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李鸿章之家世

欧力东渐之势

中国内乱之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名进文,母沉氏,有子四人。瀚章官至两广总督,鹤章、昭庆皆从军有功,鸿章其仲也。先于道光三年癸未,西历一千八百二十三年正月五日。幼受学寻常塾师,治帖括业,年二十五成进士,入翰林,实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也。

李鸿章之初生也,值法国大革命之风潮已息,绝世英雄拿破仑窜死于绝域之孤岛。西欧大陆之波澜既已平复,列国不复自相侵掠,而惟务养精蓄锐,以肆志于东方。于是,数千年一统垂裳之中国,遂日以多事:伊犁界约,与俄人违言于北;鸦片战役,与英人肇衅于南。当世界多事之秋,正举国需才之日,加以瓦特氏新发明汽机之理,艨艟轮舰,冲涛跋浪,万里缩地,天涯比邻。苏彝士河开凿功成,东西相距聚近,西力东渐,奔腾湃澎,如狂飓,如怒潮,??岸砰崖,黯日蚀月,遏之无可遏,抗之无可抗。盖自李鸿章有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之时代,亦为中国与世界交涉最艰之时代。

翻观国内之情实,则自干隆以后,盛极而衰,民力凋敝,官吏骄横,海内日以多事:干隆六十年,遂有湖南、贵州红苗之变;嘉庆元年,白莲教起,蔓延及于五省,前后九年,嘉庆九年,耗军费二万万两,乃仅平之。同时,海寇蔡牵等,窟穴安南,侵扰两广,闽、浙诸地,大遭蹂躏,至嘉庆十五年,仅获戡定;而天理教李文成、林清等旋起,震扰山东,直隶,陕西亦有箱截之警;道光间又有回部张格尔之乱,边境扰动,官军大举征伐,亘七年仅乃底定。盖当嘉道之间,国力之疲敝,民心之蠢动已甚,而举朝醉生梦死之徒,犹复文恬武嬉,太平歌舞,水深火热无所告诉,有识者固稍忧之矣。

抑中国数千年历史,流血之历史也。其人才,杀人之人才也。历观古今已往之迹,惟乱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则无英雄,事势至道、咸末叶,而所谓英雄,乃始磨刀霍霍,以待日月之至矣。盖中国自开辟以来,无人民参与国政之例。民之为官吏所凌逼,惟悴虐政,无可告诉者,其所以抵抗之术,只有两途:小则罢市,大则作乱。此亦情实之无可如何者也。而又易姓受命,视为故常。败则为寇,成则为王。汉高明太,皆起无赖,今日盗贼,明日神圣,惟强是崇,他靡所云。以此习俗,以此人心,故历代揭竿草泽之事,不绝于史简。其间有承平百数十年者,不过经前次祸乱屠戮以后,人心厌乱,又户口顿少,谋生较易。或君相御下有术,以小恩小惠,徼结民望,弥缝补苴,聊安一时而已。实则全国扰乱之种子,无时间绝,稍有罅隙,即复承起。故数千之史传,实以脓血充塞,以肝脑涂附,此无可为讳者也。本朝既龙兴关外,入主中华,以我国民自尊自大蔑视他族之心,自不能无所芥蒂。故自明亡之后,其遗民即有结为秘密党会,以图恢复者,二百余年不绝,蔓延于十八行省,所在皆是。前次虽屡有所煽动,而英主继踵,无所得逞,郁积既久,必有所发。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着,而秕政稠迭,国耻纷来,热诚者欲扫雾氛以立新猷,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觊非分。此殆所谓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于是,一世英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于是,一世英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因之而起。

鸿章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字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皆生所养,实基于是。及入翰林,未三年而金田之乱起。洪秀全以一匹夫,揭竿西粤,仅二年余,遂乃蹂躏全国之半,东南名城,相继陷落,土崩瓦解,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时鸿章在安徽原籍,赞巡抚福济及吕贤基军事。时庐州已陷,敌兵分据近地为犄角之势。福济欲复庐州,不能得志,鸿章乃建议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福济即授以兵,遂克二县,于是鸿章知兵之名始着。时咸丰四年十二月也。

当洪秀全之陷武昌也,曾国藩以礼部侍郎丁忧在籍,奉旨帮办团练,慨然以练劲旅靖大难为己任,于是湘军起。湘军者,淮军之母也。是时,八旗绿营旧兵,皆窳惰废弛,怯懦??冗,无所可用。其将校皆庸劣无能,暗弱失职。国藩深察大局,非扫除而更张之,必不奏效。故延揽人才,统筹全局,坚忍刻苦,百折不挠恢复之基,实始于是。

秀全既据金陵,骄汰渐生,内相残杀,腐败已甚。使当时官军得入,以实力捣之,大难之平,指顾间事耳。无如官车之骄汰腐败,更甚于敌。咸丰六年,向荣之金陵大营一溃,和春、张国梁之金陵大营再溃,驯至江浙相继沦陷,敌氛更甚于初年。加以七年丁巳以来,与英国开衅,当张国梁、和春阵亡之时,即英法联军入北京烧圆明园之日,天时人事,交侵(氵存)逼,盖至是而祖宗十传之祚,不绝者如线矣。

曾国藩虽治兵十年,然所任者仅上游之事。固由国藩深算慎重,不求急效,取踏实地步,节节进取之策,亦由朝廷委任不专,事权不一,未能尽行其志也。故以客军转战两湖江皖等省,其间为地方大吏掣肘失机者,不一而足,是以功久无成。

及金陵大营之再溃,朝廷知舍湘军外,无可倚重。十年四月,乃以国藩署两江总督,旋实授,并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于是兵、饷之权始归于一,乃得与左、李诸贤,合力以图苏皖江浙,大局始有转机。李鸿章之在福济幕也,福尝疏荐道员。郑魁士沮之,遂不得授。当时,谣诼纷纭,谤ゥ屡起,鸿章几不能自立于乡里。后虽授福建延邵建遗缺道,而拥虚名,无官守。及咸丰八年,曾国藩移师建昌,鸿章来谒,遂留幕中。九年五月,国藩派调湘军之在抚州者,旧部四营,新募五营,使弟国荃统领之,赴景德镇助剿,而以鸿章同往参赞。江西肃清后,复随曾国藩大营两年有奇。十年,国藩督两江,议兴淮阳水师,请补鸿章江北司道,未行。复荐两淮运使,疏至,文宗北行,不之省。是时,鸿章年三十八,怀才郁抑,抚髀蹉跎者,既已半生,自以为数奇,不复言禄矣。呜呼,此天之所以扼李鸿章欤?抑天之所以厚李鸿章欤?彼其偃蹇颠沛十余年,所以练其气,老其才,以为他日担当大事之用,而随赞曾军数年中,又鸿章最得力之实验学,而终身受其用者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七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一百四十九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國語卷第十一·韦昭
  1941──中華民國三十年辛巳·郭廷以
  通鉴释文辩误·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马骕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熊方
  木邦土司传·张廷玉
  后汉纪一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司马光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钱穆
  卷五十、同治中兴·黄鸿寿
  周国贤·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楷·唐圭璋

      楷字持正,号忧虑斋,三山人。尝著文房拟制表一卷,载元人樊雪舟士宽所辑文章善戏。   诉衷情   酒旗摇曳柳花天。莺语软于棉。碎绿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负华年。试问归期,是酴醾后,是牡丹前。

  • 卷十三·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三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次韵道濳留别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髪有诗斑【任唐僧诗云髪为作诗斑】异同更莫疑三语【演晋王戎问阮瞻曰圣人贵名教庄老明自然其旨

  • 卷四百五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十一鸥类五言古古风          【唐】李 白揺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七言古【附长短句】弄白鸥歌   

  • 卷十六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六补编五言律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唐书苏颋由工部侍郎进紫薇侍郎又百官志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韩偓集注玉堂及西掖防前皆植紫薇花古今注芍药一名将离】仙禁

  • 卷五·蔡正孙

    韩退之朱文公云:“愈博极群书,奇辞奥旨,如取诸室中物。”司空图云:“韩吏部歌诗累百首,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决于天地之间。”《蔡宽夫诗话》云:“韩退之诗,豪健奔放,自成一家。”至寿阳驿风

  • 卷二 杂事第二·刘向

    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商汤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闳夭,成王任周召,而海内大治,越裳重译,祥瑞并降,遂安千载。皆由任贤之功也。无贤臣,虽五帝三王,不能以兴。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失管仲,而有

  •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佚名

    清 七弦河上钓叟撰自道光二十三年与英吉利议和,许兵费银二千一百万圆,定和约,五年而一易。于是二十七年英吉利遂照会两广总督耆英易约,既列款要求,且请援福建、上海成事,入城来往。此议兴,粤民大哗,振臂一呼,汹汹聚数万人。时

  • 唐纪八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丙戌、626)·司马光

    唐纪八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公元626年) [1]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颜博还朝。 [1]九月,突厥颉利可汗进献三千匹马、一万头羊,唐太宗推辞不受,只是下诏令其归还所掠夺的中原人口,并征召上

  • 卷八·佚名

    尚豐王童名:思五郎金。神號:天喜也未按司添。萬暦十八年庚寅十一月十三日降誕。父:尚寧母:阿應理屋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附 尚豐王,乃尚元王第三子尚久之第四子也。【尚久暦履,見于世譜附巻】其母寵氏金武大按司

  • 卷三十六(襄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齐侯虽背盟主,未有无道于民,故书臣,罪崔杼也。○背音佩。)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六月,壬子

  • 凡例·叶酉

    春秋究遗凡例一春秋据事直书注家只当以?明圣意为主若逞其臆见务为苛刻穿凿之论纵能引经据史总属节外生枝先儒颇多此弊不敢效尤一圣经如书同盟书公至书归书入书人之类头绪如乱丝今悉为一一拈出又恐散见各条下或难参考

  • 卷三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五星辰蕙田案祭法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此日月与星辰异坛矣春朝朝日秋莫夕月此日月之正祭其星辰正祭不见于经而祭之之秩与日

  • 卷三十三·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三【乙敬王酉四年】二十有六年【晉頃十年齊景三十二年衛靈十九年蔡昭三年鄭定十四年曹悼八年陳惠十四年?悼二年宋景公欒元年秦哀二十一年楚平十三年吳僚十一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 如来生品第四·马鸣

    于时佛星,適与月合,吉瑞应期。从右胁生,犹如雲除,千日霍现。譬如久冥,炬光卒耀,东方为首。树为头发,华草为毛,莲花为面。青莲为眼,丹树为口,须弥为乳。四海为腹,中土为腰,南方为髋。私为垂珠,恒为香璎,西方为足。众宝为饰,诸转轮王,历

  • 在仰光大学演讲会答某大学生问·太虚

    ──十二月十九日──生:大乘涅槃的意义为何?  师:大乘佛教的涅槃,基本意义与小乘相同,在解除生死烦恼而得寂静的安乐;大乘则加圆满无上智慧,能适应众生的机感。譬如水中观月光影一样,光体还是常寂不动,故大乘涅槃体常寂静,同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报障如上可解。烦恼与业云何。数人云。数起而轻名烦恼。数起而重名为业。天台师云。任运常有是烦恼。卒起决定心发动身口。必牵来报者是业。若尔恶星灾异都不关心。云何是业障。此乃外相表

  • 法华灵验传卷上·佚名

    法华灵验传有大唐蓝谷沙门慧详所撰弘赞传十卷。大宋朝四明沙门宗晓所撰现应录四卷。又有本朝真净国师所撰海东传弘录四卷。今历览此三传。抄录其中最为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劝发后来。两卷合百七奇异。  观识沙门释

  • 性命圭旨·佚名

    中国道教气功重要著作。明代尹真人高弟著。重刊广传始自清康熙间。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本书分元、享、利、贞4集,均以图配文,广撷先人功诀,以贯穿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内丹理论与具体修持层次。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