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二十六

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初隶太原,因得罪,亡命于汴梁。开平、乾化中,自队长积劳至部校。梁末帝时,频立军功。同光元年八月,段凝率众五万营于王村,时延孝为右先锋指挥使,率百骑来奔。庄宗得之,喜,解御衣金带以赐之。翌日,赐田宅于邺,以为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庄宗屏人问梁兵机,延孝备陈利害,语在《庄宗纪》中。庄宗平汴,延孝颇有力焉,以功授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姓,名绍琛。明年,郊礼毕,授保义军节度使。

三年,讨蜀,以延孝为西南行营马步军先锋、排阵斩斫等使。延孝性骁健,徇利奋不顾身。以前锋下凤州,收固镇,降兴州,败王衍军于三泉,所俘蜀军皆谕而释之,自是昼夜兼行。王衍自利州奔归成都,断吉柏津浮梁,以绝诸军。延孝复造浮梁以渡,进收绵州,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水深无舟楫可渡,延孝谓招抚使李严曰:“吾悬军深入,利在急兵。乘王衍破胆之时,人心离沮,但得百骑过鹿头关,彼即迎降不暇。如俟修缮津梁,便留数日,若王衍坚闭近关,折吾兵势,傥延旬浃,则胜负莫可知也,宜促骑渡江。”因与李严乘马浮江,于是得济者仅千人,步军溺死者亦千余人。延孝既济,长驱通鹿头,进据汉州。居三日,部下后军方至。伪蜀六军使王宗弼令人持牛酒币马归款。旬日,两川平定,延孝止汉州以俟继岌。平蜀之功,延孝居最。

时邠州节度使董璋为行营右厢马步使,华州节度使毛璋为行营左厢马步使,以军礼当事延孝。郭崇韬以私爱董璋,及西川平定之后,崇韬每有兵机,必召璋参决,延孝不平。时延孝军于城西,毛璋军于城东,董璋军于城中。闰十二月,延孝因酒酣谓董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蔌相从,反首鼠于侍中之门,谋相倾陷,吾为都将,公乃裨校,力能斩首。”璋惶恐,谢之而退。酒罢,璋诉于郭崇韬,崇韬阴衔之,乃署董璋为东川节度使,落军职。延孝怒,谓毛璋曰:“吾冒白刃,犯险阻,平定两川,董璋何功,遽有其地!”二人因谒见崇韬,曰:“东川重地,宜择良帅,工部任尚书有文武才干,甚洽众心,请表为东川帅。”崇韬怒曰:“绍琛反耶?敢违吾节度!”延孝等惶恐而退。未几,崇韬为继岌所害,二人因责董璋曰:“公复首鼠何门?”璋俯首祈哀而已。

四年正月甲申,大军发成都,继岌令延孝以一万二千人为后军。二月癸巳,中军次武连,中使诏至,谕以西平王硃友谦有罪伏诛,命继岌杀其子遂州节度使令德,延孝大惊。俄而董璋率兵之遂州,遇延孝不谒,延孝怒,谓诸校曰:“南平梁汴,西定巴邛,画策之谋,始于郭公,而汗马之劳,力摧强敌,即吾也。若以背伪归国,犄角而成霸业,即西平王之功第一。西平与郭公皆以无罪赤族,归朝之后,次当及我矣!”丙申,延孝次剑州。时延孝部下皆鄜、延、河中旧将,焦武等知西平王被祸,兼诛令德,号哭军门,诉于延孝曰:“西平无罪,二百口伏诛,河中旧将,无不从坐,某等必死矣!”时魏王继岌到泥溪,延孝报继岌云:“河中兵士号哭,欲为乱。”丁酉,延孝至剑州,遂拥众回,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以檄招谕蜀人,三日间,众及五万。己亥,继岌至利州。是夜,守吉柏津使密告魏王曰:“得绍琛文字,令断吉柏浮梁。”继岌惧,乃令梁汉颙以兵控吉柏津。延孝已拥众急趋西川,继岌遣人驰书谕之。夜半,令监军使李廷安召任圜,因署为副招讨使。令圜率兵七千骑,与都指挥使梁汉颙、监军李廷安讨之。辛丑,先令都将何建崇击剑门,下之。甲寅,圜以大军至汉州,延孝来逆战,圜令董璋以东川懦卒当其锋,伏精兵于其后,延孝击退东川之兵,急追之,遇伏兵起,延孝败,驰入汉州,闭壁不出。西川孟知祥以兵二万,与圜合势攻之。 《九国志·李延厚传》:康延孝入汉州,知祥遣延厚率兵二千会李仁罕讨之,将行,誓士卒曰:“今出师不三旬必破贼,乃立功图赏之日也。士卒忠奋者立东厢,衰疾者立西厢,无自苦也。”得请行者七百人,逐延孝西寨,斩首百余级,竟拔其城。 汉州四面树竹木为栅。

三月乙丑,圜阵于金雁桥,即率诸军鼓噪而进,四面纵火,风焰亘空。延孝危急,引骑出战,遇阵于金雁桥,又败之,以十数骑奔绵州;何建崇追及,擒之,任圜命载以槛车。时孟知祥与任圜、董璋置酒高会,因引令延孝槛车至会。知祥问曰;“明公顷自梁朝脱身归命,才平汴水,节制陕郊,近领前锋,克平剑外,归朝之后,授爵册勋,巨镇尊官,谁与为竞!奈何躁愤,自毁功庸,入此槛车,还为邓艾,深可痛惜,谁肯愍之!”知祥因手自注杯以饮之。延孝曰:“自知富贵难消,官职已足。然郭崇韬佐命元勋,辅成大业,不动干戈,收获两川,自古殊功,但恐不及,一旦何罪,阖门被诛;延孝之徒,何保首领。以此思虑,不敢归朝,天道相违,一旦至此,亦其命也,夫复何言!”及圜班师,行次凤翔,中使向延嗣赍诏至,遂诛之。部下怀其首级,瘗于昭应县民陈晖地。天成初,其子发之携去。

硃守殷,小字会儿。庄宗就学,以厮养之役给事左右。及庄宗即位,为长直军使,虽列戎行,不闻战攻。每构人之短长,中于庄宗,渐以心腹受委。河上对垒,稍迁蕃汉马步都虞候。守殷守德胜寨,为梁将王彦章所攻,守殷无备,遂陷南寨。庄宗闻之曰:“驽才大误予事!”因撤北寨,往固杨刘。明宗在郓州,密请以覆军之罪罪之,庄宗私于腹心,忍而不问。同光二年,为振武节度使,不之任,仍兼领蕃汉马步军。京城初定,内外警巡,恃凭主恩,蔑视勋旧,与景进互相表里,又强作宿德之态,言语迟缓,自谓沉厚。及郭从谦犯兴教门,步军始乱,中使急召骑士,守殷按甲不进,庄宗独领宦官斫射,屡退,而骑军终不至。庄宗既崩,守殷拥众方在北邙,憩于茂林之下。迨闻凶问,乃入内,选嫔御及珍宝以归,恣军士劫掠京都,翌日方定,率诸校迎明宗于东郊。天成初,授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加侍中,移汴州节度使。车驾将巡幸,外议喧然,初以为平吴,又云制置东诸侯。守殷乃生云梦之疑,遂杀都校马彦超、副使宋敬。 《欧阳史》:守殷将叛,召都指挥使马彦超与计事,彦超不从,守殷杀之。明宗怜彦超之死,以其子承祚为洺州长史。 守殷驱市人闭壁以叛,明宗途次京水,闻之,亲统禁军,倍程直抵其垒,长围夹攻,缒城甚众。守殷力屈,尽杀其族,引颈令左右尽其命。王师入城,索其党,尽诛之。诏鞭守殷尸,枭首悬于都市,满七日,传送洛阳。

杨立者,潞州之小校。初事李嗣昭及李继韬,皆畜养甚厚。继韬被诛,愤愤失志。同光二年四月,有诏以潞兵三万人戍涿州,将发,其众谋曰:“我辈事故使二十年,衣食丰足,未尝边塞征行,苟于边上差跌,白骨何归?不如据城自固,事成则富贵耳。”因聚徒百余辈,攻子城东门,城中大扰。副使李继珂及监军张机祚出奔。立自称留后,率军民上表请旄节。庄宗怒,命明宗与李绍真攻讨,一月拔之,生擒立及其同恶十余人,送于阙下,皆磔于市。潞州城峻而隍深,攻立辄敢据之,庄宗因兹诏诸道撤防城之备焉。

窦廷琬者,世为青州牙将,梁祖擢置左右。同光初,为复州游奕使,奸盗屏迹,历贝州刺史。未几,请制置庆州盐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十万斛,遂以廷琬为庆州防御使。俾制置之,由是严刑峻法,屡挠边人。课利不集,诏移任于金州。廷琬据庆州叛,诏邠州节度使李敬周率兵讨平之,夷其族。

张虔钊,辽州人也。 《九国志》云:虔钊,辽州榆社人。父简,唐检校尚书左仆射。 初为太原牙校,以武勇闻于流辈,武皇、庄宗之世,累补左右突骑军使。 《九国志》:庄宗尝以偏师取镇阳,命虔钊率骑为先锋,屡挫贼锐,遂陷其城。 明宗素闻虔钊有将帅才,及即位,擢为护驾亲军都指挥使,领春州刺史。天成中,与诸将围王都于中山,大败契丹于嘉山之下,及定州平,以功授沧州节度使。 《北梦琐言》:虔钊镇沧州日,因亢旱民饥,发廪赈之,方上闻,帝甚嘉奖。他日秋成,倍斗征敛,朝论鄙之。 移镇徐州。长兴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西面马步军都部署。及末帝起于凤翔,闵帝诏令虔钊帅部兵会王师于岐下。洎西师俱变,虔钊愤惋,退归兴元,因与洋州节度使孙汉韶俱送款于蜀。孟知祥待之尤厚,伪授本镇节度使,俾知祥坐获山南之地,由虔钊之故也。 《北梦琐言》:入蜀,取人产业,黩货无厌,蜀民怨之。 孟昶嗣伪位,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晋开运末,蜀人闻契丹入洛,令虔钊率众数万,将寇秦、雍。俄闻汉高祖已定中原,虔钊无功而退。 《九国志》云:历左右匡圣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及汉祖即位,乃移镇梁州,以观朝廷之变。会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凤翔节度使侯益俱谋归蜀,遂以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应接经营。俄而赵匡赞、侯益请昶出师,掠定三秦,因命虔钊与韩保贞等总师五万出散关,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出陇右,奉銮肃卫都虞候李廷珪出子午谷,会于雍州。廷珪始出子午谷,闻匡赞为王景崇所逼,弃城自拔东去,遂先退师。时虔钊、福诚、保贞师次陈仓,谋不相叶,而侯益闻匡赞已去,廷珪班师,亦诚款中变,闭垒不出。司天监赵廷枢累以云气不利为讽,保贞乃与福诚率所部取陇州道,会重建归蜀,虔钊留宝鸡,以势孤不可深入,遂班师。 行至兴州,感愤而卒。

杨彦温,汴州人,本梁朝之小校也。庄宗朝,累迁裨将。天成中,为河中副指挥使,及末帝镇河中,尤善待之,因奏为衙内都指挥使。长兴元年四月,乘末帝阅马于黄龙庄,据城谋叛。末帝遣人诘之曰:“吾善待汝,何苦为叛?”彦温报曰:“某非敢负恩,缘奉枢密院宣头,令某拒命,请相公但归朝廷。”数日,诏末帝归朝。明宗疑其诈,不欲兴兵,授彦温绛州刺史。安重诲坚请出师,即命西京留守索自通、侍卫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等帅兵攻之。五日而拔,自闭门及败,凡十三日。初,彦稠出师,明宗戒之曰:“与朕生致彦温,吾将自讯之。”及收城,斩首传送,明宗深怒彦稠等。时议者以当时四海恬然,五兵载戢,蒲非边郡,近在国门,而彦温安敢狂悖。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尤忌末帝之名,故巧作窥图,究莫能倾陷也。彦温愚昧,为人所嗾,故灭其族焉。

史臣曰:《春秋传》云:“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故不复较其优劣焉。唯虔钊因避地以偷生,彦温乃为人之所嗾,比诸叛臣,亦可矜也。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回 拒委员触怒政府 借武力追索证书·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三·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五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三十二·胡宏
  中兴小纪卷一·熊克
  三二一 谕内阁着董诰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接办《荟要》事务·佚名
  卷十九·司马贞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读例存疑卷二十七·薛允升
  邵宝传·张廷玉
  卷三百四十一·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八·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555_1 【校猎曲】马戴   楚子畋郊野,布罟笼天涯。浮云张作罗,万草结成罝。   意在绝飞鸟,臂弓腰镆铘。远将射勾践,次欲诛夫差。   壮志一朝尽,他□□繁华。当时能猎贤,保国兼保家。   卷555_2 【蛮家】

  • 乐府补题·佚名

    ○天香(宛委山房赋龙涎香) 玉笥 王沂孙圣与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探铅水泛逺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氷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山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窓深闭荀令如今顿

  • 卷二·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侯官陈衍辑顺帝太子◆顺帝太子太子名爱猷识理达腊,顺帝长子。至正二十七年,命总天下兵马。二十八年,国亡。次年,随帝驻应昌府。又次年,帝殂,明兵袭应昌府,太子从十数骑遁去。新月○新月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

  • 卷之四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各关监督署·费行简

    海关权握之税务司为监督者,所得则公费,拨饷赔款生息,皆以官银号司之。故官银号委员,即监督之帐房也(沪商会总理某,即袁树勋任上海道时之官银号委员)。其兼有常关者,用人征税,权皆操于监督,赢余即可入己。故以兼有常关者,缺分为优

  • 四六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严查《字贯》及相类悖逆书籍折·佚名

    四六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严查《字贯》及相类悖逆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饬查事。本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二年十一

  • 明儒言行録卷九·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顾宪成字叔时南直无锡人万厯庚辰进士仕至南光禄寺少卿先生自防沉毅异常儿读韩昌黎讳辨毎遇父南野公讳辄避之师以告南野公因召语之曰昔韩咸安王教子毋讳忠今学之不可忘亦犹忠也汝奈何讳乎先生谨受教就

  • 第十五章 左路备补军(一)·冯玉祥

    兵变平复以后,袁世凯决定重新编练军队,名为备补军。共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王汝贤任前路统领,刘某任后路统领,洪子成任右路统领,雷震春任中路统领,陆将军担任的是左路统领。左路备补军和其他各路一样,共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我任前

  • 温仲舒传·脱脱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977),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通判吉州。后升至秘书丞、知汾州,因犯法被除名。不久,重新起用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初年(988),任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端拱三年,授任工部郎中、

  • 选举六·徐松

    举士十二贡举杂录【宋续会要】嘉定元年正月九日,臣僚言:「仰惟国家数路取士,得人最盛,莫如进士设科。近年奸弊滋甚,据权势者以请嘱而必得,拥高赀者以贿赂而经营,实学寒士,每怀愤郁。今有管见:一、考校差官,要当精择。盖考官精明

  • 第9章 公冶长篇第五(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恭,谦逊也。敬,谨恪也。惠,爱利也。使民义,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张居正注:“子产备这四美于上下人己之间,是以能尊主庇民,而郑国赖之,岂非春秋之贤大夫欤!然郑以区区小国,能用子产

  • 晋献公之丧(1)·戴圣

    ——非礼不听是君子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2)。且曰:“寡人闻之(3):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4),丧亦不可久也(5),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6)!”以告舅犯(7)。舅犯曰:“孺子其辞焉(8

  • 覆吠檀陀学会书·太虚

    嘉尔德奇先生:荷惠书,并赠以贵会会章,阅悉甚感!大乘佛法,为博通一切宏济群生起见,对于世间道术,固皆须学之,况与佛法关系素深之吠檀陀学哉!承嘱参加研究,谨表意愿。如贵会更能研究发达在东亚之大乘佛法,则尤幸甚!专复,即颂道安!太虚

  • 卷第一百五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二问无想定自性云何。答不相应行蕴为性。是彼摄故。界者在色界。地者在根本第四静虑地。问何故下地无此定耶。答非田

  •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舒州法华山端和尚颂古一百十则参学小师 处凝 集世尊升座。巍巍顶相终难见。舒卷何当如掣电。彼时若有此时人。文殊槌下分针线。世尊拈花。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仝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咄)。外

  • 铁崖古乐府·杨维桢

    诗别集。元杨维桢(号铁 崖)著,门人吴复所编,每卷加以评识。十卷。杨以乐府擅名,此其全帙。元季乐府, 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旖旎,全类小词。维桢 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故其文采照映一时。今存《诵芬室丛刊》、《四部

  • 禅外阅世·丰子恺

    《禅外阅世》是丰子恺先生用禅意去感悟人生心得的散文集,全书分为艺韵书香、如烟往事、人生如梦、心与物游等五部分,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一些人生随笔。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伯,舍身的

  • 实验主义·胡适

    胡适撰。全文七个部分:先后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4期)、《新教育》(第1卷第3期)和《新中国》(第1卷第2号)。为中国最早系统介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著作,亦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哲学主张。“实验主义”是胡适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