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俸饷二

本省军饷巡警军饷内附:练军协饷练军津贴洋操加饷

皖省旧制额兵九千四百四十二名。咸丰三年以后地方迭经贼扰,除宿州一营外其余各营兵丁散亡殆尽。同治四年始议募复守兵五成。六年募复战兵三成,并将守兵募补足额,原设马兵只将外额募复,其余马兵暨战兵七成,按,马兵、战兵宜称马战兵、步战兵,或称马兵、步兵。档册多误,不便轻改,谨注于此。因钱粮尚未复额,未经募补。八年添设涡阳一营,增兵八百名,并将宁国营改为皖南、镇标左右二营,共设额兵一万二百四十二名。除已复兵八千四百五十四名,尚有未复马兵、战兵一千七百八十八名,经巡抚英翰奏明于已复兵内抽调二千名编立新兵四营另行训练,余归各本营分守城汛。光绪九年巡抚裕禄将未复之一千七百八十八名如数募足,并将城汛、塘铺零星疲弱之兵裁撤五百三十二名,择壮丁挑补,合成马、步战兵二千三百二十名。连同原练新兵二千名,共四千三百二十名。步队以五百人为一营共编八营,马队以八十人为一起共练四起。以步兵六营、马兵三起分拨省城及皖南一带驻扎,其余步兵二营、马兵一起分驻皖北操防,此外五千九百二十二名仍归各底营照常差操。皖省兵丁口粮定例:马兵月支银二两,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米各三斗。马兵例定马乾月支银一两一钱,而各营数目不同,或月支一两,或分季折支草豆。按月核计并不及银一两,当经奏请将此项练军饷银按月酌加:马兵每名一两,战兵五钱,守兵一两,另支柴草银各一钱五分。副哨、什长依次递加。计步队内副哨三十六名,每名月支津贴银二两;什长二百七十六名,每名月支一两二(顷)[钱],均以战兵充补。马队什长三十二名,每名月支津贴并马乾银三两,柴草银均一钱五分。马乾于例支外月给练军津贴每匹一两,并将例支参差之数,由津贴项下统按每月一两一钱补足。至例支兵米,向有放给本色、折色及加增折色之分。支本色者每石折银一两三钱,支折色者每石折银七钱五分,支加增折色者每石折银九钱五分,并请将此项练军米折每石均按一两三钱放给。底饷内米价不敷之数,亦于津贴项下补足,统归练饷,由防军支应局报销。是为练饷津贴。其应支底饷银米,马乾按季由布政司于底营内将马兵三百二十名、战兵一千二百名、守兵二千八百名应支之数扣出拨解支应局,每月汇同练饷津贴交练营统领一并支发,仍由司入于兵马钱粮奏销册造报,奉旨照准。光绪二十三年谕饬各省兵勇大加减裁,案内皖省练军裁减三成。计裁马兵九十六名,步兵三百六十名,守兵八百四十名,又裁撤皖北练军马兵五十六名。仍存调练马兵一百六十八名,步兵八百四十名,守兵一千九百六十名,综计马、步、守兵二千九百六十八名,战马一百六十八匹。二十四年奉旨饬练陆军改为洋操,巡抚邓华熙于省城练军步队内挑练兵丁一千名分为步队三营,曰练军定安中、左、右营,炮队一营曰练军定安炮营,每营各二百五十人。内副哨三名,什长二十四名,正兵二百十三名,号鼓手四名,运送兵六名,合成二百五十人。咨由江南自强军挑送步队教习六人,炮队教习二人分派各营,按照自强军章程练习德国操法。月加饷银副哨每名一两五钱,什长每名一两,正兵及号鼓手并运送兵每名七钱,每月计加京平银七百三十八两四钱。小建七百一十三两七钱八分七厘。另支教习薪水银每名十两,并加营哨公费营员各十两,每营管带一员,原支薪水银五十两,公费银二十四两。哨弁各四两,每营三哨弁,原支薪水银十两。均按月由支应局支销。是为洋操加饷。三十年,布政使联魁以绿营制兵已改为巡警军,不支米折,马乾亦无马、战、守名目,而练军抽拨各营马、步、守兵应支饷项名目甚繁,兵马奏销势难合造,会同支应局,具详请将绿营原拨底兵名目截至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底一律裁除,自三十年正月初一日起均作为练军巡警等营,每年由司将底饷银五万二千两全数解局,汇同原有之练军加饷、洋操加饷,照旧支发,由局造报以归简易。当经巡抚诚勋奏咨立案,其抚镇等标巡警二十营,奉裁千总一员、把总八员、外委三十三弁,额外哨官六十二弁、马兵二百二十八名、步兵二百七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三名。实存总兵二员、副将一员、参将四名、游击八员、都司八员、守备十八员、千总二十七员、把总五十一员、外委六十三弁,额外哨官六十五弁、马兵八十三名、步兵一百五十一名、守兵一千九百二十九名。除各员俸薪养廉照旧支给外,其马、步、守兵二千一百六十三名改设哨官五弁、什长二百九名、正兵一千九百四十九名,连同新设之哨官五弁及裁存之外委并额外哨官均照奏案加支饷银,不支米折。什长每名月支银二两九钱,正兵月支银二两四钱,各弁与兵同,均免朋扣,向章官员俸薪每员月扣二钱;兵饷月扣马兵一钱,步兵五分,守兵三分,谓之"朋扣"。仍照章核扣减平、小建。徽州营原支本色兵米,饬由徽州府属六县照章折价解司,汇同各属解司兵米折银两一律抵补加饷之用。综计每年应支抚镇各标营弁兵饷银六万七千二百三十两八钱。营名及详细章制均见军政科,薪饷亦彼此互见,巡防暨混成协各营均同,后不复注。另支各员坐马、总兵各十六匹,副将十二匹,参将各八匹,游击各六匹,都司各四匹,守备各四匹,千总、把总均各二匹,共计三百八十六匹。各弁操骑共一百二十九匹。马乾银六千六百四两二钱。每匹给银一两一钱,据司局各卷册。按,练饷津贴暨洋操加饷系由支应局给领,与抚镇标营制兵由司库支饷者本非一事,惟练军由制兵抽拨,洋操又由练军挑选,其底饷仍从司库拨解,故连类书之,其营制及加饷若干亦照案节录,以备参考。附志。

巡防步队营薪饷

皖省善后防军,旧有步队二十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巡抚冯煦酌照陆军部咨巡防队新章,部咨新章,见军政科。将中路六营内巡防第一、第二两旗为两营,新兵一营,缉捕一营。按,巡防共有四旗,系三十二年四月巡抚恩铭饬将常备军内客籍兵全数抽出改编,省城缉捕营系三十一年与芜湖缉捕营先后设立,巡警两营系定安中、左、右三营改编。又按,常备军内客籍兵系沿二十六年巡抚王之春所募武卫楚军之旧。改为五营,并巡警两营为一统,名为巡防队,以中路一营至五营别之。南路五营内巡防第三、第四两旗为两营,缉捕一营,巡警两营。按,芜湖巡警两营系分驻南路之练军步队所改,其马队已裁撤。改为四营,亦并巡警两营为一,以南路一营至四营别之。北路九营内卓胜四营,威靖三营,巡警两营。卓胜、威靖系旧有防军,巡警两营系分驻北路练军步队二营所改。改为八营,改卓胜军为左翼,威靖军为右翼,巡警两军分隶两翼,各为四营,以北路左翼一营至四营,北路右翼一营至四营别之。并以旧日饷项各营不同,定为正兵每名概给月饷银三两六钱,以归一律,官弁薪费均仍其旧。三路共十七营。每营管带一员,月支薪水银五十两,公费七十两;哨官三员,月支薪水银各十六两;哨长三员,各十两;书记长一名,五两;司书生三名,各四两;官医一名,六两;什长二十四名,月支饷银各三两九钱;正兵二百一十六名,各三两六钱;枪匠一名,五两;号目一名,四两二钱;号鼓手六名,各三两九钱;护目一名,与正兵同;护兵十六名,各三两三钱;火夫二十四名,各二两八钱。共计每营月支薪饷银一千二百四十八两四钱,遇闰照加,薪费扣减平,不扣建;兵饷扣减平,扣建。各营皆同,后不复注。十七营月支银二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两八钱,岁应支银二十五万四千六百七十三两六钱。截旷无定数,但编应支。下同。北路两翼酌照部章统辖之制,另设官弁暨护兵共十五员名,按部章系二十五员名。每月(各)支薪饷银一百七十五两八钱,左翼统领官一员,月支公费银一百两;书记官一员,会计兼执事官一员,月支薪水银各十五两;司书生二名,各五两;马弁二名,月支饷乾银各六两;护兵八名,月支饷银各三两六钱。右翼同。岁应支银四千二百一十九两二钱。南北两总兵均兼营务处,不兼统领。月支公费银南镇一百两,北镇一百五十两,岁应支银三千两。十一月,巡抚朱以叛兵滋事,省防空虚,特委前河南候补知府黄凤歧添募三营,编入中路,共成八营,亦分左右翼,翼各四营,于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成军起支薪饷,其营制、饷章均照原订巡防队章程一律办理。三营薪饷岁应支银四万四千九百四十二两四钱。两翼统领二员月支公费银各一百两,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两。合计巡防步队二十营,岁支薪饷并公费银三十万九千二百三十五两二钱。据院卷。

亲军卫队薪饷

皖省巡抚衙门向有卫队勇额六十名,嗣经增至百名。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定为官弁兵夫一百六员名,月支薪饷银五百八十二两三钱,较三十年咨部之数增银五十八两九钱。随同《缉捕营营制饷章》奏咨立案。旋经加拨兵丁三十名作为副兵,统归督练公所管辖。复因饷项无着,饬将箭道旧设之小队二十名,哨官一员,悉数遣撤。其每月额支之薪饷银六十余两,由支应局移交公所,作为加拨副兵三十名之饷,不敷之数由公所于截旷项下补给。三十三年准度支部咨,裁减饷银四十六两五钱,所减之数公所亦请于截旷项下补支。综计全队月支薪饷银七百三十两八钱,内管带一员,薪水银五十两,公费银三十两;队官兼教习二员,薪水银各二十两;正目十一名,饷银各五两一钱;正兵七十二名,各四两五钱;副兵二十七名,各四两二钱;火夫十一名,各三两三钱;哨书二名,各五两;号令一名,四两八钱;号鼓四名,各四两八钱;护兵十名,各四两二钱;枪匠一名,五两。岁共支银八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另支马小队饷乾银四百五十八两八钱。据院卷。按,卫队分驻抚辕及督练公所,并会同防营巡缉,故以类相从,即列于巡防步队之后。附志。

防军马队薪饷

淮北防军营务处及威靖、卓胜两军马队裁汰添募,时有增损。嗣将防军营务处马队改为北道亲军马队,月支薪饷银五百五十三两二钱;内管带官一员,支薪水银四十两,公费三十两;哨官二员,各支薪水银十二两;队长八名,各支饷银四两,米三斗,折银三钱九分,柴草银一钱五分;马乾银二两一钱;马勇七十二名,各支饷银三两,米折、柴草、马乾支数均同队长。卓胜马队营改为北路左翼马队营,月支薪饷银六百六十八两;威靖马队营改为北路右翼马队营,月支薪饷银五百五十三两二钱。左翼管带官一员,哨官二员,队长十名,马勇九十名;右翼管带官一员,哨长二员,队长八名,马勇七十二名。每员每名薪饷等项支数均同前。综计防军马队三营岁共支银二万一千二百九十二两八钱。据局册。

防军水师薪粮

皖省防军水师官勇薪粮向系参酌楚省章程核发。光绪九年巡抚裕禄遵议复兵裁勇节饷。案内奏明裁存水勇,饷项比照练军饷项新章改支,并咨部立案。统带官月支薪水银一百两,营官每员五十两,哨官每员十两。各营公费银三十两、二十五两不等。舵工每名月支口粮银二两五钱,米折银三钱九分,柴草银一钱五分。炮手每名口粮银二两二钱。水勇每名二两,米折、柴草均同舵工。澄清营月支公费银一百两,哨官每员薪水银十二两,舵工每名口粮银三两一钱,炮手每名二两七钱,水勇每名二两二钱,米折、柴草等银均同上。二十二年二月,巡抚福润裁减卓胜、长字、澄清等营勇丁三百十六名。卓胜营三十六名,长字中营二十七名、前营三十六名、后营二十七名,澄清营一百九十名。二十三年八月,巡抚邓华熙复裁卓胜、长字、巢湖、澄清等营勇丁一百七十七名。卓胜,长字前、后暨巢湖营各九名,澄清营一百四十一名。三十一年,巡抚诚勋裁撤卓胜、澄清两营,添设长字中营炮船三只,哨勇薪粮按章支给。每炮船一只,计哨官一员、舵工一名、炮手一名、水勇七名,各营均同。兹计长淮水师三营,中营官勇月支薪粮银七百两五钱二分,内统领兼管带官一员,薪水银一百两,公费三十两;哨官十七员,薪水银各十两;舵工十七名,口粮、米折、柴草等银各三两四分;炮手十七名,各二两七钱四分;水勇一百一十九名,各二两五钱四分。按,光绪九年,比照练饷新章成案,口粮、米折、柴草三项,舵工应支银三两九钱五分,炮手应支银三两六钱五分,水勇应支银三两四钱五分,兹各减银九钱一分。下同。前后两营月各支银五百四十九两八钱四分。每营管带官一员,薪水银五十两,公费三十两;哨官十四员,舵工、炮手各十四名,水勇九十八名,每员每名薪粮支数均与中营同。巢湖水师一营,月支薪粮银五百八十三两四钱。内管带官一员,哨官十五员,舵工、炮手各十五名,水勇一百五名,每员每名各支款银数与长淮前、后营同。其护卡、巡江炮船,初由厘局自备,或由长江水师派哨分驻。同治七年,长江水师改为经制水师,旧驻各卡哨船均归长江分驻,汛地所需护卡、炮船饬由各卡自行筹备,八年,始由保安营派拨。光绪初年裁撤保安营,改归牙厘总局节制,其薪粮仍由支应局支销。兹计盐河、华阳、大通、湾沚、荻港、和州、运漕、巢县、凤凰颈等处共设炮船十五支,官勇薪粮月支银五百八十三两四钱,内管带官一员,哨官十五员,舵工、炮手、水勇等项及支款各数均与巢湖水师同。综计防军水师五营。岁应支银三万五千六百四两。据局卷。

炮台防军薪饷

皖境沿江处所设有炮台四座,拦江矶、西梁山两处各设正台官一员,前江口、东梁山两处各设副台官一员。每台教习一员,台书、号目、管旗、修炮匠各一名,炮目五名,炮勇四十五名。每月四台共支薪饷银一千二百三十四两,内正台官二员,薪水银各五十两;副台官二员,各三十两;教习四员,各二十四两;台书四名,饷银各五两;号目四名,各六两;管旗四名,各六两;修炮匠四名,各八两;炮目二十名,各五两一钱;炮勇一百八十名,各四两二钱。擦炮费各五两。岁应支银一万四千八百八两。据局卷。

陆军混成协薪饷

皖省陆军于光绪三十二、三年陆续征集,各标营队章制多属权宜,三十四年编制成协,始将官佐目兵人等全数设立。巡抚冯煦于是年七月将编定《陆军混成协营制饷章》奏咨立案。协司令处官佐目兵每月共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一千三十两,内公费四百五十两,给协统领办公。饷乾等项湘平银一百四十四两五钱九分四厘,全协两标。标本部每月各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六百七十二两,内公费二百两给标统带办公。饷乾等项湘平银一百一十四两九钱。步队六营,每营每月各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八百九十七两,内公费一百五十两,给管带官一百四十两,队官十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二千七百四十三两八钱八分。马队一营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七百二十九两二钱,内公费一百一十二两,给管带官八十两,队官四员各八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二千六百二十八两六钱八分。炮队一营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八百七十七两六钱,内公费二百二两,给管带官一百六十两,队官三员各十四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三千六百九十三两五钱四分。工程队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一百七十九两六钱,内公费三十两给队官。饷乾等项湘平银六百九十两二钱二分。辎重队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二百一十七两六钱,内公费三十两给队官。饷乾等项湘平银一千九十七两八钱八分。军乐半队月支薪水京平银二十两,湘平饷银一百三十五两六钱。综计全协每月共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九千七百八十两,闰月照加,不扣建。饷乾等项湘平银二万五千八十九两五钱八分,加闰扣建。每年应支京平银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两,湘平银三十万一千七十四两九钱六分。巡抚冯煦原奏开办经费银六十万两,常年经费银四十万两,军械、军装等费尚不在内。称俟清丈洲地,缴价拨给济用。两洲地缴价尚需时日,故是时尚未设有粮饷局,仍由防军支应局设法筹给。其《放饷章程》十条曰放饷日期,曰造册移解,曰点放办法,曰监视收发,曰阅操点放,曰规发截旷,曰垫发扣回,曰戒除供应,曰扣存赡饷,曰公布遵照,又续增三条,曰预扣食费,曰开除扣发,曰赡饷扣发,均经督练公所于三十三年详由巡抚恩铭批准照办。据院卷。

按,混成一协甫于三十四年六月成立,十月马队、炮队两营作乱,击散牵动各(劳)[营],均不完备。每月放饷实数应以名册为凭,惟军制所关即须照章重行征集,故仍照原数编列。附志。

本省军饷支款总表

单位一厘

军名营数

支名款目月支银数

(厘)岁支银数

(厘)巡警军二十营饷:

马乾防

军步队二十营

卫队全队

马队三营

水师五营

炮台四座薪水:

米折

柴草

公费

饷:

马乾

口粮

口粮

擦炮费陆军混成协全协薪水:

公费

饷:

马乾

杂费统计

按,练军马、步队及定安等营迭经裁改,操法亦改习新操,无复旧时名目。司库岁拨练军协饷一款久由支应局凑作他项饷需。故练饷津贴及洋操加饷等项仅附载于巡警军内,不复列表。附志。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欧阳修
  卷二百 表四十·赵尔巽
  卷三·钱俨
  ●卷十三·周密
  卷九·李心传
  第八十四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蔡东藩
  卷第一百九十六·胡三省
  卷八十五·国朝·蒋一葵
  卷四十六·杨士奇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三二一 谕内阁着董诰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接办《荟要》事务·佚名
  潘孟阳传·刘昫
  卷九职制律·窦仪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157_1 【古别离】孟云卿   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   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宿昔梦同衾,忧心常倾倒。   含酸欲谁诉,展转伤怀抱。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寒暄有时谢,憔悴

  • 提要·郭谏臣

    臣等谨案鲲溟诗集四巻明郭谏臣撰谏臣字子忠长洲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江西叅政初为袁州推官时愤严氏乱政乃宻籍严世蕃奸逆不道事因御史林润上之世蕃遂伏法及转吏部主事迁员外郎数上书论列时事语多切直又与张居正忤乃有江

  • 忠义第十四·吴兢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

  • 卷九十二·毕沅

      ◎宋纪九十二 ∷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乙未,一一一五年   春,正月,壬申朔,女直阿古达称皇帝,谓其下曰:“辽以

  • 卷十·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朋党 君子 小人景佑三年五月罢仲淹禁越职言事时夷简秉政进者多岀其门仲淹忤夷简以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旋贬饶州初仲淹因论建都事谓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都汴有

  •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世祖沈皇后名妙容,吴兴武康人。其父沈法深,是梁代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几岁时,在梁代大同年间嫁给世祖。高祖前去讨伐侯景,世祖当时正在吴兴,侯景派人俘获了世祖和沈皇后。侯景之乱平定后,才得以释放。高祖称帝,永定元年

  • 杜僧明传·李延寿

    杜僧明字弘照,是广陵临泽人。他形体矮小,却很有胆量,善于骑射。梁朝大同年间(535~546),卢安兴任新州刺史、南江督护,杜僧明和他的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一起被卢安兴奏请朝廷,同往赴任。杜僧明因为连续征讨俚、獠人而立有战功

  • 史弥远传·脱脱

    史弥远,字同叔,是史浩的儿子。淳熙六年(1179),补官为承事郎。淳熙八年,转为宣义郎,他铨试第一,被调为建康府粮料院,改为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绍熙元年(1190),史弥远被授予大理司直。绍熙二年,升

  • 卷三百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高宗建炎元年知开封府宗泽上疏曰臣闻天下者我太祖太宗肇造一统之天下也奕世圣人继继相承增光共贯之天下也陛下

  • 卷第五十二·佚名

    宰相二进拜二枢相王钦若拜相制天禧元年八月庚午邦家之政。实本于中枢。辅弼之臣。必资于同德。俾主代工之任。式光注意之求。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会灵观使、兼群牧制

  • 卷十八·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觧卷十八宋 蔡 卞 集觧杂觧鸟兽緫觧  十五国风次序鸟兽緫觧【附昆虫鱼草】飞鸟隐显以得时而不苟于栖食众羽从之而不可以羣者鳯也音声顔色之好去就语黙之时能迁而择所止者黄鸟也洁白高举鸣以

  • 论儒第十一·桓宽

    【题解】本篇是关于对儒家学派评价的争论。论战一开始,文学们以纯儒的观点&ldquo;祖述&rdquo;仲尼,称颂其德,以为自古及今,未之有也&rdquo;,以孔、孟之道为&ldquo;忧百姓之祸而欲安其危&rdquo;的&ldquo;治国平天下&rdquo;

  • 顿渐品第八·释法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谩南宗

  •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云何修习答。  四神足为根  欲进心思惟  四无量住持  谓慈悲喜舍  于此四无量中。习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心堪能已。便入初禅那。

  • 十二门论疏 第六卷·吉藏

    十二门论疏 第六卷观因果门第九所以有此门来者。上四门求相不可得。次一门明性无踪。故无量义经云。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以外相内性空故一切法空。外人云。若一切法性相空者可言无因果耶。然世出世因果

  • 卷第八·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八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六世 嵩乳密禅师法嗣 淮安清江浦洪福灵焰烛禅师 本郡山阳毛氏子 上堂。僧问。占断千峰。不假他力。乃上古风规。因甚三圣道。逢人

  •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佚名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上清玉精真诀三九素语》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述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和帝君玉文

  • 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