亥、四年八月壬辰、五年二月辛卯,昼见经天。六年四月辛酉、八月壬子,昼见。

  九月戊辰,昼见经天。七年十月辛巳、九年十二月戊申、十一年二月乙卯、七月癸亥、宝祐二年九月丁卯、三年十月甲戌、四年五月丁未、五年七月己未、开庆元年六月壬寅、景定三年四月庚寅、闰九月甲申、五年四月戊午,昼见。五月乙亥、咸淳元年七月丁酉、四年九月癸酉德祐元年七月丙子,昼见。

  五纬相犯

  建隆元年正月甲子,太白犯荧惑于娄。十月壬申,又相犯于轸。三年十一月甲戌,荧惑犯岁星于房。

  乾德四年六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张。

  开宝四年十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牵牛。

  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

  端拱二年正月丁亥,辰星犯岁星于须女。十一日壬辰,荧惑犯岁星。

  淳化二年三月癸丑,太白犯岁星于娄。五年六月丙午,太白、岁星相犯于柳。十一月丙子,太白犯辰星于虚。

  至道元年五月戊午,荧惑犯填星于奎。

  咸平元年二月甲寅,太白犯填星。三年四月癸亥,辰星掩太白。六年正月庚戌,太白犯填星。

  景德二年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三年七月戊辰,辰星犯岁星。己酉,太白犯岁星。四年七月癸巳,荧惑犯岁星。八月乙未,荧惑又犯岁星。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壬申,太白犯填星。二年十一月癸亥,荧惑犯岁星。四年十一月庚午,太白犯填星。辛未,辰星犯填星。五年正月壬午,荧惑犯岁星。七年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九年六月甲戌,荧惑犯岁星。

  天禧元年四月壬辰,太白犯岁星。二年六月戊午,太白犯岁星。七月癸酉,辰星犯太白。五年九月庚子,太白犯岁星。十月己巳,荧惑犯填星。

  天圣元年三月丁丑,荧惑犯岁星。二年九月戊申,太白犯荧惑,十一月壬子,辰星犯太白。三年五月癸未,太白、辰星相犯于井。五年六月辛卯,荧惑犯填星。壬辰,掩填星。七年五月辛未,太白犯填星,在毕宿一度半。八年六月乙酉,太白犯荧惑。

  景祐元年闰六月庚辰,太白犯填星。十一月甲寅,又犯荧惑。二年五月丁亥,又犯填星。九月辛巳,荧惑犯填星,在张六度。四年七月己未,太白犯荧惑。九月辛亥,荧惑犯填星,在翼十五度。

  康定元年九月壬申,辰星犯填星。

  庆历三年九月甲申,太白犯岁星。

  皇祐三年十一月丁丑,荧惑犯填星。

  嘉祐元年九月乙巳,太白犯岁星。三年闰十二月甲戌,荧惑犯岁星,躔斗四度。五年正月壬辰,太白犯岁星。六年三月癸巳,荧惑犯岁星,在营室。七月己丑,太白犯填星,躔井十二度。闰八月己亥,太白犯辰星,在轸四度。七年正月庚申,太白犯岁星,在营室。六月丁丑,太白犯荧惑,在翼一度半。八年四月己丑,太白犯岁星,在胃。是日,荧惑晨见东方。五月庚辰,荧惑犯岁星,在昴四度。

  治平元年十一月庚午,辰星犯太白,在尾十六度。二年四月丁巳,太白犯岁星。五月癸亥,辰星犯太白。戊子,太白犯填星,在张五度。八月己亥,荧惑犯岁星,躔柳七度半。十月丙申,又犯填星,在翼二度。三年十二月癸卯,太白犯荧惑,躔危四度。四年九月癸巳,太白犯填星。丙申,犯岁星。十月甲子,荧惑犯填星。十一月己卯,又犯岁星。十二月丁卯,太白犯荧惑。

  熙宁元年十一月己丑,太白犯荧惑。三年正月己未,荧惑犯岁星。十月乙酉,太白犯填星。八年三月庚寅,太白犯填星。十年七月癸酉,太白犯岁星。

  元丰二年五月庚寅,荧惑犯岁星。四年十月乙亥,荧惑犯太白。五年三月丙戌,太白犯填星。十二月丙寅,辰星犯岁星。七年十一月甲寅,太白犯岁星。

  元祐元年闰二月戊申,太白犯荧惑。八年四月乙卯,太白犯荧惑。

  绍圣元年闰四月庚午,荧惑犯填星。三年九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元符元年十二月乙未,太白犯荧惑。二年闰九月癸未,辰星犯填星。十月乙巳,太白犯填星。十二月辛亥,荧惑犯填星。三年四月丙辰,荧惑犯填星。

  崇宁元年十一月壬寅,太白犯填星。三年十一月庚寅,太白犯辰星。

  大观元年十二月乙酉,太白犯荧惑。二年正月甲寅,太白犯岁星。二月壬午,荧惑犯岁星。

  十月丁酉,太白犯填星。十一月壬申,太白犯岁星。三年三月辛未,太白犯岁星。四年二月辛未,太白犯岁星。五月甲辰,荧惑犯岁星。

  政和元年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十二月乙未,又犯。三年七月乙丑,荧惑犯太白。四年十月甲子,荧惑犯岁星。七年正月癸卯,荧惑犯岁星。

  宣和二年十月己卯,太白犯荧惑。三年闰五月壬午,荧惑犯岁星。六年二月己卯,荧惑犯岁星。七年七月乙未,太白犯岁星。

  靖康元年六月辛丑,太白犯岁星。

  绍兴十九年六月壬戌,太白犯填星。二十年九月戊子,荧惑犯岁星。二十一年闰四月甲午,辰星犯填星。二十六年七月癸亥,太白犯荧惑。二十七年四月壬寅,太白犯岁星。二十八年十月乙未,辰星犯填星。三十年七月己亥,太白犯岁星。

  隆兴元年九月丁酉,太白犯荧惑。十二月甲子,太白犯填星。二年正月丁亥至己丑,荧惑犯守岁星。十一月甲午,辰星犯岁星。

  乾道三年十一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四年三月丁卯,荧惑犯填星。六年七月乙巳,荧惑犯岁星于毕。八年五月癸巳,太白犯岁星。九年二月庚申,荧惑犯岁星。七月丁巳,太白犯岁星。

  淳熙二年闰九月丁巳,太白犯荧惑。八年七月丁丑,太白犯填星。十一年七月庚戌,太白犯岁星。十四年十月庚辰,填星犯太白。十六年五月乙未,太白犯荧惑。

  绍熙二年十二月戊子,太白犯岁星。

  庆元元年九月戊子,太白犯荧惑。四年十月壬午,太白犯岁星。五年十一月辛丑,荧惑犯岁星。十二月辛未,太白犯填星。六年四月癸巳,荧惑犯填星。

  嘉泰二年五月庚戌,荧惑犯填星。

  开禧二年六月甲寅,荧惑犯岁星。三年十月丁未,太白犯荧惑。

  嘉定十年七月戊子,荧惑触岁星。

  宝庆二年十月辛亥,荧惑犯填星。十一月辛酉,荧惑犯岁星。

  绍定元年十月甲子、五年六月乙丑、端平元年六月辛巳、三年六月丁未、嘉熙四年八月癸丑、宝祐四年十二月戊午,荧惑俱犯填星。

  开庆元年九月戊辰,太白犯荧惑。

  咸淳十年十月丙寅,荧惑犯填星。

  德祐二年正月癸酉,荧惑犯岁星。

  五纬相合

  岁星

  建隆三年十一月壬申,与荧惑合于房。

  开宝元年正月壬寅,与填星、太白合于娄。

  淳化五年六月丙午,与太白合于柳。

  至道元年五月庚戌,与太白、太阴同度,不相犯。

  景德四年九月戊子,与填星合于翼。

  天禧二年八月癸丑,与荧惑合于张。

  绍兴十六年三月乙丑,与填星、太白合于昴。十月戊戌,与填星合于毕。十七年七月壬戌,与太白合。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与荧惑合于尾。三十一年六月甲寅,与太白合于张。

  隆兴元年十一月庚寅,与太白合。

  乾道元年十二月庚子,与填星合于南斗。二年十一月丁巳,与填星合于牛。六年五月戊寅,与太白合于毕。七年六月庚戌,与太白合于井。

  淳熙十四年四月癸未,与填星合于轸。十月己丑,与太白合于氐。

  庆元元年四月辛酉,与太白合于井。

  开禧元年七月癸未,与填星合。二年二月甲子,与填星合于昴。

  端平二年十月己未,与太白合于心。

  嘉熙四年五月甲子,与太白合于娄。

  宝祐三年八月丁卯,岁星、荧惑在柳。

  景定元年正月庚辰,与荧惑行入尾。

  荧惑

  雍熙二年七月丙戌,与岁星合于轸。

  建炎四年六月戊子,与填星合于亢。九月壬戌,与岁星合于斗。

  绍兴二年六月丙午,与填星合于房。十一月乙亥,与岁星合于室。三年八月戊子,与太白合于张。四年二月戊子,与填星合于箕。五年闰二月丙午,与岁星合于昴。六年正月丁亥,与填星合于斗。七年五月甲申,与岁星、太白合于柳。闰十一月丁卯,与辰星行入氐。八年二月己未,与填星合于女。十三年九月辛未,与太白合于尾。十五年八月庚寅,与太白合于氐。二十年三月甲午,与太白合于毕。九月戊子,又合于轸。十一月戊子,与太白合于氐。二十二年十月己卯,与太白合于氐。十一月壬子,与岁星合于心。二十六年七月庚申,与填星合于轸。二十九年闰六月己未,与岁星合于井。三十年七月庚子,与填星合于氐。三十一年十一月丁未,与岁星合于翼。三十二年八月辛未,与填星合于尾。十一月壬戌,与太白合于羽林军。

  隆兴元年七月壬寅,与辰星合于柳。十二月壬申,与岁星合于氐。二年四月癸未,与岁星合于氐。八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箕。

  乾道元年八月辛巳,与太白合于翼。二年二月乙酉,与岁星合于斗。三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牛。四年二月庚申,与填星合。五月壬戌,与岁星合。五年十一月甲子,与太白合于房。戊辰,与辰星合于心。辛巳,又合于尾。六年二月甲申,与太白合。辛卯,合于女。三月戊午,合于危。乙丑,与岁星合于室。七月辛巳,与填星合于土。九月癸卯,合于毕。八年四月辛丑,与填星合于奎。九年三月辛丑,与岁星合于柳。四月乙丑,又合于星。

  淳熙二年六月丙寅,合于轸。四年九月己亥,合于尾。六年十一月甲子,合于危。九年二月壬寅,合于胃。十一年三月甲寅,合于井。

  绍熙三年九月乙亥,与填星合于尾。

  庆元四年五月庚子,又合。八月甲戌,合于虚。六年四月癸巳,合于室。

  嘉泰四年五月乙亥,合于胃。

  开禧三年十月丙辰,与太白合于箕。

  嘉定元年五月戊辰,与填星合于井。八月庚寅,与岁星合于张。六年三月癸卯,合于斗。七年三月辛巳,与太白合于参。八年四月戊午,与岁星合于室。九年十月庚午,与辰星合于房。十年七月戊寅,与岁星合于昴。十五年五月丁丑,合于轸。

  宝庆二年十月辛亥,与岁星、填星合于女。

  绍定元年十月丁巳,与填星合于危。二年正月丁亥,与岁星合于娄。三年十月己巳,与填星合于室。五年六月乙丑,与填星合于娄。

  端平元年六月庚午,与填星合于胃。三年六月癸卯,合于毕。

  嘉熙三年八月癸亥,与太白合于斗。四年七月己丑,与太白合于鬼。八月己酉,与填星合于柳。

  淳祐四年九月癸丑,合于轸。

  宝祐元年五月丁酉,与岁星合于昴。

  景定三年四月庚子,合于危。十一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娄。五年六月戊辰,与岁星合。八月壬寅,与填星合。

  咸淳十年十月丙寅,与填星行在轸。

  填星

  端拱二年九月乙巳,与荧惑合于危。

  淳化二年正月癸丑,与太白合于须女。

  至道元年五月乙卯,与荧惑合于东壁。

  绍兴十年十二月戊子、十一年三月庚子,与太白合于室。

  隆兴二年十月辛巳,合于斗。

  乾道二年五月己未,与岁星合于南斗。

  淳熙五年闰六月己酉,与荧惑合于井。

  淳祐六年十月乙未,与岁星、荧惑合于亢。

  宝祐六年十一月甲戌,与荧惑顺行在危。十二月辛丑,与太白、荧惑合于室。

  太白

  乾德四年六月己亥,与荧惑合于张。

  开宝三年五月庚戌,与填星合于毕。六月乙未,与岁星合于东井。五年十月甲辰,与荧惑合于牵牛。

  雍熙四年十二月丁巳,与填星、岁星合于南斗魁。

  淳化二年三月癸丑,与岁星合于娄,太白在南。三年正月丙辰,与荧惑合于娄,岁星在胃。

  至道元年五月丙辰,与岁星合于七星,不相犯。

  太中祥符元年九月乙酉,与岁星合于角、亢。

  建炎四年十一月辛丑,与岁星合于南斗。十二月壬午,与荧惑合于危。

  绍兴元年九月丁酉,与荧惑合于张。十一月乙卯,与填星合于心。二年十一月甲子,与荧惑合于危。癸未,与岁星、荧惑合于室。三年四月戊子,与岁星合于奎。四年二月丁酉,合于娄。五年正月己卯,十月戊申,与填星合于斗。六年七月癸酉,与岁星合于井。七年四月丁巳,与荧惑合于东井。五月乙亥,与荧惑、辰星合于井。十一月癸巳,与荧惑合于尾。八年正月乙巳,与填星合于女。十一月丙午,合于虚。九年三月癸卯,与荧惑合于井。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于角。十年十一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危。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合于奎。十四年六月癸卯,与荧惑合于井。十七年二月庚戌,与填星合。庚申,与岁星合。十二月庚戌,与辰星合于南斗。十九年六月戊午,与填星合于井。七月丁未,与岁星、辰星合于张。二十年三月戊寅,与荧惑合于昴。四月庚戌,与填星合于东井。六月甲寅,与岁星合于翼。十月丙午,与岁星、荧惑合于轸。己巳,与荧惑合于角。二十二年九月庚申,与荧惑、辰星合于角。十月庚午,与荧惑合于亢。二十三年六月甲子,与填星合于张。九月癸卯,与岁星合于尾。闰十二月癸卯,合于南斗。二十五年九月壬申,与填星合于轸。十一月壬申,与辰星合于尾。二十六年七月丙辰,与荧惑合,壬戌,与荧惑、填星合于轸。二十七年三月辛卯,与荧惑、岁星合于奎。二十八年二月丁未,与岁星合于胃。六月乙未,与荧惑合。十一月己未,与填星合于亢。三十年七月丙申,与岁星合于柳。三十一年六月壬寅,合于星。九月庚午,与填星合于房。十二月甲辰,合于尾。

  隆兴元年八月庚辰,与荧惑合于张。十月丁丑,与岁星合于亢。十二月辛酉,与填星合于箕。二年八月乙卯,与岁星合于氐。十月丙辰,与填星合于箕。

  乾道元年七月乙亥,与荧惑合于张。三年正月癸亥,与填星、岁星合。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五年四月乙巳,与荧惑合于井。十一月甲子,合于房。十二月癸巳,合于尾。六年正月甲子,合于斗。三月壬戌,与填星合。五月乙丑,与岁星合于昴。七年二月丙寅,与岁星合于毕。三月甲午,与荧惑合于井。八年五月癸未,与岁星合于井。九年三月辛酉,与填星合于奎。七月甲寅,与岁星合于张。

  淳熙元年正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奎。十月乙丑,与岁星合于轸。二年闰九月甲寅,与荧惑合于尾。三年二月庚辰,与填星合于胃。五月乙丑,合于毕。六月癸巳,与荧惑合于井。四年九月壬子,与荧惑、岁星合于尾。五年正月庚戌,与岁星合于斗。十一月壬戌,合于牛。六年三月丁丑,六月丁酉,与填星皆合于井。八年六月壬申,合于柳。九年二月丙寅,与荧惑合于昴。五月乙亥,与填星合于柳。十一月乙亥,又与荧惑合于氐。十一年七月壬寅,与岁星合于柳。八月己卯,与填星合于翼。九月乙卯,与辰星、荧惑合于亢。十二年六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翼。十五年六月丙子,与填星合于亢。甲申,与岁星合于氐。

  绍熙元年十一月丁丑,与填星合。五年十一月庚戌,与荧惑合于危。

  庆元元年三月庚寅,与岁星合于参。六月庚午,合于井。八月癸酉,与荧惑合于张。二年十一月丙子,与填星合于牛。三年八月甲戌,与荧惑、岁星合于翼。四年十月戊寅,与岁星合于角。五年十二月辛未,与填星合于危。

  嘉泰元年五月戊午,与荧惑合于柳。二年正月丁巳,与荧惑、岁星合于南斗。十二月癸酉,与岁星合于女。

  开禧二年二月壬申,与填星、岁星合于昴。

  嘉定元年六月戊寅,与填星、荧惑合于井。二年四月丁丑,与填星合于井。四年八月乙酉,与填星合于室。五年九月丁未,与岁星合于心。七年六月庚子,与填星合于翼。十一月丁卯,与荧惑合于氐。九年九月庚寅,与填星合于角。十二年闰三月甲寅,七月壬寅,与岁星合于井。十三年八月丙戌,与填星合于房。

  宝庆二年正月壬午,与岁星、填星合于女。三年八月甲申,与荧惑合于星、翼。

  绍定三年闰二月乙酉,与岁星合于毕。五年八月壬申,合于张。六年五月庚戌,与荧惑合在柳。

  端平元年正月丁未,合于斗。二年二月壬午,与填星合于胃。三年九月庚申,与岁星合在尾。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与填星合于井。四年七月甲戌,与荧惑合于井。

  淳祐三年闰八月壬寅,与填星合于翼。六年三月戊午,与荧惑合于毕。十年十二月戊戌,与岁星合于危。十二年七月庚寅,与荧惑合于轸。九月戊戌,与填星合于箕。

  宝祐五年六月丙戌,与岁星合于翼。

  景定五年四月庚午,与岁星合于娄。

  咸熙三年七月己亥,与填星合于井。

  德祐元年十月丁巳,与填星合。

  辰星

  景德三年七月己酉,与岁星、太白合于柳。

  绍兴四年三月乙亥,与太白合于毕。七年五月戊子,与荧惑、太白合于柳。九年九月乙巳,与岁星合于角。十七年三月乙卯,与填星合。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与填星合于东井。二十三年四月丙寅,与太白合于毕。二十八年十月丙申,与填星合于亢。

  隆兴二年十一月庚寅,与岁星合。十二月丁亥,与太白合。

  乾道元年三月甲戌,与荧惑合于毕。四年二月壬子,与太白合于胃。五年六月庚寅,与岁星合。七年四月丙寅,淳熙四年五月乙巳,与太白合于井。十五年六月庚寅,与太白合于张。十二月壬戌,与岁星合于尾。

  绍熙四年三月辛己,与太白会于昴。

  五纬俱见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

  景德四年七月,五星当聚鹑火而近太阳,同时伏。

  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见东方。

  靖康元年六月丙辰,填星、荧惑、太白,岁星聚。

  乾道四年二月壬子、六月辛丑、八月己亥、六年五月乙亥、十月庚申、八年十月癸卯,五星俱见。

  淳熙十三年闰七月戊午,五星皆伏。八月乙亥,七曜俱聚于轸。

  老人星

  乾德三年八月辛酉、四年八月乙卯、六年正月戊申、开宝二年七月丁亥、本平兴国四年八月乙亥、五年八月己卯、六年八月己卯、八年八月辛卯、雍熙三年八月己酉、四年八月辛亥、端拱元年八月乙卯、二年八月己亥、淳化元年八月丁卯、二年八月辛未、三年八月戊寅、四年九月己亥、五年八月己丑、至道元年八月己亥、二年闰七月己亥、三年八月辛丑、咸平元年八月癸丑、二年八月癸亥、三年八月丁卯、四年八月甲子、五年八月己丑、六年八月丙子、景德元年八月癸酉、二年八月庚辰、三年八月庚寅、四年二月己卯、八月甲午、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亥、八月丙申、二年二月壬辰、八月乙巳、三年二月辛巳、八月己酉、四年正月戊寅、八月丙寅、七年正月癸丑、八月己巳、八年七月癸酉、九年正月甲寅、八月壬午、天禧元年八月癸巳、二年正月丁巳、八月辛卯、三年八月己亥、四年八月己亥、五年二月丙午、八月己巳、老人星皆出丙。

  治平四年二月癸巳、八月戊申、熙宁元年正月乙未、八月己卯、二年二月乙卯、八月壬戌、三年正月甲寅、八月癸酉、四年二月己未、八月丁丑、五年二月己未、闰七月己亥、六年正月庚午、八月丁酉、七年二月甲申、八月庚寅、八年二月己丑、八月庚戌、九年二月丁酉、八月庚子、十年正月己卯、九月戊申、元丰元年二月乙酉、八月丙午、二年二月壬戌、八月乙卯、三年二月甲寅、八月己未、四年八月丁卯、五年二月甲戌、八月己巳、六年二月己未、八月丁丑、七年二月辛巳、八月己卯、八年二月庚辰、八月辛巳、元祐元年二月戊寅、八月庚子、二年二月庚寅、九月辛亥、三年二月癸巳、八月己亥、四年二月壬子、八月丁未、五年正月甲午、八月辛亥、六年二月己亥、闰八月壬戌、七年正月壬子、八月壬戌、八年二月丙寅、八月己巳、九年二月己丑、绍圣元年八月丙子、二年二月壬午、八月丁丑、三年二月庚午、八月癸未、四年二月甲申、八月甲申、五年二月庚辰、元符元年八月辛卯、二年二月乙未、九月壬辰、崇宁元年二月壬寅、八月癸未、二年二月甲寅、八月庚戌、三年二月戊午、八月辛酉、四年二月庚申、八月丙寅、五年二月戊辰、八月甲戌、大观元年二月乙亥、八月丁丑、二年二月甲午、八月壬午、三年二月戊子、八月癸巳、四年二月乙未、闰八月丁酉、政和元年二月癸卯、八月己亥、二年二月乙巳、八月己酉、三年二月甲午、八月己未、四年二月己酉、八月辛未、五年二月庚申、八月甲子、六年闰正月壬戌、八月丁卯、七年正月戊午、八月丙子、重和元年二月壬申、八月乙亥、宣和元年二月癸未、八月癸未、二年二月辛巳、八月己丑、三年二月丙戌、八月癸巳、四年二月己亥、八月辛丑、五年二月庚子、八月丙午、六年二月戊申、八月辛亥、七年二月癸丑、八月庚申、建炎四年七月戊辰、皆见于丙。

  景星

  开宝四年八月癸卯,景星见。

  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见,出氐南骑官西一度,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八月,随天轮入浊,十一月,复见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见东方,八月西南入浊。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己酉,含誉星见。其年九月丙戌,又见,似彗有尾而不长。

  天圣元年二月己亥,奇星见。二年八月丙子,四年七月壬申,又见。

  明道二年二月戊戌,含誉星见东北方,其色黄白,光芒长二尺许。

  景祐二年正月己丑,奇星又见。

  至和三年二月辛卯、八月己未、嘉祐二年八月庚午、三年八月丙辰、四年正月庚戌、八月癸未、五年八月庚午、六年正月癸丑、八月壬辰、七年正月辛亥、八年正月辛酉、治平元年二月己丑、七月癸巳、二年二月癸巳、八月己亥、三年正月庚辰、八月庚戌、奇星皆见。

  彗孛

  彗星

  开宝八年六月甲子,出柳,长四丈,辰见东方,西南指,历舆鬼至东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而灭。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又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辰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咸平元年正月甲申,又出营室北,光芒尺余,至丁酉,凡十四日灭。六年十一月辛亥,旄头犯舆鬼。甲寅,有彗孛于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余,历五诸侯及五车入参,凡三十余日没。

  天禧二年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第二星东北,长三尺许,与北斗第一星齐,北行经天牢,拂文昌,长三尺余,历紫微、三台、轩辕速行而西,至七星,凡三十七日没。

  景祐元年八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张、翼,长七尺,阔五寸,十二日而没。十二月己未夜,有星出外屏,有芒气。

  皇祐元年二月丁卯,彗出虚,晨见东方,西南指,历紫微至娄,凡一百一十四日而没。

  嘉祐元年七月,彗出紫微,历七星,其色白,长丈余,至八月癸亥灭。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南,北有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岐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熙宁八年十月乙未,星出轸度中,如填,青白。丙申,西北生光芒,长三尺,斜指轸,若彗。丁酉,光芒长五尺。戊戌,长七尺,斜指左辖,至丁未,入浊不见。

  元丰三年七月癸未,彗出西北太微垣郎位南,白气长一丈,斜指东南,在轸度中。丙戌,向西北行,在翼度中。戊子,长三尺,斜穿郎位。癸卯,犯轩辕,至丁酉入浊不见。庚子晨,复出于张度中。至戊子,凡三十有六日,没不见。

  绍圣四年八月己酉,彗出氐度中,如填,有光,色白,气长三丈,斜指天市左星,九月壬子,光芒长五尺,入天市垣。己未,犯天市垣宦者。庚申,犯天市垣帝坐。戊辰,没不见。

  崇宁五年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如杯口大,光芒散出如碎星,长六丈,阔三尺,斜指东北,自奎宿贯娄、胃、昴、毕,后入浊不见。

  大观四年五月丁未,彗出奎、娄,光芒长六尺,北行入紫微垣,至西北入浊不见。

  靖康元年六月壬戌,彗出紫微垣。

  绍兴元年九月,彗星见。十二月戊寅、二年八月甲寅,见于胃。丙辰,行犯土司空,至九月甲戌始灭。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消。十六年十一月庚寅,彗星见西南危宿。二十六年七月丙午,彗星见东井,约长一丈,光芒二尺。癸丑,又犯五诸侯。三十一年六月己巳,彗星见北斗天权星东北,太史妄称为含誉。

  淳熙二年七月辛丑,有星孛于西北方,当紫微垣外七公之上,小如荧惑,森然蓬孛,至丙午始消。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见右摄提,光芒三尺余,体类岁星,凡两月,历氐、房、心乃没。

  绍定三年十一月丁酉,有星孛于天市垣屠肆星之下,明年二月壬午乃消。五年闰九月,彗星见东方,十月己未始消。

  嘉熙四年正月辛未,彗星见于室,至三月辛未乃消。

  景定五年七月甲戌,彗星见于柳,芒角烛天,长十余丈,日高方敛,凡月余,己卯,退行,见于舆鬼。辛巳,在井。丙申,见于参。戊戌,在参宿度内。八月末,光芒稍减,凡四月乃灭。

  客星

  建隆二年十二月己酉,出天市垣宗人星东,微有芒彗,三年正月辛未,西南行入氐宿,二月癸丑,至七星没。

  太平兴国八年二月甲辰,出太微垣端门东,近屏星,北行。

  端拱二年七月丁亥,出北河星西北,稍暗,微有芒彗,指西南。

  淳化元年正月辛巳,出轸宿,逆至张,七十日,经四十度乃不见。

  景德二年八月甲辰,出紫微天棓侧,孛孛然如粉絮,稍入垣内,历御女、华盖,凡十一日没。三年三月乙巳,出东南方。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丑,见南斗魁前。

  天禧五年四月丙辰,出轩辕前星西北,大如桃,速行,经轩辕大星入太微垣,掩右执法,犯次将,历屏星西北,凡七十五日,入浊没。

  明道元年六月乙巳,出东北方,近浊,有芒彗。至丁巳,凡十三日没。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熙宁二年六月丙辰,出箕度中,至七月丁卯,犯箕乃散。三年十一月丁未,出天囷。

  元祐六年十一月辛亥,出参度中,犯、掩厕星,壬子,犯九游星,十二月癸酉,入奎,至七年三月辛亥乃散。

  绍兴八年五月,守娄,鲁分也。九年二月壬申,守亢,陈分也。

  乾道二年三月癸酉,出太微垣内五帝坐大星西,微小,色青白。

  淳熙八年六月己巳,出奎宿,犯传舍星,至明年正月癸酉,凡一百八十五日始灭。

  嘉泰三年六月乙卯,出东南尾宿间,色青白,大如填星。甲子,守尾。

  嘉定十七年六月己丑,犯尾宿。

  嘉熙四年七月庚寅,出尾宿。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卷十四 開寶六年(癸酉,973)·李焘
  卷十一 后燕录·崔鸿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入穴虏名王·蔡东藩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八·佚名
  续只麈谭卷上·胡承谱
  肯綮录·赵叔向
  第一二八申光绪九年九月廿六日一一三一二-二四·佚名
  第七十册 天命十年·佚名
  水彩画略论(1)·李叔同
  内容简介·班固
  吴元济传·刘昫
  第六十二章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李宗仁
  食货二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试术·李渔

    〖夜行船引〗(生便服,带副净上)禹迹一筹浑未展,平白地洪福滔天。好事无凭,良朋未返,三事总成疑眩。下官奉旨巡河,原限半年奏绩。怎奈黄河两岸倒塌甚多,日夜趱修,还怕愆期致罪。谁料数日之前,洪水骤发,漂洗居民六十万,淹没禾苗八百

  •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冬十月丁未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戊申夜有星如碗大赤色有尾光烛地出壁宿西北行至近浊○己酉山西缘边烟墩成先是从江阴侯吴高请于缘边修筑烟墩至是东路自天城卫至榆林口直抵西朔州卫暖会口西路自忙牛岭直

  • 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佚名

    弘治十六年六月丙申朔改礼部左侍郎焦芳为吏部左侍郎○巡抚甘肃都御史刘璋奏哈密忠顺王狭巴受中国厚恩今据其番文乃有阴启异谋构引虏众侵虐邻番之意谋降敕切责谕以朝廷恩威或旨省令哈密来贡使臣归语狭巴改过效顺○兵部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弘治十一年四月丙寅朔孟夏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灶之神 初大理寺右寺丞杜昌鸿胪寺右寺丞周惠畴高岱尚宝司司丞华英中书舍人仝泰杨立太常寺寺丞张晖以传升降级至是乞复原职许之 戊辰升锦衣卫副千户柏权为指挥佥事舍人柏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丁卯朔河南道御史周孔教题参石星误国并参赵志皋内言东事之始志皋不顾 宗社大计曲昵私交引同乡宋应昌几败乃公事先是台臣郭实上疏力争不可语侵志皋乃志皋切齿贬而去之闻彼时刑部侍郎朱鸿谟自南都移书

  •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佚名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进呈原任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所撰《词话》一书,内有「清师下浙」字样,殊属背谬

  • 卷一百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 唐 张守节 撰 匈奴列传第五十【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言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後也】 史记一百十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卷二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唐肃宗时元结被召诣亰师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其一曰议者问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当时之祸可谓剧而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七妃册太皇太妃 追封 杂録册太皇太妃天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尊册太皇太妃命特进宗睦特进宗厚充册使副左丞宗仪摄侍中参政刘麟摄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各二读册读宝官各一举册举宝官各二以三品四品

  • 十二年(下)·佚名

    八月8月1日○甲辰朔,御朝講。侍講官李淸曰:「人君憂樂,不可獨也,〈史臣曰:」樂則不可獨,憂不可獨歟?「〉當與民同之。桀、紂瓊宮、瑤臺之樂,可謂極矣,而下民嗷嗷,以至於亡;文王如傷之憂,可謂至矣,而下民欣欣,周業以興。如此者,人君所

  • 卷一百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一>椹質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又曰澤共射椹質之弓矢圉師曰射則充椹

  • 卷五·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五婺源江永撰衣服上始制衣服考礼运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治其麻丝以为布帛防云治麻丝为布帛谓五帝时○易系辞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上衣

  • 卷三十四·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三十四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告子上性犹栁也章总防 李衷一曰据告子以人性为仁义之説何尝以仁义为不可为也彼其意但谓非人性中本有必为之而后成耳 张彦陵

  • 卷二百一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一复次善现,无际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无际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无际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品類足論辯千問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凡用二種異本。(一)劉宋求那跋陀羅等譯衆事分阿毗曇論.校註略稱宋   本。(二)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初品引文.略稱智論。今譯對勘兩本.文有同   異堪資尋討者.悉爲註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 (纯陀品第二卷上)释福田义 释纯陀名纯陀品第二案。僧宗曰。经之五别。此下两品。是第二开宗。明常住因果也。通分为三段。第一因施以明常。亦曰因请受供以明常也。从品初。讫释梵诸天等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集法毗尼五百人尔时世尊在拘尸城末罗园娑罗林间般涅槃。诸末罗子洗佛舍利已,以净劫贝裹,复持五百张叠次而缠之,作铁棺盛满香油,安舍利置中,以盖覆上。复作木椁,安铁棺着中,下积众香薪。时末

  • 石林燕语·叶梦得

    笔记。南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 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乌程(今浙江吴兴)。绍圣进士。嶶宗朝任翰林学士。高宗朝官尚书左丞、福建安抚使等职。宣和五年(1123) 归隐湖州, 随记故实旧闻,古今嘉言善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