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三九
拜扫〔给臣僚假拜扫先茔〕原题作「拜扫」,文意不明,今改。
【宋会要】
真宗景德四年二月四日,车驾朝陵,驻跸西京,诏随驾文武臣僚有先茔在洛者,赐告祭拜。其掌事有二员者,令更代而往。
大中祥符四年三月十六日,车驾幸汾阴回,驻跸西京,诏文武百官有先茔在近者,并给假拜扫。
六年四月十七日,侍御史知杂段烨言:「 臣外任官满,多以焚黄省亲为名,奏牍不待报而去,有累月不赴朝请者,望行条约。」诏自今请半月者听行,半月以上奏裁。
仁宗庆历五年三月四日,权御史中丞王拱辰言:「昨经郊礼,蒙恩赠先臣姚官封。今遇寒节,欲暂乞假,至尉氏县焚黄洒扫,节假中却回,暂带本台人从随行。」从之。
皇佑三年九月二十日,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李淑言:「亡父先臣若谷坟在河南缑氏县,今缘孟冬在前,欲乞假〔往〕彼祭扫。」从之。
英宗治平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天章阁待制司马光言:「父母坟墓在陕州夏县,久不展省,欲乞给假拜扫及焚黄。」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黄履〔乞〕给假,暂归邵武军展省坟墓。诏令差护卒百人,逐州交替。
高宗绍兴九年三月二日,光山军承宣使、枢密副都丞旨、充金国报谢副使钱愐言:「先臣坟墓在镇江府丹徒县,去城不远,欲望许候使回日,就便前去展省。」从之。
二十五年二月六日,少傅、观文
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寿:原脱,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八补。、兼侍读、提举秘书省、嘉国公秦 言:「自蒙擢用以来,未曾展省祖茔,兼臣父有累次封赠三代告,未经焚黄。即目未是开讲日分,于职事别无相妨,望给假,量带人从前去。」诏依,令两浙、江东转运司往来应副。
孝宗干道三年闰七月十一日,持服夏执中言:「安恭皇(右)[后]掩攒已毕,每遇十月旦并寒食节,乞躬率弟侄并本家内外异姓亲属官、命妇等,诣攒殿烧香。已后节序及因事经过,亦乞径报宫陵所入诣烧香,庶伸时思追慕之诚。」从之。
淳熙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皇子魏王府承受邓从义言:「得旨,魏王灵榇就绍兴府攒厝,将来如遇本府诣攒所烧香,合用人轿、船只、般担人夫及应办物色等,乞令临安府并绍兴府差拨,应办往回。」从之。
绍熙二年九月十七日,诏韦珪每遇忌辰、四时令节,归家拜扫,祀毕归任。今后寒食、至节令归拜扫,不得过五日。以宰执呈韦璞乞免主管显仁皇后家庙,上曰:「韦德、韦璞自是难同处,恐韦珪以时节拜扫为名,要归本家。」故有是命。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九 命公卿巡陵
命公卿巡陵
【宋会要】
遣官朝拜诸陵。国朝之制,每岁春、秋仲月择日,遣太常、宗正卿朝拜祖宗及后陵。先斋三日,牲用少牢一献,国初安陵以太牢奉祠。服本品祭服,唐礼具本品卤簿,乘辂,后寝。奉御书祝版,逐陵复上起居表。其仪:祭日质明,礼生引奉礼先升奉币,次卿诣褥位,解剑脱履,升,捧币跪奠讫,再拜,降复位。次诣罍洗讫,升诣神座前,执爵奠酒,俛伏,兴。俟太祝读文讫,再拜,降阶,佩剑纳履。(位)[次]礼生拜,在位皆再拜。诣焚版币位,东向,俟焚火半,退。次诣诸陵奉行,皆如仪。后以卿阙,分遣宗正寺、太常礼官、常参官行事。
太祖建隆二年八月六日,以昭宪皇太后在殡,权罢朝拜。
干德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命内人诣巩县安陵荐寒衣,遂为定式。自是寒食亦往。
太宗雍熙二年五月,宗正少卿赵安易言:「臣奉诏朝拜安陵、永昌陵,有司止设酒、脯、香及芟除斧,以未明行事,不设燎烛。又先永昌陵而后安陵,又帝、后二位不 拜,尤为阙礼。望下有司讨论典礼,以立永制。」
六月二十日,太常礼院言:「准诏检讨公卿朝陵仪注,并不载祭器、礼(例)[料]、祝版明文。今除检到《开宝礼》公卿行诸陵仪注外,皇帝拜陵即设太牢之馔,宗正行诸陵并无牲牢之馔。今请于太庙荐飨礼例中量事裁减,除不设、铏、牙盘食及太常登歌,及太牢依近例以羊豕代外,余悉如
之。祝文令学士修撰,幄幕、 榻并令河南府供给。朝拜日,有司预于陵南百步道东设次,具剪除利器,以备洒扫。设宗正卿拜位于兆门外之左,西向。又设陵官位于卿之东南,执事官又于其南,俱西向北上。设祭器、礼料、酒馔于兆门内。宗正卿以下各就位,再拜,盥手,奠酒,读祝册,再拜。安陵奠两爵,诸陵止一爵。其应洒扫芟除,随事处分。先赴安陵,次永昌、孝明、孝惠、懿德、淑德皇后
陵。又按《唐会要》,每陵支辂两乘,送之陵所。以卿出城日如常仪,巡谒陵寝率皆乘辂。今朝拜皆摄宗正卿,合用三品卤簿,如具车辂巡谒,即请用本品朝服、祭服行事。」诏从之。惟不设仪仗,以公服行事。
真宗景德三年五月八日,知制诰周起言:「昨差诸陵奏告,窃见祭器腐坏,欲乞据典礼别造送陵司,以备荐享陈献者择方位埋瘗,贵免亵渎。」诏太常礼院施行。礼院言:「雍熙二年敕,每陵设笾、豆各十二,簠、簋各四,樽、坫、罍、洗、篚、羃、巾、杓、酒爵及祭器牙盘各一,乞下少府监制造供应。」从之。
二十一日,诏:「应臣僚诣陵朝拜者,并于阙庭前下马,候门开入宫朝拜。」
九月二十五日,诏诸陵置朝拜行事官斋告。
四年九月二日,诏:「如闻诸陵使、副常遣人出入兆域芟薙草木,神道贵静,甚非便也。自今令遵典故,每岁春秋二仲巡陵,春除枯朽,秋芟繁芜,自余非时薙剪悉罢之。」
大中祥符三年三月二十三日,驸马都尉李遵勖请朝拜诸陵,从之。
四年
六月二十一日,太常礼院上春秋二仲遣官朝拜诸陵仪注,始令前三日致斋,前一日省牲、习仪,以祭服行事。
九月十四日,诏:「臣僚朝陵所供猪、羊,预于西京置办,令宗正寺职掌供应。自京给法酒四斗,随祝匣赍往,务令精洁。」
十月十八日,诏:「寒食初冬,宫人上陵,在路所须之物皆预定数,盖防扰民。如闻宗屋诸宫岁遣人省坟,所历州县过有须索,可切戒之。」
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权判宗正寺赵可封言:「朝拜诸陵,西京所供礼料有亏严洁,自今望令本府官逐色印封,送祠所。又宗正卿、太祝、奉礼祭服皆少府监旋赍往,望以三副给陵台令收掌,至时就供。」从之。
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权判宗正寺赵世长言:「朝拜十二陵,西京供香粗恶,自今望于内侍省请降真香,遣吏赍送供应。」从之。
七年三月二日,权判宗正寺赵可封言:「朝拜诸陵,点馔后宰牲馔食分送十二陵,本县遣贫下户以竹担笼分贮,甚非严洁。自今望永安县置黑漆食柜十二及锁钥,逐陵委守陵使臣封锁陈设,其舁柜人以奉先兵士。」从之。
八年十月十三日,诏:「每年寒食首冬,内人及诸宫院遣人赴永熙陵、汝州诸坟洒扫,荐寒衣,逐驿供给颇扰。宜令入内内侍省及诸宫院具所差人数、合破料例,逐顿所供报枢密院,并令自京用车乘赍所费物随行供给,不得更令逐驿供备。」
十一月十四日,宗正卿赵安仁言:「每岁遣宗正寺官一员致
斋三日,具冠剑、祭服朝十二陵,依次行礼。往复百余里,诸司奔走祗应,多致疲乏。欲望自今令摄宗正卿一员诣永安、永昌、永熙三陵行礼,别命官二员分拜诸陵,庶尽恭恪。又皇帝表三通及御名祝版,盛以漆匣,令驿递卒抬(畀)[舁],未合礼典。请别制长竿檐 二(付)[副]以代漆匣,遣宽衣军士三十二人分番(畀)[舁]送陵下。」并从之。
九年二月三日,宗正寺言陵庙行礼,阙官应奉。宰臣王旦言:「按令文,宗正卿一员,少卿、丞各二员,主簿一员。今除赵安仁兼卿、赵世长权判寺外,合添差四员,请于京朝官中选宗姓者充。」从之。
十日,诏:「如闻寒食初冬,内人宫院诣永熙陵洒扫祭奠,驿舍供给,颇至烦扰。自今不得更然,违者坐之。」
八月九日,中书门下言:「仲秋差官朝拜诸陵,朝臣少宗姓者,京官虽有,近陈仲易言,以官轻不可任事,欲且差知杂侍御史赵积稹:原作「积」,据《宋史》卷二八八《赵稹传》改。。」帝曰:「知杂御史出外,与府县官相见,官仪甚盛,非便。」乃遣以次官。
天(僖)[禧]二年七月,宗正寺言:「仲秋遣官朝陵,先准敕差给舍已上,重其祀事。承前曾差侍御史赵湘,今来趋朝,在寺并无朝官,止有京官赵武。」诏武摄宗正丞行事。
四年四月二日,翰林学士钱惟演上言惟:原作「维」,据《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改。:「伏以春秋朝陵,载于旧式,公卿亲往,盖表至恭。历代以来,国章斯在斯在:原脱,据《长编》卷九五补。。谨按唐显庆五年,诏以每年二时,太常少卿分朝诸陵,事重人轻,威仪有阙,乃诏三公行事,太常为副,仍用卤簿。及天宝以后,虽罢卤簿,亦诏
巡谒诸陵差三公一人,盖取朝廷大臣,不必须同国姓。后唐参用太常、宗正卿,晋开运中亦命吏部侍郎李祥祥:原作「详」,据《长编》卷九五改。近年以来,止于宗正寺差主判官,人轻官卑,实亏旧制。伏望自今命尚书丞郎及诸司三品,或遇阙官,则命两省给舍。所冀副陛下至孝之心,成国朝稽古之美 ,其例甚多。窃美:原作「制」,据《长编》卷九五改。。」诏太常礼院详定以闻。礼院言:「历代行陵,累有沿革,先期制礼,自着明文。谨按《开宝通礼》,云旧礼三公行诸陵,太常卿为副。今相承命太常、宗正卿,不遣三公。窃详近制,允 通规,斯谓不刊,讵可轻议 又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敕:『自今三陵令摄宗正卿一员行礼外,别差官二员分拜诸陵。』请自今三陵依《开宝通礼》差太常、宗正卿行礼,如阙其人,则命尚书省五品以上或(太)[大]卿监摄事。其分拜诸陵官二员,命郎中以上,或清望官。」从之。
仁宗天圣六年十一月九日,诏:「永安知县、监押及使臣、簿尉等,每月朔望朝陵,常五鼓离县,辰时方回。本县有仓库驻泊兵,虑失防护,自今止令知县、监押一员朝拜。」
七年七月,诏太常礼院:「自今朝拜诸陵,御香、祝版委差去官钤辖,职掌人躬亲管押,沿路严洁安置,无令 擎人渎慢。」
明道二年五月八日,诏每年寒食,遣皇族正刺史已上一员朝拜诸陵。
景佑元年九月七日,诏:「初冬,诸陵旧遣内人往彼,今后依寒食例,亦令皇族正刺史已上一员朝拜。」
十一月二十五日,职方员外郎张保
之言:「今后祭告诸陵官,请借奉先兵士当直,香合乞同祝版畀前去畀:此字同「畀」,训「给予」,与此处文意不合,疑当作「舁」,意为 、举。,及修葺斋宫。」诏当直兵士七人,斋宫破省钱修葺,余依奏。
五年九月一日,臣僚上言:「春秋朝陵,香合、祝版差天武官 擎,例各羸老。今后差近上军分少壮兵士,借仪注衣服。又永昌、永熙陵十二位,添猪、羊各一。」诏香合、祝版差递铺 擎,宗正寺职掌请领仪注衣服,管押陵所与 擎兵士装着,至永安交割与奉先兵士。余依奏。
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二日,诏今后诸陵通遣宗室遥郡刺史以上朝拜。
三年,又诏寒节、初冬差内诸司使副一人。三年一次遇寒节或初冬,乃令内人往。
皇佑三年六月九日,诏:「春秋朝陵,遣宗正寺官一员往,仍省视礼料,察行事之违失者。其 擎祝版递铺兵士,令请仪仗衣帽,候至陵所一铺装着,毋致渎慢。」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诏:「自今遣官朝拜安陵昭宪皇后,如四陵之制,设祝版、币帛及御封香,具牲牢则依太庙同室之礼。」先是,朝拜仪,诸陵止奠一爵,而安陵奠两爵,两赞再拜,但祭馔不兼设。而言者乃云昭宪皇后以合葬永安陵不及时祭,故下是诏。
嘉佑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屯田员外郎王觉言:「岁时差官朝飨,先务游宴,然后行礼,不至斋肃。乞差官赴陵寝,预行诫励。」诏太常礼院,今后每遇差官往复,先行诫励,不得先务游乐,务要端肃。
四年二月五日,诏:「今后皇亲朝拜诸陵,不得游宴为乐,府
县不得差乐人迎候。」
八年英宗即位未改元。七月五日,诏停八月朝拜诸陵,如干兴故事。以仁宗山陵逼近故也。
英宗治平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吉言:「准诏朝拜永昭诸陵,乞许男世端随行。」从之。(已)[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治平四年即位未改元。十一月二十五日,诏:「今后文臣大两省、武臣合门使已上经过陵下,并许朝拜。」
熙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驸马都尉王诜言:「寒食节乞诣永安县朝拜祖宗诸陵。」从之,仍令张敦礼同往。
九年五月九日,诏:「自今诸陵朝拜官,每岁一次于宗正寺、太常礼院官内轮差一员充,仍令因便点检诸陵器物及应不如法事施行。」
十四日,同知太常礼院林希言:「伏见故事,遣官朝拜诸陵,宣祖、太祖、太宗三陵共遣官一员,真宗及章献、章懿、章惠三后陵共遣官一员,并以太常、宗正卿充。孝明皇后已下九陵,别遣郎中或清望官二员分拜。太常、宗正卿或阙,即以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或大卿监大:原无,据《长编》卷二七五补。。又阙,即差以次官。仁宗时,独永定陵轮差宗正寺及太常礼院官一员,春秋朝享,仍令点检祠事,以陵台令陪位。若非时祭告,即止差朝臣。自永昭、永厚二陵复土之后,审官院依诸陵例增差朝臣二员而已。又凡陵宫陈设执事之人,并隶宗正寺及太常礼院,逐时所差朝臣暂令统摄,例多惰慢惰:厚作「情」,据《长编》卷二七五改。,诸陵祭器、祭服多已损敝,因循久不修缮。臣以谓方今永厚陵宜如先朝奉永定
陵故事,轮差宗正寺及太常礼院官,遍至诸陵点阅祠事,有不如法,按举施行。行事日,仍以陵台令陪位。若遇非时祭告,则自如旧例,差朝臣以往。」从之。
元丰三年闰九月十一日,命雍王颢十月朔朝拜慈圣光献皇太后山陵。
五年六月十八日,诏:「自今臣僚朝拜诸陵,除见任、前任执政官许进汤,余止奠献、荐新,不特拜。」
六年二月十六日,诏:「朝拜诸陵,自今各差官,太常寺轮长贰,余以宗室遥郡防御使轮充。」以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宁祀仪,三陵共差朝拜官一员分拜,非是」故也。
五月七日,诏:「内人朝陵,诸陵使臣毋得差伎乐迎。着西京令。」
徽宗政和六年六月二九日,中书舍人宇文黄中言:「奉 为皇太子纳妃,遣臣奏告永裕等陵。因朝谒永裕陵,体问得本陵堤堰正在玉案、覆金山北,每遇有大雨,山川水奔注堤下,须藉命官部辖兵级日夜护固。今夏秋之交,霖潦不时,本陵封地阔远,虽有巡检,终虑照管不前。欲望圣慈下总辖司契勘,若未差官,乞早令差往,限日催促赴任。伏乞特降睿旨施行。」从之。
宣和五年六月二十日,臣僚言:「窃见朝廷每有庆事,差侍从官奏告祖宗诸陵,其间有重迭被差,有终身不一到者。欲乞今后初除从官,未曾经差过事,轮差一次,使擢登从列之人得 诣陵下,以展朝谒之礼,因以瞻仰山川形势之胜,实臣子之愿幸也。」从之。(已)[以]上《续国朝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
「应永安军祖宗陵寝、西京应天禅院、会圣宫影殿、西坟,可差西京留守及台臣一员西:原无,据《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补。,日下前去躬亲省视,如有合修奉去处,一面措置,仍密具奏闻。南坟委汝州守臣依此。」
三日,诏鄜延路副总管刘光世充省视陵寝使。
八日,诏河南府镇抚使翟兴团结本处义兵,保护祖宗陵寝。
十二月三十日,太常寺行司言:「依令,大宗正司差宗室遥郡团练使以上荐献诸陵,近以阙官,被旨就差诸陵官行礼。所有来年仲春荐献诸陵,乞依上件体例。其合用香、表,令学士院、入内内侍省预先取降,付东京太常寺,差人赍付诸陵。」从之。时巡幸维扬故也。
四年六月十一日,诏令礼部给降度牒一百道,充祭告诸陵礼料使用。令河南府镇抚使翟兴差来人同表文附带前去。表文曰:「自顷风尘弗静,九庙播迁,道路多虞,两京隔阔。乃眷宗祧之奉,既阙于烝尝;永怀弓剑之藏,孰呵于樵牧!载省艰难之责,徒深祗栗之怀。惟人久厌兵,庶天将悔祸。保贻谋之业,期终返于京都;成复古之功,冀克隆于世祀。威灵如在,瞻慕敢忘 」
七月二十一日,诏枢密院准备差使程实赍御香、祝版诣祖宗诸陵致祭。
绍兴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太常寺言:「检会《国朝会要》明德皇后故事,掩攒前一日,皇帝诣攒宫行朝拜之礼。自京城至攒宫,地步不远。今昭慈献烈皇太后掩攒宫在越州会稽县,缘道路相去遥远,兼涉舟楫,若车驾亲诣,即一日之
一位。大祥亦同此仪,命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信安郡王孟忠厚行礼。 内难以往回。〔今〕参酌,欲依四孟朝献礼例,差宰执一员,前一日赴攒宫泰宁寺宿斋,至日行朝拜之礼。」诏命同知枢密院李回行礼,入内内侍省取降御封香一合,学士院撰写表文一通,述以昭慈献烈皇后掩攒、遣官朝拜之意。越州差太祝一员,以文臣有出身人充,攒宫都监依礼例许令陪位,供养牙盘食、酒
九月十四日,起居郎陈与义言:「陛下躬履艰运,驻跸东南,列圣陵邑,远在洛师。顾瞻山川,未得时省,虽欲遣使,道路不通,圣怀惟日愤慨。近闻道路少通,差易前日,愿诏执事,每半年择遣使臣两员,往省诸陵。」诏令枢密院每半年差使臣两员前去。
二年三月十五日,知绍兴府张守言:「顷(常)[尝]昭慈献烈皇后攒宫近在本府界,望许至攒宫朝谒。」从之。自是守臣皆从其请。 备位政府,今叨领藩符,伏
三年正月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春秋二仲荐献诸陵,乞于行在法惠寺设位,望祭行礼。」从之。自是每岁荐献,率循此制。
五月三日,诏令户部支金一百两,付河南府镇抚使司干办公事任直清附带前去,充祭告永安军诸陵。
八月二十二日,皇叔祖判(太)[大]宗正事、嗣濮王仲湜言:「昨权行宗正司令畤每季检察昭慈献烈皇后攒宫,未审合与不合依例前去 」诏许之。旧例,命嗣濮王检察,仲湜以初除,故申审焉。其后并循此例,缓
急疾故,以次官充代。
四年九月二十日,醴泉观使、信安郡王孟忠厚请诣绍兴府昭慈圣献皇后攒宫烧香,从之。
九年正月七日,上谓辅臣曰:「祖宗陵寝久沦伪域,今金国既割还故地,便当遣宗室使相与臣僚前去修奉扫洒。」寻命同判大宗正士、兵部侍郎张焘前去河南府祗谒,修奉陵寝。
六月三日,太常丞梁仲敏等言:「春秋二仲,遣宗室遥郡防御使荐献诸陵,太常少卿荐献永佑陵,权宜于行在设位行礼。今道路既通,望依旧制遣官前诣。」诏令西京留守司,候仲秋就便选官前诣诸陵荐献。
二十一日,上谓辅臣曰:「祗谒陵寝使士、张焘回,言诸陵下石涧水,自兵兴以来涸竭几十五年。二使到日,水即大至。父老惊叹,以为中兴之祥。」
十一月十二日,诏每季一次取降合赍诸陵香、表,令快行附带前去西京留守司交割,(官)[管]应焚献。
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判绍兴府、信安郡王孟忠厚言:「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已许守臣朝谒,所有永佑陵显肃皇后、懿节皇后攒宫,未敢一面朝谒。」诏许,今后守臣依此。
十七年十月十七日,侍御史余尧弼言:「望举行旧制,于春秋二仲遣官诣永佑陵攒宫荐献,兼检察禁(他)[地]。仍于秋季差监察御史按视以闻。」从之。既而礼官修立仪注:前期,太常卿奉香、表至绍兴府,于荐献前三日管押香、表置于腰舆。赞者分引攒宫献官乘骑以次从行,太常卿后从。至攒宫泰宁寺,管
押香表礼直官引香、表腰舆于堂上,赞者引诸献官于堂上东向立,礼直官引太常卿升堂西向立。礼直官赞揖,在位官躬揖讫,直身立。次赞者引昭慈圣献皇后攒宫献官稍前东向对立,管押香表礼直官以表授太常卿,太常卿搢笏接表讫,各执笏,献官加表于笏上。礼直官赞,各俛伏,兴,赞者引献官退,省视香、表讫,复置于腰舆。从行至斋所,又引以次献官授香、表如上仪。
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太常寺言:「仲秋合差太常少卿荐献永佑陵攒宫,并检察禁地。缘本寺止有独员,望依例差官时暂权摄。」诏就差绍兴府大宗正丞冯至游。二十九年仲秋,以太常博士杜莘老摄。
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尚书省言:「永佑陵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四处,每岁春秋二仲差太常寺官荐献、检察,孟冬委台官按察,多是随行人受赂,点检灭裂。」诏令御史台、太常寺预行约束,今后因事发觉,送大理寺根治。
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遣内侍陈思恭赍御香往昭慈圣献皇后永佑陵攒宫。
三十年正月二十〔日〕,礼部、太常寺言:「显仁皇后掩攒祔庙毕,合依昭慈圣献皇后永佑陵攒宫礼例,每岁春秋二仲遣官荐献。」从之。以上《中兴会要》。
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即位未改元。六月十三日,赦:「每季朝陵,使命往来,合用人夫多是县道差使近乡及沿路人户迎送应办,极为劳敝。仰本府条具合宽恤事件闻奏,当议施行。」
同日,赦:「勘会昨
降赦文,祖宗陵寝,令本路招讨使同本处官吏躬亲朝谒,如法修奉。可更切遵依已降赦文,务在严洁,以称崇奉之意。」
隆兴八年八月二十九日隆兴八年:按隆兴只二年,「八」疑「元」之误。,礼部、太常寺言:「准已降旨,依旧制春秋二仲差太常少卿荐献永佑陵,兼检察诸陵禁地,礼毕遍诣诸陵周视陵域。应合扫除、芟薙、修治,随事处分。所有安穆皇后攒宫,乞荐献回日诣宫朝拜,其合行事件,乞照例报所属排办。」从之。自后每岁率以为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九 改卜陵
改卜陵
【宋会要】
太祖干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改卜安陵,命枢密承旨、内客省使王仁赡为按行使。仁赡与司天监赵修己言,得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村地吉,从之。命左卫大将军王继涛、衣库使李光眷总领修奉山陵,供奉孙廷珪勾当修奉上下宫,高品刘仁密监修制仪仗法物。
二年正月七日,以宰臣范质为改卜安陵使,翰林学士窦仪为礼仪使,吏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刘温叟为仪仗使,皇弟开封尹匡义为桥道顿递使匡义:原作「太宗名」,今据太宗旧名回改。。后质罢相,命开封尹代,兼辖五使公事。昭致仕,以枢密直学士薛居正代。
十一日,有司请新陵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尺。南神门至乳台,乳台至鹊台,皆九十五步。乳台高二十五尺,鹊台增四尺。神墙高九尺五寸,周回四百六十步,各置神门、角阙。吉仗用大驾卤簿,凶仗用大升舆、龙輴、鹅茸纛、魂车、香舆、铭旌、哀谥册宝车、方相买道车、白幰车、白幰弩、素信幡、钱山舆、黄白纸帐、暖帐、夏帐、千味台盘、衣舆、佛纛、明器舆、漆梓宫、夷衾、仪椁、素翣、包牲、仓瓶、五谷舆、瓷甒、辟恶车。进黄堂有铁帐覆梓宫,藉以木榈褥,铁盆、铁山以燃灯。宣祖衮冕,昭宪皇后花钗、翚衣、赠玉,十二神、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诏内侍与少府监同修制。又请令文班官各撰挽歌词二首,从之。
十六日,少府监请皇堂赠玉、镇圭、剑佩、
旒冕、玉宝并以 玉、药玉制,绶以青锦。诏安陵并用于阗玉,孝明、孝惠后陵用 玉、药玉。
十八日,礼仪使言:「按《仪礼》『改葬缌』注:『服缌者,妻为夫,臣为君,子为父也。必服缌者,亲见尸柩,不可以无服,缌三月而除之。』又《江都集礼》:『服缌,既葬而除,如不会则不服。』又《开元礼》改葬仪云:『主人、众主人、妻妾、女子俱缌服,余期亲以下皆素服。』又后魏孝明帝改葬文昭皇太后,崔光上言,请至(遵)[尊]、皇太子、 臣并服缌,既葬而除。今请皇帝服缌麻,皇亲及文武官护送灵驾者并服缌麻,既葬而除。」诏诸亲、群臣先为孝明皇后制服者,服以会葬。
二月四日,太常礼院言:「改卜陵寝,检寻礼例,只有祖奠,无虞祭。今详《开元礼》,凡改葬无祖奠。又《五礼精义》云『改葬无祖奠』者,礼设祖奠,本象平日远行,自家人相饯之义。今先葬自家,祖礼已行,从墓之墓则无祖也。《开(封)[元]礼》:『凡改葬初下柩,于葬所西南设一虞祭。』《五礼精义》云:『改葬行虞祭,于墓而除之。』望依礼文,不设奠,止于陵所各设一虞祭。」从之。
十三日,礼仪使言:「宣祖谥册宝旧藏太庙,昭宪皇太后谥册宝迁入安陵,宣祖册宝未审入陵与否 」太常礼院言:「按《晋书》,武帝禅位之年,追谥文帝。至太初四年,文帝王太后崩,将合葬,开崇陵,太尉司马望奉祭,进文帝玺绶于便房神坐。望约此例,迁入安陵。」从之。
二十日,少府监言:「改卜安陵及凡陪葬者,将来改敛,其敛衣、敛物
有无改作 」太常礼院言:「按《五礼精义》:『改葬则改敛。』又云:『何佟之问,答曰:改葬之礼与始葬不异,几筵宜新,明器坏者宜改造。』其将来敛衣、敛物,并合改造。」从之。
二十一日,以河南府巩县令孔美兼安陵台令。
三月二十六日,启故安陵,奉宣祖、昭宪皇太后昭:原脱,据《宋史》卷一二二《礼志》二五补。、孝惠皇后梓宫于幄殿。
二十七日,(引发)[发引],摄太尉、开封尹匡义行遣奠,读哀册。册文曰:「维干德二年,岁次甲子,三月丁丑朔,二十六日,启宣祖昭武皇帝旧陵于东京开封县之近郊。粤四月乙卯,迁座于西京巩县南原新卜安陵,礼也。开建建昌,因山卜吉,园陵移奉于近甸,典礼载尊于远日。卤簿列而天仗严驾,《薤露》奏而哀歌执绋。孝子嗣皇帝臣匡胤追感情至匡胤:原作「太祖御名」,今据其名回改。,哀号无地,乃命辅臣,虔遵故事,述上圣之遗德,播哀文于永世。其词曰:西伯运昌,其德皇皇。受命自天,锺于武王。卜年无疆,迈功成汤。新丰道光,其志洋洋。化家为国,兴于高皇。飞龙四方,绍隆陶唐。美鸿名兮昭章,惟景祚兮延长。爰追遵于遗烈兮,实今古之同芳。赫矣圣祖,炳灵象纬。元天至广,邈乎高视。两曜至明,弗以光被。崇山千仞,人虽仰止。沧海万里,时惟未济。天授兵略,生知武经。一敌其国,万人之英。交鸿攀凤,断兕刳鲸。时哉效用,与世垂名。翼赞前朝,周旋戎事。勤尽其力,忠尽其义。秋霜峻其令,所部竦而畏;冬日和其志,所志安而惠。方拥旄而仗钺兮,奄捐馆而厌世。当师旅之失帅兮,信邦国之殄瘁。呜呼哀哉!圆盖西旋,大明沉泉,隐圣人之至德兮,格于皇天;寅宾东出,大明启昼,隆圣人之宝位兮,明哉元首。《礼》不云有开必先,《书》所谓有开厥后。源浚流长兮理所推,大河连天兮世亦知。功不报于当日兮,锺千载之昌期;德不耀于飨祚兮,启万世之隆基。惟永怀于圣感兮,终罔极于孝思。呜呼哀哉!」举朝廷之彝仪,制皇王之盛礼。羽葆车盖陈而备,牺象 鳵列而祭。青青遥山兮愁云断,萧萧平野兮悲风起。指新陵兮千古逝,恻皇情兮不能已。呜呼哀哉!洛川南原兮山有嵩,山川王气兮洛阳东。宫阙崔嵬兮形胜通,土圭测景兮天之中。惟帝运之兴隆兮,盛大德而昭融。閟玄宫而永安兮,与覆载而无穷。呜呼哀哉!」所过州县吏素服出城奉迎并辞,皆哭。
四月九日,安陵掩皇堂。自发引至是,皆废朝,禁京城音乐,群臣奉慰。
真宗
咸平三年六月五日,遣内殿崇班麦守恩往保州,奉顺祖惠元皇帝、惠明皇后、简穆皇后神柩于西京白马寺,令有司议奉二陵年月。国初加上四祖陵名,钦陵、康陵、定陵并在幽州,惟安陵旧在京城东南隅。及改卜安陵后,三陵尚未修(举)[奉]。真宗即位,有言顺祖、翼祖葬保州者,始举是礼。
康、定二陵将议修奉,司天选以丙午岁,久阙祭飨,望下礼官议朝拜之礼,及每岁春秋二仲月,遣官诣白马寺飨奠。」诏礼院详定以闻。礼院上言:「二陵是追尊帝、后,虽未卜陵寝,而神主祔庙,已具四时之荐,况礼经无朝拜攒宫之说。其岁时遣官飨奠,望依安易所请。」从之。 十月四日,宗正卿赵安易上言:「伏
六年二月,太常礼院议:「康、定二陵制度,请依改卜安陵例。」诏比安陵减省制度。康陵比安陵减省外,皇堂深四十五尺,灵台高三十三尺,四面各长七十五尺。神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四神门,南神门外至乳台四十五步,乳台高一丈五尺。乳台至鹊台四十五步,鹊台高一丈九尺。简穆皇后陵比孝明皇后陵减省,亦同此制。其石作比安陵减三分之一。每陵四神门外,各设狮子二,南神门内宫人二,文武官各二,石羊、石虎各四,石马(马)各二并控马者,望柱石二。
景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手诏曰:「康陵、安陵已经迎奉,将修兆域。以园寝之事「以」上原有「步」字,据本书礼三七之二、《宋朝事实》卷一删。佥同,式稽典礼。于是迁之梵剎,营此寝园。今 ,邦国大经,开国之初,已曾会议,寻建陵名,尚虚神寝。而有司抗表,屡有所陈,因以二陵,尚居清苑。朕以事关宗庙,理合审详,周访 言,皆云有据。朕犹存慎重,益广咨询,至于命中使以经营,委藩侯而访察。继观来奏,咸曰无疑。复俾大臣,再陈定议,遂有迎奉之请,用慰追远之诚。既
则安厝有期,仪制将举。朕偶从余暇,肆阅 编,因览《太祖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又不指保州。眷言夙宵,未免疑惑。况奉先之事,垂世大猷,务 礼经,所宜明允。可令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详定以闻。」
信史之所标,指茔域而有异,因垂中诏,俾极参详。敢抒群心,上酬清问。臣等共议,其迎到神寝,向期卜葬,即望权停。所有二陵,伏请量加营缮,务从俭省,葬以衣冠,设其园寝,用伸朝拜之礼,以致尊祖之怀 二十三日,中书门下、枢密院上言:「伏以尊崇祖祢,务极孝思;营奉陵园,必遵典制。今者始基王业,首举徽章,欲行四庙之仪,寻建诸陵之号。虽未崇于兆域,已备载于册书。向以攸司,连上封疏,述其忠款,颇陈恳激之言,询及宰司,亦有佥同之议。恭惟圣虑,务极精详,密诏询求,皆有依据。矧重雍之肇启,当大孝之丕承。咸秩无文,动循故实。特申迎护,将展厝安。而陛下尊:原作「遵」,据本书礼三七之三改。。徐俟辩明,续伸迁奉,庶不违于古道,且旁协于人情。狂瞽之言,仰祈圣择。」从之。
二年正月十八日,诏康陵、定陵宜令蓝继宗罢修。其迎到神柩,遂以一品礼葬于河南府河南县,为二位。
二十七日,太常礼院言:「每岁春秋二仲,遣官于西京白马寺行献奠之礼。今准诏旨罢修康、定二陵,其献奠官宜停。」从之。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车驾幸汾阴,次西京,遣知制诰钱惟演诣一品坟,以香币、酒脯祭告。仍诏俟朝拜诸陵日,差官以少牢致祭。
礼 宋会要辑稿 礼四○ 濮安懿王园陵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明宗·宋濂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卷九十六·毕沅 序·王得臣 春秋别典卷十三·薛虞畿 名山藏卷之一百四·何乔远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二十二·王当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佚名 梁末帝本纪·欧阳修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卷七·佚名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