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论品第五之三

王言:大师。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几法。得名行法行王。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为行法行王。何等为十。一者自性成就。二者眷属有礼。三者智慧成就。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尊重法。六者猛利。七者恩厚。八者善解世间所行法。九者能忍诸苦。十者不取颠倒法。大王当知。自性成就王者,有於二种功德成就。一者王子大臣长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皆爱重王。二者无诸一切疾玻大王当知。眷属有礼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於王所作事中。即各竞办不须王忧。二者谨慎不犯王法。大王当知。智慧成就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善知方便依法善护众生。二者於欲所作之事自智能知不依他作。大王当知。常勤精进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一切库藏满足。二者无诸一切怨贼。欢喜安祝大王当知。尊重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常行一切善法无有休息。二者能化恶行众生。大王当知。猛利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於心所欲求事速能满足。二者发心所欲作事。不久思惟即成如法。大王当知。恩厚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所有眷属乐王。二者大臣一切人民皆信重王。大王当知。善解世间所行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能知恶行众生善行众生。二者王应民边得物不令有失。大王当知。能忍诸苦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於王所欲行事能满成就。二者不畏诸苦恼事。大王当知。不取颠倒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自能进趣胜道。二者常不离善知识。大王当知。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者,名为成就行法行王。王言:大师。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而得名为行法行王者,若其国内有逆贼主。具四种兵。与法行王斗诤国土。及外国王来相侵夺。欲与大斗。集四部兵一切现前。行法行王云何与彼而共斗战。答言:大王。行法行王当应思惟。於三时中出三方便入阵斗战。何等三时。谓初入时中入时後入时。大王当知。初欲入时作方便者,行法行王。若见逆王。尔时复作三种思惟。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所有兵马。为与我等。为当胜我。若与我等共斗战者,俱损无益。若其胜我。彼活我死。如是念已,应觅逆王所有亲友及善知识。当令和解灭此斗诤。二者行法行王。见彼逆王与己平等及胜己力者,心自思惟。不应与战。当与其物求灭斗诤。三者若见逆王。多有士众眷属朋党象马车步四兵力胜。行法行王士众虽少。能以方便现大勇健难敌之相。令彼逆王生惊畏心以灭斗诤。如是名为於初时中思惟三种方便之用。大王当知。若以亲友与物惊怖。如此三事。不能灭彼斗诤事者,行法行王。尔时复起三种思惟入阵斗战。何等三种。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无慈悲心自杀众生。馀人杀者亦不遮护。我今不令如此相杀。此是初心护诸众生。二者思惟。当以方便降伏逆王。士马兵众不与斗战。三者思惟。当以方便活系缚取不作杀害。生此三种慈悲心已,然後庄严四种兵众。分布士马唱说号令。简选兵众分作三品。於上品中有上中下。以上品中下勇猛者列在於前。次列第二中品健者,次列上品最健兵马分在两厢。令护步众不生畏心。行法行王处在军中。与最上品象马车步猛健众俱。如是入斗。何以故?有五种事。能令大军竞进不退。何等为五。一者惭愧王。二者畏王。三者取王意。四者令众背後无畏。五者令念报国王恩。如力如分。不生退转。能勇战斗。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设是方便入阵斗战。尔时虽复杀害众生。而彼王得轻微少罪。非决定受忏悔能灭。何以故?彼法行王。为欲入战。先生三种慈悲心故。虽作此恶得罪轻微。非决定受。大王当知。彼法行王。为令众生。为护沙门护沙门法。为护妻子族姓知识。能舍自身及资生物。作如是业。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无量福。大王当知。若为护国养活人民。兴兵斗战。彼时国王。应当先发如上三心。敕令主将一依王教。如是斗者有福无罪。王言:大师。行法行王。生几种心。常能如是护诸众生。答言:大王。行法行王。於诸众生生八种心。何等八种。一者念诸一切众生如念子想。二者念於恶行众生如病子想。三者常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四者念受胜乐众生生欢喜心。五者念於怨家众生生护过想。六者能於亲友众生生覆护想。七者能於资生之中生如药想。八者能於自身生无我想。大王当知。念诸众生如念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如父母念子遮护诸恶。二者常於一切众生不舍慈心。大王当知。念恶行众生如病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忍如世病人骂诸良师。良师不生瞋恨之心。二者为断一切过失行如是心。大王当知。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於诸急难中救免其苦。二者能与胜安隐乐。大王当知。於受乐众生生欢喜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於他财物中他资生中不生贪心。二者於他富贵胜乐不生嫉心。大王当知。於怨家众生生护过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常念断彼过因远离怨家。二者能於怨家众生生亲友心。何况其馀非怨家者,大王当知。於亲友众生生覆护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念令亲友坚固。二者念令一切众生不生怨憎。大王当知。於资生中生药想者,起二种心。一者有欲不行邪淫。二者能於色香味中随世受用不生贪著。大王当知。於自身中无我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往诣沙门大智人边问法。二者闻法如说修行。大王当知。行法行王。常念思惟如是八法故。不求资生。而世间人自然奉献珍奇异物国内无者,库藏盈溢。而诸世间非法恶王。鞭打百姓逼恼索者,了无其一。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行此八法者,於所作业。岁时日月星宿节朔。常与吉会。一切非人诸恶邪鬼。欲觅其便无能得者,於其国内风雨以时。五穀丰熟。人民饱足无饥渴想。一切诸虫雀鼠龙雹。能与世间作无利者,悉皆息灭。若有怨贼在其国内。一切即依自业罪过受诸苦恼。依自业尽依自业灭。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若能如是护诸众生护器世间者,不负一切世间众生。诸善行人智慧人圣人。一切众生无能呵责者,何以故?无罪过故。大王当知。如是善行王。若命终时。当生天上受彼诸天妙境界乐。而说偈言:

重法不放逸,常念利众生。眷属有礼法,善能知他行。自身常清净,离诸无益业。彼王胜世间,名行法行王。

貌重言常和,於善勤精进。善能知世间,一切诸伎艺。以常不懈怠,方便护世间。众生得安乐,无有苦恼者,

常乐利益他,将护一切心。出口说爱语,安隐决定言:知过有功德,知胜知不如。如是王能共,众生受安乐。

於他平等心,能舍物解义。诸臣及眷属,一切爱乐王。具足善众集,常有大势力。如是正法王,能久住王位。

慈心离杀生,布施断偷盗。正欲防邪淫,实言止妄语。和合除两舌,软语遮恶口。正说治绮语,净命对饮酒。

净心舍三毒,受妙天王位。

大王应当知,常善护诸戒。

猜你喜欢
  大宋僧史略卷下·赞宁
  龙翔笑隐欣禅师语录序·大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三·智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起世经卷第二·佚名
  三十八、庭前柏树·慧开
  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卷中·佚名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三·慧沼
  卷九十·佚名
  卷第十九·李通玄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大三摩惹经全文·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五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五五言古诗旅寓旧闻塼桥名今熟塼桥路平生拙衣食浪迹走亲故辗转田野中豺虎正驰骛年荒粟粒贵鲜饱非敢慕时无鲁朱家孰肯延季布长叹寄食难彷徨嵗云暮拟歌哀王孙一拜漂母墓自

  • 卷三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五上元类五言古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 【唐】长孙正隐薄晩啸游人车马乱驱尘月光三五夜灯焰一重春烟云迷北阙箫管识南邻洛城终不闭更出小平津上元夜         【宋】苏

  • ●卷一百六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六。   起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尽二月十六日庚寅。   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车驾驻跸平江府日食求直言赵荣退兵濠州。   金人与伪齐之兵皆皆退过淮北也。亦遣人报濠州赵荣退兵乙巳荣率北军及投拜官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庚子朔以儒士崔谦王讷为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癸卯置四川建昌府儒学○己酉命广西浙江福建湖广江西广东六布政使司各造水磨明甲一千松江常州苏州池州淮安安庆庐州七府各造一百○壬子礼部言秦蜀守李冰凿

  • 卷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六王礼考乘舆车旗卤簿辽【臣】等谨按辽自伐晋以前多用国俗会同以後始用汉礼故有国舆汉舆国仗汉仗之别今俱据仪卫志具详於左辽史仪卫志曰契丹故

  • 周颂·臣工之什·佚名

    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穀。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伽耶山顶。与大比丘僧七万人俱。所作已办舍诸重担其心自在。尽诸有结正见解脱。皆如大龙善解法界。是法王子能舍利养。善具出家善受具戒。意所欲者悉得满足住涅槃道。唯除阿难在於学地。诸大菩萨八万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五十二尽三百一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十二卷  能办(蒲慢反韵英办具也说文从力辩是也辩音皮免反)。  统摄(上通栋反考声云统领也下商叶反苞咸注论语云摄兼也郑注礼记

  •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太虚

    ──十九年冬作──建僧二万人分三大类支配如下:一、学僧  沙弥僧至比丘僧,总数约五千人,年龄十八以上,三十以下。甲、律仪院二年,每省一所;每所五十人至八十人,全国约二千人;年龄十八岁至二十岁。初出家者入之,为沙弥僧;此院

  •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佚名

        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三礼 次忏悔受戒菩提心 次承事真言七遍  次佛结界请大轮金刚稽请偈。  稽首殊结大花齿  力士密迹大轮王  乌刍沙摩不动尊  火头结界军荼利  或嗔或笑作威怒  移山转海

  • 卷第三·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三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敬塔部第二(此有七缘)摄念部第三(此有四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引证缘  &middot;兴福缘  &middot;感报缘  &middot;旋塔缘  &middot;入寺缘  &middot;修故缘述

  • 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多罗那他

    罗婆斯那的儿子迦娑斯那,迦娑斯那的儿子摩尼多斯那、摩尼多斯那的儿子罗提迦斯那等出世。他们各个在位年数不明,但四代合计不过接近八十年。他们的时代中有戍婆迦罗崛多、罗毗室利阇那、奈耶迦波室利、陀舍跋罗室利以及

  • 卷第二十四·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四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以义分教者教章云就法圭山云法对能诠之文总名为义对后展转解释之义即名为法也清凉云法约自体义约差别是也今文正立教辩所诠当处即明故直云以义分教探玄亦然故云法

  • 卷四·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四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莲宗问白莲于五老邀玄鹤于东林陶令可期客儿尚在非同河上之游不入醉乡之梦。慧远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尤邃老庄周易初止江州龙泉精舍后于庐山东林栖

  • 龙川集·陈亮

    诗文别集。宋陈亮(世称龙川先生)著。三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云:“叶適尝谓亮集凡四十卷,今是集仅存三十卷,盖流传既久,已多佚缺。”卷一至卷三○依疏、论、问答、酌古论、论、经书发题、策、三国纪年、史传序、序说

  • 笔髓论·虞世南

    唐虞世南著。论述书法艺术,分《原古》、《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七节。认为书法艺术之美来源于客观自然,其“动静”禀于“阴阳”之气,其形体模拟“万物”之象;又是艺术家“心”、“

  •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关汉卿

    元杂剧剧本。简名《金线池》。关汉卿作。剧述书生韩辅臣进京赶考,途访故友济南府尹石好问。石宴请辅臣,并唤上厅行首杜蕊娘陪席。韩杜2人一见钟情,韩当晚即宿于蕊娘家中。蕊娘的假母李氏知辅臣是府尹好友,乃敬礼款留。时

  • 入大乘论·佚名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