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英宗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为礼?"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书之屏风以自戒。景祐三年,赐名宗实,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皇祐二年,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祐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曰:"宗子已有贤知可付者,卿等其勿忧。"时帝方服濮王丧。六年十月辛卯,起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帝以终丧辞。奏四上,乃听。丧终,复授前命,又辞。七年八月,许罢宗正,复为岳州团练使。戊寅,立为皇子。癸未,改今名。帝闻诏称疾,益坚辞。诏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往喻旨,即卧内起帝以入。甲辰,见清居殿。自是,日再朝,或入侍禁中。九月,迁齐州防御使、钜鹿郡公。

  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尽哀。韩琦宣遗制。帝御东楹见百官。癸酉,大赦,赐百官爵一等,优赏诸军,如乾兴故事。遣王道恭告哀于契丹。帝欲亮阴三年,命韩琦摄冢宰,宰臣不可,乃止。乙亥,帝不豫。遣韩贽等告即位于契丹。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诏请皇太后同听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帘,宰臣覆奏事。乙酉,作受命宝。丁亥,以皇子右千牛卫将军仲鍼为安州观察使、光国公。荧惑自七年八月庚辰不见,命宰臣祈禳,至是月己丑见于东方。庚子,立京兆郡君高氏为皇后。五月戊午,以富弼为枢密使。戊辰,初御延和殿。以疾未平,命宰臣祈福于天地、宗庙、社稷及寺观,又祈于岳渎名山。六月辛卯,契丹遣萧福延等来祭吊。

  秋七月壬子,初御紫宸殿。帝自六月癸酉不御殿,至是始见百官。癸亥,岁星昼见。乙丑,星大小数百西流。戊辰,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八月癸巳,以生日为寿圣节。

  九月辛亥,以光国公仲鍼为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阳郡王,改名顼。戊午,上仁宗谥册于福宁殿。

  冬十月甲午,葬仁宗于永昭陵。十一月丙午,祔于太庙。大风霾。己酉,减东西二京罪囚一等,免山陵役户及灵驾所过民租。辛亥,契丹遣萧素等来贺即位。

  十二月己巳,初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乙亥,淮阳郡王顼出阁。是岁,于阗、西南蕃来贡。

  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戊戌,太白昼见。己亥,寿圣节,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寿于紫宸殿。甲寅,赏知唐州赵尚宽修沟堰、增户口,进一官,赐钱二十万。

  三月壬寅,命修秦悼王冢,置守护官。戊午,录囚。辛酉,雨土。

  夏四月癸未,放宫女百三十五人。甲午,祈雨于相国天清寺、醴泉观。赐诸军钱有差。

  五月己亥,浚二股河。戊申,皇太后还政。庚戌,初日御前后殿。壬子,诏:"皇太后称圣旨,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其有所须,内侍录圣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太后宫殿名曰慈寿。己未,荧惑犯太微上将。壬戌,以病愈,命宰臣谢天地、宗庙、社稷及宫观。

  闰月戊辰,辅臣进爵一等。

  六月己亥,以淮阳郡王顼为颍王,祁国公颢为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东阳郡王,鄠国公頵为左卫上将军。增宗室教授。丁未,增同知大宗正事一员。辛亥,作睦亲、广亲宅。辛酉,太白昼见。壬戌,岁星昼见。

  八月甲辰,录周世宗后。甲寅,太白入太微垣。乙卯,遣兵部员外郎吕诲等四人充贺契丹太后生辰、正旦使,刑部郎中章岷等四人充贺契丹主生辰、正旦使。丙辰,内侍都知任守忠坐不法,贬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丁巳,以上供米三万石振宿、亳二州水灾户。

  九月丁卯,复武举。庚午,诏夏国精择使人,戒励毋紊彝章。

  冬十月丙申,诏中外近臣、监司举治行素着可备升擢者二人。

  十一月乙亥,科陕西户三丁之一,刺以为义勇军,凡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赐钱二千。谏官司马光累上疏谏之,不允。戊寅,复内侍养子令。十二月乙巳,雨土。丙辰,契丹遣耶律烈等来贺寿圣节,萧禧等来贺明年正旦。是岁,畿内、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州、光化、高邮军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西蕃瞎毡子瞎欺米征内附。二年春正月甲戌,振蔡州。

  二月甲辰,大风,昼冥。丁未,录囚。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明经诸科及第出身三百六十一人。

  三月己巳,班《明天历》。

  夏四月戊戌,诏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辛丑,诏监司、知州岁荐吏毋徒充数。丙午,奉安仁宗御容于景灵宫。丁未,白气起西方。

  五月癸亥,诏以综核名实励臣下。丙子,诏自今皇子及宗室属卑者,勿授以检校师、傅官。乙酉,诏宗室封王者子孙袭爵。

  六月壬辰,录囚。己酉,诏尚书集三省、御史台议奉濮安懿王典礼。甲寅,罢尚书省集议,令有司博求典故,务在合经。诏遣官与契丹定疆界。

  秋七月癸亥,富弼罢。丙寅,诏减乘舆服御。丙子,放宫女百八十人。丁丑,太白昼见。己卯,群臣五上尊号,不允。庚辰,张昪罢,以文彦博为枢密使。

  八月庚寅,京师大雨,水。癸巳,赐被水诸军米,遣官视军民水死者千五百八十人,赐其家缗钱,葬祭其无主者。乙未,以雨灾,诏责躬乞言。初,学士草诏曰:"执政大臣,其惕思天变。"帝书其后曰:"雨灾专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协德交修’。"己亥,以水灾,罢开乐宴。壬子,以工部郎中蔡抗等充贺契丹生辰使,侍御史赵鼎等充贺契丹正旦使。乙卯,减衮冕制度。丙辰,陕西置壮城兵。

  九月壬戌,雨,罢大宴。己巳,以灾异风俗策制举人。壬午,太白犯南斗。乙酉,以久雨,遣使祈于岳渎名山大川。

  冬十月乙巳,雨木冰。

  十一月庚午,朝飨景灵宫。辛未,飨太庙。壬申,有事南郊,大赦。上皇太后册。册皇后。以齐州为兴德军节度。辛巳,加恩百官。十二月辛亥,太白昼见。是岁,蒋、波、绣、云、龙赐等州来贡。

  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契丹遣使耶律仲达等来贺正旦。戊午,契丹遣使萧惟辅等来贺寿圣节。丙寅,幸降圣院,谒神御殿。癸酉,契丹改国号为辽。己卯,温州火,烧民屋万四千间,死者五千人。丁丑,皇太后下书中书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氏、韩氏、任氏,皇帝可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诏遵慈训。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祠事,如皇太后旨。辛巳,诏臣民避濮安懿王讳,以王子宗懿为濮国公。壬午,黜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二月乙酉朔,白虹贯日。

  三月庚申,彗星晨见于室。辛酉,黜谏官傅尧俞、御史赵鼎、赵瞻。戊辰,上亲录囚。庚午,以彗,避正殿,减膳。辛未,以黜吕诲等诏内外。癸酉。以灾异责躬,诏转运使察狱讼、调役利病大者以闻。辛巳,彗晨见于昴,如太白,长丈有五尺。壬午,孛于毕,如月。

  夏四月丙午,诏有司察所部左道、淫祀及贼杀善良不奉令者,罪毋赦。

  五月甲子,罢知杂御史、观察使以上岁举人。乙丑,彗至张而没。戊辰,谓宰相曰:"朕欲与公等日论治道,中书常务有定制者,付有司行之。"六月己酉,录囚。

  秋七月乙丑,进濮王子孙及鲁王孙爵一等。

  八月庚子,遣傅卞等贺辽主生辰,张师颜等贺正旦。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癸亥,定待制、谏官、朝官少卿郎中迁选岁月补员格。庚辰,禁妃嫔、公主以下荐服亲之夫。

  冬十月壬午朔,以仙游县君任氏坟域为园。乙酉,诏两日一御迩英阁。丁亥,诏礼部三岁一贡举。甲午,诏宰臣、参知政事举才行士可试馆职者各五人。

  十一月戊午,帝不豫,祷于大庆殿。己未,宰相始奏事。辛酉,降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十二月乙未,宰相祈于天地、宗庙、社稷。壬寅,立颍王顼为皇太子。癸卯,大赦。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一转。辽遣萧靖等来贺正旦、寿圣节。是岁,遣使以违约数寇责夏国,谅诈献方物谢罪。

  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群臣上尊号曰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大风霾。辛亥,蠲京师逋曲钱。丁巳,帝崩于福宁殿,寿三十六。谥曰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帝自居睦亲宅,孝德着闻。濮安懿王薨,以所服玩物分诸子,帝所得悉以与王府旧人既葬而辞去者。宗室有假金带而以铜带归,主吏以告,帝曰:"真吾带也。"受之。命殿侍鬻犀带,直钱三十万,亡之,帝亦不问。初辞皇子,请潭王宫教授周孟阳作奏,孟阳有所劝戒,即谢而拜之。奏十余不允,始就召,戒舍人曰:"谨守吾舍,上有适嗣,吾归矣。"既为皇子,慎静恭默,无所猷为,而天下阴知其有圣德。即位,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从容以为言,帝曰:"朕虽宫中命小臣,亦未尝以名也。"一日,语神宗曰:"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义甚无谓。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会疾不果,神宗述其事焉。

  赞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臣下有奏,必问朝廷故事与古治所宜,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彼隋晋王广、唐魏王泰窥觎神器,矫揉夺嫡,遂启祸原,诚何心哉!诚何心哉!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卷之四十一·佚名
  第六卷 图说四·缪荃孙
  第六卷 同治(上)·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纪昀
  卷八十·佚名
  一五○四 谕内阁原办《通鉴辑览》总裁等姑念成书已久免其交部议处·佚名
  卷二十三·李天根
  段秀实传·刘昫
  云杜故事·易本烺
  盐政例·佚名
  卷五十六·纪昀
  卷七、多尔衮摄政及诸王内讧·黄鸿寿
  211.辛弃疾活捉叛徒·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八·彭定求

        卷208_1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一作送李使君赴泉州)】包何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卷208_2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包何  

  • 李治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784)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八至 李

  • 卷四百七十七·列传第二百三十六·叛臣下·脱脱

        ◎叛臣下   ○李全下   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全诺。杨氏盛饰出迎,与按行营垒,曰:"人传三哥死,吾一妇人安能自立?便当事太尉为夫,子

  • 卷一百0九 晉紀三十一·司马光

      強圉作噩,一年(丁酉)。   安皇帝隆安元年(丁酉、三九七年)   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僕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左僕射,領選,仍加後將軍、丹楊尹。會稽王道子悉以東宮兵配國寶,使領之。   燕范陽王

  • 附录·李贤

    天顺曰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李贤撰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景泰初由文选郞中超拜兵部右侍郞转吏部英宗复位兼翰林学士入眞文渊阁厯官华葢殿大学士谥文达事迹具明史本传是录随手纪载于天顺时事颇详史称自三杨

  • 卷四十二·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二    宋 萧常 撰魏载记七 田畴字子春右北平无终人好读书善撃劔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为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効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佚名

    成王下周公待士【昌黎 石守道 荆公】周公居变【东坡 颍滨】周公不乐【东坡】召公【荆公】周公待士昌黎曰周公之为辅相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髪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

  • ●皇朝通典卷七十七·佚名

    兵十 ○兵十 教閱【兵籍附】 △教閱【兵籍附】 京營 直省 兵籍 ·京營 領侍衛府三旗親軍教閱之制鑲黃旗每月於初二十六兩日習騎射二次於初六十一二十一二十六等日習步射四次正黃旗每月於初三十七兩日習騎射二次於初七

  • 卷十二·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二唐 长孙无忌等 撰户婚上【凡一十四条】疏义曰户婚律者汉相萧何承秦六篇律后加廐兴户三篇为九章之律迄至后周皆名户律北斋以婚事附之名为婚户律隋开皇

  • 216.张世杰死守厓山·林汉达

    张世杰、陈宜中怎样会到福州去的呢?原来,在临安被元兵占领、小皇帝赵显被俘虏到大都去后,赵显的两个哥哥,九岁的赵昰(xià)和六岁的赵昺(bǐng),在南宋皇族和大臣陆秀夫护送下逃到福州。陆秀夫派人找到张世杰、陈宜中,把他们请

  • 论教育部为办僧学事复内政部咨文·太虚

    ──二十二年春作──读申报所载教育部为“中国佛教会佛教学苑组织大纲”复内政部咨文,窃叹为民国以来政府对于佛教第一有意义有价值之公文。抑岂徒民国哉!直可谓自逊清雍正之后、乾隆而降所未曾有之公文也!盖从清季沿及

  •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第一总彰佛体。第二开智慧门。第三显示不思议法。第四明诸法正性。第五自然无碍解脱道 各各胡跪合掌当教令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证 次请十方诸佛为和尚等 次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凡尔纳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小说。是他有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1864年,“邓肯号”游船船主爱德华·格里纳凡爵士偶然

  • 十五岁的船长·凡尔纳

    《十五岁的小船长》(Un Capitaine de quinze an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38章。本书描写捕鲸船“海上流浪者”号在南极圈结束捕鲸作业后,开往新西兰,赫尔船长把临时雇来、相当难弄的船员遣送上岸。

  • 平江记事·高德基

    名胜志。元高德基撰。一卷。德基,平江(今苏州)人。尝官建德路总管。此书约成于元至正中。凡六千五百余字。所记皆吴郡古迹:虎丘、真娘(唐名妓)墓、太伯庙、 吴城平门、胥山、嘉定州、洞庭山、吴江鲈乡亭、吴城玄妙观、

  • 南园漫录·张志淳

    地理杂志。明张志淳撰。十卷。志淳,自号南园野人,宁江(今云南勐海)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著有《永昌二芳记》。张氏以其见闻,杂考史志,仿洪迈《客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体例,纂为是编。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

  • 唐子西文录·强行父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唐子西语录》或《唐庚诗话》。一卷,三十五条。强行父尝与唐庚同寓京师,日从之游,归记庚口述论诗文之语。庚卒,行父旧所记无存,乃追忆而成是书。唐庚口述于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明年正月,强行父追记于绍

  • 观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首尾完具。主旨讲禅观法,共收录“观十方佛法”、“坐禅法要五门”、“修白骨观法”、“观佛三昧”及“无量寿佛观”等五种禅观法,并作了具体的介绍。内容与后秦鸠摩罗什译《思惟略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