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十

  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第十二

  昔者,吴王夫差之时,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其民习于斗战,阖庐□剬子胥之教,行有日,发有时。道于姑胥之门,昼卧姑胥之台。觉寤而起,其心惆怅,如有所悔。即召太宰而占之,曰:“向者昼卧,梦入章明之宫。入门,见两□炊而不蒸;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见两铧倚吾宫堂;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见前园横索生树桐;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子为寡人精占之,吉则言吉,凶则言凶,无谀寡人之心所从。 ”太宰嚭对曰:“善哉!大王兴师伐齐。夫章明者,伐齐克,天下显明也。见两□炊而不蒸者,大王圣气有余也。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四夷已服,朝诸侯也。两铧倚吾宫堂,夹田夫也。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献物已至,财有余也。见前园横索生树桐,乐府吹巧也。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者,宫女鼓乐也。”吴王大悦,而赐太宰嚭杂缯四十疋。

  王心不已,召王孙骆而告之。对曰:“臣智浅能薄,无方术之事,不能占大王梦。臣知有东掖门亭长越公弟子公孙圣,为人幼而好学,长而□游,博闻疆识,通于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所梦。臣请召之。”吴王曰: “诺。”王孙骆移记,曰:“今日壬午,左校司马王孙骆,受教告东掖门亭长公孙圣:吴王昼卧,觉寤而心中惆怅也,如有悔。记到,车驰诣姑胥之台。”

  圣得记,发而读之,伏地而泣,有顷不起。其妻大君从旁接而起之,曰:“何若子性之大也!希见人主,卒得急记,流涕不止。”公孙圣仰天叹曰:“呜呼,悲哉!此固非子之所能知也。今日壬午,时加南方,命属苍天,不可逃亡。伏地而泣者,不能自惜,但吴王。谀心而言,师道不明;正言直谏,身死无功。”大君曰:“汝疆食自爱,慎勿相忘。”伏地而书,既成篇,即与妻把臂而决,涕泣如雨。上车不顾,遂至姑胥之台,谒见吴王。

  吴王劳曰:“越公弟子公孙圣也,寡人昼卧姑胥之台,梦入章明之宫。入门,见两□炊而不蒸;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见两铧倚吾宫堂;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见前园横索生树桐;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子为寡人精占之,吉则言吉,凶则言凶,无谀寡人心所从。”公孙圣伏地,有顷而起,仰天叹曰:“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谀谗申者,师道不明。正言切谏,身死无功。伏地而泣者,非自惜,因悲大王。夫章者,战不胜,走傽傽;明者,去昭昭,就冥冥。见两□炊而不蒸者,王且不得火食。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者,大王身死,魂魄惑也。见两铧倚吾宫堂者,越人入吴邦,伐宗庙,掘社稷也。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者,大王宫堂虚也。前园横索生树桐者,桐不为器用,但为甬,当与人俱葬。后房锻者鼓小震者,大息也。王毋自行,使臣下可矣。”太宰嚭、王孙骆惶怖,解冠帻,肉袒而谢。吴王忿圣言不祥,乃使其身自受其殃。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铁杖击圣,中断之为两头。圣仰天叹曰:“苍天知冤乎!直言正谏,身死无功。令吾家无葬我,提我山中,后世为声响。”吴王使人提于秦余杭之山:“虎狼食其肉,野火烧其骨,东风至,飞扬汝灰,汝更能为声哉!”太宰嚭前再拜,曰:“ 逆言已灭,谗谀已亡,因酌行觞,时可以行矣。”吴王曰:“诺。”

  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嚭为右校司马,王从骑三千,旌旗羽盖,自处中军。伐齐大克。师兵三月不去,过伐晋。晋知其兵革之罢倦,粮食尽索,兴师击之,大败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吴王不忍,率其余兵,相将至秦余杭之山。饥饿,足行乏粮,视瞻不明。据地饮水,持笼稻而餐之。顾谓左右曰:“此何名?”群臣对曰:“是笼稻也。”吴王曰:“悲哉!此公孙圣所言,王且不得火食。”太宰嚭曰:“秦余杭山西阪闲燕,可以休息,大王亟餐而去,尚有十数里耳。 ”吴王曰:“吾尝戮公孙圣于斯山,子试为寡人前呼之,即尚在耶,当有声响。”太宰嚭即上山三呼,圣三应。吴王大怖,足行属腐,面如死灰色,曰:“公孙圣令寡人得邦,诚世世相事。”言未毕,越王追至。兵三围吴,大夫种处中。范蠡数吴王曰:“王有过者五,宁知之乎?杀忠臣伍子胥、公孙圣。胥为人先知、忠信,中断之入江;圣正言直谏,身死无功。此非大过者二乎?夫齐无罪,空复伐之,使鬼神不血食,社稷废芜,父子离散,兄弟异居。此非大过者三乎?夫越王句践,虽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位,无罪,而王恒使其刍茎秩马,比于奴虏。此非大过者四乎?太宰嚭谗谀佞谄,断绝王世,听而用之。此非大过者五乎?”吴王曰:“今日闻命矣。”

  越王抚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瞠目谓范蠡曰: “子何不早图之乎?”范蠡曰:“臣不敢杀主。臣存主若亡,今日逊敬,天报微功。”越王谓吴王曰:“世无千岁之人,死一耳。”范蠡左手持鼓,右手操枹而鼓之,曰:“上天苍苍,若存若亡。何须军士,断子之颈,挫子之骸,不亦缪乎?”吴王曰:“闻命矣。以三寸之帛,幎吾两目,使死者有知,吾惭见伍子胥、公孙圣,以为无知,吾耻生。”越王则解绶以幎其目,遂伏剑而死。越王杀太宰嚭,戮其妻子,以其不忠信。断绝吴之世。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张廷玉
  卷一·戴冠
  卷之一千六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九·佚名
  西汉年纪卷十九·王益之
  卷六·司马贞
  四、袁世凯称帝过程中我的处境与观感·阎锡山
  卷九十·杨士奇
  卷之一百一  雲中紀變(明)孫允中 撰·邓士龙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恰克图市约·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第七节 赋 税(上)·吕思勉
  卷九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四 庾信【二】 诗 奉和泛江【艺文作王台卿以下五言】 春江下白帝画舸向黄牛锦缆囬沙碛兰桡避荻洲湿花随水泛空巢逐树流建平船柹下荆门战舰浮岸社多乔木山

  • 职方考第三·欧阳修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百二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谢再监察两淮盐课一年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奴才与曹寅蒙万岁天高地厚之恩,轮视两淮盐课,乃十年之久,未将织造衙门亏欠补苴,上负圣恩,犬马抱愧,真觉无地可容。而我万岁大仁大慈,不但赦奴才重罪,凡亏欠钱粮,特敕接任御史臣李陈常

  • 戴颙传·沈约

    戴颙字仲若,是谯郡钅至人。父亲戴逵、兄长戴勃,都因隐逸而享有盛名。戴颙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因守孝几乎毁坏了身体,因而长年生病虚弱。他因为父死而没有做官,重操旧业。父亲善于弹琴写字,都传给了戴颙,所有的音乐,戴颙都能弹奏

  • 郑遇春传·张廷玉

    郑遇春,濠州人。和兄长郑遇霖都以勇敢闻名。郑遇霖和里人有矛盾,想杀了他们,郑遇春极力调解并化解了矛盾。众人都害怕郑遇霖,而认为郑遇春十分贤良。太祖攻下滁州,郑遇霖担任先锋,攻取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郑遇春累计功

  • 明志书院案底卷一·佚名

    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批详督抚学三院藩臬二司粮监本三道暨本府夏分府详文府正堂核议明志书院碑文募题建立义学簿序明志书院引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批淡为台北边隅,地方荒陋。虽新庄诸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王礼考【二十二】亲王公卿以下车舆仪从【臣】等谨按古者以卤簿为仪从之通名叶梦得引史所载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卤簿是也又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导驾官开封令开封牧太常卿司徒御史大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钦定大清会典目录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卷一宗人府卷二内阁卷三吏部叙官文选清吏司官制一官制二卷四官制三官制四卷五铨政卷六考功清吏司考察致仕告病功过期限交代囘籍稽勲清吏

  •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齐悼惠王【正义】:年表云都临淄。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索隐】:谓其语音及名物异於楚魏。一云此时人多流亡,故使齐言者皆还齐王。齐王,孝惠帝兄也

  • 卷三十三·郑玄

    校人掌王马之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月令》曰“班马政”。)[疏]注“政谓”至“马政”○释曰:此经与下为目,下亦有邦国及家,而云“王马”者,以尊为主。郑云“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者,经辨六马,是差择也。下云“凡颁良而养

  • 生死格·方以智

    人生视死,诚大事哉!知生死,生死小矣。然营营者不大生死之事,何由知之?苟决华腴,营营相逐,如是乎忌讳生死,不闻生死之言,而日拖尸以趋死。死于宛娈金穴之缠羞鬼谵,比死于蓬室之酸邻烧纸,更难令人见,则安乐乃葬古今之石椁也。有言生

  • 卷九·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九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雍也雍也可使南面章总防 翼注曰首节许其宜君下三节因其论简而然之益见其宜君简字是主 四书家训曰首许仲弓终然仲弓皆以其得简之本也雍也可使南面节 张彦陵曰南

  • 提要·陈士元

    【臣】等谨案论语类考二十卷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别着録是编皆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十八门又分子目四百九十有四朱子以后解四书者如真徳秀蔡节诸家主于发明义理而已金履祥始作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后有杜瑛语孟旁通薛引

  • 八说·韩非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

  • 卷第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论】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

  • 初品 天臂品·佚名

    第一〇一 天臂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释迦国。释迦国有一名天臂之聚落。时,世尊告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向世尊应曰:“世尊!”于是世尊曰:“诸比丘!有某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