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 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列御寇在古籍中又被写作列圄寇、列圉寇,郑国人。《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这里的“虚”即虚静、无为,一切顺应自然。列子曾向壶丘子林和老商氏学过气功。《庄子·逍遥游》把他描绘成为神仙,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的学说主要是养生术,因而他不大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事务与政治斗争,以及一切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努力都有碍于养生。在这方面,他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权术有明显区别,而比较接近于庄子,其消极因素是十分明显的。但他与奏汉的神仙家又有所不同,认为人不能长生不死,有生必有死,该生就让它生,该死就让它死,才是正确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也和庄子相同。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列子》,可能是西晋人的作品。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对此作了归纳:(一)刘向的《列子序》称列子为郑人,与郑缪公同时,然而书中多言缪公以后事,如孔穿、公孙龙是战国后期人而入书。(二)书中多采引先秦与西汉诸子书的资料,除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已列举者外,还有今已亡佚的《汤问》、《说符》等。(三)书中有些资料更晚,如太初、太始、太素说出自《易纬》,切玉之刀、火浣之布乃魏文帝事,周穆王驾八骏西游出自汲家书《穆天子传》,《杨朱篇》纵恣肉欲,不符合《淮南子·汜论训》关于杨子“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宗旨,而反映魏晋人的放荡性格。(四)有明显的佛教影响,如“西方之人有圣者”指佛,“死之与生,一往一反”乃释氏轮回之说等。(五)从语言的角度考察,书中有不少汉以后、甚至魏晋以后的词汇。

今本《列子》虽系魏晋人的作品,但他们在重新编辑《列子》时,毕竟采录了许多先秦古籍中关于列子的记载,并不是完全凭空捏造。其中有些寓言故事古朴无华,不见于汉魏诸书,如愚公移山、扁鹊易心等。可知今本《列子》中也保存了不少古本《列子》的断倚残篇与零星记载,对于研究列子其人及其思想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列子》的版本甚多,清人汪继培曾取影宋本、纂图互注本、明世德堂本、虞九章和王震亨同订本参订缺误,刻入《湖海楼丛书》。今人杨伯峻先生以汪本为底本,复取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之北宋本(即《四部丛刊》之底本)、吉府本、铁华馆影宋本、《道藏》诸本(白文本、宋徽宗《义解》本、林希逸《口义》本、江遹《解》本、高守元集《四解》本)、元本、明世德堂本参校,于汪本颇多订正,并吸取历代注家解释,著成《列子集释》,于1979 年 10 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为《列子》一书最好的版本。本书的原文部分,以杨伯峻《列子集释》本为依据,只作了个别订正。校勘记也多采自该书,但为了节省篇幅,只采录了少量的必须说明的部分,纳入了注释之中。标点有与《集释》本相同者,也有与《集释》本相异者。本书的注释部分,引用或参考了历代诸家的注释,除《列子集释》中已集录者外,还参考了任继愈先生的《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 3 月版)、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1983 年 5 月版)、周克昌先生的《读<列子集释>札记》(载《古籍点校疑误汇录四》,中华书局 1990 年 3 月版)等,有可从者择善而从,无可从者赋以己意。本书的译文部分,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白话列子》(岳麓书社 1990 年 4 月版),但该书有多处漏译(不知何故,漏译达 20 多处),其中许多译文也值得商榷,当然开创之功不应抹煞。笔者步杨伯峻等先生之后尘,理应有超过前人之处,但因水平所限,无论在标点、校勘、注释与今译方面,都必定存在不少错误与不妥之处,欢读者批评指正。

尹协理

于古晋阳双塔寺下

猜你喜欢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以报以德第二十八·晏婴
  说林下第二十三·韩非
  闲适·洪应明
  东溪日谈録卷七·周琦
  人谱类记卷下·刘宗周
  卷二·毛奇龄
   六 知足·林语堂
  五经蠡测卷五·蒋悌生
  卷四·顾栋高
  卷二·马骕
  楞严经卷第八文句·智旭
  信 心·太虚
  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魏元旷

      甲子夏,爱俪园主人入都,因端康皇贵妃得觐幼帝。帝赐以散盘拓本,上钤“宣统御览之宝”,下则铭拓,再下则盘拓,旁缀一章,曰“金溪周康甫所拓吉金文字印”,并诏云:“此盘尚存宫内。”随以数本

  • 卷三百八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四 陈政 古风五首 昔贤秉高致守道恒若斯顔色似渥丹学业无专师晨夕不兼味冬春一布衣用世为霖雨居山偕鹿麋恬然以处世不俗亦不羁游心千载上乐命更知几

  • 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班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九·焦竑

      兵部二(尚書二)   ◆尚書二   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何公鑑墓志銘(汪俊)   大司馬彭公別傳(劉耕)   兵部尚書胡端敏公世寧傳(趙時春)   胡端敏傳(雷禮)   維風編   兵部尚書李公承勛傳   兵部尚書李恭簡公鉞傳(李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卷吴·缪荃孙

    二十六年,始置丹阳郡。自宛陵迁于建业。魏以吕虔为徐州刺史。二十七年,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曰武昌,称藩于魏。十月丁巳,魏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邢贞至吴,孙权受之,遣中大夫赵咨使魏谢。魏以曹休为征东将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潘武惠公美传实録潘美大名人父璘以膂力应募隶兵籍迁军小校戍常山以病免归郷里美少有大志隶府中典谒时汉政荒乱美私语里人王宻曰汉氏歴数将终凶臣肆虐有三灵改卜之兆大丈夫当扵此时立功名取富贵岂宜碌碌然

  • 卷二十七·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七七月乙卯朔皇长子禔奏闻遵防颁行之事禔奏言【臣】于五月十九日留驻拖陵八旗兵汉军火器营兵到后宣父皇防谕领兵

  • 钟化民传·张廷玉

    钟化民,字维新,浙江仁和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惠安知县,多有与众不同的政绩。御史安九域把他推荐给朝廷,以俸禄没有到期限,转到乐平任知县,治绩又为最好。钟化民被征召至朝廷授职御史,与同官何卓、王慎德接二连三上奏请

  • 卷二十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八宋 赵汝愚 编帝系门皇后下上仁宗论废郭皇后   段少连等臣因义激心以职获谴天地容载蒙幸何深然理有所未伸情有所未达郁悒之志敢不尽陈之初闻非时召两府大臣议皇后入道一日之内都下

  • 卷十七·郑玄

    ◎春官宗伯第三[疏]释曰:《郑目录》云:“象春所立之官也。宗,尊也。伯,长也。春者生万物,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报本反始。不言司者,鬼神示人之所尊,不敢主之故也。”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

  • 卷八十二·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二   宋 程公说 撰小国第二随        邢唐        息荀        酆应        韩记        邓黎        梁随

  • 抓住当下的幸福·李叔同

    我们必须活在现在,因为只有现在是真实的,我们只能活在现在。我们不是为未来在天国中再生而修行,而是为了现在的安详、慈悲和快乐。活出生命的真谛生命无常,人生几十年看似很长,其实只在瞬息之间。面对生命,我们无暇置身于争

  •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

  • 五凤吟·佚名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题“云间(亦作云阳)嗤嗤道人编著”,“古越苏潭道人评定”。四卷,二十回。书叙明朝嘉靖年间宁波府定海县有祝琪生、郑伟、平君赞三秀才,一同会文作课。致仕乡宦邹泽清深爱琪生才,琪生至邹府作幕宾,与邹

  • 似水流年·张恨水

    张恨水少年时就十分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了“恨水” 二字作为笔名,意在勉励自己珍惜光阴,不要叫时光像流水一样白

  •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张泰来

    宋代诗歌史料著作。1卷。清人张泰来撰。作者本王应麟《小学绀珠》之说,列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所录黄庭坚以下属江西诗社的诗人陈师道、潘大临、潘大观、谢逸、谢薖、洪朋、洪刍、洪炎、饶节、祖可、善权、徐俯、

  • 书鲍忠壮公轶事·赵增禹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