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三十四

  彭而述陆振芬姚延着毕振姬

  方国栋于朋举王天鉴赵廷标

  彭而述,字子籛,河南邓州人。明崇祯进士,官阳曲知县,母忧归。顺治初,英亲王徇湖广,荐为提学佥事,迁永州道参议。孔有德定湖南,荐而述授贵州巡抚,予兵三千以行。次靖州,降将陈友龙叛,围州城,而述夜开西门出,营山下,选劲骑乘雾冲阵,贼溃且走,副将贺进才战死。城兵大噪,欲与友龙合,而述拔众退守宝庆,告有德益师,与贼相持紫阳河上。永州陷,劾免官。

  吴三桂征水西土司安坤,而述谋曰:“乌蒙、乌撒、镇雄、东川四府与水西为唇齿,土司陇安藩又与安氏婚媾。今四府虽名内附,狼子野心,势必顾惜其种类。以水西之强,而安藩与四府附之,安坤未易制也。莫如先定四府,馘安藩,然后西南可无患。”三桂用其策,诛安坤。迁广西右布政使。三桂荐为云南左布政使,而述乞归,三桂留之,会有诏召,遂行,出会城三十里,一夕无疾卒。

  陆振芬,字令远,江南华亭人。顺治六年进士。时两粤未平,廷议破格用人,即新进士中遴才除道府。振芬授广东惠潮道副使,从师南征。是冬,克南雄。七年春,度大庾岭,次韶州。韶州以南望风降,进规会城,既下,振芬与总兵郭虎率师赴惠州,剿抚归善、海丰诸寨。将至,诸寨窥兵寡,出拒。振芬选精锐数百人绕出其旁击之,获一队,诸寨皆惧。于是谕以祸福,降者踵至。至海丰,守者抗不下。振芬与虎驻五坡驿,他将自羊氾岭会师合攻之,遂克其城。碣石卫亦降。

  八年,抵潮州,上官,联结诸镇,检制土官,招集流亡,简省徭役,民始有更生之乐。乱甫定,用法严,郡县辄滥禁无辜。振芬与属吏约,期五十日清庶狱,囹圄为空。九年,会师复平远,总兵郝尚久故降将,阴持两端,闻将改授水师副总兵,结山海诸寇僣立帅府。振芬牒大吏策弭变,不应。十年春,尚久自署新泰侯,举兵围道署。振芬谕以大义,不从,使告变。秋,固山兵至,振芬约为内应,引外兵入,诛尚久。事平,引疾归里。家居四十年乃卒。

  姚延着,字象悬,浙江乌程人。顺治六年进士,除广西庆远知府。从师南征,调柳州,有守御功,又调平乐。迁广东岭南道副使,抚僮寨,擢江南按察使。

  十六年,郑成功内犯,陷镇江,入攻江宁。延着佐总督郎廷佐缮守备,安辑危城,闾阎不扰。民间时有羊尾党,事发,株连数百人。延着谓廷佐曰:“寇在门,不可兴大狱、摇人心。”狱乃解。当事急,人多疑贰,民间有宿怨,辄诬以通敌。延着严治反坐,多所全活。城民有升高而望者,逻者执之,总管喀喀木以为敌谍,延着力争,得不死。喀喀木部兵扰城市,延着捕得械毙之。吏卒私掠被难妇女,延着亲驻江干,召其家,遣还者一千七百人,以此忤喀喀木。事定叙功,擢河南左布政使。旋以忧归,而金坛狱起。

  镇江之陷也,属县戒严。金坛知县任体坤集县中士大夫王重、袁大受等谋遣诸生十辈诣镇江乞缓兵。丹徒乱民王再兴兵起,复令书吏、耆民数十人送款,尽窃库帑以遁。喀喀木等击败成功,体坤乃复至县,赂重、大受谒大吏,谓士民送款,冀掩弃城罪。重、大受居乡多不法,为诸生所挠。至是欲以叛坐诸生,泄私怨,列姓名以上。巡按马胜声疏闻,下廷佐令延着鞫其狱。延着絷县吏李锺秀,讯得实,欲但坐体坤,馀皆减罪。大受腾书京师为蜚语,欲并陷延着,御史冯班发其状。时侍郎尼满奉诏勘提督马逢知狱,命即讯,乃坐重、大受及诸士大夫集议者。诸生及书吏、耆民送款者皆斩,体坤以被逼迫减为绞。巡按何可化又疏劾延着谳从叛罪人史记青、管得胜傅轻比,又有王天福、韩王锡并纵不拟罪,与金坛狱并论,亦坐绞。时喀喀木主军事,新破敌,尤威重,素不慊于延着。民间谓延着之死,喀喀木实主之。就刑日,江宁为罢市,士民哭踊。丧归,数百里祭奠不绝,建祠鸡鸣山下私祀焉。

  子淳焘,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伏阙上书为延着讼冤。累擢湖广提学道佥事,坐事罢,未行,值叛卒夏逢龙之乱,誓死不为屈。事闻,复官,授岳常澧道副使。卒。

  毕振姬,字亮四,山西高平人。顺治三年进士,授平阳教授。入为国子监助教,累迁刑部员外郎。曹事暇,独坐陋室,布被瓦盆,读书不稍倦。

  十年,出为山东济南道参议。岁旱,流民踞山谷为盗,振姬昼夜驰三百里往谕之,悉就抚,全活者七千馀人。泰山香税,岁羡馀七千金,例充公使钱,振姬悉以佐饷。调广东驿传道佥事。时三藩使命往来络绎,胥吏乘以私派折价,民苦之,振姬一绳以法,阅数月,减船数百,减费七万有奇。调浙江金衢严道参政,擢广西按察使。所至以廉能闻。迁湖广布政使,乞病归。

  康熙中,诏举博学鸿儒,左都御史魏裔介、副都御史刘楗疏荐之。十八年,命廷臣举清廉吏,裔介复疏言:“振姬清操绝世,才略过人。请告十馀年,躬耕百亩,读书不辍。”楗亦言:“振姬居官不染一尘。归日一仆一马,了无长物,真学行兼优之人。”下部议,以振姬老,置勿用。寻卒。

  方国栋,字干霄,顺天宛平人。顺治三年举人,授蠡县教谕。入为国子监助教,累擢至刑部郎中。

  十六年,出为广东海北道佥事。海寇邓耀居岛中,时出剽掠。国栋以三千人分五道进剿,檄邻道出兵扼要隘,擒耀,解散馀党。事平,雷、廉两部诸富人为贼所诬,械系者众,国栋察其冤,为辨雪。诸富人裒千金为报,国栋曰:“吾悯若无辜,柰何污我?”却之。

  迁山西宁武道参议。康熙六年裁缺,改江南苏松常道参议。太湖堤岸倾圮,率吏民修葺,修沿海墩台及吴淞、刘河两徬,工费不扰民。师下闽、粤,徵调旁午,国栋一意与民休息,每遇急徵,从容部署。刍茭粮糗,预储以待,军兴无乏,闾左晏然。戒属吏无朘民,郡县稍稍知敛戢,不敢事剥削。

  连岁用兵,度支不给,诏各省筹裕饷之策。国栋言:“古今生财之说,开与节二者而已。议开于今日,已无可加,当议节,自朝廷始。旧制,江南岁市布五万匹供宫府赉予,宜可罢,岁省帑金三万。”议上,报可,满洲兵驻防苏州,议筑营舍于王府基,当城中。国栋以兵民杂居难久安,持不可,乃改营南城隙地,民便之。宜兴善权山中寺僧与豪族争地,聚众焚寺杀僧,知县告乱,大吏将发兵。国栋单骑驰往,得首祸寘法,馀无所问。吴俗健讼,喜投缿告密,国栋辄不问,即有所案,亦从宽。驭吏严,而拊循士民具有恩意。十六年,卒。吴民思之,建祠虎丘山麓以祀。

  于朋举,字襄子,江南金坛人。顺治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十二年,出为河南睢陈道副使,政不扰民。郾城盗杀县官而逸,士民汹汹,谓城将受屠。朋举驰至,抚谕毋恐。营将以兵至,拒不使入城。大吏召朋举诘责,对曰:“郾城令,朋举妇翁也。岂不欲甘心是盗?独柰何苦良民!”大吏悟,止兵,亦得盗正其罪。

  迁福建福宁道参政。兴化濒海,镇将所部皆群盗受抚者。有材官辱张氏仆,张氏以告。镇将挞材官,部卒大譁,毁张氏之室,欲劫镇将为乱。镇将避去,则缢被挞者寘张氏,谓其仆杀之。朋举甫到官,廉得首恶,猝缚至,集文武吏会鞫,健儿带刀环立瞋视。朋举从容曰:“若曹干军法,罪重。念若曹约束无素,但用杀人律,罪有专属。”众乃泥首,言杀人者为张氏仆。朋举曰:“若曹气焰何等,彼能于千百健儿中夺一人缢之耶?”召讯证者,俱吐实,诛三人而事定。泉州提督剿海盗,盗逸入兴化界,镇将获数百人。朋举视其尝薙发者,曰:“此良民被陷,当宥。”有年少者,曰:“童穉何知,又当宥。”全活甚众。

  郑成功屯厦门,与漳州隔海相望。固山额真驻会城,遣兵戍漳州,番代岁四易,民苦供役。朋举请驻防无屡更,不许;固请展其期,岁再易,民稍苏息。擢四川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父忧归。

  起授湖南布政使。上官,见胥吏至数百,曰:“兵初罢,民方重困。此曹鲜衣美食,纵横市井间,何所取诸?”汰其十九,择谨愿者,取足供文书而已。数为大吏言地方利病,有司贤不肖积与之忤,被劾镌级,未行,而大吏以贪败。士民惜之。寻卒。

  王天鉴,字近微,直隶万全人。顺治三年进士,授山东恩县知县。县接直隶界,自明季为盗薮,尝一岁七被寇。天鉴上官,谕父老曰:“往岁寇至,县辄不守,由人无固志。自今勿复逃,视知县所向。”俄而寇大至,天鉴坐城上,从容指挥,寇疑有伏,逡巡去。于是葺楼橹,治城隍,严候望,时巡徼,守具大备。按行乡鄙,举团练,立砦十有九,枹鼓相闻,久之得步卒万八千、骑士三百。巡按御史疏闻,令天鉴自治兵。廉得境内贼渠数辈,夜突至其乡呼之出,贼错愕不能遁,皆诛之。寇据曹县,巡抚檄天鉴与诸道兵会剿,率所部为前锋,冒矢石深入,诸军踵之,复其城。尝以轻骑逐贼,日暮被围,短兵相接,手格杀数贼,溃围出,不失一骑。在恩四年,屡与寇战,俘馘无算,降者安抚之。寇远遁,招徕屯种,流亡复归,垦荒千八百顷。建书院,弦诵不辍。政声为山东最,上考,内迁礼部主事。十一年,始行耤田亲耕礼,天鉴参酌古今,悉合礼宜。累迁郎中。主山东乡试。十二年,出为陕西河西道参议。与属吏约,毋猎民枉法。

  天鉴固长治兵,按籍讨军实,诫将弁毋以军糈肥私橐。性刚介负气,数忤上官。岁馀,谢病归。绝迹公府,门下士或有餽遗,不受,曰:“饬簠簋,惜名节,足以报举主矣!”康熙初,大臣荐,不出。寻卒。

  赵廷标,浙江钱塘人。顺治三年,以拔贡生授福建永定知县。广东大埔逸寇江龙以万馀人犯县城,廷标城守。寇穴地入,潴池水以待,地炮不得发;树云梯乘城,于城上悬栅堕之。持三月,食垂尽。值立春,廷标张鼓乐,开城门,迎春东郊。寇疑有伏,引去。密遣兵间道往伏两山间,出不意夹击,败之。进至龙磜寨,捕斩略尽。

  擢湖广衡州同知,署府事。蠲赋垦荒,流亡复业。岁大饥,赈恤有实惠。经略大学士洪承畴荐廷标,十七年,擢云南迤东道副使。安普诸番为土官所诱,竞作不靖。廷标设方略、行间,解散之,遂复维摩旧地。移檄谕宁州弥勒、巴盘、八甸,罢捕逐之令,令诸持田器者皆为良民,持兵者乃为贼。巡行安抚,诸路悉平。治迤东十八年。康熙中,调广东广肇南韶道副使。安普民、蛮闻其去,堑道塞城留之。慰谕再三,乃得行。

  两粤八排诸山寇闻廷标来,望风解散。连州乱,至,立就抚。逾年以忧去。起湖南驿盐道副使。捕治剧寇,诛其渠,馀悉纵归农。湖南方用兵,刍茭械仗,储峙供给,不误晷刻,民不困役。兼摄粮道。会湘东民变,巡抚韩世琦令廷标往抚之。单骑驰谕,皆悔泣听命,散遣之。事稍定,修岳麓书院,置田禀诸生。尝行部至衡州,父老罗拜车下,号以“慈母”。俄迁陕西粮储道参议。已病,值武昌兵变,军书至,犹强起视事。病笃乞归,至家卒。

  论曰:自置督抚,而两司权轻,况于各道;然以贤者处之,奉职循理,视民之所急,弭乱解娆,亦足以为治。而述、振芬、振姬、天鉴皆有才略,根本尤在廉勤。延着、国栋、廷标当治乱用重之日,济之以宽仁,虽以是罢贬,甚或中危法,而一不自恤,是皆能举其职者。泽及于斯民,亦已多矣。

猜你喜欢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脱脱
  謝靈運晉書·汤球
  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蔡东藩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废姑·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二回 臧致平困守厦门 孙中山讨伐东江·蔡东藩
  第六十一回 争疑案怒批江朝宗 督义旅公推刘显世·蔡东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七·佚名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吕思勉
  ●弁言·佚名
  陈清端公年谱卷下·丁宗洛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佚名
  卷之七十四  菽園雜記二(明) 陸容 撰·邓士龙
  汉制攷自序·王应麟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筹饷·李渔

    〖一江风〗(小生引众抬鞘上)盼边疆,昼夜在程途上,这担子难安放。遇强梁,援弩弯弓,倚剑横矛,打尽穷途仗。我阙忠自从离了主人,押着银鞘前往边疆去处,犒劳穷兵。只因西北路上响马最多,这银子不比别样东西,时时要防盗贼。俗语道得好

  • ◆梅花道人吴镇(梅花庵稿)·顾嗣立

    镇字仲珪,嘉兴人。性高介,书仿杨凝式,画出关荆董巨。每画山水竹石,辄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与黄公望、倪瓒、王蒙有画苑四大家之目。少与兄元璋师事毘陵柳天骥,得其性命之学,尤邃先天易,言禨祥多中。垂帘卖卜,隐于武塘。所居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汤显祖

    第三十一齣 吹台避暑【西地锦】〔刘上〕西地凉州无暑。有中天冰雪楼居。一时胜事夸河朔。看他小飮如无。〔一落索〕画戟垂杨吹幕府。台馆新成。燕雀窥簷语。珠帘暮。凉州唱彻人无暑。参佐风流时一聚。閒学如才鹦鹉。

  •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柯劭忞

      ○外国九   △斡罗斯(钦察 康里 马札儿 波兰)   斡罗斯,其族曰司拉弗哀。北齐末,日耳曼人南侵罗马,日耳曼之地遂为司拉弗哀人所据。唐以前为西北散部,属于柔然、突厥。   唐末,司拉弗哀人柳利哥兄弟三人皆有智

  • 卷二十九 五代中·王夫之

      〖一〗   伐蜀之役,郭崇韬谏止段凝为帅,议正而事允矣;其复止李嗣源之行,则崇韬之自灭与灭唐也,皆在于此。  崇韬请遣继岌,固知继岌之不可独任,而必需己副之,名为继岌,实自将也。崇韬之辞镇汴州也,曰:“臣富贵已极。”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万历六年三月壬子朔以恭视写篆 仁圣懿安皇太后 慈圣宣文皇太后册宝赐辅臣张居正等各银币有差○截留本年漕粮八万石分贮沿河各仓听河漕衙门支用其遗下轻赍等银仍照数类角□羊济边○户部劾奏直隶州县卫所等官侯国安等

  • 卷之五十一·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五月。乙卯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甲申。皆如之。内起居注  ○引见前翰林院编修陆懋宗得旨。着以检讨用。现月档  ○山西巡抚

  • 通志卷六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汉纪第六上光武 明帝 章帝 和帝 殇帝 安帝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髙祖九世之孙也岀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

  • 陆梦龙传·张廷玉

    陆梦龙,字君启,浙江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任命为刑部主事,晋升员外郎。张差案发,引据法律凡是向宫中射箭、放弹、投掷砖石的等一律处以死刑。官司初审结束,提牢主事官王之肕报告张差的口供十分详细,乞求皇帝下诏

  • 卷五·萨囊·彻辰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五 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朱葛住南省三年与彼处八十八万汉人固结盟好乃摺奏云遵汗之旨已徵收赋税携带前来阍人见有财帛不胜欣悦使之入奏云满载九万车财帛而至检查賫至之物据称前

  • ●甲、记·佚名

    关帝庙碑记重修邑学碑记武庙碑记敬义园碑记敕建天后宫碑记天后宫田产碑记太极亭碑记重修关帝庙碑记古月并记重修天后宫碑记东螺西保北斗街碑记制圣庙礼乐器碑记建明伦堂碑记重修仁和宫碑记重修鹿溪圣母宫碑记彰化县城

  •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古昔帝王应运而兴开物成务有君天下之规模凝命敕几有师天下之典则故言出而成经教思所被率土归仁厯观往代纪载肇乎二典彞伦叙于九畴罔不播为成宪炳如日星简籍具存可考而知也钦惟我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

  • 卷四·王应麟

    受命作周 朱氏曰:受命,受天命也;作周,造周室也,称王改元之说。欧阳公、苏氏、游氏辨之已详。《武成》:惟九年,大统未集。若以文王在位五十年推之,不知九年何处数起。《尚书大传》曰: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

  • 卷二·章太炎

    《深衣》曰: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治摈相,可以治军旅。旁《注》:治,辨也。两《汉书》多云治辨,今俗辨作办。今按:深衣不为礼服,且本篇亦云善衣之次,谓朝祭服之次也,而可以治摈相军旅乎?盖有虞氏深衣而养老,以此为朝服,夏后氏始分玄

  • 开塞第七·商鞅

    题记:开塞即开已塞之道。商鞅所说的已塞之道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用武力统一天下的道路,他认为时代已经变化,反对用儒家仁政一统天下。开天辟地之后人类诞生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们处世的

  • 佛说法集名数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

  •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卷中·宗坚

    参学小师妙圣妙德等记录小参佛成道日小参一即一切瞿昙老子双眼瞥一切即一独坐雪山三叹息随行蹋断流水声纵观写出飞禽迹十方世界坦然平脚跟下事浮逼逼大众既是坦然平为甚脚下犹带浮逼逼众中莫有具透关眼者么良久喝云新

  • 长寿王经·佚名

    一卷,失译。说长寿王之因缘。附西晋录第二出,说佛昔为长寿王,广行布施,贪王伐之,誓不与战。同子长生逃出,后愍贫人来乞,随之而见贪王。王即杀之,杀时,诫子慎勿报怨。子奉遗命,欲报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