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焘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已著录。焘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家自为说。因踵司马光《通鉴》之例,备采一祖八宗事迹,荟稡讨论,作为此书。以光修《通鉴》时先成《长编》,焘谦不敢言《续通鉴》,故但谓之《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载其《进书状》四篇。一在隆兴元年知荣州时,先以建隆迄开宝年事一十七卷上进;一在乾道四年为礼部郎时,以整齐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卷上进;一在淳熙元年知泸州时,以治平後至靖康凡二百八十卷上进;一在淳熙元年知遂宁府时,重别写呈,并《举要》、《目录》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上进。故周密《癸辛杂识》称,韩彦古盗写其书,至盈二厨。然《文献通考》所载,仅《长编》一百六十八卷、《举要》六十八卷,与《进状》多寡迥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卷数虽如此,而册数至逾三百,盖逐卷又分子卷,或至十馀云云。则所称一千六十三卷者,乃统子卷而计之,故其数较多矣。又据焘《进状》,其书实止於钦宗。而王明清《玉照新志》称绍兴元年胡彦修疏,在《长编》一百五十九卷注後,则似乎兼及高宗。或以事相连属,著其归宿,附於注末,如《左传》後经终事之例欤。《癸辛杂识》又称“焘为《长编》,以木厨十枚,每厨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日月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条”云云,则其用力之专且久,可概见矣,其书卷帙最多,当时艰於传写,书坊所刻本及蜀中旧本已有详略之不同。又神、哲、徽、钦四朝之书,乾道中只降秘书省依《通鉴》纸样缮写一部,未经镂版,流播日稀。自元以来,世鲜传本。本朝康熙初,昆山徐乾学始获其本於泰兴季氏,凡一百七十五卷。尝具疏进之於朝。副帙流传,无不珍为秘乘。然所载仅至英宗治平而止,神宗以後仍属阙如。检《永乐大典》宋字韵中,备录斯编,以与徐氏本相较,其前五朝虽大概相合,而分注考异,往往加详。至熙宁迄元符三十馀年事迹,徐氏所阙而朱彝尊以为失传者,今皆粲然具存,首尾完善,实从来海内所未有。惟徽、钦二纪原本不载,又佚去熙宁、绍圣间七年之事,颇为可惜。然自哲宗以上,年经月纬,遂已详备无遗。以数百年来名儒硕学所欲见而不得者,一旦顿还旧物,视现行诸本增多几四五倍。斯亦艺林之钜观矣。昔明成化中诏商辂等续修《通鉴纲目》,时《永乐大典》庋藏内府,外庭无自而窥。竟不知焘之旧文全载卷内,乃百方别购,迄不能得。论者以为遗憾。今恭逢我皇上稽古右文,编摩四库,乃得复见於世。岂非显晦有时,待圣世而发其光哉?焘原目无存,其所分千馀卷之次第,已不可考。谨参互校正,量其文之繁简,别加釐析,定著为五百二十卷。焘作此书,经四十载乃成。自实录、正史、官府文书以逮家录、野纪,无不递相稽审,质验异同。虽采摭浩博,或不免虚实并存,疑信互见,未必一一皆衷於至当。不但太宗斧声烛影之事,於《湘山野录》考据未明,遂为千古之疑窦。即如景祐二年三月赐镇东军节推毛洵家帛米一事,核以余靖所撰《墓铭》,殊不相符,为曾敏行《独醒杂志》所纠者,亦往往有之。然焘《进状》自称,宁失之繁,毋失之略,盖广蒐博录以待後之作者。其淹贯详赡,固读史者考证之林也。

猜你喜欢
  列传孝感第七十四 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魏收
  卷第二百六十九 後梁紀四·司马光
  卷二 天启元年辛酉始、至七年丁·计六奇
  平夏录·邓士龙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黄士衡
  卷一百十七·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六·胡宏
  卷三·胡仔
  评鉴阐要目録·乾隆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百济国传·沈约
  封隆之传·李百药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一·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处士云鹏(陶然集)·顾嗣立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闲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

  • 卷七·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七       宋 韩淲 撰五言律诗 慈福太后生辰圣驾同中宫过北内上夀至暁銮仗方囬观者无不仰赞庆礼四朝之尊也【案此诗二首其一见七絶】 盛典行长乐秋光溢夀樽后仪崇太姒帝服见曾孙遥想重

  • ●崇禎長編卷之二·汪楫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十月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九月   癸亥朔光宗皇帝忌辰祭奉先殿仍命豊城侯李承作詣慶陵行禮   西部都令乞侵歸于大清   鎮守宣大太監葛九思請以應接騎兵五千改為

  • 尚史卷七十五·李锴

    列传五十三秦诸臣李斯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大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

  • 第18章 西安事变“双十二”·冯玉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这一天,张学良和杨虎城把蒋介石扣留起来,要求蒋停止内战,实行抗日。他们提出来八项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被捕的爱国领袖。四、释放一切

  • 徐湛之传·沈约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司徒徐羡之哥哥的孙子,吴郡太守徐佩之弟弟的儿子。祖父徐钦之,秘书监;父亲徐达之,娶的是高祖的长女永兴公主,任振武将军、彭城、沛两郡太守。高祖儿子们还年幼,因与达之有姻亲关系,要重用他,就想让他先

  • 王筠传·姚思廉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笽郡临沂县人。祖父王僧虔是齐朝的司空简穆公。父亲王楫,曾任太中大夫。王筠很小时就很机灵、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十六岁写了一首《芍药赋》,文章写得很漂亮。长大后,文静好学,与他的堂兄王泰都有名

  • 申徽传·令狐德棻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六世祖申钟,曾任后赵司徒。后赵被冉闵取代后的冉魏末年,中原战乱,申钟之子避居江东。曾祖申爽在宋国做官,当过雍州刺史。祖父隆道,任宋国北兖州刺史。父亲申明仁,曾任郡功曹,很早去世。申徽小时候同母亲住

  • 任城王拓跋云传·李延寿

    任城王拓跋云,是和平五年(464)所封的。他从小聪明灵慧,景穆皇帝去世时,他啼哭不停。太武皇帝抱起他,流着泪说“:你懂得什么事而像大人似的!”献文帝时,被任命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大官,听取诉讼,在当时很有声誉。  当献文帝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礼部祠祭清吏司大祀三凡飨太庙之礼崇建太庙於端门之左前殿爲飨祫行礼之地後殿中室奉安肇祖原皇帝原皇后神位左一室奉安兴祖直皇帝直皇后神位右一室奉安景祖翼皇帝翼皇后神位左二室奉安

  • 三传辨疑卷十六·程端学

      襄公  十有七年宋人伐陈  左氏曰宋庄朝伐陈获司徒卬卑宋也  获司徒春秋当书今不书传妄也  夏卫石买帅师伐曹  左氏曰取重丘  取邑必书今不书传妄也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髙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左氏曰

  • 卷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一      明 湛若水 撰诚意格【凡八目】 审几  立志  谋虑  感应 儆戒  敬天  敬祖考 畏民 臣若水序曰诚意何以言格物也程頥曰格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

  • 第四 抵巇 2·王诩

    【原文】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①,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②,兆萌芽蘖③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注释】①因化说事:根据情况分析事情。陶弘景注:“形而上者谓之圣

  •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印光

    接手书及《自知录》,知居士与诸公慕道之心至真且切。惜乎未知修行之懿范,遂将凭空妄造之胡说巴(同八)道当作至宝(指《自知录》),而欲流通,以企人人皆得此境,而不知其为引人入魔,至极可恶之魔话也。去年初夏,上海罗济同居士得此录

  • 庄靖集·李俊民

    一名《庄靖先生遗集》。金代诗文别集。10卷。李俊民著。李俊民卒后,元世祖赐其谥号为“庄靖”。《庄靖集》存诗7卷,文3卷。其中卷1存古赋2篇,四言古诗10首,五言古诗14首,七言古诗36首;卷2存五言律诗39首,七言律诗140

  • 丹溪手镜·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疏·智旭

    一切者。通指十方三世也。佛者。觉也。佛说无量法。唯明一心义。故云佛语心为宗也。迷心逐语。则语成糟粕。离语觅心。则心若龟毛。今以心契语。以语印心。故名佛语心品。然兹一经。共有三译。此名宋译。最居其先。文

  •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佚名

    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罗什译之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