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后赵录

  石勒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父周曷朱,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幼而力耕,每闻鞞铎之声,或在前后,归以告其母,母以作劳耳鸣,非不祥也。会并州刺史司马腾执诸胡山东,卖充军实,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勒亦在中,东至平原卖与荏平人师欢为奴,每夜于野,尝闻鼓角之声,诸奴亦闻,归以白欢,欢惧而免之。欢家邻于马牧率汲桑,往来,勒以能相马,自托于桑,而佣于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见一老父,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耳。"勒拜而受命,遂招集王阳、夔安等十八骑,复东如赤龙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缯宝,以赂汲桑。永兴元年,关东所在盗起。

  二年,阳平人公帅蕃等自称将军,起兵赵魏,众至数万,勒与汲桑率牧人乘苑马数百骑以赴之,桑始命勒以石为姓,以勒为名。永嘉元年,勒归刘渊,拜为辅汉将军、平晋王。渊薨,聪袭位,刘曜、王弥围洛阳,勒帅精骑二万会之。王弥既平洛阳,将先诛勒,勒请弥燕于已营,手斩弥而并其众。将军郭默获沙门竺浮图澄,以其有道术,进之于勒,试之有效,甚尊重之。

  前赵嘉平二年,张宾说勒曰:"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势之固,可择此二邑而都,然后命将四出,授以奇略,王业可图。"石勒于是进据襄国,聪授勒都督幽、冀、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进封本郡公,邑万户。三年,以征虏将军为魏郡太守,镇邺三台。篡夺之谋,兆于此矣。前赵嘉麟元年,刘琨遣姚澹帅众来讨,勒与战,澹军大败,琨长史李弘以并州来降。七月,刘聪疾甚,以勒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受遗辅政。勒固辞,乃止。刘曜称尊号,将授勒太宰、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并前二十郡,出人警跸,如曹公辅汉故事。

  曜闻平乐之言,停太宰之授。勒大怒,曰:"赵王、赵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岂尔所呼耶。"征虏虎与左右长史张敬、张宾等上号曰:"大司马虽位冠九台,非伯者之号,请改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依魏王在邺故事,以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十一月,勒即位,改元,称为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主书司典胡人出内,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号胡为国人。二年令曰国人不听报嫂,及在丧婚娶、至于烧葬,令如本俗。八月,始置轩悬之乐,八佾之舞,作金银大辂,黄屋左纛。天子礼乐,于斯备矣。三年,黎阳民陈武妻产三男一女,上书自陈。令曰:"昔周之兴也,四乳八子,今武妻一乳四子,可谓度过姬祥,美如曩日。其赐乳妇一人谷百石,杂缯四疋,庶以肃迎嘉祥。"冬十月,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勒曰:"李阳,壮士也。孤方取之,何以不来父老归语,令速来,沤麻池之忿,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宁雠匹夫乎?"令曰:"武乡,吾之丰沛也,其复之三世。"十一月,李阳至,勒与酣谑,引阳臂笑谓之曰:"卿虽老,臂中犹有力,颇复与人斗。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里第一区,拜为都尉。阳与勒邻居岁,常争沤麻池,迭相殴击。

  四年二月,拜子弘为世子。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之中,常令儒生读《春秋》、《史》、《汉》诸传而听之,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以得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侯耳!"其天资英达如此。八年八月,修三台。十月,以世子卫将军弘镇邺。大和十年,刘曜围洛阳,襄国大震。勒统步骑四万赴金墉,济自大曷。先是,流澌风猛,军至,冰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勒以为神灵之助,命曰灵昌津。战于西门,曜军大溃,石堪执曜送之。二年,曜子熙等去长安,奔于上楼。车骑虎克上楼,遣主簿赵封奉传国玉玺送之。秦陇悉平。

  建平元年二月,车骑石虎等上尊号,勒不许,固请,勒号赵天王,行皇帝事,大赦。八月,郡臣又固请,以名位不正,宜即尊号。九月,僭即皇帝位,大赦改年。二年,正月,勒南郊,有白气自坛属天,勒大悦。四月,勒如邺,议营新宫。延尉续咸谏曰:"臣闻唐虞之治,采椽茅茨,土阶三尺,美彰于《诗》、《书》。汉文惜百金,不营露台,称之于千古。迨夏商之琼台瑶陛,楚章华、秦阿房,资财内竭,华夷外叛。"勒诏曰:"且敕停作,以申吾直臣之气。"九月,以太尉中山王虎为大司马,程遐开府仪同。是月,大霖雨,中山西北暴水漂流巨木万余根,集于堂阳。勒大悦,谓公卿曰:"此非为灾,天意欲吾营邺都耳。"于是营之。

  勒以成周汉、晋旧京,欲有移都之意,乃命洛阳为南都,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三年正月,大飨于建德殿,酒酣,勒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上也?"光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武,三五以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已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然犹与韩、彭竞健而争先耳。倘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群臣皆称万岁。四年,雍州刺史石生上言,西乡有蛇鼠相斗于安定府间,二日蛇死。临泾马生角,长安城中鸡鸣,音皆曰基慈。安定厅事前后闻诵书声,求之不得,七日乃止。陨石于肥乡。六月,勒寝疾,召中山王虎、太子弘、中常侍严震等侍疾禁中。七月,薨于西阁,伪谥明皇帝,号高祖。

  石弘

  石弘字大雅,勒第三子。母程夫人,右光禄遐之妹。建平元年,立为太子,虚衿爱士,好为文咏,其所亲昵,莫非儒素。勒谓徐光曰:"大雅愔愔,殊不似将家子。"光曰:"汉祖以马上得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世胜残,天之道也。"勒大悦。程遐言于勒曰:"中山怏怏,不可以辅少主,乞早除之,以便大计。"勒不从。勒薨,虎执政,临轩召子冀州刺史遂统兵入禁,宿卫文武无不奔散。弘大惧,策拜中山王虎为丞相,以十三郡封为魏王,又加九锡。虎伪让,后乃受之。延熙元年七月,改熙丘为魏国,沿魏郡至黎阳。十月,弘赍玺绶亲请魏公,喻禅意。虎曰:"弘昏昧愚暗,处丧无礼,不可以君临万国,奉承宗庙,便当废之,云何禅让?"十一月,废弘为海阳王,弘就车,容色自若,幽弘及程后、南阳王恢于崇训宫,寻杀之,时年二十二。

  石虎

  石虎字季龙,勒之从子。勒父朱幼而子之,故或谓之勒弟。晋永兴中,与勒相失。嘉平元年,刘琨送勒母王及虎于葛陂,时年十七。性残忍,好驰猎,喧游无纪度,尤善弹,数弹人,军中每患之。勒白王曰:"此是凶暴,无使军人杀之,声名可惜,宜自除也。"王曰:"快牛犊子小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勿怯之。"至十八,检摄恭谨,严重爱士,弓马迅捷,勇冠当时,勒深喜焉,拜征虏将军。性酷虐无道,军中勇干策略与已侔者,辄因事害之。至于降城陷垒,坑斩士女,鲜有遗类,勒屡加责诲,而行意自若。然御众严而不烦,莫敢犯者,指授攻讨,所向无前。故勒宠信弥隆,仗以专征之任。既废杀弘,称居摄赵天王。

  建武元年正月,大赦改元。虎荒游废政,外耽营缮,使太子还省者,以书奏事,选守牧,祀郊庙,惟征伐刑断,乃亲览之。三月,南游,临江而旋,京师大震。是日,观省台城,赐匠有差。九月,迁都邺宫。三年,徒洛阳钟ね、九龙、翁仲等于邺。是岁,太武殿东西宫皆就,太武殿基二丈八尺,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五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璧,穷极伎巧。起灵风台、九殿于显阳殿后,选召百官、州郡民女以充之。

  后庭服绮谷,玩珍奇者万余人。内置女官十八等,教宫人星占及马步射,置女太史于灵台,仰观灾祥,以考外太史之虚实。禁郡国不得私学星谶。左校令成公段造庭燎于崇杠之末,高十余丈,上盘置燎,下盘置人,ㄌ缴上下,虎试而悦之。三年,太保夔安等文武五百九人,上皇帝尊号,安等方入,而庭燎油灌下盘,死者七人。虎大怒,腰斩成公段于阊阖门。即天王位南郊,大赦。亲王贬为郡公,藩王为县侯,太子遂总百揆。其后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百骑宿于宫臣家,淫其妻妾。装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纳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虎荒耽内游,威刑失度。遂以事为可,或呈之虎,怒曰:"小事何足呈也!"时有所不闻,复怒曰:"何以不呈?"诮责杖棰,月至再三。遂甚愠,私谓中庶子李颜等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颜等伏不敢对,事发,幽遂于东宫,杀之,及妃张氏并男女二十六人,尽赐死,合一棺埋之。诛其宫臣友党二百余人,立河间公宣为太子。建武六年,追尊号考乐平敬公为太宗孝皇帝。八年,六月,上党、孟门上有神人之像,坐天山上,三日而去。

  虎遣使以太牢祀之。九年十二月,武乡有雄虎变为雌,产一狼子,七日噬虎脑而杀之。后三日,狼子亦死。佛图澄闻之流涕。十年,虎起河桥于灵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辄随流,用工五百余万不成。虎如灵昌津,沉璧告诚,璧滚于渚上,水波上腾津所,殿观莫不倾坏,压死者百余人。虎恚甚,斩工匠而还。十一年,发雍梁十六万人成长安未央宫,又发司、豫、荆、兖二十六万人成洛阳宫。

  十三年二月,虎亲耕籍田于桑梓苑。十四年三月,虎梦龙飞西南,自天落地,旦而问澄公。公曰:"祸将至矣,陛下宜父慈子和,深以慎之。"四月,秦公韬起宣光殿于太尉府,梁长九丈。太子宣视而恶之,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十丈。

  宣闻之,恚甚,谓杨柸、牟成等曰:"韬凶竖悖逆,敢违我如是,汝等能杀之者,吾入宫,尽以韬之国分封汝等。韬既死,主上必亲临丧,因行大事,无不济矣。"杨柸等许诺。八月,杀韬,宣奏之,虎哀绝久之乃苏。召太子宣锁之于郊北,火焚杀之。别立太子于东堂。虎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肠秽恶,故生凶儿子,年二十便欲杀父。今世乃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齐公世为皇世子,立昭仪刘氏为皇后。十一月,享群臣于太武殿前,佛图澄殿上褰衣而行,吟曰:"棘子成林,将坏人衣。"虎发石而视之,有棘子生焉。冉闵小字棘奴也。十二月辛己,雷,大霖雨。虎问佛图澄,澄曰:"其为我乎?"至戊子而澄卒。大宁元年正月,虎僭即皇帝位于郊,大赦改年。二月,有沙门从雍州来,称见佛图澄西入关,虎掘之无尸,唯有一石。虎恶之曰:"石者朕也,葬我而去,吾将死矣。"因而寝疾,四月薨于金华殿。(《晋书》曰:"季龙始咸康元年,僭位立,此太和六年,计在位十五年。")

  世子即位,尊刘后为太后,彭城王遵先镇关右,至是勒兵而还,戎卒九万,次于荡阴。石闵为前锋都督,太后授遵丞相,加九锡,增封十郡。己丑,遵至安阳亭贯甲曜兵,入自凤阳门,升太武前殿,尽哀,退如东阁。群臣敦劝即位,大赦,封世为谯王,邑万户。废太后刘氏为昭仪,寻皆杀之。世立凡三十三日。尊其母郑氏为皇太后,立妃张氏为皇后,大司马义阳王鉴为太傅,沛王冲为太保,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甲午,太武殿灾,诸门观阁荡然。其乘御服,烧者大半,光焰照天,月余乃灭。已未,雨血,周遍邺城。六月,葬虎显原陵,伪谥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石闵劫司空李农及右卫王基,密谋其废遵。闵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十八人,执遵于南台如意观。遵时方与妇人弹棋,问周成等曰:"反者谁也。"成曰:"义阳王鉴当立。"遵曰:"我尚如是,汝等立鉴,复能几时?"遂杀之于琨华殿,诛郑太后、张皇后。遵字大祗,虎第九子,凡在位者百八十三日。鉴即位,大赦,以石闵为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

  鉴使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等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伪不知,夜斩松等于西中华门。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人,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时鉴在中台,伏都帅三十余人,将升台挟鉴以攻之。鉴见而问其故,伏都曰:"闵、农等反,已在东掖门,臣严卫士,谨先启知。"鉴曰:"卿好陈力,勿忧无报也。"伏都等攻闵,不克。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门至琨华,横尸相枕,诸胡羯无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初,青龙元年正月,石闵欲灭二石之号,议曰:"孔子曰:'易姓而王七月者,七十有三国,继赵李。'谶书炳然,且德星镇卫,宜改号大魏,易姓李氏。又大赦,闰月,改元。废鉴杀之,诛虎孙三十八人,尽殆石氏。鉴在位一百三日,鉴字大郎,虎第三子也。

  石闵

  石闵字永曾,虎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闵幼而果锐,虎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勇力绝人。虎即位,封为修武侯,历位北中郎将。虎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ウ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僭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号称大魏,复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太后,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司马李农为太宰,诸子皆封为县公。新兴王祗闻石鉴之死,称尊号于襄国,改元永宁。石祗遣相国汝阴王石琨帅众十万伐邺。六月,进据邯郸。闵尽众拒之,琨军大败。二年三月,闵攻襄国百余日,祗怯,乃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遣太尉张奉乞帅于慕容俊。中军张春请救于姚弋仲。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闵与十余骑奔还邺,祗使刘显帅众十万,追奔伐邺,闵尽众出战,大败之,追奔至于阳平。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石祗为效。四月,刘显杀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炳、太保张举等。遣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刘显称尊号襄国。三年二月,刘显帅众伐常山,太守苏彦告难,闵师八千救彦,败显于常山,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击之,与慕容恪遇于魏昌城,恪方阵而前,闵众寡不敌,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溃围东奔,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遂为恪所擒,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敢妄称天子?"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评帅众围邺。五月,送闵于龙城,告廆皝庙而杀之。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詹事刘猗,奉表降俊。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开门降评。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后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钟及诸王公卿于蓟。初、慕容俊斩闵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岁太和八年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张廷玉
  卷四百十三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五 英宗·王夫之
   第六节 改造思想·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中。绍宗皇帝纪·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项笃寿
  六二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进呈高晋等送到原书暨密访马裕家再无秘藏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二上·马骕
  宋翻传·魏收
  刘铢传·欧阳修
  卷二十九·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方域一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震·唐圭璋

      震字东父,自号无隐居士,龙湖人。庆元三年(1197),守湖州。五年(1199),福建提刑。开禧元年(1205),江西提刑。与祠。嘉定元年(1208),右司郎中。(同时张震不仅一个,其仕履仍俟考。)   蝶恋花   惜春   梅子初青春已暮。芳草连云,

  •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南吕引子·挂真儿】〔旦扮仙、老旦扮仙女随上〕驾鹤骖鸾去不返,空回首天上人间。端正楼头,长生殿里,往事关情无限。  〔浣溪纱〕缥缈云深锁玉房,初归仙籍意茫茫。回头未免费思量。忽见瑶阶琪树里,彩鸾栖处影双双

  • 卷七百三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六王仁裕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初爲秦州判官入蜀爲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历唐晋汉终户部尚书罢爲太子少保周显德初卒仁裕晓音律喜爲诗尝集平生所作诗爲西江集今编爲

  • 后集卷七·蔡正孙

    梅圣俞刘后村云:&ldquo;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而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rdquo;《诗话》云:&ldquo;梅圣俞诗,如深山道人,草衣葛履,王公大人见之,不觉屈膝。&rdquo;胡苕溪云:&ldquo;梅圣俞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万历十九年五月乙丑朔○先是五台矿盗张守清自开矿洞招纳亡命三千余众设立头子二百余名缔婚代藩潞城新宁二王势甚张大矿徒不遵约束者立毙杖下远近村落咸惧其焰按臣连标疏乞敕守清改过散党仍谕二王绝婚已有旨依议守清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纪昀

    宋纪 【十五】度宗○度宗度宗皇帝讳禥父与芮嗣荣王理宗母弟也理宗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于帝初赐名孟启授贵州刺史厯庆远军节度使封益国公旋改 名孜进建安郡王宝佑元年立为皇子 【宋史作立为皇太子考理宗纪帝于宝佑元年

  • 燕文公时·佚名

    【提要】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秦、张仪等谋略家、雄辩家在战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非常的有分量。凭着他们的三言两语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十座城池。 【原文】 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 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 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日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 乙丑,荧惑犯东咸。 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

  • 表记·戴圣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子曰

  • 尽心上篇·王夫之

    一集注谓心者&ldquo;人之神明&rdquo;,四字极斩截;新安益之曰&ldquo;神明之舍&rdquo;,则抑全不识心矣。想来新安病根在错看太极图上面一圈,将作轮郭看。先儒画太极图时,也只得如此画,如人画日,也须只在四围描一轮郭。究竟日体

  • 卷一百二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五仲春之月日在奎【月令】考异古本注建星在斗上下有也字疏言万物降落而收敛【一叶左三行】宋板无万字补遗宋板疏尚书如此则别【二叶右七行】

  • 第19章 先进篇第十一(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参也竟以鲁得之。”又注:“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译文孔子说:“

  • 林间录卷下·惠洪

      大觉禅师。皇佑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仁宗皇帝诏至后苑。斋於化成殿。斋毕。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开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满谢恩毕。倡曰。帝苑春回。皇家会启。万乘既临於舜殿。两街获奉於尧眉。

  • 卷第七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

  • 第一品 蕴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五蕴者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此中,如何为色蕴耶?即诸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括此于一聚,总说为色蕴。此中,如何为过去色耶?即所有色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

  • 北山集·郑刚中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九卷。宋郑刚中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刚中撰《北山集》三十卷。作者自序云:“《北山初集》即余所谓《笑腹编》也。余以绍兴乙卯(1135年)至甲子(1144年)岁所录文字自号《北山中集》;《

  • 太上保真养生论·佚名

    气功养生著作。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 辑于《道藏》中。本论首述养生之理, 认为“静守恬和, 可保长生”; 次论养生之法, 认为养生之要, 在于宁神节用, 七情不可过极, 神形不可过劳,饮食不可过饱; 并提出采用导引吐纳方

  • 净慈要语·永觉元贤

    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贤(永觉元贤)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收集有关念佛、放生之要语而成。‘净慈’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号。此书依之而立净、慈二门,前者阐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后者则戒杀生,劝放生。元贤参谒广印,受云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