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江梦孙 陈陶 史虚白 孟宾于 孟贯 江违

  江梦孙,字聿条,九江湓城人。祖祢不仕,以儒道自高。

  梦孙少传先业,颇蕴艺学,旁贯诸书,籍籍声誉,远近崇仰。

  诸生弟子不远数郡而至者百人。春诵夏弦,以时讲闻,鼓箧亟丈,庠序常盈。先主辅政,欲广贤良之术。闻其德业,遂以币帛聘之数四。不得已,乃起。既至,为芸阁郎,甚被亲礼,委之荐进,时为得人。迨数年忽自陈曰:"仆少长白屋,颇如民间利病,邑宰之政可以存革深毙。愿效一县,庶竭愚鄙"。先主不许,曰:"令长之职徒劳之任,与台阁之资清要不同"。

  梦孙曰:"苟获所请,无惮勒匮"。先主见其恳追求且不已,遂授近畿天长令。既至,县吏告:"不寝大厅,妖怪所凭,前政居之不久而死,请止便室以避其凶"。梦孙不从,谓曰:"苟如是,吾自当之"。既夜半果有鬼魅呼啸而至,渐逼近则掀投床几,复扣门户召云:"令出"。梦孙卧闻,答之以"喏"。

  乃整朝服,秉烛出户,艺炉奠爵而祝曰:"不知何人,辄敢召令。吾为民长,必有正厅,以衙群吏。汝或为神,必当受民祭祀,合聪明正直,与百姓为福,何乃非理与王者之宰争居其地,惊挠正人。况吾以忠事主,以信示人,所以不贰,宁畏于汝。

  汝若不悛其过,乃更为厉,则日月星辰昭晰于天,吾当具奏,请行诛戮。虽汝后悔亦不晚乎"由是阒然,其怪遂绝。于是召乡里高年存问疾苦,蠲其非征,任其便利,有干政者必表罢之。

  见官槽有马,因问之,左右对曰:"昔部民竞之,穷按道理,各有所据,前政未能区别,遂系于官,且二年矣"。梦孙曰:"今固亦尔,吾闻管仲之马识道,王恢之马知其故第。"命逐二马至郊外,放而视之,任其所如。其马久縻栈皂,偶解羁束,遂奔数十里,果入一主之家,其讼遂息。先主闻之,弥加敦奖。

  未几称疾而罢。先主曰:"梦孙果贱,宰邑之卑,不能久居,乃命代还。有老幼遮道泣留迨十数里。至都辞归乡里。先主固留不止。既还家,门生弟子复至,乃率身耕稼,躬事继母。旦则冠带入门温清,亲馈饮馔,退更常服,力操耒耜耨耘,暮而归,易衣视膳毕,然后就庠序集门生弟子说释经义如故。时有生徒请之曰:"吾闻诗者经圣人所删,致远而泥。然其间何谓"兄弟阋于墙",如是则圣人使之阋于内而后御止于外耶"梦孙徐而答曰:"大哉,子之问乎。所疑为"阒"字,似非为"阋"。当时竹简讹缺,传之者误,亦犹《春秋》书闰月之义者也"。又拱而立曰:"梦孙昧学,不敢轻议其旨,诸生宜自取其长焉"。其为人敦让谦下有如是者,时号为搢绅先生。一门百口,敦睦如一。子孙学业,各授一经。孝礼兼持,江左称之为最。卒时八十,有五葬之日。自远方至者几千人,而服縗绖徒跣者百许。嗣主闻之,美其才茂德逸,故赠国子司业,优赐葬物。其后门人弟子仕途强半显达者。太平初,梦孙解职而归,有群盗谓有资镪,遂掠其家,梦孙闻其至,中带迎候,使烹犬豕,为设饮食于盆盎中,疑其惧鸩不食,乃对之先饮七瓯,及舀数脔,然后与之食毕。遂罄室所有寒燠、衣襦、拦袍、器皿之类,尽置之。既行,见一鼎盖尚在,梦孙曰:"彼若遗此,乃为不具之器"。遂遣与之。群盗皆惊叹曰:"吾辈小人实轻渎君子"。是夜还置其所剽之物于门外而去,梦孙启户见之,一无所失焉。

  陈陶者,世为岭表剑浦人。幼业儒素,长好游学,善解天文,颇长于雅颂。自负台铉之器,不为干托。既至南昌,谋往建康。闻宋齐丘秉政,凡所进擢才彦名非显达,自计与齐丘凿枘,终不克纳,必为所屈。乃翻然筑室居西山以吟咏自资。会齐丘出镇南昌,因有蒲安之觊,乃自咏曰:"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陶少与水曹任畹相善,又寓之诗云:"好向明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嗣主知而未及辟之。会彗孛且见,陶乃叹曰:"国家其几亡乎"遂失淮甸,嗣主南幸以冀苟逸,迨至落星湾,诸将欲往问,然陶所居不与俗接,唯嗜鲊一 舀,或至千脔。遂使衣商贾之服赍鲊往。既至,陶即时出,乃问:"官家龙舟将抵何处"。对曰:"已达落星矣"。

  因问陶曰:"星可避耶"。答曰:"落星不还,何俟"嗣主躁桡,不俟返命,已至南都。既数日,诘旦,殿庭忽见残獐一脚,视之,乃兽食之余。询宿卫,莫知攸底。遂往询之。陶曰:"昨暮乃狼星所直故尔"。嗣主叹曰:"真鸿儒矣"。将召见,会嗣主殂。后主即位,知其运祚哀替,遂绝缙绅之望,以修养烧炼还丹为事。有诗云:"乾坤见了文章懒,龙虎成来印绶疏"。又云:"磻溪老叟无人用,闲列查梨教六韬"。又曰:"近来世上无徐庶,谁向桑麻识卧龙"。陶所遁两山先产药物仅数十种,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被褐,与一炼师舁药入城鬻之,获资则市鲊就炉,二人对饮且 舀,旁若无人。既醉且舞而歌曰:"蓝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时人见其纵逸,资貌非常,每饮酒食鲊,疑为陶之夫妇焉。竟不知所终,或云得仙矣。

  史虚白者,山东人。世习儒学,长而富文,与昌黎韩熙载友善。唐晋之间,中原多事,遂相与渡淮。会先主辅政,偕谐建康,闻宋齐丘总相府事,虚白乃放言谓人曰:"彼可代而相矣"。齐丘闻而俚之,然欲穷其伎。乃命寮属宴之以倡乐,赋之以笺翰,使木奴索讽弄,多方扰之,虚白谈笑献酬,已贻他和,口手应接,鲁未暂滞。众不能屈,乃延语政治,多引汤武伊吕之说,齐丘之志乃霸术,以虚白为迂略机务。乃引见先主,说之曰:"今君据有江淮,摘煮山海,人庶丰阜,京洛之地。

  君家先业。今且乱离,人思旧德。君苟复之,易若屈指"。先主虽喜其说,然以初基方辑睦邻境,未暇他顾,与韩熙载并署州郡从事,聊以羁縻,俟更大用。而虚白意颇不平,耻以初言失,因褒博衣带纵楫南游,至庐山与佛老之徒耽玩泉石,以诗酒自娱,不干世务。久之,嗣主即位,韩熙载荐之,诏至金陵,命登便殿燕饮,与之计事。虚白曰:"臣草野之人,渔钓而已。邦国大计,不敢预知"。因醉溺于阶侧。嗣主曰:"真处士也"。遂赐田五百石还。迨十年,嗣主幸南昌,既至星子渚,复使召至。问曰:"虚士隐居必有所得乎"对曰:"近得渔父一联"。乃命诵之,虚白曰:"风雨揭却屋,全家醉不知"。嗣主闻之为之变色,赐粟帛遣还,未几而卒。有二子,次举进士,长早丧,孙温,咸平中擢进士第。

  孟宾于,湖湘连上人。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

  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沆,宾于以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龟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献诸朝延。皆为数之,其誉蔼然。至明年春,与故李司昉同年擢进士第,寻属丧乱,遂归宁亲。数岁,天策府马氏辟为零陵从事,及江南攻下湖湘,宾于随马氏归朝。嗣主授以丰城簿,寻迁淦阳令。

  因黩货以赃罪当死,会昉迁翰林学士,闻其缧泄,以诗寄宾于云:"幼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价满江南。长为邑吏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后主见诗贷之。复其官,未几求致隐于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与道家流游处。迨期年,后主以承部员外郎起之。金陵陷,宾于遂归老连上,时吉守秘阁郎马致恭送以诗。其断句云:"今日还家莫惆怅,不同初上渡头舡。"既而未几卒,八十余矣。宾于嗜赂,出宁县邑,未尝一处无脏污,徒有诗名,人不多之。初宾于入江南,生子名曰归唐,少亦能,请就庐山国学,遂得瀑布诗:"名练色有穷,处寒声无尽"。时邻房儒生亦得所联,遂互讼其句,助教不能理,因送江州。各以全篇意势定之,而归唐胜。大为时贤所仰,遂荫秘书省正字,出为吉州民掾,归于京师。迁大理丞,因失降袁州司,遂致仕。

  孟贯世居岭表,为建阳人。少好学,出游庐山,与江洎大谏杨徽之同学友善。故徽之诗集中多与贯为者。显德中,周世宗征淮南,幸广陵。贯潜渡江,以所业诗一集于驾前献之。世宗览其卷首《贻栖隐洞谭先生诗》至"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宣贯曰:"联以元戎问罪伐叛吊民,非惧强凌弱,何有巢无主之有然献朕则可,如他人卿应不免矣"。遂释褐授官,后不知其所终焉。

  江为者,宋世淹之后。先祖仕于建阳,因家焉。世习儒素,少游庐山白鹿洞,师事处士陈贶,酷于诗句二十余年,有风雅清丽之能,时已诵之。时金陵初拟唐风场屋,悬进士科以罗英造。为遂入求应,然烛能篇什辞赋,策论一辞不措,屡为有司默。为因怏怏不能自己,乃还乡里,与同党数十家连结欲叛入钱塘。会其同谋上告郡县,按捕得其逆状尽诛之。将死,犹能吟诗以贻行办者。初嗣主南幸落星渚,遂游白鹿国庠。见壁上题一联云:"吟登萧寺旃擅阁,醉倚王家玳瑁筵"。乃谓左右曰:"吟此诗者大是贵族矣"。于是为集,时辈慕重。因兹傲纵,谓可俯拾青紫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四十·赵尔巽
  卷一百六十一·毕沅
  ●卷一百十四·徐梦莘
  ●卷二十三·赵翼
  第七卷·况周颐
  卷之六百七十三·佚名
  首卷二 德宗实录凡例·佚名
  第三十四册 天聪五年正月·佚名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六·佚名
  史纠卷五·朱明镐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六。·金富轼
  窦炽传·令狐德棻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九·丁传靖
  光緒六年·曾纪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幕·老舍

    时 间 杨先生所说的十二号——初六,午饭前。地 点 杨宅客厅,现改为寿堂。象一般的寿堂一样,有红烛,寿字,红幛,长短不齐的寿联,铺着红垫的椅,围着绣裙的桌,黑白瓜子,香烟,贺客……寿堂之后,隔窗可见:男女或围桌竹战,或来往嘻笑。

  • 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九舒元舆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元和中登进士第调鄠尉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改着作郎分司东都李训与元舆善训用事再迁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

  • 三少帝纪第四·陈寿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

  •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欧阳修

    白志贞者,本名琇珪,故太原史也。事节度使李光弼,硁硁自力,有智数。光弼善之,使与帐下议。代宗素闻,及光弼卒,擢累司农卿。在官十年,德宗以为敏,遂倚腹心,进授神策军使,赐今名。有所建白,善窥亿帝指,故言无不从。从狩奉天,以为行在都

  • 卷六 后汉更始·王夫之

      〖一〗   为名而有所推奉者,其志不坚;人为名而尊己者,其立不固;项梁之立怀王,新市、平林之立更始是已。天下愤楚之亡而望刘氏之再兴,人之同情也,而非项梁与张卬、王凤、朱鲔之情也。怀王、更始不思其反,受其推戴而尸乎

  • 一百五十七 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为感沐皇仁,矜全身命,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祖孙父子,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奴才故父一生叨沐圣主浩荡洪恩,出管江宁织造二十馀年,复四差盐务,遭逢异数,叠加无已。方图矢诚报效,上答高厚,不

  •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第二十八·班固

    (公孙弘,卜式,儿宽)【原文】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复

  • 花云传·张廷玉

    花云,怀远人。体貌魁伟,面色黝黑,骁勇无比。元至正十三年(1353),手执宝剑来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器重他的奇才,使他领兵攻占各地。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破怀远,擒元守军主帅,攻下全椒,袭击缪家寨。太祖攻打滁州时,亲自率数骑先行,云

  •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二人物志一百十二忠义传二十四【驻防八旗一乾隆年中共一百四十七人】呼克图呼克图察哈尔镶黄旗人委署护军校乾隆二十年随征北路迨准部就平阿睦尔撒纳叛逃伊犁逆党克什木巴朗等肆行

  • 险固第五十·桓宽

    大夫曰:“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群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秦所以超诸侯、吞天下、并敌国者,险阻固而势居然也。故龟猖有介,狐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阙,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

  • 六 乐享余年·林语堂

    据我的见解,中国的家族制度大概是对老者和幼者的一种个别准备的布置。因为童、幼、老三个时期须占到人生岁月之半,所以幼者和老者都应当心使他们过满意的生活。其中幼者虽因不知人事而比较不会自己当心自己,但对于物质的

  •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康有为

    刘歆之撰伪经也,托于通人,传于校书,统一于郑玄,布濩衍溢于魏、晋、六朝之儒,决定于隋、唐之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遂至于今。千年中师儒传授,黉舍讲诵,衿缨侁侁,以究以宣,巨万亿千,洋荡乎域外日本、高丽、新罗、百济之区,椎魁、

  • 诗序·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朱子辨说诗序之作说者不同或以为孔子【程子曰大序是仲尼作】或以为子夏【朱子曰王肃沈重赤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或以为国史【程子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是也】皆无明文可考唯后汉书儒林传以

  • 昭公·昭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正月。夏,齐栾施来奔。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玃帅师伐莒。戊子,晋侯彪卒。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传】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郑裨灶言于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

  • 隐公·隐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传】

  •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释法海

        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惠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受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等据及诸官寮三十余人。儒士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

  •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萧红撰。载1939年10月14日、16日至20日新加坡《星洲日报·晨星副刊》,原名《鲁迅先生生活散记》,后增补充实为《回忆鲁迅先生》,于1940年7月由生活书店出版。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接触中,通过点点滴滴的琐事,忆述了鲁迅先

  • 金渊集·仇远

    元诗别集。6卷。仇远撰。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金渊集》6卷。四库馆臣认为,姚广孝对仇远诗“推挹甚至,盖深倾倒于远者。故其监修是书(指《永乐大典》),载之独伙。疑其全部收入,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