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仪注二

  国初,因唐与五代之制,文武官每日赴文明殿。正衙常参,宰相一人押班。五日起居即崇德、长春二殿,中书门下为班首。

  其长春殿常朝,则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并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蘋门使以下,次三班使臣,次内殿当直诸班,次长入祗候、东西班殿侍,次御前忠佐,次殿前都指挥使率军校至副指挥,次驸马都尉,次诸王府僚,次殿前都军使、都头,次皇亲将军以下至殿直,次行门指挥使率行门起居。如传宣,前殿不坐,即宰相、枢密使、文明殿学士、三司使、翰林、枢

  密直学士、中书舍人、三司副使、知起居注、皇城内监库藏朝

  官、诸司使副、内殿崇班、供奉官、侍禁、殿直、翰林医官、

  待诏等同班入,次亲王、次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军校至副都指挥使,次使相,次节度使,次统军,次两使留后、观察使,次防御、团练使、刺史,次侍卫马军步军使、都头,起居毕,见、谢班入。如御崇德殿,即枢密使以下先就班,俟升坐,宰相、参知政事最后入。日止再拜,朔望及三日假,即枢密使以下皆舞蹈。

  建隆三年三月,重定合班仪,升六曹侍郎在给事舍人之上,郎中在补阙之上,员外郎在拾遗之上,节使在六曹侍郎之上、

  中书侍郎之下。故事,京兆省官为侍从班,五品押南省四品,六品押南省五品,节使在诸司三品之下,至是改焉。十月,赐文武常参官冬服。累朝止赐将相、翰林学士、诸军大使,至是,太祖曰:“冬服不及百官,甚无谓也。”故赐之。

  乾德元年闰十二月,诏一品致仕官曾带同平章事者,每遇朝会,宜缀中书门下班。是时,太子太师致仕侯益等来陪祀,故有是诏。

  淳化二年十二月,太宗御文德殿,群臣入閤.礼毕,赐百官廊下飧。唐制,朔望天子御宣政殿,受百官起居,诸司奏事,仗卫如式;敬宗始于紫宸为入閤之仪。五代以来,礼容多缺,至是始复旧。

  三年正月,太宗御朝元殿,受贺礼毕,改服通天冠、绛纱袍,升殿,群臣上寿。国朝以来,元正、冬至朝贺御正殿,即以退御大明殿,群臣常服上寿,奏教坊乐。至是始约《开元礼》,皆以法服,设宫悬万舞,酒三行而罢。

  大宴群臣于广德殿。分设宰相、使相、三师、三公、参知

  政事、东宫、三师、仆射、学士、御史大夫、中丞、三少、尚

  书、常侍、宾客、太常、宗正卿、丞、郎、给事、谏、舍、节

  度、两使留后、观察、防御、团练、刺史、上将军、都指挥使

  坐于殿上,文武四品以上、知杂御史、郎中、郎将、禁军都虞候坐于朵殿,余升朝官、诸军头、都头以上、诸蕃进奉使、诸道进奉军将以上分坐于两廊。宰相、使相坐以绣墩;参知政事以下用二蒲墩、花球;军都指挥使以上用一藩墩;自朵殿而下皆绯缘毡条席。殿上器用金,余以银。其日,枢密使以下先起居讫,当侍立者升殿。宰相率百官入,宣徽、閤门通唱,致词讫,宰相升殿进酒,各就坐,酒九行。每上举酒,群臣立侍,次宰相,次百官举酒;或传旨命釂,即皆搢笏起饮,再拜。或

  上寿朝会,止令满酌,不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宴讫,舞蹈拜谢而出。太平兴国后,止设春宴,雍熙三年后,常以暮春召近臣赏花、钓鱼于苑中,三馆之职皆预。淳化四年,令京官兼馆职者并预大宴。咸平三年,始备设春秋大宴。五年十二月,诏凡内宴,宗正卿令升殿坐,班次依合班仪。又以翰林学士梁灏请,春秋大宴、小宴、赏花、行幸次为四图,颁下閤门遵守。

  天禧四年,从集贤院祖士衡言,大宴将更衣,群臣下殿,然后更衣,更衣后,再坐。则群臣班于殿庭,候上升坐起居,谢赐花,再拜升殿。

  初入,面西躬候,通衔位姓名讫,引当殿。赞喝两拜,搢笏舞蹈,三拜,不起,奏圣躬万福,喏,赞又再拜,喝祗候,出。如喝有敕赐酒食,更两拜,搢笏舞蹈,三拜讫,祗候差遣见,引当殿立,躬喝两拜,随拜山呼,奏圣躬万福,喏,喝祗候,平身,立俟。喝谢恩,两拜,随拜山呼。

  唐王及善曰:“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太祖开宝九年,以中外无事,始诏旬假日不坐。然其日辅臣犹对于后殿,问圣体而退。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旬假。是日,太宗犹对辅臣至夕。帝崩,李南阳永熙挽词曰:“朝凭玉几言犹在,夜启金滕事已非。”时称佳作。至真宗朝旬假,辅臣始不入。宝元中,西事方兴,假日视事。庆历初,乃如旧。

  诸蕃入朝皇朝之制。西北蕃部及契丹、高丽、东南蛮、西南夷及诸外蕃国来贡者,并对于崇德殿。契丹使捧书函入殿庭,北向,鞠躬。閤门使降受升殿以进,内侍都知受而启之,通事舍人导使者升殿,代其主跪问圣躬。上令内侍都知报问之,皆通事传译。毕,乃降阶西向,通名,起居,舞蹈,赐冠带、器币、鞍勒马。上亲宴其使于内殿。他国使或止就长春殿,皆于殿庭北向,跪奉表函,通事舍人受以进。南蛮、东夷、西南夷、

  海外国、西北蕃部对讫,复引对于崇政殿。有善本国歌舞者,令奏之。契丹、高丽、交阯使归,赴内朝奉辞,皆于崇德殿。

  其契丹使,召升殿授书。他国书皆有司付之。其赐物有差。真宗景德后,契丹请盟,每使至,遣官为接伴馆伴使、副使,舍于都亭驿,班在上将军之下,宴赐加等。余蕃使分馆诸驿。高丽使至,遣閤门祗候接送,直馆一员馆伴,宴饯亦命近臣。

  诸蕃夷奉朝贡四十三国:高丽国、定安、女真、日本、交

  趾、溪洞诸蛮、南丹州、抚水州、西南蕃、邛部州蛮、黎州山

  前山后蛮、雅州蛮、风琶蛮、占城、三佛齐、阇婆、勃泥、注

  辇、蒲端、丹流眉、天竺、大食、于阗、龟兹、高昌、回鹘、

  吐蕃、党项、西凉府、沙州、达靼、罝勒斯赍、董戩、层檀、

  勿巡、伊州、宾同陇、甘州、西州、大食罗离慈、大食俞

  卢和地、大理国、西天大食国。

  日本:淳化二年,贡方物。太平兴国九年,献铜铃磬。景德元年,来朝。大中祥符二年,来朝。熙宁五年,来朝。元丰元年,来朝。

  交趾:开宝元年八月,来贡方物。太平兴国二年、五年、七年、八年,来贡方物。雍熙二年,贡方物。三年,贡金器、牙犀。端拱元年,贡方物。淳化元年,贡龙凤椅子、伞握子。

  五年,贡方物。至道三年,贡七宝交椅、方物。咸平元年,献驯象。四年,贡驯犀象。景德元年,遣其子明提来贡。四年,遣其弟明昶来贡,乞赐《九经》、佛经。大中祥符二年,贡驯犀。三年、五年、七年、贡方物。天禧三年,遣弟鹤来贡方物。

  熙宁二年、六年,贡方物。元丰元年,贡方物。

  溪洞诸蛮:逐年同天节、端午,贡方物。

  南丹州:开宝七年,贡银器、马。九年,求赐牌印。太平兴国五年,贡银。淳化元年,遣其子来贡银。五年,贡方物。

  抚水州:咸平四年正月,贡方物。三年十一月、十二月,又来朝。天禧元年,贡方物。

  西南藩:乾德四年、五年、六年,贡方物—宝二年,贡方物。八年,贡马。太平兴国三年,贡方物。五年,贡马。雍熙二年、八年,贡方物。九年,贡马。淳化元年,遣其弟汉兴来朝。三年,贡方物、马。至道元年,贡方物。咸平元年,贡方物。二年、五年,贡马。景德元年,贡方物。大中祥符二年,贡贺东封马。六年、八年、九年,贡方物。天禧四年,贡方物。

  天圣四年,贡方物。康定元年,贡马。熙宁三年,贡方物。六年,四次贡方物。十年,贡方物。

  邛部州蛮:开宝二年,贡方物。太平兴国四年,贡方物。

  雍熙二年,贡马。端拱二年,贡御马。淳化二年,贡方物、马。

  至道三年,遣其子来朝贺。咸平二年、五年,贡方物。景德二年,贡象牙。大中祥符元年,贡马。景祐五年,贡方物。

  黎州山前山后两林蛮:开宝二年、八年,贡方物。太平兴国二年、四年,贡马。雍熙二年,贡方物。端拱二年,贡马。

  淳化元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贡方物。天禧二年,贡方物。

  雅州蛮:太平兴国二年,贡方物。大中祥符二年,贡马、犎牛。三年,贡方物、马。

  风琶蛮:咸平元年,贡马。景德二年,贡犀角、犎牛、青羊。

  占城:建隆元年,贡方物。二年,来朝。三年,贡方物。

  乾德四年三月、九月,贡方物。五年,贡方物—宝二年,贡驯象牙。四年,贡方物。六年四月,贡方物。七年九月,贡方物。

  太平兴国二年、三年、四年、七年,贡方物。八年,贡驯象。

  淳化元年,贡驯犀。三年,贡方物。至道元年、三年,贡方物。

  咸平二年,来朝。景德元年、二年、四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三年、四年、七年、八年二月、五月,贡方物。天禧二年,贡方物。天圣八年,贡方物。熙宁元年九月,贡方物。元丰元年,贡方物。

  三佛齐:建隆元年、二年、三年三月、十一月,贡方物—宝四年、五年,贡方物。七年,贡象牙。八年,贡方物。太平兴国五年、八年,贡方物。雍熙二年,贡方物。端拱二年,贡方物。淳化元年,贡方物。咸平六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贡方物。天禧元年,贡方物。天圣六年,贡方物。

  阇婆:淳化三年,贡方物。

  勃泥:太平兴国二年,贡方物。

  注辇:大中祥符八年,贡方物。天禧四年,贡方物。明道二年,贡真珠等。熙宁十年,贡方物。

  蒲端:咸平六年,贡方物。景德元年、四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四年,贡方物。

  丹流眉:咸平四年,贡方物。

  天竺:乾德三年,贡舍利—宝五年,贡舍利。八年,贡方物。太平兴国三年,贡舍利。五年,贡香药。七年,贡佛顶印。

  八年,贡经、犀角。淳化二年,贡舍利。至道元年,贡佛顶骨。

  三年,贡梵夹。咸平元年四月,来朝。二年,贡梵夹。四年四月,来朝。七月,贡梵夹、舍利。六年,贡方物。景德元年,贡舍利。二年,贡梵夹、菩提叶。大中祥符三年,贡金刚坐。

  四年正月,贡金刚坐。六年,贡梵夹、经、佛骨、舍利。七年,贡梵经。九年二月,贡佛骨、舍利。四月、五月来朝。天禧三年、四年,贡梵经。天圣二年,贡梵经。

  大食:开宝元年、四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贡方物。太平兴国二年、四年,贡方物。雍熙元年,贡花锦。淳化

  五年,贡方物。至道元年,贡龙脑。三年,贡方物。咸平二年闰三月、六月、三年、六年,贡方物。景德元年、二年、四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贡玉圭。九年,贡方物。天禧三年,贡方物。熙宁三年,贡方物。

  于阗:建隆二年,贡玉圭。乾德三年,来朝。四年,遣其子德从来朝,贡方物。大中祥符二年,贡方物。天圣二年,贡玉圭、玉带、方物。嘉祐八年,贡方物。熙宁四年、六年、十年,贡方物。元丰元年,贡方物。

  龟兹:太平兴国九年,贡方物。咸平四年,贡玉、马。六年六月十一日,贡方物。景德元年五月、六月,贡方物。大中祥符三年,贡乳香。六年,贡方物。天禧元年,贡玉、马、香药。四年,贡大尾白羊。天圣二年,贡橐驼、马、玉。三年、七年、九年,贡方物。景祐四年,贡方物。熙宁五年,贡方物。

  高昌:建隆三年,贡方物。乾德三年,贡佛牙、琉璃器。

  太平兴国六年、八年、九年,贡方物。景德元年,贡玉、马等。

  回鹘:建隆二年、三年,贡方物。乾德二年,贡方物。三年四月,贡马、驼。十二月,贡马、玉—宝三年,贡驼、马。

  太平兴国五年,贡方物。雍熙四年,贡鍮石。至道二年,贡方物。咸平元年、三年,贡方物。景德元年九月,贡方物。闰九月,贡战马。四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四月,来朝。三年、四年,贡方物。五年五月、八月,贡宝货、橐驼、马。六年,贡御马。八年十一月,贡方物。九年十二月,贡马、玉。天禧二年、四年三月、十二月,贡方物。天圣元年、二年、三年,贡方物、马。熙宁七年,贡方物。

  吐蕃:建隆二年,贡橐驼、马。三年,献伏羌地。太平兴国八年,贡马。九年,贡羊、马。淳化二年,献山林田亩。五年,贡马。咸平三年,贡牦牛。六年,贡马。景德元年,贡马。

  又三月,来朝。三年,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三年、五年,贡马。八年二月,贡马。十月,贡方物。九年三月,贡马。四月,来朝。天圣二年,贡马。

  党项:建隆二年,来朝。淳化四年三月、十二月,来贡马。

  五年,遣其子朝贡。至道三年,贡马。咸平元年三月、十月,来朝。七月,贡马。二年,来朝贡。四年,贡马。五年四月、十二月,来朝贡。六年,贡马。景德二年,贡马。三年,贡方物。大中祥符二年四月,贡方物。

  西凉府:淳化二年,贡方物。五年,贡马。至道元年、二年,贡马。咸平元年,贡马二千匹。五年,贡马五千匹。十二月,贡方物。六年四月,贡方物。八月,贡马。景德元年,贡六谷马三千匹。二年四月,贡马。三年五月,贡方物。六月、十二月,又贡马。四年五月,来朝。十二月,贡方物。大中祥符元年,贡马。二年二月,贡方物。十一月,贡马。四年三月、十月,贡方物。五年,其子来贡马。七年四月、十一月,贡方物。八年五月、十月,贡马,来朝。天圣四年,贡马。

  沙州:建隆二年,贡玉鞍。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贡玉圭。

  八年,贡方物。淳化二年,贡良玉、舍利。至道元年三月、五月,贡方物。咸平二年,贡玉团。五年,贡方物。景德元年,贡玉、马。四年,贡玉印。天圣元年,贡乳香。皇祐三年,贡方物。

  达靼:乾德四年,贡方物—宝二年,贡方物。太平兴国六年、八年,贡方物。

  罝勒斯赍:大中祥符八年、九年,来贡马。天禧三年,贡马。景祐四年,贡方物。宝元二年,贡方物。庆历四年、六年、七年,贡方物。皇祐元年,贡方物。至和元年,贡方物。嘉祐三年、四年,贡方物。治平元年,贡方物。

  董戩:熙宁三年、十年,贡方物。元丰二年,贡方物。

  层檀:熙宁四年,贡方物。

  勿巡;大中祥符四年,贡方物。熙宁五年,贡方物。

  宾同陇:至道二年,贡方物。

  甘州;天圣三年,贡方物。

  西州:皇祐二年,来朝。

  大食 婆离慈:熙宁三年,贡方物。

  大食俞卢和地:熙宁六年,贡方物。

  西天大食国:熙宁六年,来朝。

  大理国:熙宁九年,贡马。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赵尔巽
  卷八十三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1014)·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李心传
  后汉孝质皇帝纪卷第二十·袁宏
  卷之一百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纪昀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袁枢
  两汉笔记卷八·钱时
  六〇 北京的戏·周作人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范晔
  吴处厚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佚名
  帝系一·徐松
  ●卷之三·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彭定求

        卷4_1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李亨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宗庙之福,垂其耿光。(此章缺二句)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紫微间采,白蕣呈色。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天心有眷,王道惟

  • 杜良臣·唐圭璋

      良臣字子卿,豫章(指今江西省)士人。善小篆。   三姝媚   花浮深岸树。迎新曦窗影,细触游尘。映叶青梅,记共折南枝,又及尝新。驻屐危亭,烟墅杳、风物撩人。虹外斜阳留晚,莺边落絮催春。   心事应辜桃叶,但自把新诗,偏

  • 第四折·郑光祖

    (冲末袁绍领卒子上,云)一统山河帝业昌,文臣武将尽忠良。八方拜表朝金阙,万国来朝赞圣皇。某乃河北冀王袁绍是也。今有太守孙坚,与吕布交战,大败亏输。因有曹操青州催运粮草去,路打德州平原县经过,举荐刘关张弟兄为将,直至虎牢

  • ●附录·多隆阿

    例封文林郎乙酉科拔贡生多公墓志铭 张玉纶 鸣呼!公之墓,果何地耶?而予乃铭之。公少予六岁,方冀公之铭予,而予忍铭公乎哉!然事至今日,予又忍不铭公乎哉!于是,遥为之铭曰:岫岩之精瀛,□那之灵苞。含符吐毓,此奇英渊涵九德,沉潜六籍。

  • 卷四·佚名

    台湾诗钞卷四阮元孙尔准查元鼎王衢陈维英杨浚阮元元,字伯元,号艺台;清江苏仪征人。嘉庆中,尝两任浙江巡抚,督饬李长庚等攻剿浙、闽、粤「海盗」蔡牵等各帮甚力。着有「揅经室集」,有诗。戊辰五月办贼至宁波,为前提督壮烈伯李

  • 卷一九三 唐紀九·司马光

      起著雍困敦(戊子)九月,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見羣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

  • 卷第二十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五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等) 鲁之玙(蔡祥、徐福、吴志葵、陈梧)周之藩(闵时、林深、郑雄)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等)鲁之玙(蔡祥、徐福、吴志葵、陈梧)周之藩(

  • 卷一百二十·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二十歌颂【四十】万夀颂【集洪范字二十四章 谨序】原任兵部主事举人【臣】周嘉猷【臣】惟尚书一编为帝王治天下之要而敷言福德精验天人尤莫备於洪范我皇上执中建极久道化成凡敬天法祖

  • 第四十五章 扩大会议与北上护党·李宗仁

    一1930年春初,蒋先生和阎、冯的关系已濒于决裂,双方都在积极备战。 自我第四集团军在武汉解体后,蒋先生及其所控制的“中央”气焰很盛,拟乘势一举消灭阎、冯,以实现其党政军“清一色”的理想。事态发展至1930年2

  • 闵友第十五·桓谭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庄尤,字伯石。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着作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贤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

  • ●草木子卷之三上·叶子奇

      克謹篇  ○克謹篇  貢禹曰。攻山取銅鐵。鑿地數百丈。銷陰之精。地藏空虛。不能含氣出雲。水旱之災。未有不由此也。  智襄子為美室。士茁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下。其土不肥。今土木勝。臣懼其不

  • 春秋正义序·杜预

    唐孔颖达着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治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於上三才协则宝命昌於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爲之务可不愼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

  • 卷七·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七婺源江永撰饮食始为饮食考礼运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林语堂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语译无言才能合

  • 第42章&nbsp;大学·戴圣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亲爱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达到至善的境界而后才能确定志向,确定了志向才能心无杂念,·心无杂念才能专心致志,专心致志才能虑事周祥,虑事周祥才能达到至善。万物都有其

  • 卷第二十六(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六(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和黑王因母疾悟道大行惠施一&middot;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二&middot;萨和达王布施让国后还为王三&middot;日难王弃国学道济三种命四

  • 春雨之夜·王统照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1月初版。收《雪后》、《沉思》、《鞭痕》、《遗音》、《春雨之夜》、《月影》、《伴死人的一夜》、《醉后》、《一栏之隔》、《警钟守》、《山道之侧》、《微笑》、

  • 说矩里迦龙王像法·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说矩里迦罗龙王之像法。梵Kul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