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伊洛渊源录卷五

宋 朱子 撰

康节先生

墓志铭明道先生

熙宁丁已孟秋癸丑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之人吊哭者相属于涂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伯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我何可辞谨按邵氏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大王父讳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祖讳徳新父讳古皆隠徳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先生之幼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祥符辛亥至是葢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仲良其二子也先生之官初举遗逸试将作监主簿后又以颍川团练推官辞疾不赴先生始学于百原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之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先生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逺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及其学益老徳益卲玩心髙明观天地之运化隂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頽然其顺浩然其归在洛防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逺近尊之士人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先生徳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汚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羣居宴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如何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聼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徳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者先生之功多矣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曽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之所以授孟子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余嵗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槩可见矣而先生淳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因而入者与语成徳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则可谓安且成矣先生有书六十二卷命曰皇极经世古律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先生之葬附于先茔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也铭曰呜呼先生志豪力雄濶步长趋凌髙厉空探幽索隠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憗遗哲人之凶鸣臯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行状略 张 崏

先生治易书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余万言研精极思三十年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隂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防防之以运终之以世又防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靡所不载其辞约其义广其书着其防隠呜呼美矣至矣天下之能事毕矣先生少事北海李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汶阳穆脩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先生既受其学则又游于河汾之曲以至淮海之滨涉于济汶达于梁宋茍有达者必访以道无常师焉廼退居共城庐于百原之上大覃思于易经夜不设寝日不再食三年而学以大成大名王豫天悦博达之士尤长于易闻先生之笃志爱而欲教之既与之语三日得所未闻始大惊服卒舍其学而学焉北面而尊师之卫人乃知先生之为有道也年三十余来游于洛以为洛邑天下之中可以观四方之士乃定居焉先生清而不激和而不流遇人无贵贱贤不肖一接以诚长者事之少者友之善者与之不善者矜之故洛人久而益尊信之四方之学者与士大夫之过洛者莫不慕其风而造其庐先生之教人必随其才分之髙下不骤语而强益之或闻其言若不适其意先生亦不屑也故来者多而从者少见之者众而知之者尚寡及接之久察其所处无不中于理叩其所有愈久而愈新则皆心悦而诚服先生未尝有求于人或馈之以礼者亦不茍辞洛人为买宅丞相富公为买园以居之仁宗嘉祐中诏举遗逸留守王公拱辰以先生应诏授将作监主簿今上熙宁之初复求逸士御史中丞吕公诲龙图阁直学士祖公无择与今丞相吴公充又以先生为言补颍川团练推官皆三辞不获而后従命然卒称疾不之官先生年六十始为隠者之服曰病且老矣不复能従事矣隆寒盛暑闭门不出曰非退者之宜也其于书无所不读诸子百家之学皆究其本原而释老技术之说一无所惑其志晚尤喜为诗平易而造于理有击壤集二十卷自为之序熙宁十年春得疾逾百日气益耗而神益明矣七月癸丑啓手足于天津之南道徳坊之第初先生葬其父于伊闗神隂原今従其兆父以明经教授乡里及先生之长退老于家先生虽贫养之终身致其乐弟睦事先生甚谨饮食起居必身临之惟恐不得其志葢如先生之事其父母也不幸早亡

遗事【一十五条】

颢接人多矣不杂者三人张子厚邵尧夫司马君实【见程氏遗书下同】

尧夫放旷

尧夫犹空中楼阁

尧夫豪杰之士根本不帖帖地伯淳尝戏以乱世之奸雄中道学之有所得者

尧夫诗云梧桐月向怀中照杨栁风来面上吹明道曰真风流人豪也

尧夫有诗曰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懐都是春又曰梧桐月向懐中照杨栁风来面上吹不止风月言皆有理又曰卷舒万古兴亡手出入防重云水身若荘周大抵寓言要入他放荡之塲尧夫却皆有理万事皆出于理自以为皆有理故要得従心妄行总不妨尧夫又得诗云圣人吃些儿事其言太急迫此道理平铺地放着里何必如此

尧夫之学先従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须出于四者推到理处曰我得此大者则万事由我无有不定然未必有术要之亦难以治天下国家其为人则直是无礼不恭惟是侮玩虽天地亦为之侮玩如无名君传言问诸天地天地不对自賛云弄丸余暇时往时来之类

尧夫诗雪月风花未品题他便把这些事便与尧舜三代一般此等语自孟子后无人曽敢如此道来直是无端又如言文字呈上尧夫皆不恭之甚须信画前元有易自従删后更无诗这个意思元古未有人道来行已须行诚尽处正叔谓意则善矣然言诚尽则诚之为道非能尽也尧夫戏谓且就平侧

邵尧夫谓程子曰子虽聪明然天下事亦众矣子能尽知邪子曰天下之事颐所不知者固多然尧夫所谓不知者何事是时适雷起尧夫曰子知雷起处乎子曰颐知之尧夫不知也尧夫愕然曰何谓也子曰既知之安用数推之以其不知故待推而后知尧夫曰子以为起于何处子曰起于起处尧夫瞿然称善

晁以道尝以书问康节之数于伊川伊川荅书云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年余世间事无所不问惟未尝一字及数

伯淳言邵尧夫疾革且言试与观化一遭子厚言观化他人便观得自家自家又如何观得化尝观尧夫诗意才做得识道理却于儒术未见所得

邵尧夫临终时只是谐谑须臾而去以圣人观之则亦未是盖犹有意也比之常人甚悬絶矣他疾甚革颐往视之因警之曰尧夫平日所学今日无事否他气微不能荅次日见之却有声如丝发来大荅云你道生姜树上生我亦只得依你说是时诸公都在防上议后事他在房间便闻得诸公恐喧他尽之外说话他皆闻得一人云有新报云云尧夫问有甚事曰有某事尧夫曰我将谓收却幽州也以他人观之便以为怪此只是心虚而眀故听得也问尧夫未病时不如此何也曰此只是病后气将絶心无念虑不昏便如此又问释氏亦先知死何也曰只是一个不动心释氏平生只学这个事将这个做一件大事学者不必学他但烛理明自能之只如尧夫事他自如此亦岂尝学也

邵尧夫先生居洛四十年安贫乐道自云未尝皱眉所居寝息处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又为瓮牖读书燕居其下旦则焚香独坐晡时饮酒三四瓯微醺便止不使至醉也中间州府以更法不饷餽寓宾乃为薄粥以代之好事者或载酒以济其乏尝有诗云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又曰莫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喜吟诗作大字书然遇兴则为之不牵强也大寒暑则不出每出乘小车用一人挽之为诗以自咏曰花似锦时髙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司马公赠以诗曰林间髙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随意所之遇主人喜客则留四五宿又之一家亦如之或经月忘返虽性髙洁而接人无贤不肖贵贱皆欢然如亲尝自言若至大病自不能支其遇小疾得有客对话不自觉疾之去体也学者来従之问经义精深浩博应对不穷思致幽逺妙极道数间与相知之深者开口论天下事虽久存心世务者不能及也【见吕氏家塾记】

尧夫直是豪才在风尘时节便是偏霸手段如富彦国身都将相严重有威人不敢仰视他将做小儿様看或问尧夫所学如何谢子曰他只见得天理进退万物消长之理便敢做大于圣人门下学上达事更不施工所以差却尧夫精易之数事物之成败终始人之祸福脩短算得来无豪发差错如指此屋便知起于何时至某年月日而壊无不如其言然二程不贵其术明道云尧夫数欲传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尧夫初学于李挺之师礼甚严虽在一野店饭必襕坐必拜欲学尧夫亦必如此伯淳闻说甚熟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皆合出谓尧夫曰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都不济事尧夫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怎恁地聪明他日伊川问伯淳加倍之数曰都忘之矣因叹其心无偏系如此【见上蔡语录】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九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二·焦竑
  内篇 列传第六·刘知几
  卷之七百三十六·佚名
  五八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出颜季亨所撰书四本并通饬各属查追板片折·佚名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佚名
  卷十九·司马迁
  大顺·周绍良
  读例存疑卷十五·薛允升
  颜鲸传·张廷玉
  叙论·王葆心
  卷五十二·雍正
  卷三·陆宗楷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八·佚名
  卷18·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四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一月辛未朔,以翰林學士兼侍讀、知審官西院兼提舉在京諸司庫務許將權發遣開封府,以蘇頌干涉孫純等獄事,且自請罷職故也。尋詔:如頌當參對,特免追攝。免追攝乃癸酉詔,今并書。   新知潤

  • 卷五十五 后秦録三·崔鸿

    姚苌 姚苌字景茂弋仲有子四十二人苌第二十四子也少聪敏[一作哲]多权略廓落任率不修行业诸兄皆竒之随襄征伐每参大谋初襄冦洛阳梦苌服衮衣升御座诸酋长皆侍立因谓诸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焦竑

      福建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吳好德傳   福建布政張公斌傳(祥符文獻志)   福建左布政使蔣公雲漢墓志銘(楊廷和)   福建布政使抗公濟墓表(湛若水)   福建右布政使蘇葵傳(順德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六·乾隆

      宋  髙宗皇帝  【戊午】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春二月胡安国进春秋传诏加安国宝文阁直学士  自王安石废春秋不列干学官安国以为先圣手所笔削之书天下事物无不备于此因潜心二十余年着春秋传以成其志至是上之

  • 穆宗庄皇帝实录序·佚名

    朕惟自昔英君哲辟历世久远而德业之美传之无穷者实赖载籍存焉自尚书以来可考镜已我祖宗列圣俱有实录藏诸天府朕兹嗣服惟新追念我皇考穆宗庄皇帝鸿德显功增光列祖有前古帝王所不能及者而临御六年奄弃天下桥山弓履之慕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万历十三年八月己亥朔营 寿宫于大峪山命大学士申时行往是日太仆寺少卿李植光禄寺少卿江东之尚宝司少卿羊可立<婠勶-釒>言大峪山非吉壤时行与故尚书徐学谟昵故赞其成憾尚书陈经邦异议故致其去以倾阁臣时行<婠勶-釒>辩

  • ●宦游紀略卷上·高廷瑶

    金筑高廷瑤青書嘉慶七年壬戌余以通判選授安徽廬州八月到皖隋安慶郡守謁撫軍略與語顧謂守曰此豈作通判者守唯唯余私念通判閒曹猶不勝復何言明日謁方伯謂曰昨撫軍以子器宇不凡必有幹才欲留會城襄事余對曰留固甚願如憑限

  • ◎曲粉皮袍人心收买·宣南吏隐

    军阀之生命完全属于丘八手中,军阀之威势完全为丘八所造成。故自前年李纯自杀之后,一般头脑清晰之军阀,大有觉悟,曹尤始终抱定他杀之疑心,故对于部下军官兵士,均实行有福共享主义。前年冬天,曹特地购置一万件皮袍,凡属直系军官

  • 卷七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八乾隆二十四年九月癸丑谕定博克达山祀典上谕军机大臣曰努三奏称博克达山在乌鲁木齐之东为西陲重镇前年将军兆惠于察罕郭勒曽经致祭嗣后未见举行请颁祭文香帛令驻劄大臣毎年春季

  • 第五节 后唐庄宗之亡·吕思勉

    庄宗之伐蜀,其用意果何在乎?《旧五代史·本纪》云:帝令李严往市蜀中珍玩,蜀法严峻,不许奇货东出,其许市者谓之入草物,严不获珍货,归而奏之。帝怒曰:“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邪?”由是伐蜀之意锐矣。《新史·后蜀世家》云:庄宗以孟知

  • 十三年·佚名

    (壬子)十三年清康熙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戊申,正言任相元啓曰:「蔭官之爲州府,苟非歷試著廉能者,不可濫授。淮陽府使權世經,始自郞官,直除郡守,別無治聲,移拜名府。密陽府使任允錫,性本纖巧,文筆俱短,超授雄府,物情大駭。請權世

  • 张子语录跋·张载

    右张子语录三卷,后录二卷,无纂辑人姓氏,宋史艺文志、马氏经籍考、陈氏书录解题均不载,独晁氏读书志附志有横渠先生语录,卷数同,无后录。是本卷上首叶缺前九行,旧藏汲古阁毛氏。艺芸书舍汪氏迄铁琴铜剑楼瞿氏均未补得。余闻滂

  • 辨性上·章太炎

    万物皆无自性。黄垆大海爟火飘风,则心之荫影也。公孙尼子曰:心者众智之要,物皆求于心。(《意林》及《御览》三百七十六引。)其言有中。无形而见有形,志与形相有则为生;生者于此,生之体于彼。说缘生者,假设以为性。而儒者言性有

  • 译文 卷八 治体·朱熹

    卷八 治体8·01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己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自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一居而志不

  • 十 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正果法师

    中国的禅宗,有五家七派之分,在用功的方法上,也多少有些差异。沩仰、云门、法眼等久已绝响。今仅就曹洞、临济两宗的用功方法,略说其差异。曹洞主知见稳实,临济尚机锋峻烈。曹洞贵婉转,临济尚直截。曹洞似慈母,临济如严父。后

  •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佚名

    《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结璘奔月黄景玉章》,亦载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本经当是六朝上清经《九真中经》一部分。述存日月术。

  • 孔丛子·孔鲋

    人物故事集。 秦孔鲋(约前264—前208)著。六卷。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后代,居魏国,魏相子顺之子。承继家学,博通经史。秦并六国,奉诏赴朝廷,官拜少傅。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鲋既惧祖宗遗典灭亡无求,又怕坑儒惨

  •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