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章·管子之军政

管子言五战然后至于兵,则军事似非其所甚重。然管子之论兵术与治军政,皆有非后人所能及者。请更述之。

管子之治兵,皆务不战而屈人,非待战而后屈人者也。其言曰:

《七法篇》: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者,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

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雄骏;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围。

此其言虽若老生常谈,然军政之本,尽于是矣!今日中国之言治兵者,财政紊乱而不思理;兵器皆仰给于人而不能自制造;法令废弛,不一整顿;人才消乏,不思蓄养;世界大势,懵无所知;而日日以练兵为言,其视管子抑何远哉?管子又曰:

《九变篇》: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不然,则州县乡党与宗族足怀乐也;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而得之;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不然,则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赏明而足劝也;不然,则有深怨于敌人也;不然,则有厚功于上也;此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也!

《兵法篇》: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备器利,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也,因其民也。

《七法篇》: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百战百胜。

《霸言篇》: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虚,释难而攻易。

《兵法篇》)五教者,一日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日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日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日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日教其心以赏罚之诚。

以上所举,皆兵事上之格言,兵家所当服膺者也。书中尚多,不具钞。然则管子所实施之军政何如?

《小匡篇》:桓公曰:“吾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欲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围之备突!然则难以速得意于天下。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公日:“为之奈何?”管子曰:“谁内政而寄军令焉。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分齐国以为三军,择其贤民使为里君。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桓公日:‘善、”于是管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含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汤故五家为轨,五人如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五十人为小戒,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三军,故有中车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田日搜,振旅;秋以田日弥,治兵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故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围也!

此管子军政之组织,而后世学者多能道之者也。其所谓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者,此自当时交通未盛谨守秘密之一妙用,非可以适用于今日。至其所以养成军国民之精神者,则百世下犹当师之也。昔希腊之斯巴达,以武德震耀古代;其教民也,使之共桌而食;及其从军,则共食者共死生焉。近日日本以各师团各队,大率以各县各郡之民分隶之,使其民当未为兵以前,固已相习;既为兵而爱情日以固结,则于其战也,其互保名誉、互捍患难之情更炽。管子所谓欢欣足以相死也。夫兵之所以强,以爱国心为第一义,固无论矣。然常人之情,爱国心恒不如爱乡心爱亲友心之烈。既已激发其爱国心矣,而复利用其爱乡心爱亲友心以为之导,则其感发愈速,而收效愈神。曾胡罗李诸公之治湘军,其将校士卒之所以冒百险而不辞,经屡败而不悔者,其发于急公赴义之诚,不过十之一二;而其急父兄师友戚邻之难者,乃十而八九也。此实深得管子之遗意者也!

《小匡篇》)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有教十三万人,革车八百乘。诸侯多沉乱不服于天子,于是乎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半,存鲁蔡陵,割越地;南据宋郑,征伐楚,济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一贡丝于周室。成周反昨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冷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样,乘样济河,至于石沉,县车束马,逾太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兵一出而大功十二,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于上下荐神,然后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诸侯于阳谷。故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呜呼!管子之功伟矣!其明德远矣!孔子称之曰:“如其仁,如其仁!”又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太史公曰:“管仲之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是以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呜呼,如管子者,可以光国史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脱脱
  卷二十三·魏二·佚名
  卷九·陈康祺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古镜新记二·胡兰成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班固
  孝静帝纪·魏收
  沈法兴传·欧阳修
  七·钱穆
  卷一百四十五·雍正
  卷四十三·徐一夔
  职官四七·徐松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吕思勉
  ●卷之一·吕坤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折 血奏·李玉

    [净扮僧上]在京和尚出京官,天大威风到处钻。不想西方为佛子,偏投东厂作旗番。小僧北京城内二闸观音庵枯木是也。房屋不多,任居要道,官府尽来作寓。不说三阁下、九卿科道,无不相知,就是里边线索,极便极灵。虽是僧家,人人钦敬。

  • 卷二·文珦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二      宋 释文珦 撰五言古 还山 吾性本闲旷素不喜城郭而况宾主间礼数相束缚怅望西南山佳气日参错逸兴不可羁飘飘出笼鹤翩然曳杖还专意在一壑时方孟夏初衆花已零落槠林晚雪香麦陇残云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九·柯劭忞

      汪世显 忠臣 德臣 良臣 惟臣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本姓王,父彦忠,隶于汪古部,故改姓汪。世显仕金,屡立战功,为征行从宜,分治陕西西路。时军储匮,世显出家资为豪右率,邻州效之,兵食以足。哀宗以忽斜虎为巩吕总帅,世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六·焦竑

      內閣五   ◆內閣五   張文忠公孚敬傳(王世貞)   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桂公蕚傳   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致仕贈太傅謚文襄桂公蕚墓表(胡松)   光祿大夫柱國

  • ●卷四·邵伯温

      熙宁七年春,契丹遣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同分画。”神宗许之,而难其人。执政议遣太常少卿、判三司开拆司刘公忱为使,忱对便殿曰:“臣受命以来,在枢府考核文据,未见本朝有尺寸侵虏地。且雁门者古名限塞,虽跬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纪昀

    谥略 【下】(臣)等谨按谥法起于周而累朝赐谥之典多与周异周制君臣不嫌同谥至晋太康中则以同号为嫌矣周汉定谥或用单文或兼两 字各视其所宜无所轻重后世则以单谥复谥为升降矣至于追谥之恩改谥之议夺谥之条累朝定制互有等

  • 清河王高岳传·李百药

    清河王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父高翻,字飞雀,魏朝赠太尉,谥孝宣公。岳幼年孤单贫穷,很少人认识他。长大后敦厚朴直,身材高大,深沉且有气量。最早岳的家在洛陽,高祖每次接受使命来洛,必定住在岳家。岳的母亲山氏,曾半夜起来,看见

  • 卷二·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二宋 林虙 编西汉二惠帝吏唯给军赋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两汉诏令

  • 卷第四·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四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 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 觀松彦香殖稻天皇 孝昭天皇 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靈天皇 大日本根子

  • 提要·何异孙

    【臣】等谨按十一经问对五卷题本题何异孙撰不着时代考其第二卷中论孟子彻法助法称大元官制承宋职田则当为元人第一卷中论论语莫春者称王稼村先生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稼村为王义山之号义山宋景定中进士入元官江西儒学提

  • 卷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觧卷十宋 段昌武 撰唐风【阙】毛诗集解卷十

  • 我与他·钱穆

    理想的我,应该放在人人心目中,无不发现有一个他,而同时又无不发现有一个你。这话如何说呢? 据说现世界的人类,约莫有二十万万之多。你在此二十万万人中,只占了二十万万分之一。而且自有人类以至今日,据说至少也有五十万万年

  • 庄公·庄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传】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晋

  •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在武昌佛教会讲──一、信入:信有信信、解信、行信,未到解信、行信,须有信信为基,信信之表示即受三皈是。三皈者,皈依佛法僧为师,更不以其余之天道、魔道、外道、神道、鬼道为师也。二、解入:闻熏教义,研思经论,法界事理,了

  • 卷第三十·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三十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续[穴/(丬*臬)]言序曰。昔余居荷山。因诸儒有所问辩。乃会通儒释。而作[穴/(丬*臬)]言。梓行已二十载。近因自浙反闽。再居鼓山。目系世变。时吐其所欲言。乃作续[穴/(丬*臬

  • 临皋文集·杨寅秋

    文集。明杨寅秋撰。四卷。寅秋字义叔,号临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左江兵备道。为杨士奇之裔孙。是集约十一万三千字。正文含奏疏、序、记一卷,传、墓志铭、行状、赞、书一

  • 书断·张怀瓘

    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

  • 平蛮录·王轼

    明代王轼撰。此书为王轼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督贵州军务,镇压普安米鲁起义的奏疏。作者王轼,字用敬,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